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寵物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寵物喂食器。
背景技術:
傳統普通的寵物喂食方式,如圖1所示,是用一容器A盛入飼料B,寵物 c將因聞到或看到飼料B而進食,寵物c處于被動狀態,即是所謂"飯來張口", 根本無法訓練提高寵物c的智商,長此以往,寵物C也會因為智能的退化而變 得反應呆板,不符合寵物C的主人的愿望。發明內容鑒于以上所述現有被動方式喂食寵物所造成的寵物漸漸反應呆滯的弊端, 若能以主動的方式誘食寵物,并配合寵物以身體碰觸方式而使飼料掉落而進 食,則勢必可使寵物餓了之后可以主動找詞料進食,進而提高寵物的智能而變 得聰明,反應日漸敏捷,從而可徹底有效解決現有被動方式喂食的缺點。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以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寵物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上蓋及一底座夾接一承料盤所組成, 該底座內壁中央設有一凹入室,其套固一重量體,承料盤頂面中央設有一凹入 部,且上蓋設有至少一個出料口,凹入部與出料口相通,而上蓋及底座的外形 均為彎弧狀,底座的底端中央是一平面。上蓋及底座用螺紋接合方式鎖接,且 上蓋內壁具有一可以向下壓緊承料盤的卡制凸部。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主動"進食方式,配合寵物身體需碰觸喂食器才 可掉出詞料的誘導吃食動作,可在寵物主動進食的過程中,提高其智能,而有 益智的功效,也可促進寵物的反應更為靈敏,而變得更加聰明,造福于更多寵 物的主人,徹底解決現有被動方式的缺點。
圖1是傳統喂食寵物的實施例;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放大組合剖面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使用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其優點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2、 3、 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 一上蓋l,呈倒立碗狀,其內壁 底面環設以內螺紋ll,并在內螺紋11的頂部鄰接設以一卡制環凸部12,且上 蓋1適當處設有至少一個出料口 13。 一承料盤2,其頂面中央具有一凹入部 21,其可供盛放詞料B(如圖4所示),且承料盤2的端面周緣底部是一卡合部 22。 一底座3,呈碗狀,底端中央呈一平面N,其外壁頂面設有外螺紋31,外 螺紋31的底部鄰接設有一貼合部32,另在底座3內壁中央所設的凹入室33 加以緊密套置入一重量體4。組合時,先將承料盤2的卡合部22套合于底座3的頂端緣面34,再以上 蓋1的內螺紋11螺合鎖接于底座3的外螺紋31,使上蓋的底端緣面14密貼于 底座3的貼合部32,且卡制環凸部12更向下壓緊承料盤2(如圖5),而使承料 盤2被上蓋1及底座3夾接而隱藏在本實用新型喂食器內部,該承料盤2的凹 入部21還與上蓋1的出料口 13呈相通狀態,而使凹入部21盛裝的飼料B可 從出料口 13逸出,且整體喂食器憑借底座3的底端平面N站立在地面上。操作實施時,先使凹入部21添加飼料B,飼料B氣味從出料口 13往外散 發,誘使寵物前來嗅聞,并好奇地用身體的頭或腳加以碰觸,由于上蓋l及底 座3的外形均為彎弧狀,加上底座3內壁中央加設有一重量體4,因此,本實 用新型喂食器被碰觸時,會產生搖晃動作(如圖6所示),當碰觸力量消失,本 實用新型喂食器就恢復成原先站立狀,而在搖晃過程中,位于凹入部21的飼 料B則會從出料口 13被倒出掉落到地面上,以供寵物吃食。故而,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實施形態,與現有的"被動"喂食方式比較, 確實具有以下優點寵物在肚子餓時,會主動嗅聞詞料B的氣味,進而碰觸喂食器,使飼料B 從出料口 13倒出掉落于地面再加以食用,這種"主動"進食方式,配合寵物 身體需碰觸喂食器才可掉出詞料B的誘導吃食動作,可在寵物主動進食的過程 中,提高其智能,而有益智的功效,也可促進寵物的反應更為靈敏,而變得更 加聰明,造福于更多寵物的主人,徹底解決現有被動方式的缺點。
權利要求1. 一種寵物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其由一上蓋及一底座夾接一承料盤所組成,該底座內壁中央設有一凹入室,其套固一重量體,承料盤頂面中央設有一凹入部,且上蓋設有至少一個出料口,凹入部與出料口相通,上蓋及底座的外形均為彎弧狀,底座的底端中央是一平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寵物喂食器,其特征為所述上蓋及底座用螺 紋接合方式鎖接,且上蓋內壁具有一向下壓緊承料盤的卡制凸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寵物喂食器,由一上蓋及一底座共同鎖設夾接一承料盤,底座內壁中央的凹入室緊密套固一重量體,且上蓋設有數個出料口所組成,通過承料盤的裝盛飼料,使飼料的氣味由數個出料口向外散發供寵物嗅聞,進而加以碰觸,而底座因裝設有重量體及上蓋、底座外形均為彎弧狀,使整體喂食器產生搖晃動作再恢復成原先站立狀,在搖晃過程中,飼料由數個出料口傾倒而出來到地面,以供寵物吃食,利用本實用新型,可增進寵物的智能。
文檔編號A01K15/00GK201097540SQ20072014857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8日
發明者何應冠 申請人:何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