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對植物本體實現特殊造型的物理培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植物枝桿體形實施特殊造型的物理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采用由硬質枝桿為主體的綠葉類植物,進行各種造型的綠色環境布局中,所采用植物的本身,都是由其自然生長發育而形成的千篇一律的立體造型為主導的。
如果在采用上述立體造型的植物的基礎上,再增加非常規的自然立體造型植物,例如從其俯視角度上看,是“一”字形造型,或“十”字形造型,或“S”字形造型,等等,豈不是能夠創造出一種“奇觀”的感覺,增加其觀賞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提出能夠創造出“奇觀”感覺效果的植物造型的培植技術方法。
本發明的關鍵在植物長大成形之前,對它使用人為的培植工具,使得它的枝桿造型變化朝著按照人為需求所設計的特殊造型方向發展。
本發明的特點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明顯,易于推廣。
圖1以正視圖及其俯視圖示意了能夠實現本發明的二種造型夾具。
圖2示意了采用一種“一”字形造型夾具的本發明中實施例。
圖3示意了圖2的左側視概況。
1由二組夾具構成的“一”形培植夾具組;2由四組夾具構成的“十”字形培植夾具組;3盆栽針葉觀賞植物的枝桿;4花盆。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被培植植物的枝桿3上,對它使用人為定型的培植工具(有雙層網格狀的植物枝桿3夾具組和單層網格狀的植物枝桿3定位片二大類),使得其枝桿3的最后定型不是形成其在空間分布時的固有立體造型,而是被培植成其枝桿3在空間分布時的由根據人為需要設計所指定的特殊造型?!谥参镏U3尚未長大成形之前最易于實施。
圖1示意的二種造型夾具是采用硬質粗鋼絲制作的或竹竿制作的,對它們的要求應該是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植物枝桿3的頂托反力時不易形變。
圖2和圖3示意的實施例,是以其枝桿3較硬實的盆栽針葉觀賞植物為對象,如果欲將在花盆4中的一種小型綠色針葉觀賞松樹,培植成“一”字形造型的盆栽葉觀賞松樹的枝桿3時,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驟(最好在植物尚未長大定型之前的時期內)首先,采用“一”形夾具組1的二組夾具(均為網格平板狀)片,從其枝桿3的二側合攏,應該盡量收近該二組夾具片之間的平行距離,并用繩索或金屬絲將其定位住,其平行距離的確定應該以不會將其原來的立體形枝桿3受夾折斷為準;然后,經過一段培植時間(例幾個月),當發現取下該“一”形夾具組1的二組夾具片時,該小型觀賞松樹的枝桿3已經基本上不會再即可復原了,這時,就可以再次收近構成“一”形夾具組1的二組夾具片之間的平行距離,……,直到該小型綠色針葉觀賞松樹枝桿3形成如“樹葉標本”般的讓人滿意的俯視“一”字形造型為止。
——上述的“應該盡量收近該二組夾具片之間的平行距離”的步驟至少一次。
——以后,每當將培植成“一”字形造型的小型綠色針葉觀賞松樹展出觀賞時,即可卸下“一”形夾具組1,展出結束后,再將“一”形夾具組1重新裝回去,以維持其“一”字形造型的體形,直到實踐證明了可以不再使用“一”形夾具組1時為止。
顯然,欲將植物的枝桿3培植成其它造型,例如“十”字形造型時,只要使用“十”字形夾具組2,參照上述培植“一”字形造型植物的培植方法,即可獲得成功。
權利要求
1.一種對植物本體實現特殊造型的物理培植方法,有被培植植物的枝桿(3),其特征在于在被培植植物的枝桿(3)上,對它使用人為定型的培植工具,使得其枝桿(3)的最后定型不是形成其在空間分布時的固有立體造型,而是被培植成其枝桿(3)在空間分布時的由人為需要所指定的特殊造型。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植物本體實現特殊造型的物理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的枝桿(3),是尚未長大成形的。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植物本體實現特殊造型的物理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植工具,是由雙層網格狀的植物枝桿夾具組構成的,或是由單層網格狀的植物枝桿定位片構成的。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對植物本體實現特殊造型的物理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植工具,是采用硬質粗鋼絲制作的或竹竿制作的。
5.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對植物本體實現特殊造型的物理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植工具,包括由二組夾具構成的“一”形培植夾具組(1)或由四組夾具構成的“十”字形培植夾具組(2)。
全文摘要
一種對植物本體實現特殊造型的培植方法,它是為了能夠創造出“奇觀”感覺效果的植物造型而提出的一種物理培植技術方法;即在植物長大成形之前,對它使用人為的培植工具(有雙層網狀植物枝桿夾具和單層網狀植物定位片二大類),使得植物它的枝桿造型變化朝著按照人為需求所設計的特殊造型方向發展;它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明顯,易于推廣;它適合于花卉培養基地場所和家庭中花卉愛好者的使用。
文檔編號A01G9/12GK1799322SQ20051006231
公開日2006年7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7日
發明者梁嘉麟 申請人:梁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