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史氏鱘的海水馴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史氏鱘的海水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史氏鱘(Acipenser schrenckii)隸屬于鱘形目、鱘科、鱘屬,其肉和卵的蛋白質含量高,是高級營養品,經濟價值極高。史氏鱘主要分布于我國和俄羅斯交界的黑龍江中下游水系,屬淡水性魚類,以水生昆蟲、底棲動物及小型魚蝦為食,幼魚以浮游生物、底棲動物和水生昆蟲為食。史氏鱘雄魚性成熟年齡6~7年,雌魚約9~13年。史氏鱘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淡水水域中均有養殖,經濟效益較好。然而要將淡水的史氏鱘推廣到海水水域進行養殖,必須經過海水馴養。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史氏鱘從淡水轉入海水養殖的海水馴養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史氏鱘暫養和日常管理,其特征是采用體長13cm以上史氏鱘在馴化池中暫養;然后用2步過渡法對史氏鱘進行海水馴化第一步用濃縮海水或海鹽配制10‰鹽度海水,將暫養后史氏鱘移入此鹽度海水中馴化養殖10天;第二步,用濃縮海水配制20‰鹽度海水,將第一步馴化的史氏鱘在20‰鹽度下再馴養10天;20‰鹽度馴化后,將馴化的史氏鱘移入28‰左右的海水或半咸水中養殖;馴化期間每天換水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保持水質的水溫18~25℃、溶解氧>6.0mgL-1、氨氮<0.1mgL-1、pH值5~8;每天投餌4次,每天投餌量為體重的2~5%;在史氏鱘馴化到10‰鹽度海水后,每三至五天一次在水中灑1ppm的痢特靈,預防出現腸炎等炎癥。
由于本發明用2步過渡法鹽度馴化技術及合理日常管理,使淡水史氏鱘馴化后可推廣到28‰鹽度進行養殖,馴化成活率在95%以上,可為我國海水養殖增添新的品種。
具體實施例方式
被馴化史氏鱘需體格健壯,體長13cm以上(約3月齡以上),馴化開始前在馴化池中暫養7天;2步過渡法鹽度馴化是在第一步用濃縮海水進行稀釋配制10‰鹽度海水,然后將暫養后史氏鱘移入此馴化池中馴化養殖10天;第二步用濃縮海水配制20‰鹽度海水,將第一步馴化的史氏鱘在20‰鹽度下再馴養10天;20‰鹽度馴化后,直接將馴化的史氏鱘移入28‰左右的沿海海水或半咸水中養殖;日常管理是在馴化期間每天2次(早上、下午各1次)對馴化用水進行監測,水質監測情況可以為確定換水的天數和每次的換水量提供依據,一般每天需換水量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保持水質的最適指標為水溫18~25℃、溶解氧>6.0mgL-1、氨氮<0.1mgL-1、pH值5~8;餌料投喂每天投餌4次,分別為上午8點、12點、下午4點、晚上8點,每天的投餌量為體重的2-5%,在鹽度變化的前2天適度減少餌料的投喂量;在史氏鱘鹽度馴化到10‰以后,每三天一次在水中灑1PPm的痢特靈(呋喃唑酮),預防出現腸炎等炎癥。
權利要求
1.史氏鱘的海水馴化方法,包括史氏鱘暫養和日常管理,其特征是采用體長13cm以上史氏鱘在馴化池中暫養;然后用2步過渡法對史氏鱘進行海水馴化第一步用濃縮海水或海鹽配制10‰鹽度海水,將暫養后史氏鱘移入此鹽度海水中馴化養殖10天;第二步,用濃縮海水配制20‰鹽度海水,將第一步馴化的史氏鱘在20‰鹽度下再馴養10天;20‰鹽度馴化后,將馴化的史氏鱘移入28‰左右的海水或半咸水中養殖;馴化期間每天換水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保持水質的水溫18~25℃、溶解氧>6.0mgL-1、氨氮<0.1mgL-1、pH值5~8;每天投餌4次,每天投餌量為體重的2~5%;在史氏鱘馴化到10‰鹽度海水后,每三至五天一次在水中灑1ppm的痢特靈預防出現炎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史氏鱘的海水馴化方法,其特征是餌料投喂每天4次的投餌時間分別為上午8點、12點、下午4點、晚上8點。
全文摘要
史氏鱘的海水馴化方法,涉及史氏鱘海水養殖,需要提供史氏鱘從淡水轉入海水的馴養方法。本發明包括史氏鱘暫養和日常管理,其特征是用體長13cm以上史氏鱘暫養;用2步法進行海水馴化第一步配制10‰鹽度海水,暫養后史氏鱘移入此鹽度海水養殖10天;第二步配制20‰鹽度海水,將第一步馴化的史氏鱘在20‰鹽度再馴養10天;20‰鹽度馴化后,移入28‰的海水中養殖;馴化期間每天換水保持水溫18~25℃、溶解氧>6.0mgL
文檔編號A01K61/00GK1911002SQ20051002865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0日
發明者莊平, 章龍珍, 馮廣朋, 趙峰, 黃曉榮, 張濤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