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攝影器材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相機濾鏡支架。
背景技術:
隨著攝影技術的成熟與完善,人們對攝影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濾鏡諸如UV鏡、人像濾鏡、漫射鏡、星光鏡等,作為專業攝影的一種輔助方式已被廣泛應用于專業攝影、攝影領域。為了配合不同的濾鏡使用以取得創意效果,出現了一種相機濾鏡支架。目前,許多相機濾鏡支架在更換不同的濾鏡鏡頭的時候,需要把整個底座更換,造成費用高,同時攜帶過多的需更換的底座會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相機濾鏡支架,該相機濾鏡支架上的接環與底座連接快速方便,通過更換不同接環即可支持不同濾鏡鏡頭,減輕了攜帶重量,也大大節省了因多款鏡頭而需購買多款底座的費用。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相機濾鏡支架,包括底座、卡圈和接環組件,所述底座上設置有鏡頭圓孔,所述鏡頭圓孔的內側設置有圓孔內螺紋,所述卡圈的外側設置有卡圈外螺紋,所述卡圈與所述底座螺紋連接,所述卡圈的內側設置有卡圈卡件,所述接環組件的外側設置有接環卡件,所述卡圈卡件與所述接環卡件卡接。
其中,所述接環組件包括鎖緊環、多點鎖緊彈性圈、接環,所述多點鎖緊彈性圈上設置有卡勾,所述接環的內側設置有勾槽,所述卡勾與勾槽卡接,所述鎖緊環的內側設置有鎖緊內螺紋,所述接環的外側設置有接環外螺紋,所述鎖緊內螺紋與所述接環外螺紋螺紋連接,所述鎖緊環靠近所述多點鎖緊彈性圈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多點鎖緊彈性圈的凸沿。
其中,所述接環包括鏡頭支撐塊,所述鏡頭支撐塊設置在所述接環遠離所述鎖緊環的一側的內側。
其中,所述鎖緊環的外側設置有防滑紋,所述防滑紋用于增加所述鎖緊環旋轉時產生的摩擦力。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旋鈕,所述底座旋鈕貫穿所述底座,所述底座旋鈕與所述底座螺紋連接,所述底座旋鈕遠離所述底座的一端設置了梯形擰緊紋。
其中,所述卡圈包括接環釋放按鈕,所述接環釋放按鈕與所述接環組件卡接。
其中,包括鏡夾和手動旋鈕,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卡圈的一面設置有鏡夾連接孔,所述手動旋鈕貫穿所述鏡夾連接孔與所述鏡夾連接。
其中,所述鏡夾包括鏡夾底蓋、鏡夾面蓋、鏡夾夾片,所述鏡夾夾片設置于鏡夾底蓋與鏡夾面蓋之間,所述鏡夾夾片中部設置有側向彈夾,所述側向彈夾向遠離鏡夾夾片的方向彎曲,所述鏡夾夾片上并位于所述側向彈夾的兩側設置有縱向彈夾,所述縱向彈夾設置于所述鏡夾夾片的同一側。
其中,所述鏡夾還包括鎖緊螺絲,所述鏡夾面蓋設置有連接柱,所述鏡夾底蓋設置有底蓋連接孔,所述鏡夾夾片設置有通孔,所述鎖緊螺絲依次貫穿底蓋連接孔、通孔與連接柱固接。
優選的,所述鏡夾夾片包括凸臺,所述凸臺設置在鏡夾夾片的邊沿。
其中,還包括鏡頭保護蓋,所述鏡頭保護蓋與所述鏡夾夾片卡接,所述鏡頭保護蓋靠近所述底座的一側的邊沿還設置有圍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一種相機濾鏡支架,包括底座、卡圈和接環組件,所述底座上設置有鏡頭圓孔,所述鏡頭圓孔的內側設置有圓孔內螺紋,所述卡圈的外側設置有卡圈外螺紋,所述卡圈與所述底座螺紋連接,所述卡圈的內側設置有卡圈卡件,所述接環組件的外側設置有接環卡件,所述卡圈卡件與所述接環卡件卡接。該相機濾鏡支架上的接環與底座連接快速方便,通過更換不同接環即可支持不同濾鏡鏡頭,減輕了攜帶重量,也大大節省了因多款鏡頭而需購買多款底座的費用。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實施例所述的相機濾鏡支架的部分爆炸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所述的相機濾鏡支架的整體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所述的接環組件的整體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所述的多點鎖緊彈性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所述的鏡夾的整體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所述的鏡夾的爆炸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所述的相機濾鏡支架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所述的鏡頭保護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8中:
1、底座;11、鏡頭圓孔;12、底座旋鈕;
2、卡圈;21、接環釋放按鈕;
3、接環組件;31、鎖緊環;32、多點鎖緊彈性圈;321、卡勾;33、接環;331、鏡頭支撐塊;34、接環卡件;
4、鏡夾;41、鏡夾底蓋;411、底蓋連接孔;42、鏡夾面蓋;421、連接柱;43、鏡夾夾片;431、側向彈夾;432、縱向彈夾;433、通孔;434、凸臺;
5、手動旋鈕;
6、鏡頭保護蓋;61、圍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8所示,于本實施例中,一種相機濾鏡支架,包括底座1、卡圈2和接環組件3,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鏡頭圓孔11,所述鏡頭圓孔11的內側設置有圓孔內螺紋,所述卡圈2的外側設置有卡圈外螺紋,所述卡圈2與所述底座1螺紋連接,所述卡圈2的內側設置有卡圈卡件,所述接環組件3的外側設置有接環卡件34,所述卡圈卡件與所述接環卡件34卡接。在需要更換不同的濾鏡鏡頭時,通過更換體積和重量較小的所述卡圈2與所述接環組件3就能夠更換不同濾鏡鏡頭,避免了直接更換整體的相機濾鏡支架,減輕了更換材料的攜帶量。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接環組件3包括鎖緊環31、多點鎖緊彈性圈32、接環33,所述多點鎖緊彈性圈32上設置有卡勾321,所述接環33的內側設置有勾槽,所述卡勾321與勾槽卡接,所述鎖緊環31的內側設置有鎖緊內螺紋,所述接環33的外側設置有接環外螺紋,所述鎖緊內螺紋與所述接環外螺紋螺紋連接,所述鎖緊環31靠近所述多點鎖緊彈性圈32的一側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多點鎖緊彈性圈32的凸沿。采用所述多點鎖緊彈性圈32能夠在更換濾鏡鏡頭時,拆裝濾鏡鏡頭方便,不損傷濾鏡鏡頭。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接環33包括鏡頭支撐塊331,所述鏡頭支撐塊331設置在所述接環33遠離所述鎖緊環31的一側的內側。所述鏡頭支撐塊331能夠有效限制了濾鏡鏡頭在安裝時過多地陷進所述接環33內的情況。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鎖緊環31的外側設置有防滑紋,所述防滑紋用于增加所述鎖緊環31旋轉時產生的摩擦力。所述防滑紋提高的摩擦力能夠使人的手在旋轉所述鎖緊環31時更加容易控制夾持濾鏡鏡頭的力度,防止用力過度導致損壞濾鏡鏡頭。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旋鈕12,所述底座旋鈕12貫穿所述底座1,所述底座旋鈕12與所述底座1螺紋連接,所述底座旋鈕12遠離所述底座1的一端設置了梯形擰緊紋。手持所述底座旋鈕12可細微調節濾鏡鏡頭的角度,調整完畢后可快速鎖緊濾鏡鏡頭,保持穩定狀態。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卡圈2包括接環釋放按鈕21,所述接環釋放按鈕21與所述接環組件3卡接。輕按所述接環釋放按鈕21即可將所述接環33取下,輕松便捷更換所述接環33。
于本實施例中,包括鏡夾4和手動旋鈕5,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卡圈2的一面設置有鏡夾連接孔,所述手動旋鈕5貫穿所述鏡夾連接孔與所述鏡夾4連接。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鏡夾4包括鏡夾底蓋41、鏡夾面蓋42、鏡夾夾片43,所述鏡夾夾片43設置于鏡夾底蓋41與鏡夾面蓋42之間,所述鏡夾夾片43數量為2,所述鏡夾夾片43中部設置有側向彈夾431,所述側向彈夾431向遠離鏡夾夾片43的方向彎曲,所述鏡夾夾片43上并位于所述側向彈夾431的兩側設置有縱向彈夾432,所述縱向彈夾432設置于所述鏡夾夾片43的同一側。每片鏡夾夾片43使用2個縱向彈夾432和1個側向彈夾431夾持鏡片,增加了夾持鏡片的夾持力,同時縱向彈夾432不會影響鏡片插入時的通順程度。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鏡夾4還包括鎖緊螺絲,所述鏡夾面蓋42設置有連接柱421,所述鏡夾底蓋41設置有底蓋連接孔411,所述鏡夾夾片43設置有通孔433,所述鎖緊螺絲依次貫穿底蓋連接孔411、通孔433與連接柱421固接。通過左右兩側的鎖緊螺絲,將鏡夾面蓋42、鏡夾夾片43和鏡夾底蓋41固定在一起,實現組件的一體化,拆卸方便。
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鏡夾夾片43包括凸臺434,所述凸臺434設置在鏡夾夾片43的邊沿。所述凸臺434使兩片鏡夾夾片43不會緊貼在一起,鏡夾夾片43之間的空隙用于插入鏡片。
于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鏡頭保護蓋6,所述鏡頭保護蓋6與所述鏡夾夾片43卡接,所述鏡頭保護蓋6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側的邊沿還設置有圍邊61。
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范圍內,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容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