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魚籠的內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潛入水中的魚籠,潛入水中是用來保護魚籠以及其內容納的海洋生物免受例如強波浪、結冰、油污染和類似作用的不利環境因素。
現有技術本申請人從1989年開始就致力于開發潛水魚籠。希望將魚籠浸入水中的原因是在過去魚苗和成年魚經常由于局部或局域性藻類水面增殖而死亡。海面結冰或魚籠在海面上方的部分結冰也是不利因素。波浪對魚籠的作用也構成一個問題。一旦將魚籠浸入水中,它將比在海面上承受更小的作用力。一個解決方案是將魚籠浸入一個如下的高度水平,即在該深度時各種條件會對魚有利。本申請人在1998年1月8日所申請的挪威專利申請第1998.0086號“可浸入水中的魚籠”描述了一種可潛在海面以下的魚籠和一種可以安全、平穩以及便利地進行潛放的方法。
第300002號描述了一種在浮圈內相對水閥位置而布置的壓射板。在壓射板的兩側連接有壓射板空氣軟管,用于注射和排放空氣。另外有與壓射板相連并向遠處伸出的附加空氣軟管,可以在潛水的過程中排走氣泡。
挪威臨時專利第167543號“隔離魚籠內含物的方法和裝置”描述了一個種漂浮系統,該系統通過一個構造成若干單個腔室的浮圈放下外部魚籠并將該外部魚籠放置在一個漂浮魚籠的下方。其所描述的壓射板以及水和空氣連接閥隨后在第300002號專利中進行了描述。
發明概述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本解決方案在于,魚籠具有一個或多個完全或部分中空的氣密浮圈并設有若干用于水進出的水閥以及若干用于注射和排放空氣的氣閥,并且最好在浮圈內設有若干閉合壓射板。本發明的新穎性在于至少一個或多個氣閥以及最好還有水閥布置在浮圈的內部,這樣可以保護氣閥和水閥免受外部(機械)作用力。
魚籠用于連接高壓空氣軟管的閥和水閥布置在魚籠內部,以便使魚籠更少受到外部影響。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在附屬權利要求中得到體現。
以下將結合所述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爐子構造。
圖1a示出一個設有若干氣閥(圓形符號)和水閥(方形符號)的本發明浮圈的垂直視圖;
圖1b示出浮圈的若干閥處于部分潛水位置時的示意圖;圖2a示出在一個最簡單實施例中的一個內部設置的閥,例如氣閥;圖2示出穿過浮圈兩個漂浮部分之間的閥室的縱向截面圖,其中包括氣閥;圖3示出穿過浮圈兩個漂浮部分之間的閥室的縱向截面圖,其中包括水閥;圖4示出魚籠的一個浮圈的平面圖;圖4b示出同一個浮圈的側面圖,其中示出一個欄柵;圖4c示出浮圈的一個部分的垂直截面圖;圖5示出高壓軟管和閥的連接圖。
發明的詳細描述
圖1示出浮圈1的平面示意圖,該浮圈中空并向著周圍閉合。該浮圈應當支承住一個漁網或漁網線(未示出),以便將魚固定在魚籠內部,并且支承住通道、扶手、進給裝置和其它所有的必備裝置。壓射板2形成兩個魚籠的兩個漂浮部分6。具有一個或多個完全或部分真空氣密浮圈1的魚籠具有若干用于水進出的水閥20和若干用于注射排放空氣的氣閥3。該浮圈具有閉合的壓射板2,并可以具有若干擋板。本發明的新穎性在于至少一個或多個氣閥3以及最好還有氣閥20布置在浮圈1的內部,這樣可以保護氣閥3和水閥20免受外部的機械作用。
氣閥圖2a示出本發明所能實現的最簡單的實施例。
圖1a和圖2示出用于注入和釋放或排空空氣的氣閥3。該氣閥3屬于漂浮部分6。一個最佳實施例至少具有兩個布置在每個壓射板2附近的氣閥3,上述壓射板2閉合住浮圈1內氣閥3的較小閥室30和水閥20的閥室30’。壓射板2具有一個孔21,用于引導穿過氣閥3而到達漂浮部分6。在漂浮部分6內,上述閥引導到一個氣口5,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該氣口和一個管端5s一起直接指向上方,以便在浮圈排空氣體而注入水時將空氣排放出去。上述孔22布置在浮圈1表層,以便如圖5所示使空氣軟管33從一個壓縮機或壓縮空氣瓶K而進入。空氣軟管33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設有一個快速連接器,用于對應于氣閥3內的一個快速連接器(未示出)。布置在漂浮部分6內部的一個空氣軟管50具有若干通風孔5’。該空氣軟管50最好設有浮子51,用來將通風孔5’固定在一個可能存在于漂浮部分6內部的水面上方。為了在浮圈浸入水中的過程中確保將所有空氣排盡并且保證氣閥3附近不形成氣泡,設置這種空氣軟管是非常重要的。
壓射板2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為15mm-25mm厚,并向著浮圈1內側閉合,其中一個邊緣位于壓射板的一側或任意一側。
水閥現在參考圖3描述水閥20。該水閥20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以與氣閥3相同的方式布置在一個相應閥室30’內,該閥室布置在浮圈外層內并由壓射板2所限定,在浮圈1的外層內設有若干孔24,而水閥20位于壓射板2內開口32中的一個氣密軸承指向浮圈1的一個漂浮部分6,并且已經設置有至少一個基本垂直指向下方的進水口34,最好在漂浮部分6內設有一個管端34s,這樣水閥20就能排出所有存留在靠近水閥的漂浮部分6底部以及漂浮部分6內部的水。
閥室30’位于浮圈1外層上的孔26布置成用于開關水閥20的通道。
可以在浮圈外層內的所有孔22、26上布置密封物,以便防止藻類在閥室30’內生長。
浮圈在本發明的一個最佳實施例中,魚籠的漂浮元件1包括兩個同心的中空圈,包括一個最好為圓形截面的外部管和內部管。在最佳實施例中,魚籠的內徑在12到44米之間變化。在相應實施例中,其外徑在13到46米之間變化。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魚籠可以包括例如單個浮圈,或者三個同心的浮圈。
圖4b和4c示出一個欄柵102,該欄柵能固定住一個提升的水躍漁網(未示出),該漁網足夠高以便防止魚跳出逃走,同時也能防止陌生物或不想要的魚跳入魚籠。該魚籠在其潛入水中時必須具有一個覆蓋用的漁網頂部(未示出),否則魚會逃逸。該漁網頂部必須在魚籠表面中心設置有漁網頂部浮子(未示出)。該漁網頂部最好連接在水躍漁網上,并且應當具有與魚籠內漁網其余部分相同質量和等大小的網孔尺寸。圖4c詳細示出將浮圈每個特定弧形部分固定在一起的夾具以及拉桿構造的截面。整個魚籠可以包括20到80個這樣的拉桿和夾具,用于固定兩個浮圈使其具有一個固定間隔并且同時固定住欄柵102。上述構成外部和內部浮圈的管的橫截面直徑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在20到40cm之間。上述在外部和內部浮圈之間的間隔在一個最佳實施例中可以在40到75cm之間變化,或者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設計。在欄柵102上的扶手104的直徑可以從110mm開始或者更大,該扶手由安裝在管樁或“支桿”106頂部并且直徑約為125mm的夾具105所固定,上述管樁或“支桿”106就座于與夾圈110以及傾斜拉桿107相連的插座109內,傾斜拉桿107又進一步與外部夾圈112和內部夾圈110之間的一個水平拉桿111相連。上述夾圈110夾緊內部浮圈。上述夾圈112夾緊外部浮圈。一個通道板108根據現有技術被設置在兩個浮圈之間或者由上述夾具支承。可以制成一個包括兩個通過水平拉桿111相連的夾圈110、112并且設有一個插座109和通道板108的裝置,該裝置就是所謂的“隅撐”。在此描述的個部件的準確尺寸對于本發明并不重要,它們可以在本發明的范圍內有區別地進行設置和應用。
連接高壓空氣圖5示出從一個壓縮機K到浮圈1的閥3的空氣軟管的連接圖。閥V3和V4在提升和潛水的過程中引導浮圈實現平衡。閥V1開啟用于供應空氣,閥V2開啟用于排放空氣。這種空氣供應可以利用壓縮機或壓縮空氣瓶或者空氣貯藏器的高壓空氣進行供應。對進氣壓力的控制是通過一個壓力調節器(未示出)而進行的,該壓力調節器必須根據所允許的最大潛水深度而進行調節。
在一個可能實施例中,閥室30、30’能被預先制成一個已經具有用于插入浮圈1內的插入件的插入元件。
權利要求
1.一種魚籠,具有一個或多個完全或部分中空的氣密浮圈(1),并設有若干用于水進出的水閥(20)以及若干用于注射和排放空氣的氣閥(3),并且最好在浮圈(1)內設有若干閉合壓射板(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或多個氣閥(3)以及最好還有氣閥(20)都布置在浮圈(1)的內部,這樣可以保護氣閥(3)和水閥(20)免受外部的機械作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籠,其特征在于,上述氣閥(3)設置在一個閥室(30)內,該閥室布置在浮圈內部并且由分隔的壓射板(2)限定出,在浮圈(1)的外層內設有若干孔(22),氣閥(3)的一個氣密孔(21)穿過分隔的壓射板(2)而到達浮圈(1)的漂浮部分(6),在該處,至少設置有一個從氣閥(3)引出的一個氣口(5)。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氣口基本垂直指向上方,最好在漂浮部分(6)內部設有一個管端(5s)。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籠,其特征在于,一個位于漂浮部分(6)內部的空氣軟管(50)設有若干通風孔(5’),最好在該空氣軟管(50)上設有若干浮子(51),用來將通風孔(5’)保持可能存在于漂浮部分6內部的水面上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籠,其特征在于,水閥(20)設置在閥室(30’)的內部,該閥室布置在浮圈內部并且由分隔的壓射板(2)限定出,在浮圈(1)的外層內設有若干孔(24),氣閥(20)的一個氣密孔(32)穿過分隔的壓射板(2)而到達浮圈(1)的漂浮部分(6),在該處,至少設置有一個從水閥(20)引出的一個水孔(34)。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魚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水孔(34)基本垂直指向下方,最好在漂浮部分(6)內部設有一個管端(34s)。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籠,其特征在于,閥室(30’)位于浮圈(1)外層上的孔(26)布置成用作開關水閥(20)的通道。
全文摘要
一種魚籠具有一個或多個完全或部分中空的氣密浮圈(1),并設有若干用于水進出的水閥(20)以及若干用于注射和排放空氣的氣閥(3),并且最好在浮圈(1)內設有若干閉合的壓射板(2)。本發明的新穎性在于至少一個或多個氣閥(3)以及最好還有水閥(20)都布置在浮圈(1)的內部,這樣可以保護氣閥(3)和水閥(20)免受外部的機械作用。
文檔編號A01K61/00GK1350424SQ00807345
公開日2002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31日
發明者達格·科爾貝格 申請人:海爾格蘭德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