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健身器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單雙杠健身器。
背景技術: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不斷提高,健身運動不斷發展,給健身器械生產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有利的生機。其中有些是健身者是要鍛煉上肢力量訓練,對于這樣的訓練單雙桿來的比較實在,但一般單雙桿都在室外,給使用者帶來了一定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能在室內使用的單雙杠健身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包括支架體、單杠架、雙杠架,所述的支架體由底座、兩個支撐架、兩根直管、兩根彎管組成,該兩根直管呈對稱分布,且固定在底座上并呈傾斜狀,該處于傾斜狀的直管與底座間設置有支撐架,彎管固定在該直管上;所述的兩根彎管的上端固定有單杠架,兩根直管上套有雙杠架并通過上下調節旋鈕調節高低,兩根直管間通過橫管固定有靠墊,該靠墊位于雙杠架的后端,兩根直管的下端設置有腳架。
作為優選,所述的雙杠架由撐墊板、手撐架、豎握手管、橫握手管組成,該手撐架套于兩根直管上并呈對稱分布,在該手撐架上固定有撐墊板,豎握手管、橫握手管固定在手撐架上,其中豎握手管與手撐架間呈90°夾角狀,橫握手管與手撐架間呈平行狀。
作為優選,所述的單杠架的兩端為向下傾斜狀,其中間段為直線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具有結構簡單、能在室內室外都可使用、健身效果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支架體;2、單杠架;3、雙杠架;4、上下調節旋鈕;5、橫管;6、靠墊;7、腳架;11、底座;12、支撐架;13、直管;14、彎管;31、撐墊板;32、手撐架;33、豎握手管;34、橫握手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介紹:如附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架體1、單杠架2、雙杠架3,所述的支架體1由底座11、兩個支撐架12、兩根直管13、兩根彎管14組成,該兩根直管13呈對稱分布,且固定在底座11上并呈傾斜狀,該處于傾斜狀的直管13與底座11間設置有支撐架12,彎管14固定在該直管13上;所述的兩根彎管14的上端固定有單杠架2,兩根直管13上套有雙杠架3并通過上下調節旋鈕4調節高低,兩根直管13間通過橫管5固定有靠墊6,該靠墊6位于雙杠架3的后端,兩根直管13的下端設置有腳架7。
所述的雙杠架3由撐墊板31、手撐架32、豎握手管33、橫握手管34組成,該手撐架32套于兩根直管13上并呈對稱分布,在該手撐架32上固定有撐墊板31,豎握手管33、橫握手管34固定在手撐架32上,其中豎握手管33與手撐架32間呈90°夾角狀,橫握手管34與手撐架32間呈平行狀。
所述的單杠架2的兩端為向下傾斜狀,其中間段為直線形。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當健身者做引起向上時,可以通過手拉單杠架2來實現鍛煉;當健身者做雙手支撐動作時,可以手握豎握手管33或橫握手管34,并且手肘撐于撐墊板31上來實現鍛煉。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材料構成上作任何變化,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結構設計,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變形,均應認為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