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噴霧器,具體是潔凈型噴霧器。
背景技術:
現有連接于呼吸機上使用的噴霧器的實用新型公開的結構:包括可拆卸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之間形成腔體內設內芯,且設有向外延伸與外界相通的壓縮氣體輸入嘴,內芯下部設有噴嘴,噴嘴兩側設液體導流道,上半部分頂部封閉,其一側設向外延伸的Y型管接口,上半部分上與Y型管接口相對一側設有進氣回路接口,腔體內在進氣回路接口與吸收管Y型管接口之間相對出互通,噴嘴上方設有導流裝置,內芯通過其下部的固定裝置固定在腔體內。
現有技術的缺點是:這種噴霧器的加藥部位在噴霧器下部的藥皿里,每次加藥需要將噴霧器下部擰開,加藥后再擰緊,這樣就產生了弊端:需要加藥時,每次都要擰開噴霧器,使用不方便;擰開噴霧器后整個呼吸機管道就處于開放狀態,有導致感染、污染的可能;在不特別注意時,加藥后有可能擰不緊,導致藥液從噴霧器的下部與上部的結合部位滲出。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弊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潔凈型噴霧器,不需要擰開噴霧器,就能直接對噴霧器下部的藥皿灌注霧化藥水,能消除呼吸機管道污染隱患,也能避免噴霧器上、下半部分之間的結合部滲漏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潔凈型噴霧器,包括噴霧器上半部分和噴霧器下半部分,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與所述噴霧器上半部分之間形成的腔體內設有噴霧器內芯,其關鍵在于:所述噴霧器上半部分設置有霧化液灌注通道與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相通。所述噴霧器在灌注霧化藥水后,霧化藥水通過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引流至噴霧器下半部分的藥皿。
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穿過噴霧器內芯: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在所述噴霧器中第一種結構設計,霧化液灌注通道穿過噴霧器內芯至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位于噴霧器內部;
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為外管: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在所述噴霧器中第二種結構設計,霧化液灌注通道依附于所述噴霧器外壁至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
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的霧化液進口位于所述噴霧器上半部分的頂部,利于快速灌注霧化藥水;所述霧化液進口采用肝素帽進行密閉,方便灌注霧化藥水并且能夠密閉霧化液灌注通道;灌注霧化藥水完畢后,從肝素帽拔出注射器針頭即可或根據臨床需要,維持灌注霧化藥水通道處于加藥狀態,便于利用輸液泵持續加藥;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下部采用塑料軟管與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相通,所述塑料軟管的作用是引流霧化藥水并且保證霧化藥水在引流過程中不受干擾。
噴霧器上半部分和噴霧器下半部分采用固定連接,連接后噴霧器上半、下半部分不可拆開。
或者噴霧器上半部分和噴霧器下半部分采用螺紋連接、或卡扣連接,連接后噴霧器上半、下半部分可以拆開。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種潔凈型噴霧器,不需要擰開噴霧器,就能直接對噴霧器下部的藥皿灌注霧化藥水,其灌藥速度更快,還消除了呼吸機管道污染隱患,也避免了噴霧器上、下半部分之間的結合部滲漏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的外形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潔凈型噴霧器,包括噴霧器上半部分1和噴霧器下半部分2,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2與所述噴霧器上半部分1之間形成的腔體內設有噴霧器內芯3;所述噴霧器上半部分1設置有霧化液灌注通道5與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2相通;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5穿過噴霧器內芯3,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的霧化液進口4位于所述噴霧器上半部分的頂部,所述霧化液進口4采用肝素帽進行密閉,所述霧化液灌注通道5下部采用塑料軟管與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2相通直至所述噴霧器下半部分藥皿6;噴霧器上半部分1和噴霧器下半部分2采用固定連接,或者噴霧器上半部分1和噴霧器下半部分2采用螺紋連接、或卡扣連接。
工作原理:本實施例1關鍵在于通過相對密封的霧化液灌注通道5進行霧化藥水灌注,在需要灌注霧化藥水時,從霧化液進口4的肝素帽進行灌注,霧化藥水沿著霧化液灌注通道5的塑料軟管引流到所述噴霧器藥皿6,灌注霧化藥水完畢后,從肝素帽拔出注射器針頭即可。
實施例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結構基本一致,其區別在于,霧化液灌注通道5為外管,外管依附于噴霧器外壁。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