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種子發酵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工程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發酵罐。
背景技術:
在發酵產品的生產中,首先要制取菌種,而菌種的制作最常用的設備是卡氏發酵罐。但卡氏罐再重復利用時不能自身高溫消毒,所以,每次使用前必須放到大于卡氏罐體積的高壓鍋中消毒滅菌。往往一個卡氏罐比較昂貴,同時還要加上配套的消毒高壓鍋,故設備資金投入上較大,無形中造成了企業及科研機構的經濟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種子發酵罐,主要解決現有發酵罐不具備高壓滅菌功能的問題,其功能是通過在手提式高壓鍋基礎上增加相應操作管口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種子發酵罐,其結構包括壓力鍋、內膽、充氧管、壓力表和接種管,所述的壓力鍋的內部設有不銹鋼材質的內膽,鍋蓋上依次設有與壓力鍋的內腔相連通的充氧管、接種管、安全閥和壓力表;所述的充氧管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和第一閥門,接種管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第二閥門和安全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壓力鍋基礎上集成發酵操作管口的結構,將壓力鍋作為發酵罐體實現種子發酵的功能,同時能夠利用壓力鍋加壓加熱的功能,實現發酵罐體的滅菌消毒功能,發酵設備成本投入低廉,操作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鍋蓋,2第一閥門,3充氧管,4濾膜過濾器,5壓力表,6第二閥門,7接種管,8濾膜過濾器,9內膽,10壓力鍋,11電加熱盤,12安全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種子發酵罐,其結構包括壓力鍋10、內膽9、充氧管3、壓力表5和接種管7,所述的壓力鍋10的內部設有不銹鋼材質的內膽9,鍋蓋I上依次設有與壓力鍋10的內腔相連通的充氧管3、接種管7、安全閥12和壓力表5 ;所述的充氧管3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4和第一閥門2,接種管7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8、第二閥門6和安全閥12。所述的充氧管3用于進行菌種的充氧和取樣;所述的接種管7用于進行接種和放氣。進行種子發酵前,首先關閉第一閥門2和第二閥門6,使不銹鋼材質的內膽9處于密封狀態,然后通電用電加熱盤11進行整體的滅菌消毒工作。種子發酵時,打開第二閥門6,將菌種從接種管7處送入,而后打開第一閥門2及安全閥12,從充氧管3充氧,啟動發酵工作;在發酵過程中,使用者可根據發酵技術要求再次打開第一閥門2,向鍋內充入氧氣;同時,發酵所產氣體通過安全閥12不斷排出,為發酵提供必要的環境。另外,在發酵過程中,為了確保發酵過程和質量可控,使用者可隨時通過充氧管3進行發酵物的取樣檢測。發酵完成后,可再次高壓加熱進行滅菌消毒。在發酵過程中,為了避免雜菌污染,在充氧管3和接種管7上分別設有濾膜過濾器4和濾膜過濾器8用于阻隔雜菌滲入;在取樣過程前后需要對充氧管3的管口進行消毒,采用無菌 操作 。
權利要求1.種子發酵罐,其特征是,其結構包括壓力鍋、內膽、充氧管、壓力表和接種管,所述的壓力鍋的內部設有不銹鋼材質的內膽,鍋蓋上依次設有與壓力鍋的內腔相連通的充氧管、接種管、安全閥和壓力表;所述的充氧管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和第一閥門,接種管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第二閥·門和安全閥。
專利摘要種子發酵罐,屬于生物設備,主要解決現有發酵罐不具備高壓滅菌功能的問題,其結構包括壓力鍋、內膽、充氧管、壓力表和接種管,所述的壓力鍋的內部設有不銹鋼材質的內膽,鍋蓋上依次設有與壓力鍋的內腔相連通的充氧管、接種管、安全閥和壓力表;所述的充氧管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和第一閥門,接種管上依次設有濾膜過濾器、第二閥門和安全閥。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壓力鍋基礎上集成發酵操作管口的結構,將壓力鍋作為發酵罐體實現種子發酵的功能,同時能夠利用壓力鍋加壓加熱的功能,實現發酵罐體的滅菌消毒功能,發酵設備成本投入低廉,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C12M1/04GK203128551SQ2013200345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3日
發明者王立東, 戰偉偉, 蔣秋燕 申請人:王立東, 戰偉偉, 蔣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