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基坑支護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懸臂式鋼板樁基坑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在給排水建設的領域中,一方面伴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項目建設逐漸呈現出需求大、規模大、進度緊等特點;另一方面,經過幾十年的城市建設,現在的給排水建設往往以改造和擴建為主,各擬建構筑物以及基坑周圍存在很多市政管線等設施,使得各基坑施工作業面較窄,風險較高。
可見,各擬建基坑凈距較小,基坑支護選型范圍較小,無法選用較厚的重力式擋土墻結構,而傳統的支護板樁加內支撐系統的基坑圍護結構,由于內支撐系統與土建施工存在著較多的交叉影響,并且工期較長、造價較高,適應性較差。另外,鄰近的市政管線等設施還需要加以保護,施工過程中需要確保其正常運行。
因此,如何合理減小相鄰基坑的彼此影響,并確保施工期間鄰近的市政管線等設施能夠正常運行,是基坑支護設計的一個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懸臂式鋼板樁基坑支護結構,能夠有效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內支撐系統與土建施工存在較多的交叉影響、工期較長、造價較高以及支撐不夠穩定等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懸臂式鋼板樁基坑支護結構,包括鋼板樁和基坑底面,所述鋼板樁固定在基坑底面下方,所述鋼板樁外側設有鋼腰梁,所述鋼腰梁上固定有對拉錨筋,所述對拉錨筋穿過鋼板樁,所述對拉錨筋通過錨頭和固定螺栓固定在鋼腰梁上,所述鋼腰梁通過三角支撐架與鋼板樁固定,所述對拉錨筋上設有拉力傳感器,所述鋼板樁頂部設有報警器。
優選地,所述鋼板樁為Z型鋼板樁。
優選地,所述鋼板樁設有兩排。
優選地,所述鋼腰梁對稱設置。
優選地,所述拉力傳感器與報警器無線通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懸臂式鋼板樁基坑支護結構既能滿足基坑支護對基坑側壁的穩定性、安全性要求,又能避免設置內支撐系統,進一步減小內支撐系統與土建施工造成的交叉影響,有利于縮短工期、降低工程造價,同時確保工程質量;能夠有效保護鄰近的市政管線等設施,確保施工期間這些設施正常運行,同時還能避免施工之前對市政設施進行遷改,尤其適用于各類改造、擴建工程,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此外,采用錨頭和固定螺栓對對拉錨筋進行固定,有效提高了整個基坑支護結構的穩定性。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
1、鋼板樁;2、基坑底面;3、鋼腰梁;4、對拉錨筋;5、錨頭;6、固定螺栓;7、三角支撐架;8、拉力傳感器;9、報警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懸臂式鋼板樁基坑支護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鋼板樁1和基坑底面2,鋼板樁1固定在基坑底面2下方,鋼板樁1外側設有鋼腰梁3,鋼腰梁3上固定有對拉錨筋4,對拉錨筋4穿過鋼板樁1,對拉錨筋4通過錨頭5和固定螺栓6固定在鋼腰梁3上,鋼腰梁3通過三角支撐架7與鋼板樁1固定,對拉錨筋4上設有拉力傳感器8,鋼板樁1頂部設有報警器9。鋼板樁1為Z型鋼板樁,鋼板樁1設有兩排,鋼腰梁3對稱設置,拉力傳感器8與報警器9無線通信。
使用時,先將兩排鋼板樁1打入基坑底面2中,固定好鋼板樁1。將對拉錨筋4穿過鋼板樁1并通過錨頭5和固定螺栓6固定在鋼腰梁3上,鋼腰梁3通過三角支撐架7與鋼板樁1固定,對拉錨筋4能夠有效防止因基坑內水壓過大而導致兩旁的鋼板樁1變形,利用錨頭5和固定螺栓6進行固定,并用三角支撐架7支撐,能夠提高整個基坑支護結構的穩定性。拉力傳感器8能夠對對拉錨筋4所承受的拉力進行測量,并通過無線通信傳送給報警器9,當對拉錨筋4所承受的拉力達到閾值時,報警器9進行報警,以提醒管理人員及時對鋼板樁1進行加固。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懸臂式鋼板樁基坑支護結構既能滿足基坑支護對基坑側壁的穩定性、安全性要求,又能避免設置內支撐系統,進一步減小內支撐系統與土建施工造成的交叉影響,有利于縮短工期、降低工程造價,同時確保工程質量;能夠有效保護鄰近的市政管線等設施,確保施工期間這些設施正常運行,同時還能避免施工之前對市政設施進行遷改,尤其適用于各類改造、擴建工程,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此外,采用錨頭和固定螺栓對對拉錨筋進行固定,有效提高了整個基坑支護結構的穩定性。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