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內窺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窺鏡的管路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內窺鏡為一種常用的醫療器械,包括控制端和插入組件,控制端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殼體內的控制機構,通過控制機構控制插入組件經由人體的天然孔道或手術形成的孔道進入體內以及執行其他操作或手術。插入組件內部構件較多,很難做到徹底消毒,維護成本高,重復使用易導致交叉感染,現有的醫用內窺鏡大多使用一次性的內窺插入組件,插入組件包括工作端、萬向彎曲結構,工作端設置于萬向彎曲結構的遠端,內窺鏡的控制端通過控制繩控制萬向彎曲結構定向彎曲,引導工作端進入體內。
現有技術中,內窺鏡的控制機構復雜,控制機構中使用機械控制閥,內窺鏡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殼體內的管道控制機構,現有技術中的管道控制機構復雜,且大多使用機械控制閥,機械控制閥加工技術難度大,存在密封不良的問題,且生產成本高,另外機械控制閥為手動控制閥體,機械控制閥固定于內窺鏡內緊鄰插入組件的位置或者是控制端的下部,機械控制閥的操作按鈕也跟隨設置于緊鄰插入組件的位置或者是控制端的下部,不便于操作按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窺鏡的管路控制機構。
具體方案如下所示,
一種內窺鏡的管路控制機構,包括:MCU、泵組和壓力傳感器;
所述MCU直接電性連接所述泵組;
所述壓力傳感器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泵組和所述MCU。
進一步,所述泵組包括抽氣泵、打氣泵、打水蠕動泵和清洗水蠕動泵。
進一步,所述壓力傳感器包括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
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抽氣泵和所述MCU,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打氣泵和所述MCU。
進一步,還包括人機交互單元,所述人機交互單元電性連接所述MCU。
進一步,所述MCU電性連接內窺鏡的手輪控制機構。
進一步,所述手輪控制機構通過USB線纜、藍牙、wifi中的一種連接所述MCU。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將泵組直接連接MCU的方式,相比于傳統使用機械閥或者電磁閥作輔助控制的方式,減少了空間占用,大大減小了內窺鏡的體積,同時利用壓力傳感器監控管路壓力,可及時反饋數據,從而使MCU快速反應對泵組發出指令,故而反應靈敏,效果上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管道控制機構電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工作管路連接示意圖;
圖中1--MCU,2—泵組,3—壓力感應器,4—人機交互單元,5—手輪控制機構,11—光源,12—攝像頭,13—固定筒,131—攝像頭清洗孔,132—直噴水出口,133—工作通道孔,134—導向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窺鏡的管路控制機構,包括:MCU1、泵組2和壓力傳感器3。
所述泵組包括抽氣泵21、打氣泵22、打水蠕動泵23和清洗水蠕動泵24。抽氣泵21用于負壓吸引管路內的氣體,打氣泵22用于對管路內進行充氣,所述抽氣泵21、打氣泵22均設于同一氣管內。
打水蠕動泵23設于內窺鏡的第一進水管內,用于將消毒液體充入創口進行清洗;清洗水蠕動泵24設于內窺鏡的第二進水管內,用于清洗內窺鏡頭端組件。
所述MCU1直接電性連接所述泵組2,即MCU1直接電性連接抽氣泵21、打氣泵22、打水蠕動泵23和清洗水蠕動泵24。
所述壓力傳感器3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泵組2和所述MCU1。
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壓力傳感器3包括第一壓力傳感器31和第二壓力傳感器32。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31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抽氣泵21和所述MCU1,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32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打氣泵22和所述MCU1。第一壓力傳感器31用于測量抽氣時管路內的氣壓,從而將測量數據發送給MCU1,從而由MCU1控制抽氣氣壓不低于預設值。同理,第二壓力傳感器32用于測量打氣時管路內的氣壓,從而將測量數據發送給MCU1,從而由MCU1控制打氣氣壓不高于預設值。
本實用新型采用將泵組直接連接MCU的方式,相比于傳統使用機械閥或者電磁閥作輔助控制的方式,減少了空間占用,大大減小了內窺鏡的體積,同時利用壓力傳感器監控管路壓力,可及時反饋數據,從而使MCU快速反應對泵組發出指令,故而反應靈敏,效果上佳。
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優化,還包括人機交互單元4,所述人機交互單元4電性連接所述MCU1,用于供操作者輸入操作指令如:打水、打氣、抽氣和沖洗。還可以通過人機交互單元4輸入具體的操作參數,從而實現對打水、打氣、抽氣和沖洗的定量操作。
作為對本實施例的進一步優化,所述MCU1電性連接內窺鏡的手輪控制機構5。優選地,所述手輪控制機構5通過USB線纜、藍牙、wifi中的一種連接所述MCU1。
優選地,所述內窺鏡頭端還設有拍攝組件,設置光源11、攝像頭12和PCB板隔熱罩和固定筒13,所述光源11、所述攝像頭12和所述PCB板固接于所述固定筒13,所述固定筒13設置有攝像頭清洗孔131、直噴水出口132和用于負壓吸引與活檢的工作通道孔133,所述攝像頭清洗孔131設置用于引導清洗液流向攝像頭的導向板134。所述通過導向板134引導清洗液噴向攝像頭12,對攝像頭12進行清洗,保持攝像頭12的清潔。
設置雙進水通道,分別進行拍攝組件清洗和創口部位清洗,便于在內窺鏡拍攝觀察時隨時清洗拍攝組件的攝像頭,保持攝像頭清潔,使攝像頭拍攝出最佳的物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