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具體地說一種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杏鮑菇通常的栽培方法是把培養料裝入菌袋后,接菌種,當菌袋中長滿菌絲后,在菌袋上劃洞,讓子實體從洞口形成。但這種栽培方法產量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研制出一種是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
本發明要解決的是現有杏鮑菇栽培方法產量較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用常規方法制作杏鮑菇菌袋,在各菌袋發菌完成后,脫袋,并將脫袋后的各菌塊從中間切開,切成二小塊,成為小菌塊,再把小菌塊豎直埋在大棚的菇床中,各小菌塊之間留有3厘米到5厘米的空隙,空隙用細土填滿,在小菌塊表面覆蓋上一層薄的細土,使小菌塊有少許露出,整床細土覆蓋完成后,噴水并覆蓋塑料薄膜,讓其自然發菌,使菌絲穿土,一個月左右,當菇床表面開始形成杏鮑菇子實體原基時,用支撐條撐起覆蓋在菇床表面的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拱起,以促進杏鮑菇子實體的生長,約一周后就可開始采菇。
本發明采用了脫袋加切成小菌塊的技術,所以它能比通常的杏鮑菇栽培方法提高產量30%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具體栽培過程是首先配制好培養料,而后把培養料裝入塑料袋,并接入菌種,扎緊袋口,得到制作好的需要量的杏鮑菇菌袋。在各菌袋發菌完成后,刀子把袋子破開,脫袋,完整取出菌塊。再把各菌塊從中間切開,切成二小塊,成為小菌塊,而后把小菌塊豎直埋在大棚的菇床中,各小菌塊之間留有3厘米到5厘米的空隙,空隙用細土填滿,在小菌塊表面覆蓋上一層薄的細土,使小菌塊有少許露出,整床細土覆蓋完成后,噴水并覆蓋塑料薄膜,讓其自然發菌,使菌絲穿土,一個月左右,當菇床表面開始形成杏鮑菇子實體原基時,用竹片條撐起覆蓋在菇床表面的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拱起,形成小拱棚,以促進杏鮑菇子實體的生長,約一周后就可開始采菇,一般可采三潮菇。
上述大棚為塑料大棚,一個大棚內以做五條菇床為宜,菇床寬在70厘米左右,深30厘米左右,長依據大棚的長度而定,菇床做好后應撒入干石灰消毒。
權利要求
1.一種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用常規方法制作好杏鮑菇菌袋,在各菌袋發菌完成后,脫袋,并將脫袋后的各菌塊從中間切開,切成二小塊,成為小菌塊,再把小菌塊豎直埋在大棚的菇床中,各小菌塊之間留有3厘米到5厘米的空隙,空隙用細土填滿,在小菌塊表面覆蓋上一層薄的細土,使小菌塊有少許露出,整床細土覆蓋完成后,噴水并覆蓋塑料薄膜,讓其自然發菌,使菌絲穿土,一個月左右,當菇床表面開始形成杏鮑菇子實體原基時,用支撐條撐起覆蓋在菇床表面的塑料薄膜,使塑料薄膜拱起,以促進杏鮑菇子實體的生長,約一周后就可開始采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制作杏鮑菇菌袋的常規方法是首先配制好培養料,而后把培養料裝入塑料袋,并接入菌種,扎緊袋口。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大棚為塑料大棚,一個大棚內做五條菇床為宜,菇床寬在70厘米左右,深30厘米左右,長依據大棚的長度而定,菇床做好后應撒入干石灰消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脫袋過程是用刀子把袋子破開,完整取出菌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其特征在于小菌塊表面覆蓋的薄細土的厚度為1厘米左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杏鮑菇大棚覆土栽培技術,其具體的栽培過程是用常規方法制作杏鮑菇菌袋,在各菌袋發菌完成后,脫袋,并將脫袋后的各菌塊從中間切開,切成為二塊小菌塊,再把小菌塊豎直埋在大棚的菇床中,各小菌塊之間留有空隙,該空隙用細土填滿,在小菌塊表面覆蓋上一層薄的細土,使小菌塊有少許露出,而后噴水并覆蓋塑料薄膜,一個月左右,當菇床表面開始形成杏鮑菇子實體原基時,用支撐條撐起覆蓋在菇床表面的塑料薄膜,約一周后就可開始采菇。本發明能比通常的杏鮑菇栽培方法提高產量30%以上。
文檔編號A01G1/04GK1685792SQ20051004970
公開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9日
發明者朱元弟 申請人:朱元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