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特別是指一種含有甲噻誘胺和酰胺類殺菌劑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在農業生產中,農作物能否健康生長,除受蟲、草害影響外,對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隨著環保觀念的加強和可持發展戰略的實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殘留已成為農藥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即便是高效殺菌劑,長期單獨使用,也容易使病害產生抗藥性,導致用藥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縮短等問題,不利于環境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科學用藥,降低化學農藥的用量,提高藥效,成為植物保護領域急需解決的課題。甲噻誘胺(SZG)是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開大學共同研制開發的一種噻二唑類植物防病激活劑,化學通用名為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其結構式如(Ⅰ)所示。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該化合物對病毒病害具有很好的誘導抗病效果,作用機制為誘導植物產生系統、廣譜的抗病活性。植物防病激活劑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類新穎農藥,其本身并無明顯的殺菌活性,但卻能作為植物的免疫激活劑,誘導植物系統獲得抗性,從而達到抗病防病的目的。其中,BTH(苯并噻二唑,瑞士先正達公司生產)和TDL(噻酰菌胺,日本農藥株式會社生產)為該類藥劑的代表品種,目前已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地應用。但因甲噻誘胺單劑在田間表現不穩定,導致了防效產生一定的波動,而且對已發病的植株無很好的治療作用。酰胺類殺菌劑在世界殺菌劑市場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經常作為防治霜霉目真菌的專用藥劑,具有顯著的保護、治療和鏟除作用,廣泛應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然而,由于酰胺類殺菌劑對病菌作用單一,一旦病菌發生突變,藥劑即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因而導致病菌易產生抗藥性。市場上常見酰胺類殺菌劑品種為: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呋吡菌胺和甲霜靈等。烯酰嗎啉,其結構式如(Ⅱ)所示。是專一殺卵菌綱真菌殺菌劑,其作用特點是破壞細胞壁膜的形成,對卵菌生活史的各個階段都有作用,在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階段尤為敏感,在極低濃度下(<0.25μg/ml)即受到抑制。單獨使用有比較高的抗性風險,所以常與保護性殺菌劑復配使用,以延緩抗性的產生。啶酰菌胺,其結構式如(Ⅲ)所示。是由德國巴斯夫公司開發的新型煙酰胺類殺菌劑,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種腐爛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已于2004年在英國、德國和瑞士登記。啶酰菌胺屬于線粒體呼吸鏈中琥珀酸輔酶Q還原酶抑制劑,對孢子的萌發有很強的抑制能力,且與其它殺菌劑無交互抗性。噻氟酰胺,其結構式如(Ⅳ)所示。是一種琥珀酸酯脫氫酶抑制劑,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環中抑制琥珀酸酯脫氫酶的合成。可防治多種病害,特別是擔子菌絲核菌屬真菌所引起的病害,同時具有很強的內吸傳導性。但是對由葉部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如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效果不好。呋吡菌胺,其結構式如(Ⅴ)所示。是由日本住友化學工業公司開發的新穎酰胺類殺菌劑。自1989年起,已在試驗室和田間進行防治紋枯病的深入細致研究,結果表明:以可濕性粉劑、粉劑葉面施藥或以顆粒劑淹灌施藥防治稻紋枯病防效卓越。但是由于長年使用,作物已對此已產生嚴重的抗藥性,導致藥劑持效期縮短,施藥量增加,防治效果降低。甲霜靈,其結構式如(Ⅵ)所示。是第一個上市的具有立體旋光活性的殺菌劑,可用于種子處理、土壤處理及莖葉處理。是具有保護治療作用的內吸性殺菌劑,可被植物的根、莖、葉吸收,并隨植物體內水分運轉而轉移到植物的各個器官。但是由于長年使用,作物已對此已產生嚴重的抗藥性,導致藥劑持效期縮短,施藥量增加,防治效果降低。含有單一活性組分殺菌劑的頻繁使用,導致大多數病菌產生了抗藥性,防效并不理想。因此,急需一種新型產品替代單一活性組分的殺菌產品,增加藥效延緩病害的抗藥性風險,減少經濟損失。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提供一種殺菌組合物,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組合物中所包含的活性組分互相有增效作用能提高防效并有益于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甲噻誘胺和酰胺類殺菌劑,甲噻誘胺和酰胺類殺菌劑的重量比為1:30~40:1,優選為重量比為1:15~20:1,更優選為重量比為1:7~10:1。所述酰胺類殺菌劑,可以為氟啶酰菌胺、吡啶菌胺、噻唑菌胺、環氟菌胺、噻氟菌胺、苯酰菌胺、環酰菌胺、硅噻菌胺、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呋吡菌胺或甲霜靈中的任意一種。本發明根據實驗效果,優選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呋吡菌胺或甲霜靈進行復配。本發明所述殺菌組合物中還可以含有農藥制劑輔助成分,以制成適合農業上使用的劑型。本發明的組合物還可以添加輔助助劑包括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溶劑以及填料等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并無特定限定,具備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試驗確定。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備成適合農業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的劑型為懸浮乳劑(SE)、可濕性粉劑(WP)、水分散粒劑(WDG)、懸浮劑(SC)、干懸浮劑(DF)等。A.懸浮乳劑(suspoemulsiob,簡稱SE)的制備:將固體原藥通過砂磨達到一定細度后加入液體原藥、表面活性劑、溶劑混勻后使用高剪切分散機剪切后混勻即可。B.可濕性粉劑(WP),是在水中可均勻分散的固體粉末制劑。本發明可濕性粉劑除了向原藥中加如白炭黑、輕質碳酸鈣、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釋劑或惰性物質外,還有離子型或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潤濕劑、分散劑),潤濕劑例如,烷基苯磺酸鹽(DBS-Na),烷基萘磺酸鹽(拉開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脂肪醇硫酸鹽,脂肪醇環氧乙烷加成物磺酸鹽,烷酰胺基牛磺酸鹽,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劑如萘磺酸鹽,萘或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NO、NN0、MF),木質素及其衍生物磺酸鹽(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SOPA),PVA、CMC含量0.1~30%;還含有滲透劑JFC、氮酮、噻酮、滲透劑T之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含量0.3~30%;還可以含有穩定劑、抑泡劑、防結塊劑等其它助劑。C.水分散粒劑(WDG),是能在水中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懸浮分散體系的顆粒劑。由活性成分,潤濕劑、分散劑、隔離劑、崩解劑、穩定劑、黏結劑等助劑和載體等要素組成。其助劑與載體,以及前體(造粒前的預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類同于可濕性粉劑和懸浮劑。D.干懸浮劑(DryFlowable,簡稱DF),是能在水中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懸浮分散體系的顆粒劑。制備方法:由懸浮劑的脫水得到的制劑。其助劑與載體,以及前體(脫水干燥前的預制物)的配制方法與懸浮劑一致。E.懸浮劑(SC),是不水溶固體農藥或不混溶液體農藥在水或油中的分散體。由活性成分、助劑(潤濕分散劑、增稠劑、穩定劑、pH調節劑、消泡劑、防凍劑)經濕法超微粉碎制得。潤濕分散劑可以為萘或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NO、NN0、MF)、木質素及其衍生物磺酸鹽(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纖維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縮合磷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幾種,含量0.1~12%;增稠劑和穩定劑可以為黃原酸膠(XG)、聚乙烯醇(PVA)、硅酸鋁鎂等中的一種或幾種,含量0.05~0.5%;pH調節劑和消泡劑可視情況適量添加。本發明所描述的產物可以成品制劑形式提供,即化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釋至所需的濃度。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種植物病害,尤其適用于防治煙草病毒病、黑脛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黃瓜霜霉病、辣椒疫病、立枯病、花生褐斑病、黑斑病等植物病害。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澆注、噴射、噴霧、撒粉或灑布,其施用量隨天氣條件或作物狀態變化。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與單劑相比,復配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組合物由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3、藥劑混配減少了用藥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4、不僅對植物真菌作物病害有效,且能誘抗和治療植物病毒病害。本發明對煙草病毒病、黑脛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黃瓜霜霉病、辣椒疫病、立枯病、花生褐斑病、黑斑病等病毒病害和細菌真菌病害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明的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用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但本發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將不同農藥的有效成分組合制成農藥,是目前開發和研制新農藥以及防治農業上抗性病菌的一種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種的農藥混合后,通常表現出大量三種作用類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復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夠明顯提高實際防治效果,降低農藥的使用量,從而有助于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速度,是綜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本發明組合物以甲噻誘胺(A)為一種有效成分,酰胺類殺菌劑(B)為另一有效成分,它們之間組合對植物真菌類病害和病毒類病害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不僅僅是兩種藥劑作用的簡單疊加,這可以從以下測試結果中清楚的了解到。為了防治農業生產上的黃瓜霜霉病,發明人以甲噻誘胺與酰胺類殺菌劑-烯酰嗎啉或甲霜靈進行了相互復配的增效研究,具體方法為:試驗采用霜霉病為測試對象。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試驗藥劑,試驗方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首先將單劑及各混配藥劑設置5個不同濃度梯度(在預備試驗結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藥劑組合和配比不同,濃度設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圍內設定)。設清水對照,重復3次。采用半活體法(平皿葉片法),將制備好的霜霉病菌孢子液接種至各處理葉片中央,置25℃恒溫恒濕培養箱中培養四天后;檢查病斑直徑(十字交叉法),計算各處理抑制病斑生長的百分率,通過抑制率的機率值和系列濃度的對數值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求出各藥劑的EC50值,用共毒系數表計算出混劑的共毒系數(CTC),以此來評價供試藥劑對病菌的活性。復配制劑的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表1甲噻誘胺與烯酰嗎啉復配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藥效測定藥劑處理毒力回歸方程EC50(mg/L)共毒系數(CTC)甲噻誘胺(A)Y=1.7344+1.9691X45.5450——烯酰嗎啉(B)Y=1.7509+2.0479X38.6011——A:B=1:30Y=2.8009+1.5354X27.0529143.39A:B=1:15Y=2.9474+1.5828X19.8187196.65A:B=1:7Y=2.9509+1.6734X16.7708234.64A:B=1:1Y=2.9690+1.7170X15.2371274.24A:B=10:1Y=2.8132+1.6267X22.0934202.83A:B=20:1Y=2.8010+1.5893X24.1912186.67A:B=40:1Y=2.8009+1.5354X27.0529167.62表2甲噻誘胺與甲霜靈復配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藥劑處理毒力回歸方程EC50(mg/L)共毒系數(CTC)甲噻誘胺(A)Y=1.7344+1.9691X45.5450——甲霜靈(F)Y=2.2672+1.5501X57.9453——A:F=1:30Y=2.4845+1.5534X41.6248137.99A:F=1:15Y=2.4753+1.5969X38.1095149.51A:F=1:7Y=2.9400+1.5383X21.8358256.63A:F=1:1Y=2.9711+1.5701X19.5965260.26A:F=10:1Y=2.9794+1.4297X25.8997179.34A:F=20:1Y=2.7247+1.5272X30.8931148.95A:F=40:1Y=2.4394+1.6388X36.5165125.38室內毒力測定結果顯示,甲噻誘胺和烯酰嗎啉復配、甲噻誘胺與甲霜靈復配對黃瓜霜霉病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發明人經過測試發現,甲噻誘胺與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啶酰菌胺、噻氟酰胺、呋吡菌胺等)復配,對黃瓜霜霉病有類似的效果。為了防治農業生產上番茄晚疫病,發明人以甲噻誘胺與酰胺類殺菌劑-啶酰菌胺進行了相互復配的增效研究,具體方法為:試驗采用番茄晚疫病為測試對象。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試驗藥劑,試驗方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首先將單劑及各混配藥劑設置5個不同濃度梯度(在預備試驗結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藥劑組合和配比不同,濃度設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圍內設定)。設清水對照,重復3次。采用盆栽法,向各處理中接種,置于28℃恒溫恒濕培養箱中培養4d;檢查病斑直徑(十字交叉法),計算各處理抑制病斑生長的百分率,通過抑制率的機率值和系列濃度的對數值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求出各藥劑的EC50值,用共毒系數表計算出混劑的共毒系數(CTC),以此來評價供試藥劑對病菌的活性。表3甲噻誘胺與啶酰菌胺復配對番茄晚疫病的室內藥效測定藥劑處理毒力回歸方程EC50(mg/L)共毒系數(CTC)甲噻誘胺(A)Y=1.7344+1.9691X45.5450——啶酰菌胺(C)Y=2.6278+1.5349X35.1207——A:C=1:30Y=2.9480+1.7181X15.6444226.17A:C=1:15Y=3.0215+1.7140X14.2664249.75A:C=1:7Y=3.1129+1.7219X12.4706289.92A:C=1:1Y=3.2078+1.7559X10.4874378.16A:C=10:1Y=2.8305+1.7827X16.4803269.09A:C=20:1Y=2.8312+1.7346X17.7962252.36A:C=40:1Y=2.8451+1.6902X18.8316240.12室內毒力測定結果顯示,甲噻誘胺與啶酰菌胺復配對番茄晚疫病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發明人經過測試發現,甲噻誘胺與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噻氟酰胺、呋吡菌胺、甲霜靈等)復配,對番茄晚疫病有類似的效果。為了防治農業生產上水稻紋枯病,發明人以甲噻誘胺與酰胺類殺菌劑-呋吡菌胺進行了相互復配的增效研究,具體方法為:試驗采用紋枯病為測試對象。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試驗藥劑,試驗方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首先將單劑及各混配藥劑設置5個不同濃度梯度(在預備試驗結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藥劑組合和配比不同,濃度設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圍內設定)。設清水對照,重復3次。采用盆栽法,向各處理中接種,置于28℃~30℃恒溫恒濕培養箱中培養2d;檢查病斑長度,計算各處理抑制病斑生長的百分率,通過抑制率的機率值和系列濃度的對數值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求出各藥劑的EC50值,用共毒系數表計算出混劑的共毒系數(CTC),以此來評價供試藥劑對病菌的活性。表4甲噻誘胺與呋吡菌胺復配對水稻紋枯病的室內藥效測定藥劑處理毒力回歸方程EC50(mg/L)共毒系數(CTC)甲噻誘胺(A)Y=1.7344+1.9691X45.5450——呋吡菌胺(E)Y=4.0225+0.6603X30.2333——A:E=1:30Y=4.1857+0.6617X17.0025179.77A:E=1:15Y=4.2189+0.6590X15.3213201.56A:E=1:7Y=4.2531+0.6699X13.0309242.19A:E=1:1Y=4.2618+0.6771X12.3084295.26A:E=10:1Y=4.2123+0.6684X15.0811288.69A:E=20:1Y=4.0622+0.7110X20.8401213.40A:E=40:1Y=3.9927+0.7084X26.4243170.26室內毒力測定結果顯示,甲噻誘胺與呋吡菌胺復配對水稻紋枯病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發明人經過測試發現,甲噻誘胺與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復配,對水稻紋枯病有類似的效果。為了防治農業生產上煙草病毒病,發明人以甲噻誘胺與酰胺類殺菌劑-噻氟酰胺進行了相互復配的增效研究,具體方法為:試驗采用煙草病毒病為測試對象。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試驗藥劑,試驗方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首先將單劑及各混配藥劑設置5個不同濃度梯度(在預備試驗結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藥劑組合和配比不同,濃度設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圍內設定)。設清水對照,重復3次。采用盆栽法,向各處理中接種煙草病毒,置于28℃~30℃恒溫恒濕培養箱中培養5d;檢查各處理接種葉片上的發病病斑數,計算各處理抑制病斑生長的百分率,通過抑制率的機率值和系列濃度的對數值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求出各藥劑的EC50值,用共毒系數表計算出混劑的共毒系數(CTC),以此來評價供試藥劑對病菌的活性。表5甲噻誘胺與噻氟菌胺復配對病毒病的室內藥效測定室內毒力測定結果顯示,甲噻誘胺與噻氟菌胺復配對煙草病毒病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發明人經過測試發現,甲噻誘胺與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呋吡菌胺、甲霜靈等)復配,對煙草病毒病有類似的效果。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備成適合農業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水懸浮劑、油懸浮劑、懸浮乳劑、水分散粒劑。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
發明內容作進一步說明,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本發明組合物各種劑型的加工工藝均為現有技術,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有所變化。實施例1:32%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劑分別稱取2%甲噻誘胺,30%呋吡菌胺,4%聚羧酸鈉,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35%XG,0.6%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達到細度1-5微米,即得32%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劑。本實施例中的呋吡菌胺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2:30%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劑分別稱取15%甲噻誘胺,15%呋吡菌胺,4%萘磺酸鈉,2%壬基酚聚氧乙烯磷酸酯,6%乙二醇,0.30%XG,0.6%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達到細度1-5微米,即得30%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劑。本實施例中的呋吡菌胺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3:22%的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乳劑稱取2%呋吡菌胺,3%磷酸酯聚氧乙烯醚,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碳九芳烴溶劑,混合攪拌均勻備用,稱取20%甲噻誘胺,2%磷酸酯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25%XG,0.6%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通過砂磨達到細度1-4微米后加入配好的呋吡菌胺溶液使用高剪切分散機剪切30min后混勻即可制得22%的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乳劑。本實施例中的呋吡菌胺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4:46.5%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劑分別稱取1.5%甲噻誘胺,45%呋吡菌胺,4%聚羧酸鈉,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35%XG,0.6%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達到細度1-5微米,即得46.5%甲噻誘胺·呋吡菌胺懸浮劑。本實施例中的呋吡菌胺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5:24%甲噻誘胺·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稱取3%甲噻誘胺,21%烯酰嗎啉,5%十二烷基硫酸鈉,5%十二烷基磺酸鈉,2%改性木質素,2%氯化鈣,高嶺土補足至100%重量份。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得24%甲噻誘胺·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本實施例中的烯酰嗎啉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呋吡菌胺、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6:31.5%的甲噻誘胺·烯酰嗎啉懸浮乳劑稱取1.5%烯酰嗎啉,3%磷酸酯聚氧乙烯醚,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碳九芳烴溶劑,混合攪拌均勻備用,稱取30%甲噻誘胺,3%磷酸酯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25%XG,0.6%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通過砂磨達到細度1-4微米后加入配好的烯酰嗎啉溶液使用高剪切分散機剪切30min后混勻即可制得31.5%的甲噻誘胺·烯酰嗎啉懸浮乳劑。本實施例中的烯酰嗎啉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呋吡菌胺、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7:30%甲噻誘胺·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稱取15%甲噻誘胺,15%烯酰嗎啉,7%改性木質素、3%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5%白炭黑、高嶺土補足至100%重量份;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即得30%甲噻誘胺·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本實施例中的烯酰嗎啉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呋吡菌胺、啶酰菌胺、噻氟酰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8:41%甲噻誘胺·噻氟酰胺水分散粒劑稱取1%甲噻誘胺,40%噻氟酰胺,5%十二烷基硫酸鈉,5%十二烷基磺酸鈉,2%改性木質素,2%氯化鈣,高嶺土補足至100%重量份。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得41%甲噻誘胺·噻氟酰胺水分散粒劑。本實施例中的烯酰嗎啉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呋吡菌胺、啶酰菌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例9:31%的甲噻誘胺·噻氟酰胺懸浮乳劑稱取1%噻氟酰胺,3%磷酸酯聚氧乙烯醚,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碳九芳烴溶劑,混合攪拌均勻備用,稱取30%甲噻誘胺,3%磷酸酯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25%XG,0.6%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去離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通過砂磨達到細度1-4微米后加入配好的烯酰嗎啉溶液使用高剪切分散機剪切30min后混勻即可制得31%的甲噻誘胺·噻氟酰胺懸浮乳劑。本實施例中的烯酰嗎啉可替換為其它酰胺類殺菌劑(如呋吡菌胺、啶酰菌胺、甲霜靈等),以形成新的實施例。用上述實施例制得的農藥制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1、試驗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本試驗藥劑用量根據各個成分的不同分別設三個處理濃度。對照藥劑分別是市售農藥25%甲噻誘胺和15%呋吡菌胺WP及空白清水試驗。2、試驗方法:每個小區面積為50m2,重復4次,施藥前調查及防治后的檢查藥效方法為:每小區對角線取點,每點抽取10叢調查。試驗結果見下表6:表6甲噻誘胺和呋吡菌胺復配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田間藥效結果表明,甲噻誘胺和呋吡菌胺復配對水稻紋枯病具有優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用上述實施例制得的農藥制劑防治煙草黑脛病試驗:1、試驗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本試驗藥劑用量根據各個成分的不同分別設三個處理濃度,對照藥劑分別是市售農藥25%甲噻誘胺和50%烯酰嗎啉WG及空白清水試驗。2、試驗方法:每個小區面積為50m2,重復4次,施藥前調查及防治后的檢查藥效方法為:每小區對角線取樣,每點選10株。以每株整株莖上的病斑面積占整個莖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試驗結果見下表7:表7甲噻誘胺和烯酰嗎啉復配對煙草黑脛病的防治效果田間藥效結果表明,甲噻誘胺和烯酰嗎啉復配對煙草黑脛病也具有優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用上述實施例制得的農藥制劑防治黃瓜霜霉病試驗:1、試驗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本試驗藥劑用量根據各個成分的不同分別設三個處理濃度,對照藥劑分別是市售農藥25%甲噻誘胺和50%烯酰嗎啉WG及空白清水試驗。2、試驗方法:每個小區面積為50m2,重復4次,施藥前調查及防治后的檢查藥效方法為:每小區對角線取樣,每點選10株。以每株整片葉上的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試驗結果見下表8:表8甲噻誘胺和烯酰嗎啉復配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田間藥效結果表明,甲噻誘胺和烯酰嗎啉復配對黃瓜霜霉病也具有優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用上述實施例制得的農藥制劑防治煙草病毒病試驗:1、試驗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本試驗藥劑用量根據各個成分的不同分別設三個處理濃度,對照藥劑分別是市售農藥25%甲噻誘胺和24%噻氟酰胺SC及空白清水試驗。2、試驗方法:每個小區面積為50m2,重復4次,施藥前調查及防治后的檢查藥效方法為:每小區對角線取樣,每點選10株。以每株整株莖上的病斑面積占整個莖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試驗結果見下表7:表9甲噻誘胺和噻氟酰胺復配對煙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田間藥效結果表明,甲噻誘胺和噻氟酰胺復配對煙草病毒病也具有優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