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炭素焙燒煙氣凈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炭素焙燒煙氣排放有嚴格要求。目前炭素焙燒煙氣處理一般采用電捕焦除塵器,焙燒煙氣經電捕焦處理后需達到國家排放標準I、二氧化硫凈 400mg/m32、焦油排放濃度12mg/m3 3、粉塵排放濃度達到30mg/m34、苯并芘0. 0025毫克/立方米5、林格曼黑度< I6、氟化物< 72毫克/立方米目前,焙燒爐煙氣先經煙道直接進入調質塔預處理后,再經電捕焦處理后通過引風機經煙囪高空排放。由于焙燒煙氣中含有大量煤焦油,在煙氣排放過程中,煤焦油會吸附在煙道、調質塔、電捕焦除塵器內,如此一來,在焙燒爐運行過程中,一旦操程不當,在風機負壓下把火帶入煙道就會弓I起火災損毀電捕焦。對于大多數炭素生產企業來說,為了防止煙道過火造成的損失,都會定時清理煙道,這樣一來,不僅工作量大,而且無法準確設定清理時間,當發生煙道過火時,也沒有及時、準確的滅火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其不僅能夠解決煙道過火的問題,而且能夠有效的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其特征是,包括外管、盤管、進水管、噴嘴、電磁閥門、熱電偶和控制儀表,所述外管為兩端開口的管道,所述盤管焊接在外管內壁上且與進水管連通,所述盤管上設有若干個噴嘴;所述進水管穿過外管通過電磁閥門與水管連接,所述熱電偶固定在外管內并與控制儀表連接,所述控制儀表與電磁閥門連接;所述的盤管、進水管和噴嘴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優選的,所述噴嘴由噴嘴底座和噴頭組成,所述噴嘴底座焊接在盤管上,所述噴頭絲接在噴嘴底座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熱電偶監測煙道溫度,通過控制電磁閥門進行噴水滅火,其不僅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有效節約了生產成本,而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發明解決了煙道過火的問題,有效的保證了設備安全運行,滿足了生產工藝的需求,特別適用于進行炭素焙燒的企業。
圖I是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外管,2盤管,3進水管,4噴嘴,5電磁閥門,6熱電偶,7控制儀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該發明的一種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其特征是,包括外管I、盤管2、進水管3、噴嘴4、電磁閥門5、熱電偶6和控制儀表7,所述外管I為兩端開口的管道,所述盤管2焊接在外管I內壁上且與進水管3連通,所述盤管2上設有若干個噴嘴4 ;所述進水管3穿過外管通過電磁閥門5與水管連接,所述熱電偶6固定在外管內并與控制儀表7連接,所述控制儀表7與電磁閥門5連接;所述的盤管2、進水管3和噴嘴4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優選的,所述噴嘴4由噴嘴底座和噴頭組成,所述噴嘴底座焊接在盤管上,所述噴頭絲接在噴嘴底座上。使用時,通過法蘭將外管I與煙氣管道串聯起來,當熱電偶6傳送至控制儀表7的溫度大于報警值時,控制儀表7開啟設置在水管與進水管3之間的電磁閥門5,所述進水管3穿過外管I將所有的盤管2連成一體并使水流布滿所有盤管2,此時,焊接在盤管2上的噴嘴3在水壓作用進行噴水滅火。此外,還可以手動控制電磁閥門5打開,進行噴水除塵。除本發明所述的結構外,其余均為現有技術。以上所述只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被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其特征是,包括外管、盤管、進水管、噴嘴、電磁閥門、熱電偶和控制儀表,所述外管為兩端開口的管道,所述盤管焊接在外管內壁上且與進水管連通,所述盤管上設有若干個噴嘴;所述進水管穿過外管通過電磁閥門與水管連接,所述熱電偶固定在外管內與控制儀表連接,所述控制儀表與電磁閥門連接;所述的盤管、進水管和噴嘴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其特征是,所述噴嘴由噴嘴底座和噴頭組成,所述噴嘴底座焊接在盤管上,所述噴頭絲接在噴嘴底座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焙燒爐煙道滅火凈化器,其特征是,包括外管、盤管、進水管、噴嘴、電磁閥門、熱電偶和控制儀表,所述外管為兩端開口的管道,所述盤管焊接在外管內壁上且與進水管連通,所述盤管上設有若干個噴嘴;所述進水管穿過外管通過電磁閥門與水管連接,所述熱電偶固定在外管內與控制儀表連接,所述控制儀表與電磁閥門連接;所述的外管、盤管、進水管和噴嘴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本發明通過熱電偶監測煙道溫度,控制電磁閥門噴水滅火,其不僅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有效節約了生產成本,而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特別適用于進行炭素焙燒的企業。
文檔編號A62C3/00GK102872554SQ20121035172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
發明者孫允剛, 梁瑞華, 郭啟新, 侯振華, 朱波 申請人:濟南萬瑞炭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