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食用菌類 點擊量:1055
人生有高潮,有低谷。低谷時,掌握一門投入不需要太多,就可以換碗飯吃的技術,至少生存無憂。特別是近兩年后疫情時代,更是顯現出了掌握一門生存技術的優勢。這些小本創業技術資料是歷經1年收集而來,贈送給支持我們的用戶。
提示:您尚未登錄,請點 登 陸 后下載,如果您還沒有賬戶請點 注 冊 ,登陸完成后,請刷新本頁查看詳細信息。
一、概述 金針菇學名毛柄金錢菌,俗稱構菌、樸菇、冬菇等,屬傘菌目口蘑科金針菇屬。金針菇在自然界廣為分布,中國、日本、俄羅斯、歐洲、北美洲、澳大利亞等地均有分布。在我國北起黑龍江,南至云南,東起江蘇,西至新疆均適合金針菇的生長。金針菇不含葉綠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環境中生長,必須從培養基中吸收現成的有機物質,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降解物,為腐生營養型,是一種異養生物,屬擔子菌類。金針菇是一種木材腐生菌,易生長在柳、榆、白楊樹等闊葉樹的枯樹干及樹樁上。金針菇是秋冬與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蓋滑嫩、柄脆、營養豐富、味美適口而著稱于世。據測定,金針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豐富,高于一般菇類,尤其是賴氨酸的含量特別高,賴氨酸具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功能。金針菇干品中含蛋白質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纖維達7.4%,經常食用可防治潰瘍病。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針菇內所含的一種物質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針菇既是一種美味食品,又是較好的保健食品,金針菇的國內外市場日益廣闊。金針菇人工栽培技術并不復雜,只要能控制好環境條件,就容易獲得穩定可靠的產量。 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 金針菇由營養器官(菌絲體)和繁殖器官(子實體)兩大部分組成。 (1)菌絲體由孢子萌發而成,在人工培養條件下,菌絲通常呈白色絨毛狀,有橫隔和分枝,很多菌絲聚集在一起便成菌絲體。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絲長到一定階段會形成大量的單細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可萌發成單核菌絲或雙核菌絲。有人在試驗中發現,金針菇菌絲階段的粉孢子多少與金針菇的質量有關,粉孢子多的菌株質量都差,菌柄基部顏色較深。 (2)子實體子實體主要功能是產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針菇的子實體由菌蓋、菌褶、菌柄三部分組成,多數成束生長,肉質柔軟有彈性。菌蓋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徑1.5~7厘米,幼時球形,逐漸平展,過分成熟時邊緣皺折向上翻卷。菌蓋表面有膠質薄層,濕時有粘性,色黃白到黃褐,菌肉白色,中央厚,邊緣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較稀疏,長短不一,與菌柄離生或彎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圓柱狀,稍彎曲,長3.5~15厘米,直徑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連,上部呈肉質,下部為革質,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絨毛,擔孢子生于菌褶子實層上,孢子圓柱形,無色。 2.生長發育條件 (1)營養金針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過菌絲從現成的培養料中吸收營養物質。在栽培中,培養料的選擇對產量和質量有很大的影響。金針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所需的營養包括氮素營養、糖類營養、礦質營養和少量的維生素類營養。 氮素營養是金針菇合成蛋白質和核酸的原料,在栽培配料中麥麩、大豆粉等原料含有大量的氮素養料。糖類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金針菇生命活動的能源和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金針菇可利用培養料中的淀粉、纖維素、木質素。在菌絲生長階段,培養料的碳、氮比以20∶1為好,子實體生長階段以30~40∶1為好。金針菇需要的礦質元素有磷、鉀、鈣、鎂等,所以在培養中應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鈣、硫酸鎂等礦質養料。金針菇也需要少量的維生素類物質,由于在培養料中如麥麩、豆粉中含有的維生素量基本可以滿足金針菇生活需要,因而在栽培中常不再添加維生素類物質。 (2)溫度金針菇屬低溫結實性真菌,菌絲體在5~32℃范圍內均能生長,但最適溫度為22~25℃,菌絲較耐低溫,但對高溫抵抗力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長,甚至死亡。子實體分化在3~18℃的范圍內進行,但形成的最適溫度為8~10℃。低溫下金針菇生長旺盛,溫度偏高,柄細長,蓋小。同時,金針菇在晝夜溫差大時可刺激子實體原基發生。 (3)水分菌絲生長階段
小本創業技術資料需要登錄后并加入會員才可以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