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釣魚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釣魚鉤的形狀,所述釣魚鉤對釣魚的掛鉤進行了改良,且,可防止上鉤的魚從釣魚鉤鉤尖逃脫。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對釣魚鉤鉤尖的形狀及自鉤尖至釣絲的彎曲部分的形狀進行的改良,本發明屬于一種對形成于釣魚鉤鉤尖的倒刺(回刺、倒針)及彎曲部的強度進行增強的技術領域。
以往,為了改善魚餌及釣魚的掛鉤,且,為了防止所述魚餌及釣魚從釣魚鉤鉤尖脫離,在釣魚鉤鉤尖上形成倒刺。該倒刺為倒針形式,系將由圓桿形的線材構成的釣魚鉤材料作圓錐形加工,在所述圓錐型線材的基部附近,用加工刀作斜向的抵接后,切起而形成。作為形成有多個倒刺的以往的舉例,已知有公開于實開昭56-71165號公報上所記載的例子。該以往的釣魚鉤的倒刺不光形成于釣魚鉤鉤尖部分,且也形成于釣魚鉤的鉤軸部,藉由多個倒刺可靠地防止魚餌及釣魚從釣魚鉤鉤尖脫離。
再有,由于休閑捕魚運動的流行,人們現在通常使用這樣一種釣魚鉤,該釣魚鉤為減少因倒刺部分而使釣魚口嘴部所受到的傷害,不使用倒針形式的倒刺,而僅僅是使魚鉤鉤尖稍作彎曲,藉此,企圖阻止釣魚從釣魚鉤鉤尖脫離。然而,由于所述釣魚鉤相對于釣魚口部的刺穿力,其小彎曲部變換了作用力方向,因此,其存在的問題是刺穿力減小,釣魚不容易上鉤,無法獲得足夠的垂釣效果。
又,為了防止大魚上鉤后,因其較大的體重而使彎曲部擴大,現行的做法是使用具有平坦加壓面的加壓工具,對圓桿形線材進行加壓,使所述線材沿其彎曲面形成扁平面,由此,增強彎曲部的強度。雖然,僅由上述作法,也可發揮相當的阻力作用,但由于釣魚鉤原本由細小的線材形成,因此,其耐負荷性能畢竟有限。
本發明系考慮到上述問題而作,本發明的第1目的是改善魚餌及釣魚的掛鉤,且防止所述魚餌及釣魚從釣魚鉤鉤尖脫離。本發明的第2目的是減小因在釣魚鉤鉤尖上所形成的倒針形式的倒刺而對釣魚的口部所造成的傷害。本發明的第3目的是防止大魚上鉤后,因其體重較大而使釣魚鉤彎曲部擴大。上述三個目的皆藉由對釣魚鉤形狀的研究、改進而得以達成。
即,根據權利要求1,在釣魚鉤鉤尖上形成有用于防止魚餌、釣魚脫離的倒刺的釣魚鉤上,所述倒刺系由將緊挨、鄰接于魚鉤鉤尖下方的多處表面局部切起而形成。藉此,因在緊挨、鄰接于魚鉤鉤尖下方的多處表面形成倒刺,則即使釣魚的咬鉤深度不大,所述方法也具有可充分防止釣魚脫鉤的效果。又,在上述以往例子的場合,如欲用手捏住釣魚鉤軸部,則有弄傷手指尖的危險,而在本發明中,所述操作容易。
其次,根據權利要求2,在權利要求1的釣魚鉤中,越是靠近釣魚鉤鉤尖部分,所形成的倒刺越小。因為所述魚鉤鉤尖如此形成,所以,該釣魚鉤的效果是,倒刺部分相對于魚口的刺穿阻力較小,釣魚掛鉤良好。
其次,根據權利要求3,在權利要求1或2的釣魚鉤中,至少將所述釣魚鉤鉤尖形成棱錐形。且,不光是將鉤尖,且可將釣魚鉤的彎曲部也作成棱錐形。因為,棱錐形比起圓桿形來,其對釣魚口部的刺穿阻力更小,釣魚上鉤良好。
其次,根據權利要求4,在權利要求3的釣魚鉤中,將所述倒刺形成棱錐形的棱線。這使得倒刺的形成比起圓桿形的釣魚鉤來,更為容易,且,倒刺部分相對于魚口的刺穿阻力更小,釣魚上鉤良好。
其次,根據權利要求5,在鉤尖上形成有用于防止魚餌、釣魚脫離的倒刺的釣魚鉤上,所述倒刺系在緊挨于魚鉤鉤尖下方設置至少一個扁平面。藉由上述設置,使得所述扁平面的形成恰似在棒狀的鉤尖上戴上帽子般,因此,可以藉由該較大的面積所形成的阻力防止魚餌及釣魚的脫鉤。另一方面,刺穿阻力小,不會阻礙魚的上鉤。而且,將釣魚從鉤尖取下時,比起具有倒針型的倒刺的釣魚鉤來,可以完全沒有阻力地取下釣魚,不會使釣魚疲弱。
其次,根據權利要求6,在權利要求5的釣魚鉤中,至少設置二個扁平面,以使其互成90度的角度。根據該設置,二個以上的扁平面互為交叉,形成十字形,阻力大大增加,可以可靠地防止魚餌及釣魚脫鉤。另一方面,刺穿阻力比權利要求5的釣魚鉤大,但因為其十字形部分的粗細不那么增大,所以,不會妨礙釣魚的上鉤。而且,將釣魚從鉤尖取下時,比起具有倒針型的倒刺的釣魚鉤來,可以更容易地取下釣魚。
其次,根據權利要求7,在權利要求5或6的釣魚鉤中,錘壓形成扁平面。根據該設置,不光使扁平面的周緣成為圓弧形,導致刺穿阻力減小,且,取下容易,也容易形成鉤尖。
其次,根據權利要求8,在權利要求1-7之任一項所述的釣魚鉤中,在自其鉤尖至鉤軸部所形成的彎曲部上至少靠近鉤軸部的部分上,設置增強部,以發揮針對彎曲擴開方向上的阻力。根據該設置,使得承受上鉤的釣魚的體重最重的彎曲部靠近鉤軸部的部位(腰部)的強度得到增強,藉此,可以發揮充分的擴開應力。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所示為形成有多個倒刺的釣魚鉤的實施形態(1)的主視圖。
圖2所示為
圖1的制造工序,按(A)-(E)的順序表示了制造工序流程。
圖3所示為形成有多個倒刺的釣魚鉤的實施形態(2)的主視圖。
圖4所示為形成有多個倒刺的釣魚鉤的實施形態(3)的主視圖。
圖5所示為形成有多個倒刺的釣魚鉤的實施形態(4)主要部分的主視圖。
圖6所示為倒刺設置有扁平面的釣魚鉤的實施形態(5)的側視圖。
圖7所示為圖(6)的主視圖。
圖8所示為圖(6)的縱剖視圖。
圖9所示為圖(6)A向的放大視圖。
圖10所示為圖6的實施例(5)的釣魚鉤制造工序圖。
圖11所示為后續于
圖10的釣魚鉤制造工序圖。
圖12所示為具有增強部的釣魚鉤的實施形態(1)的主視圖。
圖13所示為
圖12的X-X線的放大剖視圖。
圖14所示為
圖13的制造工序例子,按(A)、(B)的順序表示了制造工序流程。
圖15為
圖12的耐負荷性能的說明圖。
圖16為表示帶有增強部的釣魚鉤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形態(2)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17為表示帶有增強部的釣魚鉤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形態(3)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18為表示帶有增強部的釣魚鉤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形態(4)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19為表示帶有增強部的釣魚鉤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形態(5)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20為表示帶有增強部的釣魚鉤及其制造方法的實施形態(6)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
圖中,1為釣魚鉤鉤尖,2為彎曲部,3為鉤軸部,4為座桿部,5為倒刺,6為增強部,e表示平坦面,M表示加壓工具,Ma表示加壓面,Mb表示凹部,P表示錘壓工具,W表示金屬線。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釣魚鉤的優選的實施例。
圖1、圖2所示為形成有本發明的倒刺的釣魚鉤的實施例(1)。該實施例(1)的釣魚鉤具有從鉤尖1通過彎曲部2至鉤軸部3的通常的彎曲結構。在鉤軸部3的端部設置有座桿部4。另外,即使在那些非如本實施例(1)的釣魚鉤那樣的單鉤型的釣魚鉤中,也同樣具有鉤尖1、彎曲部2、及鉤軸部3的結構,因此,不言而喻,有關實施例(1)所作的說明同樣也適用于其他形狀的釣魚鉤。
在鉤尖1的內側(與鉤軸部3對面的一側)上形成有倒刺5。倒刺5如
圖1所示,首先在緊挨鉤尖1的下方形成第一個倒刺,接著,在該第一個倒刺之下形成第二個,按此順序,在緊挨鉤尖1的下方的多處,形成互為鄰接、其部分表面切起而形成的倒刺。實施例(1)的倒刺5自鉤尖1的頭端側漸次加大,其三個成直線狀的一列作鄰接設置。
由于倒刺5自緊挨鉤尖1的下方連續鄰接形成,不管魚嘴咬至如何的深度,與釣魚所咬深度相對應地,在魚嘴所咬魚鉤的任一深度上都有一個倒刺5,使魚上鉤,因此,上述釣魚鉤具有可有效防止釣魚脫鉤的效果。另外,倒刺5鄰接于鉤尖1的多處,所以,可以采用通常的適用于鉤尖1的加工方法,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再有,倒刺部形成于鉤軸部3,抓握鉤軸部3時,不必特別小心防止手指弄傷,由此,使得本發明的釣魚鉤具有操作容易的效果。倒刺5由如圖2所示的工序流程形成。即,將由圖2(A)所示的圓桿形線材所形成的釣魚鉤材料a切斷成一定的長度;再如圖2(B)所示,藉由錘壓、磨削等工序,將釣魚鉤材料a的切斷斷口加工成圓錐形b。然后,如圖2(C)所示,將加工刀斜抵接于圓錐形b的基部,切起、形成第三個倒刺5。接著,如圖2(D)所示,將加工刀斜抵接于自第三個倒刺5稍接近于鉤尖1的位置處,切起、形成第二個倒刺5。此時,加工刀抵接、切入的深度稍淺于第三個倒刺5,藉此,使所形成的第二個倒刺5的大小稍小于先前形成的第三個倒刺5的尺寸。其次,將加工刀斜抵接于自第二個倒刺5更接近于鉤尖1的位置處,切起、形成第一個倒刺5。此時,加工刀抵接、切入的深度更淺,藉此,使所形成的第一個倒刺5的大小更小于先前形成的第二個倒刺5的尺寸。在形成這些倒刺5之后,藉由彎曲加工,形成彎曲部2等。
在上述操作工序中,例如,可將裝備有一個加工刀的加工臺并列設置三臺,通過運送機構將釣魚鉤材料a連續送入各個加工臺,提高加工效率。又,從第三個倒刺至第一個倒刺的加工操作既可以逆順序進行,也可同時進行。
根據上述加工工序,可以簡單地制得倒刺5,降低釣魚鉤的制造成本。又,至于制造的精度,因使用了高性能、可移動控制加工刀的伺服電機等設備,不會產生不適當的情況。
根據實施例,在安裝魚餌及取下上鉤的釣魚之時,即使抓握鉤軸部3,因鉤軸部3上并未形成有倒刺5,所以,不會因倒刺5而弄傷手指。因此,不必特別費神防止手指的弄傷,由于可握持鉤軸部3,其操作容易。
又,由于三個倒刺5的大小不同,從其整體上來說,恰似呈現為一個傾斜結構的倒刺5的形狀。由此,使倒刺5對魚嘴部的刺穿阻力減弱,魚兒容易上鉤。
又,由于鄰接形成于緊挨鉤尖1下方的多處位置,倒刺5越是靠近鉤尖1,倒刺5越是形成較小的形狀,因此,在相對應于魚口咬鉤的不同深度處,魚口總會咬上倒刺5。從而,不管魚口咬鉤深度如何,都可有效地防止上鉤的釣魚的脫鉤。其結果,不管魚兒的食性、習慣如何,都可以提高魚口掛住倒刺5的上概率,提高釣魚上鉤的效果。
圖3所示為具有不同的倒刺形狀的釣魚鉤的實施例(2)。
在該實施例中,在鉤尖1的外側也形成有倒刺5,與上述實施例(1)的魚鉤為單側形成有倒刺的魚鉤不同,該實施例中的魚鉤為二側對稱形成有倒刺5。
根據該實施例(2),由于在魚鉤二側皆形成有可掛住魚口的倒刺5,因此,魚兒容易上鉤,且具有可有效地防止上鉤的釣魚脫鉤的效果。
圖4所示為另一種具有不同的倒刺形狀的釣魚鉤的實施例(3)。在該實施例(3)中,倒刺5系作螺旋狀鄰接形成。根據該實施例,在上鉤的釣魚有洗綢等脫鉤動作的習性的場合,即使由于脫鉤動作,使魚口從一個倒刺5上脫離,但釣魚魚口也會隨即掛住于方向不同的相鄰倒刺5上。由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具有脫離習性的魚兒的脫鉤。
圖5所示為形成有不同倒刺形狀的釣魚鉤的實施例(4)。根據該實施例,由于鉤尖1形成為棱錐形c,在直線狀地鄰接于棱錐形c的一根棱線d的多處,形成有倒刺5。根據該實施例,當鉤尖1、倒刺5刺穿魚口時,棱線d容易切入魚口,這使魚口上鉤更加容易。
另外,由于將倒刺5形成為棱錐形c的棱線d,因此,采用如前所述的實施例(1)的加工方法,即可防止加工刀產生滑動,精密地形成倒刺5。即,抵接、切入棱錐形的棱線的加工刀不會發生滑動,因此,可以采用可適用于鉤尖的、通常的加工方法,形成精密的倒刺。
再有,作為上述實施例(4)的變化例子,既可在棱錐形c的3根棱線d的2根或全部上形成倒刺5,也可使倒刺5鄰接形成為螺旋狀。
以下,圖6-圖9為權利要求5-權利要求7所述的實施例(5)。在圖6中,倒刺5構成一緊挨鉤尖下方所形成的扁平面,該扁平面連續改變角度,仍為一扁平面。在從鉤尖1至彎曲部2面前之間設置有互成不同角度的二平面。由于扁平面的結構賦予鉤尖1以扭轉,所以,其效果是,可藉由捻扭轉力防止魚餌、釣魚的脫鉤。
再有,魚鉤對魚口的刺穿力藉由扁平面的形狀而得以充分保持,因此,如同倒針形倒刺,可以發揮不降低的充分的效果。又,藉由上述效果,可以保持可靠的釣魚的上鉤,得到充分的釣魚效果。
上述扁平面如同圖9所詳述,其相互之間的平面X、Y連接形成90度夾角。又,緊挨鉤尖1之下方的扁平面X與鉤軸部3的軸線所形成的面垂直相交延長。另一方面,彎曲部2一側的扁平面Y與鉤軸部3的軸線所形成的面為同一面并延長。如此,扁平面的2個扭轉次數為一次,所以,不會對魚口造成過度的傷害。
上述扁平面的倒刺5,可以藉由如
圖10、
圖11所示的加工方法進行制造。即,首先,如
圖10所示,將金屬線W切斷為山形,形成鉤尖1。其次,如
圖11所示,以90度的間隔,用錘壓工具P,錘壓鉤尖1附近和自鉤尖1稍靠近彎曲部2的部位。然后,進行彎曲加工,形成彎曲部2等。
通過以上加工工序,在扁平面的周緣形成圓弧形,而不會形成小的鋸齒形毛邊。即,藉由對扁平面周緣所作的錘壓,可形成自然的圓弧形,而不會過度傷害魚口。
在上述實施例(5)中,在鉤尖1附近形成扭轉成90度角度的結構,由此,由于該扭轉阻力,不會發生插入的魚餌掉落,或上鉤的釣魚魚口脫鉤的情況。又,扭轉角度在90度時,其阻力最大。
以上,除了圖示的實施例(5)之外,也可設置具有扁平面的倒刺5在3個以上,或將多個扁平面所構成相互之間的角度作成90度以外的角度。
另外,也可對扁平面進行磨削加工。
圖12-圖20所示為多個其彎曲部增強的釣魚鉤的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即可以添加使用于如上所述的倒刺具有特征的魚鉤,也可獨立使用于與上述具有特征的魚鉤不同的場合。以下,說明實施例(1)-實施例(6)。
在實施例(1)中,自鉤尖1至經彎曲部2延伸的鉤軸部3的途中,為形成其二側具有平坦面e的扁平形狀。又,在靠近鉤軸部3的座桿4的部分,保留圓桿形狀。
如
圖12、
圖13所示,在彎曲部2靠近鉤軸部3的部分(腰部)的平坦面e上,設置增強部6。增強部6由突出于平坦面e的凸起所構成,沿彎曲部2的靠近鉤軸部3的部分,延伸為薄薄的初三的月亮形。
關于上述增強部6,則如
圖14所示,通過在進行扁平面形狀加工的加壓工具M的加壓面Ma上設有凹部Mb,可以在與扁平形加工的同時一體成形。藉此,可以廉價、容易地制得增強部6。
根據實施例(1),則如
圖15所示,當魚兒咬餌,或當掛上草根等物時,在鉤尖1上加上負荷P,此時,釣絲L所掛接的座桿4為支點,該負荷的作用將使鉤尖1一側擴大其彎曲部3的彎曲。此時,負荷P的應力集中于彎曲部2的靠近鉤軸部3靠近的部分,但該部分由于設置有如凸肋般的增強部6,因此,該部分可針對彎曲部3的擴開壓力,可靠地發揮大的阻力P’。又,由于上述扁平形狀所形成的耐負荷性能的協同作用,可以獲得極大的耐負荷性能。該高的耐負荷性能因其與釣魚的脫鉤防止性能的提高有著聯系,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止釣魚因激烈的脫鉤動作等而導致彎曲部2等的變形、損壞、折斷。又,增強部6與彎曲部2成為一體,這一點,也有助于有效地防止彎曲部2等的變形、損壞、折斷等。
圖16所示為形成有增強部的釣魚鉤的實施例(2)。在該實施例中,增強部6是用不同于彎曲部2的構件構成。該增強部6例如,可藉由加熱的熱熔熔接方法,安裝于彎曲部2上。根據該實施例(2),也可對以往的釣魚鉤作有關增強部6的簡單的改進。
圖17所示為形成有帶增強部的釣魚鉤的實施例(3)。在該實施例中,增強部6是由不同于彎曲部2的構件構成。該增強部6直立狀設置于彎曲部2上。該增強部6可藉由加熱打入方法,安裝于彎曲部2上。根據該實施例(3),由于可以提高增強部6、在彎曲部2上的安裝強度,所以,也提高了耐久性能。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變化例子,可以考慮選擇使用其硬度、剛性較彎曲部2的材料更高的材料作為增強部6的材料,將增強部6的表面作成與彎曲部2的表面同一面。
圖18所示為形成有增強部的釣魚鉤的實施例(4)。在該實施例中,增強部6形成為凹槽狀。該增強部6可藉由如前面實施例(1)所說的加壓工具M將凹部Mb變換為凸部,而簡單地形成。根據該實施例(4),增強部6可以獲得如同凸起一樣的增強效果。
圖19所示為本發明的釣魚鉤的實施例(5)。在該實施例中,增強部6是連續地延伸至彎曲部2靠近鉤尖1的部分。該增強部6的結構也可選擇使用如前實施例(1)-(4)中之任一項所說的結構。根據該實施例(5),負荷P的應力不集中的不少應力所作用的彎曲部2的整體為增強部所增強,因此,其耐負荷性能更加提高。
圖20所示為本發明的釣魚鉤的實施例(6)。
在該實施例中,將上述實施例(5)的增強部6作上下并列多個。該增強部6的結構也可選擇使用如前實施例(1)-(4)中之任一項所說的結構。根據該實施例,即使是針對彎曲部2的扭轉力也會產生阻力。
以上,除了附圖所示的實施例之外,也可將倒刺5形成自鉤尖1至靠近彎曲部2的部位。
再有,對于彎曲部2不是扁平形狀的圓桿形狀,也可設置增強部6。
再有,增強部6也可不設置在彎曲部2的二側,而是設置在其一側或上下側。
經如上所述的增強了彎曲部強度的釣魚鉤,因其承受掛于鉤尖上的負荷的應力最大的彎曲部的靠近鉤軸部的部分為增強部所增強,因此,可以獲得其耐負荷性能極大提高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釣魚鉤,所述釣魚鉤為在鉤尖上形成有用于防止魚餌、釣魚脫離的倒刺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系在將緊挨、鄰接于魚鉤鉤尖下方的多處表面局部切起而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越是靠近釣魚鉤鉤尖部分,所形成的倒刺越小。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至少將所述釣魚鉤鉤尖形成棱錐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倒刺形成于棱錐形的棱線上。
5.一種釣魚鉤,所述釣魚鉤為在鉤尖上形成有用于防止魚餌、釣魚脫離的倒刺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系在緊挨于魚鉤鉤尖下方設置至少一個扁平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倒刺至少連續設置二個扁平面,以使其互成90度的角度。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被錘壓形成。
8.如權利要求1-7之任一項所述的釣魚鉤,其特征在于,在自其鉤尖至鉤軸部所形成的彎曲部上至少靠近鉤軸部的部分上,設置增強部,以發揮針對彎曲擴開方向上的阻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釣魚鉤,使用本發明的釣魚鉤,釣魚上鉤容易,且上鉤的釣魚很少脫鉤。所述釣魚鉤系在緊挨、鄰接于魚鉤鉤尖下方的多處表面局部切起而形成倒刺,且,在從鉤尖至鉤軸部所形成的彎曲部上設置增強部。
文檔編號A01K83/02GK1294847SQ00132340
公開日2001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1999年11月5日
發明者藤岡干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摩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