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物生態門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物門窗領域,涉及一種可吸收降解廢氣,產生釋放氧氣的生物生態門窗。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生物生態門窗,包括光生物培養液,光生物反應器,反應器入液口與出液口首尾連通,終端入口與出口通過相關管路與循環促進設備連通,其光生物反應器由外層玻璃和內層玻璃及四周設置的密封邊框構成密封式管腔結構。其外層玻璃和內層玻璃至少為兩層,層間設置有縱向或橫向隔層,隔層上下端與密封邊框均留有空隙。其隔層與外層玻璃和內層玻璃成垂直均布,隔層一端留有空隙,相鄰隔層的空隙上下反向,即第一隔層的上端嵌入密封邊框,下端留有空隙,依次類推,形成可貫通的管式通道。其外層玻璃、隔層、內層玻璃材質為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其光生物培養液為微藻類生物。
本實用新型將光生物與建筑物門窗相結合,采用內置管腔式可循環結構,提供了一種生物光合反應的新概念產品,可產生如下積極有益的效果1.可最大限度地實現自然光與微生物的親密接觸,促進廢氣降解和氧氣釋放,有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2.可起到夏日隔熱,冬日保溫的雙向調節作用,使人居室內舒適;3.可節省能源,產藻,具有生態化和資源供給的綜合效益;4.可有效節省室內空間;5.可通過調整同一微生物在窗內的密度值改變門窗的通光量或同一種顏色的深淺度;6.可通過調整微生物種類而改變門窗的外觀色調(如綠、紅、藍、黃等)。
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現有門窗架內,輸入光生物(一般為微藻類生物,如綠藻、藍藻、紅藻等,可市售)培養液,微生物可在光照溫差的作用下單窗內繞隔層2自行循環,即可獲得避光、調色、隔熱、保溫、產藻等益處。當需要調整門窗透光顏色的深淺度時,只須調控窗內生物量的濃度即可;采用多門窗連通方式,可增加微生物的培養量,達到更有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可在建筑施工時如安裝常規窗門一樣同時安裝,也可靠近已有的門窗懸掛使用,猶如條式懸掛窗簾,還可象紗窗一樣作為現有門窗的后配窗安裝使用。
實施例2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外層玻璃1和內層玻璃3之間設置有間隔5-100mm的縱向或橫向數隔層2,隔層2可采用1-5mm透明平板玻璃,與外層玻璃1和內層玻璃3成垂直均布,隔層2一端留有空隙7,相鄰隔層2留有的空隙7上下反向,即第一隔層2的上端嵌入密封邊框6,下端留有空隙7,依次類推,形成可貫通的管式通道,可增加流速,使光生物培養液體能順暢地通過隔板間的通道從出口流出。其余結構及安裝使用同
權利要求1.一種生物生態門窗,包括光生物培養液,光生物反應器,反應器入液口與出液口首尾連通,終端入口與出口通過相關管路與循環促進設備連通,其特征在于光生物反應器由外層玻璃(1)和內層玻璃(3)及四周設置的密封邊框(6)構成密封式管腔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生態門窗,其特征在于外層玻璃(1)和內層玻璃(3)至少為兩層,層間設置有縱向或橫向隔層(2),隔層(2)上下端與密封邊框(6)均留有空隙(7)。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生態門窗,其特征在于隔層(2)與外層玻璃(1)和內層玻璃(3)成垂直均布,隔層(2)一端留有空隙(7),相鄰隔層(2)的空隙(7)上下反向,即第一隔層(2)的上端嵌入密封邊框(6),下端留有空隙(7),依次類推,形成可貫通的管式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生態門窗,其特征在于外層玻璃(1)、隔層(2)、內層玻璃(3)材質為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生態門窗,其特征在于光生物培養液為微藻類生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物門窗領域,涉及一種可吸收降解廢氣,產生釋放氧氣的生物生態門窗。包括光生物培養液,光生物反應器,反應器入液口與出液口首尾連通,終端入口與出口通過相關管路與循環促進設備連通,其光生物反應器由外層玻璃和內層玻璃及四周設置的密封邊框構成密封式管腔結構;可最大限度地實現自然光與微生物的親密接觸,促進廢氣降解和氧氣釋放,有效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可起到夏日隔熱,冬日保溫的雙向調節作用;可節省能源,產藻,具有生態化和資源供給的綜合效益;可有效節省室內空間;可改變門窗的通光量、深淺度、外觀色調。可廣泛用于建筑物門窗安裝或懸掛。
文檔編號A01H13/00GK2576907SQ022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29日
發明者李恒光 申請人:李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