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口干癥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中干癥的中藥。
背景技術:
約有30-40%的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口干癥,目前口干癥患者多采用多飲水,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或選麥冬或甘草浸泡后當飲,這幾種方法均能緩解口干癥的癥狀,但不能有效治療口干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治療口干癥的中藥。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治療口干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的組份及重量份數是太子參2-5 麥冬1-3 玉竹1-3烏梅2-4 五味子1-2 茯苓2-4山藥 2-5。本發明各組份的藥性及其功效如下太子參性味甘苦、微溫,入心、脾、肺經,補肺,健脾,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目汗、精神疲乏等。麥冬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經,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渭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等。玉竹性味甘平,入肺、胃經,養陰,潤燥,除煩,止渴,治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熱、消食易饑、小便頻數等。烏梅性味酸、溫,入肝、脾、肺、大腸經,收斂生津,安蛔驅蟲,治久咳、虛熱燥渴、久瀉、血崩、嘔吐、鉤蟲病、牛皮癬等。五味子性味酸、溫,入肺、腎經,斂肺,滋腎,生津,收汗、勞傷贏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茯苓性味甘、平,入心脾、肺經,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胂脹漓、嘔噦、泄瀉、驚悸、健忘。山藥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本發明的效果在于1、治療效率高,本藥經5年對200例口干癥患者進行治療,176 例痊愈,20例好轉,4例無效,總有效率高達98%。2、無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本實施例的中藥組份及其重量為太子參20克,麥冬12克,玉竹12克,烏梅15克,
3五味子10克,茯苓15克,山藥20克。 治療方法是將上述組份按其重量合成一劑一劑的中藥,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少兒酌減。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口干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的組份及重量份數是太子參2-5麥冬1-3玉竹1-3烏梅2-4五味子1-2茯苓2-4山藥2-5。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口干癥的中藥,它的組成及其重量份數是太子參2-5,麥冬1-3,玉竹1-3,烏梅2-4,五味子1-2,茯苓2-4,山藥2-5,該藥療效高,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02GK102362976SQ20111031616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日
發明者周春根 申請人:周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