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蔬菜育苗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機,尤其是一種蔬菜育苗播種機,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在美國、荷蘭、以色列等國蔬菜、瓜果和花卉種苗工廠化生產,已形成了獨立先進的種苗產業。這些企業用先進的生產設施及相配套的生物、工程技術,采用規模化、工廠化生產方式,運用商業化的經營管理,獲得了種植業中最高的經濟效益。我國80年代中期開始引進這項技術,至今在學習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已研制出適應我國生態氣候特點的工廠化種苗生產成套設施。但是由于蔬菜育苗播種機結構復雜、精度要求高、適應性要求廣,目前國內還沒有技術性能可靠的成熟產品。當前我國蔬菜、花卉育苗工廠使用的育苗播種方法一是使用從國外引進的播種流水線或是單一用途的播種機;二是使用完全由人手工操作的采用對穴播種方式的抽板式播種器。前者從國外購買播種流水線價格達100萬元左右,單一用途的播種機價格也要5萬元左右,這樣高的價格與我國農業經濟水平不相適應,因此不可能推廣應用。而后者存在播種精度差、效率低及勞動強度大等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的手工育苗播種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可靠、播種精度高、操作簡易并且工作效率高的半自動化蔬菜育苗播種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蔬菜育苗播種機主要由機架、播種部件、轉臂、氣閥、壓坑部件、側向定位板、縱向定位板等組成,所述轉臂分別與播種部件及機架鉸接,所述播種部件由外殼和吸種板組成,所述外殼與吸種板相連接并形成了一個密封氣室,所述吸種板上有若干個吸種孔,所述氣閥分別與外殼和負壓源連接,所述壓坑部件通過轉臂與機架相連接,所述側向定位板、縱向定位板與機架固連。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以實現蔬菜穴盤育苗播種過程的壓坑及播種兩道工序。通過更換壓坑板及吸種板,便可以與不同規格育苗穴盤相適應;通過更換不同吸種孔徑的吸種板,就能夠滿足不同蔬菜品種的育苗播種需要。實踐證明本實用新型具有工作可靠、性能穩定、造價低、工作效率高的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
圖1所示的播種部件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向示意圖。
圖4是
圖1所示的氣閥4的結構示意圖。
圖1所示的蔬菜育苗播種機主要由機架1、播種部件2、轉臂3、氣閥4、壓坑部件6、轉臂7、連桿9、側向定位板5、縱向定位板11等組成。轉臂3分別與播種部件2及機架1鉸接,在轉臂3上還固連限位板17,與限位板17相連接的拉簧16的另一端與機架1連接。轉臂7分別與機架1和壓坑部件6鉸接,轉臂7與限位板14固連,拉簧13的兩端分別與限位板14和機架1相連接,連桿9分別與壓坑部件6和機架1相鉸接。壓坑部件6包括操作手柄8及壓坑板10。限位板17和限位板14的作用是分別確保轉臂3和轉臂7在向上轉動時不能在與機架1處于垂直位置后繼續轉動,拉簧16和拉簧13的作用是分別減小轉臂3和轉臂7的轉動阻力,而連桿9的作用是在轉臂7轉動時確保壓坑部件6始終處于水平狀態。定位板12與機架1固連,其作用是限制壓種部件6的壓孔深度。氣閥擋板15與機架1固連。側向定位板5和縱向定位板11與機架1固連,其作用是確保在本實用新型工作時,育苗穴盤在壓坑和播種兩個工位能夠準確定位。
從圖2及圖3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播種部件2由外殼19和吸種板20組成,外殼19與吸種板20相連接并形成了一個密封氣室18。氣閥4與外殼19固連。在外殼19上還安裝有與轉臂3連接的旋轉支座22及手把24。吸種板20上有與育苗穴盤穴數相等的吸種孔23,并設有貯種槽21。從圖4可以看出氣閥4主要由閥體25、閥芯27及復位彈簧26組成,閥體25上設有分別與大氣和密封氣室18相通的進氣通道28及分別與負壓源和密封氣室18相通的出氣通道29。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先將已裝好育苗基質的育苗穴盤放置在壓坑工位,由人手握操作手柄8進行壓坑作業。再將壓坑完畢后的育苗穴盤移至播種工位,播種之前轉臂3先處于與機架1成垂直位置,此時氣閥4的進氣通道28被閥芯27關閉,而出氣通道29被開啟,因此在播種部件6的密封氣室18內形成了負壓,操作人員握住手把24將吸種部件6的吸種板20翻轉向上,并來回搖晃幾下,這樣從貯種槽21流動出來的種子就會被吸種板20上的吸種小孔23一一吸住,然后將吸種部件6反向旋轉,此時未被吸住的種子又重新流動回貯種槽21內,再將轉臂3向下轉動,當氣閥4的閥芯27與氣閥擋板15相接觸,并克服復位彈簧26的作用力滑動時,就將氣閥4的進氣通道28開啟,同時將出氣通道29關閉,使得密封氣室18內的負壓消失,這樣被吸種板20吸住的種子就會靠重力落到育苗穴盤中。
在運用本實用新型進行蔬菜穴盤育苗播種作業的過程中,育苗穴盤在壓坑和播種兩個工位定位、移動及壓坑和播種兩個部件的操作是由人工來完成的,但對穴播種則是利用氣吸原理自動完成的,實現了半自動化作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性能穩定、造價低、工作效率高。由于通過更換壓坑板及吸種板,便可以與不同規格育苗穴盤相適應;通過更換不同吸種孔徑的吸種板,就能夠滿足不同蔬菜品種的育苗播種需要。實踐證明本實用新型的播種精度可以達到球狀種子1粒/穴、片狀種子1~2粒/穴;播種合格率大于90%;播種空穴率小于2%,生產率可達每小時150盤左右。
權利要求1.一種蔬菜育苗播種機,主要由機架(1)、播種部件(2)、轉臂(3)、氣閥(4)、壓坑部件(6)、轉臂(7)、側向定位板(5)、縱向定位板(11)等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臂(3)分別與播種部件(2)及機架(1)鉸接,所述播種部件(2)由外殼(19)和吸種板(20)組成,所述外殼(19)與吸種板(20)相連接并形成了一個密封氣室(18),所述吸種板(20)上有若干個吸種孔(23),所述氣閥(4)分別與外殼(19)和負壓源連接,所述轉臂(7)分別與機架(1)和壓坑部件(6)鉸接,所述側向定位板(5)和縱向定位板(11)與機架(1)固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育苗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種板(20)設有貯種槽(2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育苗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閥(4)主要由閥體(25)、閥芯(27)及復位彈簧(26)組成,閥體(25)上設有進氣通道(28)及出氣通道(2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用于穴盤育苗的蔬菜育苗播種機,主要由機架、播種部件、氣閥、轉臂、壓坑部件等組成。轉臂分別與播種部件及機架鉸接,播種部件包括外殼和吸種板,外殼與吸種板連接并形成了一個密封氣室,吸種板上有吸種孔,氣閥分別與外殼和負壓源連接,壓坑部件通過轉臂與機架連接。工作時人工操作壓坑和播種部件,但對穴播種則是運用氣吸原理自動完成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造價低、工作效率高等特點。
文檔編號A01C7/04GK2459855SQ0026
公開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日
發明者張瑞林, 閔啟超, 陳巧敏, 徐金山 申請人: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