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殺蟲線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殺蟲線香(insecticidal coil)的方法和由該方法獲得的殺蟲線香。
JP2001-302591A和EP60617A公開了一種式(I)所示的殺蟲化合物2,2,3,3-四甲基環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芐)酯 JP2001-302591A公開了一種通過混合式(I)所示化合物和線香基材而得到的殺蟲線香。
然而,該殺蟲線香的殺蟲效果常常不足,因此需要開發更有效的殺蟲線香。
本發明解決了上述問題,而且本發明制備殺蟲線香的方法包括在線香基材上涂敷式(I)化合物和烴溶劑的混合物的步驟。
本發明方法制備的殺蟲線香具有優異的效力,因此本發明能減少式(I)化合物的劑量以節約成本。
線香基材通常主要是由一種或多種助燃劑和一種或多種粘合劑組成。助燃劑的實例包括干植物粉如木粉,除蟲菊渣,柑橘皮粉,棕櫚油粉,椰子殼粉和胡桃殼粉;碳粉如木炭粉,活性炭粉和煤粉;以及它們的混合物。粘合劑的實例包括聚合物如Tabu粉(Matilus sp.的干粉),淀粉(例如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麥淀粉),酪蛋白,Siam糊,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和聚乙烯醇,及其混合物。助燃劑和粘合劑的重量比一般在8∶2至6∶4的范圍。
線香基材通常是如下制備的將助燃劑與粘合劑混合,任選與水捏合,成型并干燥。
線香基材的形狀沒有限制,可以是盤狀或條狀。本發明通常用于直徑約12cm和厚度約3-5mm的常規線香基材,該常規線香基材一套中有兩個線香。
式(I)化合物已在JP2001-302591A和EP60617A中公開,而且它們可通過上述文獻中所述的方法制備。
用于本發明的烴溶劑通常是具有150-350℃沸點的烴溶劑。本發明的烴溶劑優選飽和烴。飽和烴的實例包括直鏈和支鏈烴,脂環烴及其混合物。典型實例為Norpar 13(由Exxon Mobil生產的直鏈飽和烴,沸點222-243℃),Norpar 15(由Exxon Mobil生產的直鏈飽和烴,沸點255-279℃),Isopar G(由Exxon Mobil生產的支鏈飽和C9-12烴,沸點160-176℃),Isopar H(由Exxon Mobil生產的支鏈飽和C10-13烴,沸點178-188℃),Isopar M(由Exxon Mobil生產的支鏈飽和C11-16烴,沸點223-254℃),Isopar V(由Exxon Mobil生產的支鏈飽和C13-20烴,沸點273-312℃),Exxsol D40(由Exxon Mobil生產的飽和脂環烴,沸點159-204℃),Exxsol D80(由Exxon Mobil生產的飽和脂環烴,沸點207-234℃),Exxsol D110(由Exxon Mobil生產的飽和脂環烴,沸點251-269℃)和Exxsol D130(由Exxon Mobil生產的飽和脂環烴,沸點281-315℃)。煤油也可用作烴溶劑。
在式(I)化合物和烴溶劑的混合物中式(I)化合物的濃度通常為0.01-10.0w/v%,優選為0.1-5.0w/v%,更優選為0.5-5.0w/v%。
式(I)化合物和烴溶劑的混合物還可含有表面活性劑或其它助劑如芳香劑、著色劑和殺微生物劑。表面活性劑的實例包括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烷基芳基磺酸鹽,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化烯烷基芳基醚,聚氧化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多元醇酯和糖醇衍生物。
涂覆式(I)化合物和烴溶劑的混合物的方法可如下進行用刷子將混合物均勻涂覆到線香基材上,將混合物均勻滴加到線香基材上或將混合物均勻噴霧到線香基材上。在將混合物涂覆到線香基材上后,使殺蟲線香干燥。該干燥過程可例如通過使殺蟲線香在5-35℃放置0.1-10小時來進行。
殺蟲線香可以按原樣包裝于盒中。但是,各殺蟲線香可單獨或多個一起包裝,然后裝于盒中長期保存。包裝材料可以是紙、玻璃紙、布、鋁膜或樹脂膜。樹脂膜的實例包括聚乙烯(例如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例如非取向聚丙烯、取向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酰胺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上面得到的殺蟲線香可以按常規方法使用。也就是說,將本發明的殺蟲線香在昆蟲的棲息地(例如,家庭、辦公室、畜棚)或其鄰近區域點燃。殺蟲線香的燃燒使得式(I)的酯化合物蒸發,從而防治諸如蚊子、蒼蠅和蟑螂之類的昆蟲。
該殺蟲線香可有效防治雙翅目昆蟲如庫蚊屬(Culex spp.)(例如淡色庫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三帶喙庫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伊蚊屬(Aedes spp.)(例如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白紋伊蚊(Aedesalbopictus)),按蚊屬(Anopheles spp.)(例如中華按蚊(Anophelessinensis)),蠅科(Muscidae)(例如家蠅(Musca domestica)、廄腐蠅(Muscina stabulans)、夏廁蠅(Fannia canicularis)),麗蠅科(Calliphoridae),麻蠅科(Sarcophagidae),毛蠓科(Psychodidae)和蚤蠅科(Phorodae);和網翅目(Dictyoptera)昆蟲如德國小蠊(Blattellagermanica),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和東方蜚蠊(Blattaorientalis)。
實施例下面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制備實施例1向99.99重量份的Tabu粉、除蟲菊渣和木粉(4∶3∶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重量份的水并捏合均勻,然后干燥形成具有線圈形狀的線香基材(直徑11.8cm,厚4mm,成對重25g)。
另一方面,制備濃度為1.25w/v%的2,2,3,3-四甲基環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芐基)酯(下文稱為化合物(1))在ExxsolD80(由Exxon Mobil生產的飽和脂環烴)中的溶液。
用微量注射器在該對線香基材上均勻滴加1ml上述溶液,然后室溫放置3小時以得到成對含有0.05w/w%的化合物(1)的殺蟲線香。
制備實施例2向99.97重量份的Tabu粉、除蟲菊渣和木粉(4∶3∶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重量份的水并捏合均勻,然后干燥形成具有線圈形狀的線香基材(直徑11.8cm,厚4mm,成對重25g)。
另一方面,制備化合物(1)在Exxsol D80(由Exxon Mobil生產的飽和脂環烴)中濃度為2.5w/v%的溶液。
用微量注射器在該對線香基材上均勻滴加1ml上述溶液,然后室溫放置3小時以得到成對含有0.10w/w%化合物(1)的殺蟲線香。
制備實施例3向99.97重量份的Tabu粉、除蟲菊渣和木粉(4∶3∶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重量份的水并捏合均勻,然后干燥形成具有線圈形狀的線香基材(直徑11.8cm,厚4mm,成對重25g)。
另一方面,制備化合物(1)在Exxsol D80(由Exxon Mobil生產的飽和脂環烴)中濃度為5.0w/v%的溶液。
用微量注射器在該對線香基材上均勻滴加0.5ml上述溶液,然后室溫放置3小時以得到成對含有0.10w/w%的化合物(1)的殺蟲線香。
參考實施例1將0.05重量份的化合物(1)溶于15.8重量份的丙酮中,然后與99.95重量份Tabu粉、除蟲菊渣和木粉(4∶3∶3)的混合物混合。加入120重量份水,捏合均勻,然后成形并干燥以得到含0.05w/w%化合物(1)的參考殺蟲線香(直徑11.8cm,厚4mm,成對重25g)。
測試實施例將10只雌性成蚊(Culex quinquefaciatus)釋放于玻璃管(內徑4cm,長12cm)中并將其兩端用16目尼龍網封口。
另一方面,將塑料圓筒(內徑20cm,高30cm)放于不銹鋼圓筒(內徑20cm,高80cm)上。將裝有蚊子的玻璃管放入塑料圓筒內,使玻璃管的底部與塑料圓筒底部的高度一致。然后,將測試用殺蟲線香點燃一會兒使其穩定燃燒后將該測試用殺蟲線香放于不銹鋼圓筒底部中央。
在設定時間內數出被擊倒蚊子的數量。分別計算擊倒50%或90%測試蚊子所需的時間(KT50,KT90)。每個殺蟲線香重復測試3次并取平均值。結果如下所示。
如上所示,本發明的殺蟲線香比由現有技術中已知方法制備的殺蟲線香具有較高的殺蟲效力。例如,在參考實施例1中,0.05w/w%化合物(1)在16.3分鐘后得到90%的擊倒率;而在制備實施例1中0.05w/w%化合物(1)在11.6分鐘后就得到90%的擊倒率。這表明了本發明的優越性。
權利要求
1.生產殺蟲線香的方法,包括將2,2,3,3-四甲基環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芐)酯與烴溶劑的混合物涂覆在線香基材上。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混合物中酯化合物的含量為0.01-10.0w/v%。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烴溶劑為具有150-350℃沸點的飽和烴溶劑。
4.殺蟲線香,其中該殺蟲線香是通過將2,2,3,3-四甲基環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芐)酯與烴溶劑的混合物涂覆在線香基材上可得到的。
5.根據權利要求4的殺蟲線香,其中混合物中酯化合物的含量為0.01-10.0w/v%。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的殺蟲線香,其中烴溶劑為具有150-350℃沸點的飽和烴溶劑。
全文摘要
通過將2,2,3,3-四甲基環丙烷羧酸2,3,5,6-四氟-4-甲氧基甲基芐酯與烴溶劑的混合物涂覆在線香基材上得到一種有效的殺蟲線香。
文檔編號A01N53/08GK1833495SQ20061006790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16日
發明者松本修 申請人:住友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