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苗期追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中耕機具上的追肥部件。
背景技術:
苗期追肥作業是對諸如玉米等中耕作物為保證其生長和高產所必須實施的農藝措施。目前,機械中耕追肥機具只能進行條狀施肥,不能完成穴堆式施肥,化肥利用率低,損失增加。擊發式或按壓式人力追肥器可以將化肥成穴堆狀追施在作物根系附近,具有化肥利用率高的特點,但使用時人體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且不能配裝在機具上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設計提供一種新式結構的苗期追肥器,達到實現機械追肥的堆施作業、提高化肥追施使用效率、節約化肥、通用化程度高、適用性廣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設計是,在輸肥管上設置轉動體軸,轉動體可轉動地套裝在轉動體軸上,在轉動體周邊邊緣位置上均布一側面封閉的充肥槽,其充肥槽的開口側端面位于與輸肥管相接觸配合的一側面上,且與輸肥管上的充肥口相通配合,充肥槽外周邊豁口與輸肥管底端開閉配合,數目與充肥槽數目相同的驅動撥齒均布配裝在轉動體上,至此構成苗期追肥器。
本實用新型可以配裝在中耕追肥機具上,實現機械化追肥堆施作業,也可以人力操作使用完成堆施化肥作業,具有結構簡單、作業可靠、追肥效果好、化肥利用率高,勞動強度低、作業效率高、適應性廣的特點。
圖1是苗期追肥器總體裝配結構主視圖;圖2是圖1的俯向視圖。
圖中件號說明1、轉動體、2、轉動體軸、3、輸肥管、4、充肥槽、5、驅動撥齒、6、充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一種苗期追肥器,在輸肥管3上設置轉動體軸2,轉動體1可轉動地套裝在轉動體軸2上,在轉動體1周邊邊緣位置上均布一側面封閉的充肥槽4,其充肥槽4的開口側端面位于與輸肥管3相接觸配合的一側面上,且與輸肥管3上的充肥口6相通配合,充肥槽4外周邊豁口與輸肥管3底端開閉配合,數目與充肥槽4數目相同的驅動撥齒5均布配裝在轉動體1上。驅動撥齒5整體呈折角狀。
機械化作業時,將本苗期追肥器整體配裝在中耕追肥機具上,位于中耕培土犁鏵總成前部。機具向前方運動,當驅動撥齒5與作物莖桿接觸碰撞時,使轉動體1轉動,充肥槽4逐漸與輸肥管3的充肥口6重合,同時其外周邊豁口被輸肥管3底端封閉,使化肥進入并充滿充肥槽4內,轉動體1繼續轉動,當充肥槽4與輸肥管3逐漸直至全部脫離時,充肥槽4全部敞開,化肥從充肥槽4快速流出并堆施在莖桿根系側部,培土犁鏵總成將土壤覆蓋在堆施化肥上,依次連續。人力操作時,將驅動撥齒5依次碰撞作物莖桿即可完成堆施化肥作業。
權利要求1.一種苗期追肥器,其特征在于在輸肥管(3)上設置轉動體軸(2),轉動體(1)可轉動地套裝在轉動體軸(2)上,在轉動體(1)周邊邊緣位置上均布一側面封閉的充肥槽(4),其充肥槽(4)的開口側端面位于與輸肥管(3)相接觸配合的一側面上,且與輸肥管(3)上的充肥口(6)相通配合,充肥槽(4)外周邊豁口與輸肥管(3)底端開閉配合,數目與充肥槽(4)數目相同的驅動撥齒(5)均布配裝在轉動體(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期追肥器,其特征在于驅動撥齒(5)整體呈折角狀。
專利摘要苗期追肥器屬于農業機械;在輸肥管上設置轉動體軸,轉動體套裝在轉動體軸上,在轉動體周邊邊緣位置上均布一側面封閉的充肥槽,其充肥槽的開口側面位于與輸肥管相接觸配合的一側面上,且與輸肥管上的充肥口相通配合,充肥槽外周邊豁口與輸肥管底端開閉配合,數目與充肥槽數目相同的驅動撥齒均布配裝在轉動體上;本器可配裝在中耕施肥機具上或者人力操作使用完成追肥堆施作業,具有結構簡單、追肥效果好、化肥利用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C15/00GK2860024SQ200620020100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0日
發明者韓永江 申請人:韓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