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型多功能機械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機具,特別是具有耕、種、鏟功能的小型多功能機械犁。
背景技術:
目前小型多功能機械犁有多種,有以汽油發動機作動力,動力輸出經減速機驅動機器耕作,缺陷是汽油機功率小,特別是在土質較硬的山區使用工作性能差,減速機減速增加了整機的造價;還有采用驅動輪在前,犁鏵在后的結構,驅動輪在未開溝的垅背上行走不穩,開溝深淺不均以至影響播種效果,通常為了方便耕犁行走,均安裝行走輪,也有的安裝履帶輪,不但增加了作業時動力消耗,同時在播種、鏟、趟地時輪帶經由的土壤被壓實,刮壓秧苗而不能進行鏟、趟耕種作業;上述結構的機械犁尤其不適合在狹窄地段、山區梯田等處作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機械犁以及專利號為03212236.5,名稱微型多功能單鏵機械犁存在的諸多缺陷,申請人在原專利基礎上作出改進設計,提供一種動力輸出功率高,傳動、制動結構簡單,根據作業方式組合安裝分體組件,適合在狹窄山區地段,集鏟、趟、耘、種、挑合等功能為一體的小型多功能機械犁。
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主機架[1]、發動機[2]、離合器[4]及齒輪變速機構、制動機構、位于機體底部的犁鏵機構和播種機構,發動機[2]輸出軸通過離合器[4]、齒輪軸[5]、鏈輪[9]將動力分別傳遞給中軸[11]上的驅動輪[6]和播種機構傳動軸[13],驅動輪[6]帶動限深輪[16]行走,播種傳動軸[13]通過連接傳動播種器進行播種作業,犁鏵機構位于驅動輪[6]和限深輪[16]之間的機架上,其特征是a)在播種主軸[13]的一側裝有播種離合柄[15],并通過離合柄[15]松緊制動傳動軸[13];播種主軸[13]通過鏈輪傳動連接有播種盒[23]的從動軸[14]轉動;b)播種主軸[13]上裝有與播肥容器[21]相通的播肥殼[24],殼[24]內裝有帶出肥孔[26]的播肥盒[25];c)犁鏵機構包括連在機體底部的趟地鏵[19]、耘地鏵[18]和播種鏵[20]。
為了便于耕作并減少無用載體功耗,本實用新型耕作主機結構與在主機后部的播種機構采用分體組裝連接方式,播種機構包括播種肥容器、播種離合柄、播種傳動軸、從動軸和播種鏵均安裝在播種架上,在機架后部可接掛一分體式車斗,靠車斗前部的連接架上設置駕駛座,與主機架[1]相連的兩側扶手[12]伸至駕駛座部位。限深輪根據作業方式進行調整,進行趟地耘地作業時,將限深輪由播種機架后部調整安裝到主機架前方的上傾斜限深支架上,卸掉中軸兩側的驅動輪,只保留中部的支撐地輪。
為了使耕種時著地輪具有松土功能,工作完畢又不至于壓實耕地,在主機架下部的中軸[11]兩側裝有帶輪翅的驅動輪[6],緊靠驅動輪且在軸端部沿軸向凹槽位置卸換卡裝行走輪[6a],不作業時將行走輪代替驅動輪插裝上,以便推行輕便。犁鏵機構的趟地鏵為箭鏟式單鏵,安裝在主機架[1]底部支撐地輪[7]之前的鏵座上,在該部位能卸換安裝耘地鏵[18],耘地鏵是由前面兩個可調間距的扁鏟鏵和一個在后的三角鏵組成,在播種架[1a]底部的鏵座上裝有可調鏵工作角度的播種鏵[20]。本機前部的發動機采用4~6馬力風冷柴油機,輸出功率高,每畝耗油約0.3升左右。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特點1、一機多用,根據作業方式組裝分體組件,集鏟、趟、耘、播種、挑地、合壟等功能為一體,實現了一機多用;2、動力輸出功率高,傳動、制動結構布局合理,安裝維修方便,結實耐用;3、該機適用范圍廣,適合在平地、丘陵山地、梯田等狹窄地段作業,工效為0.8~1.2畝/小時。
下面通過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沿圖1中A-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播種作業時,主機部分與播種機構組裝連接成一體。主機部分主要有主機架1、發動機2、離合總成、齒輪變速箱8、制動扶手12、驅動輪6和作業犁鏵,在主機架1前部裝4~5馬力柴油發動機2,發動機輸出軸安裝的輪3通過皮帶連接離合器4,離合器4的離合爪通過壓力軸承將動力傳遞給變速箱8的輸入軸齒輪,與一側扶手12共用的離合手閘通過閘線連接離合器4,另一側扶手12與連接發動機油箱的控制手油門共用。變速箱齒輪輸出軸5通過鏈輪9、鏈條10將動力分別傳給中軸11兩側的驅動輪6以及播種主軸13,中軸11的中部裝有支撐地輪7。播種機構作為分體聯接安裝在主機后部,該機構的播種、肥容器、播種離合柄15、播種肥傳動軸[13、14]和播種鏵20均安裝在播種機架[1a]上部和底部,與變速箱輸出軸5傳動連接的播種主軸13一側裝有離合手柄15,緊靠手柄1 5裝有離合片26,旋轉離合手柄15控制主軸13與從動軸14動作,播種主軸13上裝有與播肥容器21相通的播肥殼24,殼24內放置撥盒25,在撥盒25軸向位設有通透的齒孔,該齒孔與播肥容器21底部的出肥孔相通;位于播肥殼24旁,在播種主軸13上安裝的主軸齒輪靠變速箱輸出軸齒輪鏈條連接傳動。播種主軸13后下方裝有播種從動軸14,從動軸上裝有播種盒23,盒23與上面的播種箱22相通,下面有出種口,播種盒23內的旋轉套外緣開有大小不同的凹坑,根據所播種子粒度及株距來更換不同規格的凹坑旋轉套。
在主機架1前方和播種機架[4]尾部均固定有限深輪架[17a、17],輪架上安裝限深輪16,前部限深輪架[17a]為上傾斜形,播種作業時只安裝尾部限深輪。趟地耘地作業時,卸掉播種機架,將限深輪16卸換安裝到主機架1前方的限深支架[17a]上,根據開溝深淺,限深輪16可通過支架套上的調整孔和栓桿作上下調節。非播種作業時,卸掉主機架下方中軸11兩側的驅動輪6,只保留中部的支撐地輪7。驅動輪6和支撐地輪7均帶有梯形輪翅,輪翅著地短邊為彎弧狀,彎弧彎曲方向與輪的旋轉方向相同。工作完畢后可用行走輪6a代替驅動輪卡裝在中軸端部的凹槽中,以便于行走。
犁鏵機構有趟地鏵、耘地鏵和播種鏵,趟地鏵19安裝在主機架1底部支撐地輪7之前的鏵座上,鏵座固定在機架梁上,在該部位能卸換安裝耘地鏵18,耘地鏵18是由前面兩個可調間距的扁鏟鏵(根據不同作物的不同壟寬調整扁鏟間距)和一個在后的三角鏵組成。在播種架[1a]橫梁的鏵座上裝有可調鏵工作角度的播種鏵20。變速箱8安裝有變速桿可以實現二檔變速,動力配置采用4~5馬力柴油機,作業效率為0.8~1.2畝/小時。為方便田間運輸,在機架后部可接掛一分體式車斗,靠車斗前部的連接架上設置駕駛座,與主機架1相連的兩側扶手12伸至駕駛座部位。
權利要求1.小型多功能機械犁,包括主機架[1]、發動機[2]、離合器[4]及齒輪變速機構、制動機構、犁鏵機構和播種機構,發動機[2]輸出軸通過離合器[4]、齒輪軸[5]、鏈輪[9]將動力分別傳遞給中軸[11]上的驅動輪[6]和播種機構傳動軸[13],驅動輪[6]帶動限深輪[16],播種傳動軸[13]通過連接傳動播種器進行播種作業,犁鏵機構位于驅動輪[6]和限深輪[16]之間的機架上,其特征是a)在播種主軸[13]的一側裝有播種離合柄[15],通過離合柄[15]松緊制動傳動軸[13];播種主軸[13]通過鏈輪傳動連接有播種盒[23]的從動軸[14];b)播種主軸[13]上裝有與播肥容器[21]相通的播肥殼[24],殼[24]內裝有帶出肥孔[26]的播肥盒[25];c)犁鏵機構包括連在機體底部的趟地鏵[19]、耘地鏵[18]和播種鏵[20]。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犁,其特征是在主機后部的播種機構與耕作主機部分為分體組裝連接,進行趟地耘地作業時卸掉播種機架,將限深輪[16]調整安裝到主機架[1]前方的上傾斜形限深支架[17a]上,卸掉中軸[11]兩側的驅動輪[6]而保留中部的支撐地輪[7]。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構犁,其特征是中軸[11]兩側裝有帶輪翅的驅動輪[6],緊靠驅動輪且在軸端部沿軸向凹槽位置卸換卡裝行走輪[6a]。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犁,其特征是趟地鏵[19]安裝在主機架[1]底部支撐地輪[7]之前的鏵座上,在該部位能卸換安裝耘地鏵[18],耘地鏵是由前面兩個可調間距的扁鏟鏵和一個在后的三角鏵組成,在播種架[1a]底部的鏵座上裝有可調鏵工作角度的播種鏵[20]。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犁,其特征是在機架后部可接掛一分體式車斗,靠車斗前部的連接架上設置駕駛座,與主機架[1]相連的兩側扶手[12]伸至駕駛座部位。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犁,其特征是所說的發動機[2]是4~6馬力冷柴油機。
專利摘要小型多功能機械犁,包括主機架、發動機、離合器及齒輪變速機構、制動機構、犁鏵機構和播種機構,發動機輸出軸通過離合器、齒輪軸、鏈輪將動力分別傳遞給中軸上的驅動輪和播種機構傳動軸,驅動輪帶動限深輪行走,播種傳動軸通過連接傳動播種器進行播種作業,犁鏵機構位于驅動輪和限深輪之間的機架上,在播種離軸的一側裝有播種離合柄并通過離合柄松緊制動傳動軸;播種主軸通過鏈輪傳動連接有播種盒的從動軸轉動;播種主軸上裝有播肥容器相通的播肥殼,殼內裝有帶出肥孔的播肥盒;犁鏵機構包括連在機體底部的趟地鏵、耘地鏵和播種鏵。本機根據作業方式組裝分體組件,一機多用,適于丘陵山地等狹窄地段作業。
文檔編號A01B51/00GK2935737SQ20062009090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9日
發明者李國軍 申請人:李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