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飛釣漁線輪的鎖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魚器具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飛釣漁線輪的鎖緊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飛釣漁線輪中所采用的鎖緊機構,一般為圓盤式或棘輪式結構,這些鎖緊裝置普遍存在著鎖緊速度慢、鎖緊力不均勻的通病,無法達到釣魚愛好者所需的快速、穩定的要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飛釣漁線輪的鎖緊裝置,該漁線輪鎖緊裝置可以在鎖緊力均勻的情況下,實現快速鎖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有主軸,主軸端部固定有旋鈕,旋鈕內側的主軸上依次套裝有調力桿、主體、左磨擦片、內套,內套的端部加工有圓盤,內套上套裝有右磨擦片,圓盤位于左磨擦片與右磨擦片之間,右磨擦片外側部的內套上套裝有壓板,該壓板固定在主體上,內套上安裝有單向軸承,主體上設有通孔,通孔內安裝有鋼球,調力桿上加工有深度逐漸增加的環狀球形槽,調力桿相對主體轉動過程中鋼球始終位于環狀的球形槽內。
本實用新型主體的端面上設有三個安裝有鋼球的通孔,調力桿上加工有三個與三個鋼球相配合的環狀球形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轉動旋鈕帶動調力桿轉動,使鋼球依次推動左磨擦片、圓盤及右磨擦片向壓板方向移動,依靠左磨擦片及右磨擦片實現對內套的止動、鎖緊,從而實現漁線輪的快速鎖緊,并且鎖緊力均勻,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調力桿,2.鋼球,3.墊片,4.旋鈕,5.主軸,6.主體,7.左磨擦片,8.內套,9.右磨擦片,10.單向軸承,11.壓板,12.圓盤。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中,主軸5端部固定有旋鈕4,旋鈕4內側的主軸5上依次套裝有調力桿1、主體6、左磨擦片7、內套8,主體6與旋鈕4之間經墊片3相連,內套8的端部加工有圓盤12,內套8上套裝有右磨擦片9,圓盤12位于左磨擦片7與右磨擦片9之間,右磨擦片9外側部的內套8上套裝有壓板11,該壓板11固定在主體6上,內套8上安裝有單向軸承10,主體6上設有三個通孔,每個通孔內安裝有一個鋼球2,調力桿1上加工有三個深度逐漸增加的環狀球形槽,調力桿1相對主體6轉動過程中鋼球2始終位于環狀的球形槽內。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轉動旋鈕4,旋鈕4依靠主軸5向前依次擠壓墊片3、調力桿1、鋼球2、左磨擦片7、內套8(內套上的圓盤12)、右磨擦片9、壓板11。因為壓板11被固定在主體6上,所以在旋鈕4轉動過程中,旋鈕4與壓板11之間的距離發生了變化,當旋鈕4向前旋轉時,將導致內套8上的圓盤12被壓緊。當旋鈕4和壓板11之間的距離達到某一定值時,將導致內套8被擠壓的無法轉動,達到鎖緊狀態。此時內套8上套裝的單向軸承10無法反向轉動,通過相關連接使卷線盤無法反轉,從而達到鎖緊。
在調力桿1的下方有三個相同的不等深的球形槽,鋼球2剛好放在主體6的通孔與旋鈕4上的球形槽內。轉動調力桿1,因與鋼球2接觸的為不等深槽,所以對內套8的擠壓力也將隨之增大或減小。
當鋼球與槽較深處接觸時,內套8受較小的擠壓力處于松弛狀態,當鋼球與槽較淺處接觸時,內套8受較大的擠壓力,處于鎖緊狀態。
本實用新型是根據調力桿1的不等深球形槽擠壓鋼球2,達到漁輪的鎖緊或松弛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飛釣漁線輪的鎖緊裝置,設有主軸,其特征在于,主軸端部固定有旋鈕,旋鈕內側的主軸上依次套裝有調力桿、主體、左磨擦片、內套,內套的端部加工有圓盤,內套上套裝有右磨擦片,圓盤位于左磨擦片與右磨擦片之間,右磨擦片外側部的內套上套裝有壓板,該壓板固定在主體上,內套上安裝有單向軸承,主體上設有通孔,通孔內安裝有鋼球,調力桿上加工有深度逐漸增加的環狀球形槽,調力桿相對主體轉動過程中鋼球始終位于環狀的球形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飛釣漁線輪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主體的端面上設有三個安裝有鋼球的通孔,調力桿上加工有三個與三個鋼球相配合的環狀球形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魚器具領域。主軸端部固定有旋鈕,旋鈕內側的主軸上依次套裝有調力桿、主體、左摩擦片、內套,內套的端部加工有圓盤,內套上套裝有右摩擦片,圓盤位于左摩擦片與右摩擦片之間,右摩擦片外側部的內套上套裝有壓板,該壓板固定在主體上,內套上安裝有單向軸承,主體上設有通孔,通孔內安裝有鋼球,調力桿上加工有深度逐漸增加的環狀球形槽,調力桿相對主體轉動過程中鋼球始終位于環狀的球形槽內。可以在鎖緊力均勻的情況下,實現快速鎖緊。
文檔編號A01K89/00GK2715529SQ200420052809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2日
發明者陳光威 申請人:陳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