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藏與還原利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雙孢蘑菇的栽培技術,特別涉及一種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進行 貯藏以及還原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雙孢蘑菇是一種典型的腐生真菌,自然界的野生雙孢蘑菇往往生長在腐熟的 糞草有機質上,因此常被稱為草腐菌。自從人工栽培雙孢蘑菇至今,雙孢蘑菇仍生 長在含有糞、草的培養料上。由于雙孢蘑菇菌絲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很差, 直接分解和利用培養料有困難。因此,雙孢蘑菇培養料要預先堆制發酵,讓一些纖 維素分解菌等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起來,并使堆肥中的稻草、牛糞等發酵分解,變 成結構簡單的、雙孢蘑菇容易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和菌體蛋白,也成為雙孢蘑菇生長所需的養分。同時培養料通過堆制高溫發酵,可以殺死害蟲和 雜菌,改善培養料的理化性狀。通過培養料發酵過程的生物、化學反應,生產出適 于雙孢蘑菇生長的具有良好理化性狀的培養基質。
早期的培養料堆制發酵,稱為長期發酵,在室外要進行28 30天(d)的堆 制,在此期間要翻堆5 6次。國外有人在1950年研究成功了二次發酵技術工藝, 即將堆制培養料分為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兩個階段。一次發酵是把配制的原材料預 濕,混合均勻,在室外按規定建堆成形,通過微生物活動,使堆肥產生60℃ 80 ℃高溫,通過幾次翻堆,使其均勻。二次發酵是培養料一次發酵結束以后,在栽培 室或特制的設施內嚴加控制溫度和空氣,利用高溫放線菌在45℃ 55℃發酵腐熟, 此過程是按溫度平衡、殺菌、腐熟、冷卻等四個階段進行。 一次發酵需要I2 16d, 二次發酵需要7 12d。
后來有人在國內引進了雙孢蘑菇培養料二次發酵技術,使得雙孢蘑菇單產大 幅度提高,平均單產提高20% 30%。十多年來,雙孢蘑菇二次發酵技術得到大面 積大范圍的推廣,對促進國內雙孢蘑菇生產的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國 內雙孢蘑菇生產的培養料發酵仍然存在著配料粗放、養分配比不合理、操作不規范 (巴氏消毒、腐熟溫度達不到要求、時間不足等)狀況,還有許多地區栽培雙孢蘑 菇的培養料仍然沿用落后的長期發酵工藝,致使培養料成熟度差,雜菌、蟲卵污染 嚴重,嚴重影響了產量。同時由于菇農分散堆制培養料,對農村環境造成了一定的 影響。由于雙孢蘑菇生產受到季節的限制,使得培養料堆制發酵時間較為集中,而 雙孢蘑菇生產基地的勞動力比較缺乏,這樣就產生了較為突出的矛盾。同時,蘑菇 培養料工廠化生產的供料與農民在自然氣候條件下栽培雙孢蘑燕集中需料(在每年 10月上旬 12月上旬)的矛盾也較為突出。因此,開發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 藏和還原利用技術,是解決勞動力缺乏和培養料堆制發酵時間較為集中、雙孢蘑菇 生產季節集中需(供)料的矛盾的有效方法。發明內容本發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藏與還原利用方法,它解 決了雙孢蘑菇生產因受季節限制致使培養料堆制發酵時間集中以及雙孢蘑菇生產 季節集中需料的矛盾突出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一種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藏與還原利用方法,首先選配培養料,發酵技 術采用工廠化集中發酵, 一次發酵是將配制的原材料預濕,混合預堆,通過微生物 活動,使堆肥產生6(TC 8(TC高溫,通過幾次翻堆,使其均勻;二次發酵是在栽培室內嚴加控制溫度和空氣,利用高溫放線菌在45'C 55'C發酵腐熟,此過程是 按溫度平衡、殺菌、腐熟、冷卻等四個階段進行;將二次發酵后的培養料進行曬干或烘干貯藏,培養料采用烘干時空氣溫度低 于7(TC,待培養料曬干或烘干后,用袋裝或打捆或散裝堆疊在干燥處保藏;使培養料還原利用的具體方法如下在雙孢蘑菇適宜播種日期之前的3 4天將貯藏的培養料加水還原,在培養料 里加入pH值8.5的石灰清水,調整培養料的含水量至62%,因培養料干燥吸水難, 故調水速度緩慢,調水時間為2天,重復利用從培養料中流出的水以防養分流失, 待培養料水分充足后,將培養料堆制起來,料堆高度為1.3m 1.5m,料堆寬度為 2.3m 2.5m,將培養料堆好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堆制時間為2d 3d;然后將培養料消毒,培養料經過均勻充分的吸水還原后,將培養料均勻地鋪 于菇房的床架上,厚度在18cm 20cm,通入蒸汽或用煤爐加熱進行巴氏消毒,使 室溫和料溫升高至58'C 62。C,保持6h 8h,經巴氏消毒后將燕房再密閉24h;最后將培養料降溫播種,打開菇房門窗通風,待培養料溫度降至26。C時,在 培養料表層噴少許pH值8 9的石灰清水,再按常規進行播種。采用本發明的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藏與還原利用方法,可以解決雙孢蘑 菇生產季節集中需(供)料的矛盾,對農民生產雙孢蘑菇的規模和積極性,對蘑菇 培養料生產工廠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以及對當前發展我國雙孢蘑燕生產具有顯著的 促進作用。按照本發明的方法,可以實現雙孢蘑菇培養料工廠化、專業化生產,改變落 后的小而全的培養料制備方式。將制備好的培養料供應給栽培戶,并配套推廣雙孢 蘑菇高產栽培,可減輕農民栽培雙孢蘑菇的勞動強度,提高培養料的質量及單位面 積的產出率和鮮菇的品質,降低雙孢蘑菇生產對農村環境的不利影響,增強市郊農 民栽培雙孢蘑菇的市場競爭能力。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是一種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藏與還原利用方法,首先選配培養料, 培養料配制組分包含稻草、干牛糞、干雞糞、菜籽餅、尿素、硫銨、石膏、過磷酸 鈣、石灰等原材料。發酵技術工藝采用工廠化集中發酵。 一次發酵是將配制的原材料充分預濕, 混合預堆,通過微生物活動,使堆肥產生6(TC 8(TC高溫,通過幾次翻堆,使其 均勻。二次發酵是在栽培室內嚴加控制溫度和空氣,利用高溫放線菌在45°C 55 "C發酵腐熟,此過程是按溫度平衡、殺菌、腐熟、冷卻等四個階段進行。本發明的特點是將二次發酵后的培養料進行曬干或烘干貯藏,培養料二次發 酵結束后在3 5天內曬干后貯藏,如遇連續陰雨天,最好用烘干設備將其烘干。 培養料采用烘干時空氣溫度應低于62°C。待培養料曬干或烘干后,用袋裝好或打 捆或散裝堆疊在干燥處保藏。使培養料還原利用的具體方法如下-
在雙孢蘑菇適宜播種日期之前的3 4天將貯藏的培養料加水還原。在培養料里加入pH值8.5的石灰清水,調整培養料的含水量至62%。由于培養料比較干燥, 吸水較難,因此調水速度比較緩慢,調水時間一般需要2天。從培養料中流出的水 應重復利用,以防養分流失。待培養料水分充足后,將培養料堆制起來,料堆高度 為1.3m 1.5m,料堆寬度為2.3m 2.5m。將培養料堆好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堆制 時間為2d 3d。然后對培養料進行消毒。培養料經過均勻充分的吸水還原后,將培養料均勻 地鋪于菇房的床架上,厚度在18cm 20cm,通入蒸汽或用煤爐加熱進行巴氏消毒, 使室溫和料溫升高至58'C 62X:,保持6h 8h。經巴氏消毒后將菇房再密閉24h。最后將培養料降溫播種。打開菇房門窗通風,待培養料溫度降至26t:左右時, 在培養料表層噴少許pH值8 9的石灰清水,再按常規進行播種。發菌和出菇管理都按常規操作。當然,本技術領域內的一般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 本發明,而并非用作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上述實 施例的變換、變型都將落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藏與還原利用方法,首先選配培養料,發酵技術采用工廠化集中發酵,一次發酵是將配制的原材料預濕,混合預堆,通過微生物活動,使堆肥產生60℃~80℃高溫,通過幾次翻堆,使其均勻;二次發酵是在栽培室內嚴加控制溫度和空氣,利用高溫放線菌在45℃~55℃發酵腐熟,此過程是按溫度平衡、殺菌、腐熟、冷卻等四個階段進行;其特征在于,將二次發酵后的培養料進行曬干或烘干貯藏,培養料采用烘干時空氣溫度低于70℃,待培養料曬干或烘干后,用袋裝或打捆或散裝堆疊在干燥處保藏;使培養料還原利用的具體方法如下在雙孢蘑菇適宜播種日期之前的3~4天將貯藏的培養料加水還原,在培養料里加入pH值8.5的石灰清水,調整培養料的含水量至62%,因培養料干燥吸水難,故調水速度緩慢,調水時間為2天,重復利用從培養料中流出的水以防養分流失,待培養料水分充足后,將培養料堆制起來,料堆高度為1.3m~1.5m,料堆寬度為2.3m~2.5m,將培養料堆好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堆制時間為2d~3d;然后將培養料消毒,培養料經過均勻充分的吸水還原后,將培養料均勻地鋪于菇房的床架上,厚度在18cm~20cm,通入蒸汽或用煤爐加熱進行巴氏消毒,使室溫和料溫升高至58℃~62℃,保持6h~8h,經巴氏消毒后將菇房再密閉24h;最后將培養料降溫播種,打開菇房門窗通風,待培養料溫度降至26℃時,在培養料表層噴少許pH值8~9的石灰清水,再按常規進行播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孢蘑菇培養料發酵后貯藏與還原利用方法,首先選配培養料,經過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再將培養料曬干或烘干貯藏,烘干時空氣溫度低于70℃,待培養料曬干或烘干后,堆疊在干燥處保藏。使培養料還原利用的具體方法是將貯藏的培養料加水還原,加入pH值8.5的石灰清水,調整培養料的含水量至62%,將培養料堆制高度至1.3m~1.5m,料堆寬度為2.3m~2.5m,堆好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堆制時間為2d~3d;然后將培養料消毒,經吸水還原后鋪于菇房的床架上,進行巴氏消毒,使室溫和料溫升高至58℃~62℃,保持6h~8h;最后將培養料降溫播種。采用本方法,解決了生產季節集中需(供)料矛盾,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文檔編號C05F17/00GK101157578SQ20071004634
公開日2008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5日
發明者黃建春 申請人:黃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