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汽車影像顯示系統、汽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21859閱讀:425來源:國知局
汽車影像顯示系統、汽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影像顯示系統、汽車。



背景技術:

汽車外外后視鏡用于觀察車輛后方情況,攝像頭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汽車領域中,并且攝像頭的應用出現了完全相反的兩種技術路徑:第一種是采用攝像頭完全取代外后視鏡,該技術路徑的優點是能夠減小車身寬度并降低風阻,但出于駕駛習慣及可靠性的考慮,目前還難以被駕駛者普遍接受;第二種是采用攝像頭輔助外后視鏡,根據駕駛員姿勢、道路狀況、障礙物檢測等信號自動調節影像,該技術路徑的優點是能夠實現外后視鏡系統的自動調節,但是限制了駕駛員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觀察策略的控制靈活性。

另外,A柱盲區的問題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現有技術中為了解決A柱盲區問題,一種方式是采用距離傳感器報警,但在路口轉彎時,經常會產生駕駛員收到報警信號時距離已經過近而無反應時間的問題;另一種方式是增加前攝像頭來輔助顯示A柱盲區圖像,但一般圖像是顯示在駕駛室內部,例如A柱內側或者中控屏幕上,但駕駛員轉彎時還需要關注外后視鏡中顯示的側后方影像,因此在該方式下駕駛員需要同時關注駕駛室內部屏幕、駕駛室外后視鏡兩個顯示裝置,雖然技術人員主觀認為駕駛員在觀察外后視鏡時視線掃過A柱的顯示屏就能夠觀察到A柱盲區影響,但實際上駕駛員在看到A柱顯示屏影像時很容易忽視外后視鏡影像,反之亦然,很容易造成駕駛員精力不集中,只關注一個方向的影像而忽視另一個。

現有技術中存在為外后視鏡配置屏幕以輔助顯示盲區的技術方案,但是該方案一般顯示的是后方區域,并且采用該方案的話,在外后視鏡處于收起狀態時,無法進行輔助盲區顯示。例如,在車輛轉彎時,雖然此時車速較低,但因逆風行駛且風速較大,造成外后視鏡收起,則外后視鏡喪失了A柱盲區輔助顯示功能,影響駕駛員判斷。

綜上所述,在現有技術中,駕駛員的控制靈活性,駕駛員的駕駛體驗、安全性與實際駕駛情況得不到有效平衡。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解決現有汽車后視鏡若采用攝像頭完全取代鏡面,駕駛員難以被接受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影像顯示系統,包括:設置于車內的中控顯示屏、鉸接于車身外側的外后視鏡、設置于鉸接點處的外后視鏡檢測模塊,所述中控顯示屏包括相互連接的控制模塊和車內顯示組件;

所述外后視鏡上設有:鏡面、后攝像頭、風力傳感器,鏡面安裝在外后視鏡后側,后攝像頭和風力傳感器均與控制模塊連接,后攝像頭安裝在外后視鏡遠離車身的一側,風力傳感器用于檢測外后視鏡處受到的風力、并將檢測結果傳輸給控制模塊;當風力傳感器檢測到的風力大于預設風力時,控制模塊將外后視鏡從展開狀態切換至收起狀態;

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用于檢測外后視鏡是否已轉至鏡面與車身相對或緊貼的收起狀態、并將檢測結果傳輸至控制模塊;當檢測到外后視鏡進入收起狀態后,控制模塊開啟后攝像頭并將拍攝結果通過車內顯示組件予以顯示。

其中,還包括與控制模塊連接的折疊機構,所述折疊機構用于根據駕駛員發出的操作指令自動將外后視鏡轉至收起狀態或從收起狀態轉至鏡面朝后的展開狀態。

其中,所述折疊機構具有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兩種模式,當折疊機構切換至手動模式時,只能通過手動的方式將外后視鏡轉至展開狀態或收起狀態。

其中,還包括:用于檢測方向盤轉角的方向盤檢測模塊、用于拍攝A柱盲區影像的前攝像頭、安裝于所述外后視鏡或A柱上的輔助顯示屏,所述方向盤檢測模塊、前攝像頭、輔助顯示屏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當方向盤檢測模塊檢測到方向盤的轉角超過設定角度時,所述前攝像頭開啟;當所述外后視鏡處于展開狀態時,所述前攝像頭拍攝到的A柱盲區的影像顯示在輔助顯示屏上,當所述外后視鏡處于收起狀態時,前攝像頭與后攝像頭的拍攝內容同時顯示在車內顯示組件上。

其中,當所述輔助顯示屏安裝于所述外后視鏡上時,所述輔助顯示屏設置在所述鏡面上,輔助顯示屏的面積小于鏡面的面積;當所述輔助顯示屏安裝于A柱上時,所述輔助顯示屏設置在A柱的內壁上。

其中,所述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為角度傳感器,當外后視鏡與車身夾角小于預設夾角時,判定外后視鏡進入收起狀態。

其中,所述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為距離傳感器,距離傳感器設置在鉸接點處的外后視鏡或車身上,當距離傳感器檢測到外后視鏡與車身的距離小于設定距離時,判定外后視鏡進入收起狀態。

其中,所述風力傳感器設置于外后視鏡上朝前的一側。

其中,所述風力傳感器為壓力傳感器或風速傳感器。

其中,所述車身上設有與所述外后視鏡相匹配的凹陷區,當外后視鏡進入收起狀態時,所述外后視鏡部分嵌入所述凹陷區內。

本實用新型還公布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上安裝有如上所述的汽車影像顯示系統。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影像顯示系統、汽車,通過采用風力傳感器實時檢測外后視鏡處受到的風力,當風力過大時則將攝外后視鏡收起,外后視鏡上的后攝像頭及時打開繼續拍攝車后的路況并將結果通過車內顯示組件予以顯示;當然駕駛員也可以在需要時手動將外后視鏡收起,由于有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的存在,后攝像頭仍然可以自動開啟,從而保證駕駛員隨時可以查看車后的路況;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后攝像頭,又不會影響駕駛員觀察車后的路況;A柱盲區的影像與車身側后方的影像均通過同一位置予以顯示,方便集中查看,保證轉彎過程中的駕駛安全;折疊機構具有兩種模式,駕駛員可自行選擇是否開啟自動模式,控制方式更加靈活,駕駛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觀察策略;自動模式下,優先判斷是否需要開啟前攝像頭,然后再判斷是否需要收起外后視鏡,保證轉彎時前攝像頭是開啟的,保證轉彎行駛安全;即使開啟自動模式,也只有在外后視鏡受到的風力較大的情況下才需要通過后攝像頭觀察,這種現象出現的幾率較低,通常情況下都是通過鏡面觀察的,這樣駕駛員更容易接受,駕駛體驗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外后視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外后視鏡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外后視鏡的正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影像顯示系統的控制原理圖。

其中,1、后攝像頭;2、外后視鏡;3、車身;4、鏡面;5、距離傳感器;6、鉸接點;7、風力傳感器;8、輔助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視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公布了一種汽車影像顯示系統,包括:設置于車內的中控顯示屏、鉸接于車身3外側的外后視鏡2、設置于鉸接點6處的外后視鏡檢測模塊,所述中控顯示屏包括相互連接的控制模塊和車內顯示組件;

所述外后視鏡2上設有:鏡面4、后攝像頭1、風力傳感器7,鏡面4安裝在外后視鏡2后側,后攝像頭1和風力傳感器7均與控制模塊連接,后攝像頭1安裝在外后視鏡2遠離車身3的一側,風力傳感器7用于檢測外后視鏡2處受到的風力、并將檢測結果傳輸給控制模塊;當風力傳感器7檢測到的風力大于預設風力時,控制模塊將外后視鏡2從展開狀態切換至收起狀態;

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用于檢測外后視鏡2是否已轉至鏡面4與車身3相對或緊貼的收起狀態、并將檢測結果傳輸至控制模塊;當檢測到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后,控制模塊開啟后攝像頭1并將拍攝結果通過車內顯示組件予以顯示。

風力傳感器7實時檢測外后視鏡2處受到的風力,若車速過快或外界風力過大時,風力傳感器7檢測到的風力增大,控制模塊接收到風力傳感器7傳來的風力值,并將該風力值與預設風力值進行比較,若檢測到的當前風力值大于預設風力值時,說明外后視鏡2受到的風阻過大,這種情況既不利于保護外后視鏡2,也會影響行車速度、增大噪聲;所以通過控制模塊將外后視鏡2從展開狀態切換至收起狀態,迎風面積大大減小,車身3受到的風阻也大大減小,噪聲減小;外后視鏡2展開時,駕駛員可以利用鏡面4觀察到車身3側后方的情景;外后視鏡2收起后,外后視鏡檢測模塊通過檢測外后視鏡2或鏡面4與車身3之間的距離、外后視鏡2與車身3之間的夾角等方式確定外后視鏡2是否已經進入收起狀態,當外后視鏡檢測模塊檢測到外后視鏡2已經進入收起狀態,則控制模塊立即開啟后攝像頭1拍攝車后的影像,并將拍攝內容通過車內顯示組件進行同步顯示,駕駛員在車內觀看車內顯示組件就可以觀察到與鏡面4視野相近的內容。當然,如果遇到雨雪天氣,水滴會落在鏡面4上影響駕駛員觀察的情況下,或者會車等容易碰到兩側的障礙物的情況下,駕駛員也可以手動將外后視鏡2轉至收起狀態,外后視鏡檢測模塊一旦檢測到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就會立刻向控制模塊發送信號,控制模塊開啟后攝像頭1,不會導致失去車后視野的現象發生,保證行駛安全。即駕駛員可以主動將外后視鏡2切換成后攝像頭1,在風力較大等少數情況下外后視鏡2才自動會收起,正常情況下還是使用傳統的鏡面4進行觀察。這樣既可以在特殊情況下對外后視鏡2進行保護,降低車身3所受風阻,又不會影響駕駛員觀察車后的路況;而且這種情況并不經常出現,發生的幾率較小,不會影響駕駛員的駕駛體驗。

具體的,該系統還包括與控制模塊連接的折疊機構,所述折疊機構用于根據駕駛員發出的操作指令自動將外后視鏡2轉至收起狀態或從收起狀態轉至鏡面4朝后的展開狀態。轉動外后視鏡2必然要通過一定的機構實現,純靠指令是無法完成的,比如結合液壓與齒輪將驅動提供的直線運動轉化為旋轉運動帶動外后視鏡2轉動,只要能夠實現收起或展開外后視鏡2的功能即可;即控制模塊通過折疊機構驅動外后視鏡2轉動,從而帶動外后視鏡2在收起狀態與展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進一步的,所述折疊機構具有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兩種模式,當折疊機構切換至手動模式時,只能手動將外后視鏡2轉至展開狀態或收起狀態。手動模式的優先級較高,即只要是在手動模式下,即使控制模塊判定風力傳感器7檢測到的風力要大于預設風力值,控制模塊也無法將外后視鏡2轉至收起狀態,只能手動切換外后視鏡2的狀態。一些無法適應后攝像頭1取景的駕駛員可以直接切換到手動模式,這種模式下,除非駕駛員手動將外后視鏡2轉至收起狀態才會開啟后攝像頭1,不會出現外后視鏡2自動收起的現象,保證安全駕駛,同時也不會影響駕駛體驗。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能夠單獨實施、或者結合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而實施,具體內容:該實施例的汽車影像顯示系統包括:用于檢測方向盤轉角的方向盤檢測模塊、用于拍攝A柱盲區影像的前攝像頭、安裝于所述外后視鏡2上的輔助顯示屏8,所述方向盤檢測模塊、前攝像頭、輔助顯示屏8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當方向盤檢測模塊檢測到方向盤的轉角超過設定角度時,所述前攝像頭開啟;當所述外后視鏡2處于展開狀態時,所述前攝像頭拍攝到的A柱盲區的影像顯示在輔助顯示屏8上,當所述外后視鏡2處于收起狀態時,前攝像頭與后攝像頭1的拍攝內容同時顯示在車內顯示組件上。

優選的,所述輔助顯示屏8設置在所述鏡面4上,輔助顯示屏8的面積小于鏡面4的面積。

無論是在自動模式還是在手動模式下,如果外后視鏡2未收起,則當檢測到方向盤轉角超過預定值時,控制前攝像頭開啟,將A柱盲區影像顯示在外后視鏡2的輔助顯示屏8上,這樣駕駛員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外后視鏡2上,就能夠同時觀察到側后方及A柱盲區的情況;如果外后視鏡2收起,則首先打開后攝像頭1,在車內顯示組件上顯示側后方影像,起到傳統外后視鏡2作用,但駕駛員的注意力集中在車內;此時,如果進一步檢測到方向盤轉角超預定值,再打開前攝像頭,將A柱盲區影像顯示在同一塊車內顯示組件上,駕駛員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車內顯示組件上,就能夠同時觀察到側后方及A柱盲區的情況。也就是說,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無論如何,側后方和A柱盲區的影像僅顯示在一塊整體屏幕上,而無需駕駛員分散注意力,提高了行車安全性。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基本相同,區別僅在于,系統還包括:用于檢測方向盤轉角的方向盤檢測模塊、用于拍攝A柱盲區影像的前攝像頭、安裝于車內A柱上的輔助顯示屏8,所述方向盤檢測模塊、前攝像頭、輔助顯示屏8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連接;當方向盤檢測模塊檢測到方向盤的轉角超過設定角度時,所述前攝像頭開啟;當所述外后視鏡2處于展開狀態時,所述前攝像頭拍攝到的A柱盲區的影像顯示在輔助顯示屏8上,當所述外后視鏡2處于展開狀態時,前攝像頭與后攝像頭1的拍攝內容同時顯示在車內顯示組件上。

在A柱內側單獨設置輔助顯示屏8以顯示前攝像頭拍攝的影像,拐彎時,只要駕駛員視線掃過A柱,就可以看到A柱外側盲區內的影像,可以更加直觀地查看車外的路況,駕駛員能夠在轉彎時依賴其習慣性轉頭動作進行觀察,降低了駕駛員在駕駛傳統后視鏡汽車與駕駛攝像頭成像的汽車之間轉換的困難度。

優選的,車輛外部的前攝像頭共有兩個,可安裝于左右兩個A柱上,也可安裝于發動機艙左右前端,在檢測到車輛轉彎時,控制模塊開啟前攝像頭以拍攝A柱盲區影像。

優選的,所述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為角度傳感器,當外后視鏡2與車身3夾角小于預設夾角時,判定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即利用角度傳感器實時檢測外后視鏡2的狀態,一旦發現外后視鏡2轉至靠近車身3的狀態且夾角小于某一設定值時,控制模塊即可判定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這種結構幾乎不受外界影響,可靠性高。

優選的,所述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為距離傳感器5,距離傳感器5設置在鉸接點6處的外后視鏡2或車身3上,當距離傳感器5檢測到外后視鏡2與車身3的距離小于設定距離時,判定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即通過距離傳感器5實時檢測外后視鏡2與車身3時間的距離,當距離小于設定距離時,控制模塊即可判定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但是這種結構容易受外界影響,比如距離傳感器5的探頭處被飛到空中的垃圾等外物阻擋時,就會出現誤判現象,導致后攝像頭1意外開啟,浪費電能,影響后攝像頭1的使用壽命。

如圖1-圖3所示,所述風力傳感器7設置于外后視鏡2上朝前的一側。外后視鏡2前側受到的風阻最大,將風力傳感器7設置在這里,保證測量結果準確無誤,保護外后視鏡2。

優選的,所述風力傳感器7為壓力傳感器或風速傳感器。當外后視鏡2處的風力過大的時候,經過外后視鏡2的氣流速度較高,外后視鏡2受到的阻力也比較大,無論測量外后視鏡2收到的壓力,還是測量外后視鏡2處的風速,最終反映出來的都是外后視鏡2處受到的風的作用力,所以都可以采用。測量風力可以保證環境風速較大的情況下,無論車速高低,只要外后視鏡2受到的壓力足夠大,控制模塊就會將外后視鏡2轉至收起狀態;即使車速非常慢,是要外后視鏡2處的風力大于設定風力值,外后視鏡2就會進入收起狀態,保護外后視鏡2。

優選的,所述車身3上設有與所述外后視鏡2相匹配的凹陷區,當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時,所述外后視鏡2部分嵌入所述凹陷區內。在保證后攝像頭1能夠正常取景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將外后視鏡2收入車身3內,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風阻,不影響車輛的行駛。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公布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上安裝有如實施例一至實施例三任一項所述的汽車影像顯示系統。

實施例五:

另外,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公布了一種汽車影像顯示系統的控制方法,汽車影像顯示系統通過控制模塊控制折疊機構,以便將外后視鏡2切換至收起狀態或展開狀態,折疊機構具有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兩種模式:

手動模式下:駕駛員根據行駛環境判斷需要將外后視鏡2切換至收起狀態時,手動將外后視鏡2轉至鏡面4與車身3相對或緊貼的收起狀態,外后視鏡2與車身3鉸接點6處的外后視鏡檢測模塊檢測到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后,反饋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開啟外后視鏡2上的后攝像頭1,并將后攝像頭1拍攝到的車身3后側的畫面通過設置在車內的車內顯示組件予以顯示;手動模式下,外后視鏡2不會主動收回來,只能手動將外后視鏡2轉至收起狀態;當車輛高速行駛導致外后視鏡2處受到的風力較大時,或是遇到雨雪天氣水滴落到鏡面4上影響駕駛員觀察的現象,或者在會車、道路較狹窄等情況下,為了避免后外后視鏡2被碰到,駕駛員手動將外后視鏡2轉至收起狀態,外后視鏡檢測模塊判斷外后視鏡2已經進入收起狀態后才會啟動后攝像頭1;假如外后視鏡2沒有轉到位,外后視鏡檢測模塊則不會觸發收起外后視鏡2的動作;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的存在就是為控制模塊提供一個參數值以啟動后攝像頭1,避免后攝像頭1誤開啟而浪費電能,保護后攝像頭1;外后視鏡檢測模塊可以是角度傳感器或距離傳感器5。

自動模式下:外后視鏡2上的風力傳感器7檢測外后視鏡2處的風力并傳輸給控制模塊,當控制模塊接收到的風力值超過預設風力值時,控制模塊通過折疊機構將外后視鏡2由展開狀態切換至收起狀態;外后視鏡檢測模塊檢測到外后視鏡2進入收起狀態后,反饋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開啟后攝像頭1,并將后攝像頭1拍攝到的車身3后側的畫面通過設置在車內的車內顯示組件予以顯示。自動模式下,控制模塊先獲取風速傳感器的參數,風力超過預設風力后,再看外后視鏡2有沒有收起,若沒有收起,則不開啟后攝像頭1,駕駛員仍然通過鏡面4觀察車后的路況;若外后視鏡2處于收起狀態,則開啟后攝像頭1,駕駛員通過車內的車內顯示組件進行觀察。具體的,風力傳感器7檢測外后視鏡2處的風力,并判斷折疊模塊是否處于手動模式;若是,則繼續檢測外后視鏡2處的風力;若并沒有處于手動模式,則進步一步判斷檢測到的風力值有沒有超過設定風力值,若沒有超過,則繼續檢測風力,若檢測到的風力超過了設定風力,則通過控制模塊控制折疊機構將外后視鏡2切換至收起狀態;然后利用外后視鏡檢測模塊判斷外后視鏡2是否已經進入收起狀態,若不是,則后攝像頭1保持關閉,避免浪費電能;若外后視鏡檢測模塊判定外后視鏡2已經進入收起狀態,則通過控制器開啟后攝像頭1,駕駛員可在車內通過車內顯示組件查看后攝像頭1拍攝到的車后的路況,不會出現駕駛員無法查看后側路況的現象,保證駕駛安全。

進一步的,無論手動模式還是自動模式,當方向盤的轉角超過設定角度時,用于拍攝A柱盲區影像的前攝像頭開啟,外后視鏡21處于展開狀態時,前攝像頭的拍攝內容通過外后視鏡21上的輔助顯示屏8予以顯示,外后視鏡21處于收起狀態時,前攝像頭與后攝像頭12的拍攝內容通過車內顯示組件同時顯示。

無論是在自動模式還是在手動模式下,如果外后視鏡2未收起,則當檢測到方向盤轉角超過預定值時,控制前攝像頭開啟,將A柱盲區影像顯示在外后視鏡2的輔助顯示屏8上,這樣駕駛員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外后視鏡2上,就能夠同時觀察到側后方及A柱盲區的情況;如果外后視鏡2收起,則首先打開后攝像頭1,在車內顯示組件上顯示側后方影像,起到傳統外后視鏡2作用,但駕駛員的注意力集中在車內;此時,如果進一步檢測到方向盤轉角超預定值,再打開前攝像頭,將A柱盲區影像顯示在同一塊車內顯示組件上,駕駛員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車內顯示組件上,就能夠同時觀察到側后方及A柱盲區的情況。也就是說,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無論如何,側后方和A柱盲區的影像僅顯示在一塊整體屏幕上,而無需駕駛員分散注意力,提高了行車安全性。

更進一步的,在自動模式下,先判斷是否需要開啟前攝像頭,然后判斷是否需要將外后視鏡2切換至收起狀態。現實駕駛情況中會遇到側向風問題,如果采用自動模式時,在側向風條件下即使低速轉彎,依然會導致外后視鏡2意外收起,這會導致A柱盲區影像顯示突然消失,因此優選的是,在自動模式下,優先判斷方向盤轉角是否超過預定值,如果是,則判斷出駕駛員將要轉彎,此時打開前攝像頭,然后再考慮風速問題,如果風速未超過預定值,即未達到使外后視鏡2收起的程度,則以外后視鏡2上的輔助顯示屏8顯示A柱盲區影像,如果風速超過預定值,即達到能夠促使外后視鏡2收起的程度,則將A柱盲區影像顯示在艙內屏幕(例如,中控屏幕)上。這樣,即使在轉彎時遇到側風問題導致外后視鏡2突然收起,此時A柱盲區影像會迅速切換到駕駛艙內的顯示屏,而不會導致A柱盲區影像短暫消失。

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風力傳感器7實時檢測外后視鏡2處受到的風力,當風力過大時則將攝外后視鏡2收起,外后視鏡2上的后攝像頭1及時打開繼續拍攝車后的路況并將結果通過車內顯示組件予以顯示;當然駕駛員也可以在需要時手動將外后視鏡2收起,由于有外后視鏡檢測模塊的存在,后攝像頭1仍然可以自動開啟,從而保證駕駛員隨時可以查看車后的路況;這樣不僅可以保護后攝像頭1,又不會影響駕駛員觀察車后的路況;A柱盲區的影像與車身3側后方的影像均通過同一位置予以顯示,方便集中查看,保證轉彎過程中的駕駛安全;折疊機構具有兩種模式,駕駛員可自行選擇是否開啟自動模式,控制方式更加靈活,駕駛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觀察策略;自動模式下,優先判斷是否需要開啟前攝像頭,然后再判斷是否需要收起外后視鏡2,保證轉彎時前攝像頭是開啟的,保證轉彎行駛安全;即使開啟自動模式,也只有在外后視鏡2受到的風力較大的情況下才需要通過后攝像頭1觀察,這種現象出現的幾率較低,通常情況下都是通過鏡面4觀察的,這樣駕駛員更容易接受,駕駛體驗好;也可以將輔助顯示屏8設置在A柱內壁上,駕駛員目光掃過即可查看A柱盲區處的影響,駕駛員能夠在轉彎時依賴其習慣性轉頭動作進行觀察,降低了駕駛員在駕駛傳統后視鏡汽車與駕駛攝像頭成像的汽車之間轉換的困難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双桥区| 壶关县| 手机| 衡南县| 东乡| 大姚县| 舟山市| 藁城市| 万安县| 静海县| 麻城市| 甘洛县| 绥化市| 赤壁市| 上思县| 扎囊县| 阿荣旗| 东山县| 阿拉善左旗| 石渠县| 曲靖市| 岐山县| 博乐市| 武功县| 大竹县| 卢氏县| 阳高县| 涞水县| 申扎县| 芦山县| 池州市| 延吉市| 鹿泉市| 汝城县| 虎林市| 山阴县| 恩平市| 射洪县| 内乡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