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玻璃鋼化模具,特別是用于玻璃爐外壓制成型的鋼化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玻璃是汽車車身附件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起到防護作用。目前汽車玻璃以夾層鋼化玻璃和夾層區域鋼化玻璃為主,能承受較強的沖擊力,這些汽車玻璃都是由普通的平板玻璃根據汽車的外形要求彎曲加工成型的。爐外壓制成型是目前世界上較先進的鋼化玻璃制作工藝,通常采用的爐外成型的生產過程是首先將預處理過的玻璃送入電加熱爐中加熱,當玻璃加熱到接近軟化溫度時迅速移入壓彎裝置中,由壓制成型模具將其壓彎成所需的形狀,然后經風柵淬冷獲得曲面鋼化玻璃產品。其中壓制成型模具分為凹模和凸模 兩部分,分別固定在兩端的壓機的固定框架上。由于玻璃的品種多種多樣,為滿足各種玻璃的形狀、曲率和性能要求,模具的形狀要與玻璃產品類型匹配,產品類型不同生產所用的模具也不同,生產過程中需要經常更換壓制成型模具。由于不同類型模具的安裝位置不同,因此每次更換模具時候都需要重新調節模具的位置。現有的汽車鋼化玻璃生產模具的邊框上布置有若干定位槽,依靠壓彎裝置的固定框架上的螺栓穿過模具上的定位槽調節模具位置,并通過螺栓上的螺母將模具鎖定在壓彎裝置上。這種完全依靠螺栓來調節模具位置的方法操作復雜,需要重新調節模具的左右高度與水平位置,而模具重量在100到200KG之間,工作人員更換十分費力且耗時較久,效率低下;同時模具調節幅度無法量化,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受員工熟練程度影響,生產不穩定,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如何快速更換模具并準確定位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玻璃壓制成型模具更換中存在換模時間長以及模具定位不準的缺點,提供一種快速更換模具和定位準確穩定的玻璃壓制成型模具。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固定框架,所述凸模和凹模的邊框設置有定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上設置有至少兩個U形卡槽,凸模、凹模與其各自對應的固定框架之間分別設置有中間框架;所述中間框架的一端與所述定位槽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至少兩個螺栓,所述螺栓上分別設有至少兩個螺母,通過螺栓及螺母與所述定位槽配合使得凸模或凹模固定在與其各自對應的中間框架上;所述中間框架的另一端與所述U形卡槽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與所述U形卡槽相配合的半圓頭卡銷,通過半圓頭卡銷和U形卡槽配合使得所述中間框架固定在固定框架上。進一步地,所述螺栓的數量為4個。進一步地,所述U形卡槽的數量為4個,所述半圓頭卡銷的數量與所述U形卡槽相對應。[0008]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了上述技術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將調好的模具位置固定在中間框架上,在更換模具時,直接將中間框架上的半圓頭卡銷插入在固定框架的U形卡槽上即可固定模具,模具的更換速度快,縮短模具更換時間;同時在更換模具之前中間框架與模具的相對位置已經調好并固定,更換模具時只需要通過中間框架上的螺母對模具進行微調,降低了調模員的技術難度,模具定位準確穩定。
圖I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所示的壓制成型模具的主視圖;圖3為圖I中的中間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包括凸模I、凹模2和固定框架4,所述凸模I和凹模2的邊框設置有定位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4上設置有至少兩個U形卡槽41,凸模I、凹模2與其各自對應的固定框架4之間分別設置有中間框架3 ;所述中間框架3的一端與所述定位槽21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至少兩個螺栓32,所述螺栓32上分別設有至少兩個螺母31,通過螺栓32及螺母31與所述定位槽21配合使得凸模I或凹模2固定在與其各自對應的中間框架3上;所述中間框架3的另一端與所述U形卡槽41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與所述U形卡槽41相配合的半圓頭卡銷33,通過半圓頭卡銷33和U形卡槽41配合使得所述中間框架3固定在固定框架4上。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中,玻璃壓制成型模具分為相配合的凸模I和凹模2兩部分,分別固定在兩端的固定框架4上,固定框架4分別焊接在兩端對應的壓彎裝置上。其中,固定框架4由方鋼焊接而成。兩端的中間框架3和固定框架4的形狀和位置關系相同,以下僅描述凹模2及其對應的中間框架3和固定框架4。首先根據玻璃形狀調節好凹模2和中間框架3之間的位置,凹模2的邊框上設置有定位槽21,使用中間框架3上的螺栓32穿過所述定位槽21來對凹模2進行定位,并通過螺母31將凹模2鎖定在中間框架3上。更換模具時,只需定位并固定中間框架3到壓彎裝置的固定框架4上,通過將中間框架3的半圓頭卡銷33插入固定框架4的U形卡槽41中即可完成,實現快速換模。其中,中間框架3的半圓頭卡銷33與U形卡槽41配合緊密,利用凹模2和中間框架3的自身重力將中間框架3卡在U形卡槽41中,從而實現將凹模2安裝并固定在壓彎裝置上。最后再通過中間框架3的螺栓32上的螺母31對凹模2的位置進行微調來準確定位。進一步地,所述螺栓32的數量為4個。進一步地,所述U形卡槽41的數量為4個,所述半圓頭卡銷33的數量與所述U形卡槽41相對應。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中,中間框架3的形狀與凹模2的外形輪廓相對應,由方鋼焊接而成,所述螺栓32和所述半圓頭卡銷33分別焊接在中間框架3的兩端。中間框架3的一端設置四個螺栓32,螺栓32的間距根據模具的重量、大小和定位槽21的位置設置,保證中間框架3與凹模2之間固定牢固。固定框架4的U形卡槽41的間距根據模具重量和大小設置,中間框架3的另一端設置四個半圓頭卡銷33與U形卡槽41的位置相對應,保證中間框架3與固定框架4之間固定牢固。未使用中間框架3之前,模具調節都是靠人力完成,需要克服模具大部分的重量,而模具的重量在100到200KG之間,工作人員更換費力且耗時較久,平均換模時間為I. 5小時/次,其中調模過程占據了大部分時間。使用中間框架3之后,在換模前可以預先定位好模具,更換模具時,只需要對中間框架和模具進行微調,平均換模時間縮短為O. 5小時/次,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僅示出了相關部件,而如玻璃傳輸裝置和壓彎裝置等部件均未示出,但是這些部件的未示出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的描述,所以未示出的部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要保護的范圍。 以上所述是結合具體的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內容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受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內容的局限,模具與壓機之間的中間框架形狀以及中間框架上設置的螺栓和卡銷的數量只要能達到鎖緊模具的目的即可,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進行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和替換等,仍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包括凸模(I)、凹模(2)和固定框架(4),所述凸模(I)和凹模(2)的邊框設置有定位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4)上設置有至少兩個U形卡槽(41),凸模(I)、凹模⑵與其各自對應的固定框架⑷之間分別設置有中間框架⑶;所述中間框架(3)的一端與所述定位槽(21)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至少兩個螺栓(32),所述螺栓(32)上分別設有至少兩個螺母(31),通過螺栓(32)及螺母(31)與所述定位槽(21)配合使得凸模(I)或凹模(2)固定在與其各自對應的中間框架(3)上;所述中間框架(3)的另一端與所述U形卡槽(41)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與所述U形卡槽(41)相配合的半圓頭卡銷(33),通過半圓頭卡銷(33)和U形卡槽(41)配合使得所述中間框架(3)固定在固定框架⑷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32)的數量為4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卡槽(41)的數量為4個,所述半圓頭卡銷(33)的數量與所述U形卡槽(41)相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玻璃壓制成型模具,屬于玻璃模具技術領域。包括凸模、凹模和固定框架,所述凸模和凹模的邊框設置有定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上設置有至少兩個U形卡槽,凸模、凹模與其各自對應的固定框架之間分別設置有中間框架;所述中間框架的一端與所述定位槽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至少兩個螺栓和相配合的螺母,通過螺栓及螺母與所述定位槽配合使得凸模或凹模固定在與其各自對應的中間框架上;所述中間框架的另一端與所述U形卡槽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與所述U形卡槽相配合的半圓頭卡銷,通過半圓頭卡銷和U形卡槽配合使得所述中間框架固定在固定框架上。有益效果是模具的更換速度快且定位準確穩定。
文檔編號C03B23/03GK202576209SQ20122022707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8日
發明者宋國山, 廖凡, 余瑞仁, 何建平, 林武潮 申請人: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福耀(福建)巴士玻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