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紫外光誘魚浮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釣魚技術,特別是應用紫外光來代替傳統有機食物誘餌引誘魚兒聚集的紫外光誘魚浮漂。
背景技術:
當今,娛樂性的垂釣活動已相當普及。人們垂釣時為了引誘魚兒聚集,常采用“撒窩”的方法,即先向目標水域撒播大量的有機食物誘餌誘魚,以提高下鉤垂釣的命中率。所拋食物誘餌雖因魚種而異,甚至有人還在誘餌內添加香精、香油、香酒,但是這些有機食餌過多的撒播,會沉于水底,而且長期累積還會對魚塘水質造成污染性危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嘗試一種不污染水質卻能引誘魚兒聚集的別樣技術。
本實用新型解決這一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采用一個水面浮漂懸掛水下透光容器部分,容器內安置電池組和一組閃爍發紫外光的發光二極管,容器為密封式,通過與水面浮漂連線來調節其懸浮在水中的深淺。
水下透光容器外形無所限,電池既可選用普通型也可選用充電型,大小無所限,因發光二極管節電而長壽、能耗低而效率高并且控制很方便,所以實用。
為何閃爍的紫外光能引誘魚群呢?其實據查,魚的視覺并不靈敏,除海洋魚類之外多數魚類主要不靠視覺覓食。但實驗研究證明,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別是生長于水中的多種昆蟲的幼體卻極富趨紫外光性,這些浮游幼體的聚集間接導致了喜食它們的魚群的聚集。垂釣者趁機放下帶有食餌的釣鉤釣之,當然命中率得以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用有機型食餌“撒窩”誘魚卻實現了誘魚的目的,采用不污染水質的紫外光方式卻也能提高釣魚的“命中率”。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實施例結構說明圖。
圖中,1-懸線,2-水面浮漂,3-連線,4-密封蓋,5-透光容器,6-紫外光發光二極管,7-電池組。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實施例中,釣魚者通過懸線(1)收放紫外光誘魚浮漂裝置,水面浮漂(2)產生懸掛所需浮力,此浮力懸掛住透光容器(5),透光容器內置電池組(7)和一組紫外光發光二極管(6),設置通過密封蓋(4)取放,連線(3)用于調節容器入水深度或離塘底距離,這一距離的選取全賴對不同魚兒習性的了解所形成的經驗來選定。
權利要求1.一種利用水下發出紫外光引誘魚兒以助人垂釣的裝置——紫外光誘魚浮漂,其特征是采用一個水面浮漂懸掛住水下透光容器,容器內安置電池組和一組閃爍發紫外光的發光二極管,容器為密封式,通過與水面浮漂連線來調節其懸浮在水中的深淺。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水下發出紫外光引誘魚兒以助人垂釣的裝置——紫外光誘魚浮漂,采用一個水面浮漂懸掛住水下透光容器,容器內安置電池組和一組閃爍發紫外光的發光二極管,容器為密封式,通過與水面浮漂連線來調節其懸浮在水中的深淺。容器內閃爍發紫外光的點群,起到為垂釣者“撒窩”誘魚的作用,優點是方便、易行,而且避免因長期大量投放有機食餌“撒窩”造成對魚塘水質的污染。
文檔編號A01K85/01GK201004923SQ200720078698
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8日
發明者沈昌生 申請人:沈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