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糧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用的糧倉。
背景技術:
如圖6所示,傳統的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結構是在拖拉機18前端設收割機割 刀17,先用割刀將玉米秸桿割倒,再用收割機割刀上端的割臺分離收集裝置14 將玉米秸桿與玉米種穗分離,玉米種穗再經過谷穗輸送裝置15輸送到位于拖拉 機后端的糧倉16。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糧倉均是一體結構,事前焊接成方桶形, 并固定在拖拉機上的,由于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糧倉體積大,笨重,且不能拆卸。 使用、運輸和攜帶非常不方便,在取糧食時亦費時費力,使用十分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糧倉,使其具有分 體插裝組合,便于攜帶和運輸,拆裝方便,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使用成本低和 效果好的優點。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糧倉由可拆裝組合成一體的一底板、兩側 板和兩堵板所構成,底板、側板和堵板由框架和倉板組成,底板四角上設有插栓 固定孔,兩側板底端與插栓固定孔對應設有插栓,兩側板側端設有螺孔,兩堵板 側端與側板的螺孔對應設有螺孔, 一堵板的中部設有門框,門框與框架之間中空 形成倉門口,倉門口上設有倉門。上述結構設計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具有分體插裝組合,便于攜帶和運輸,拆裝方便,結構 簡單,堅固耐用,使用成本低,使用壽命長和效果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底板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板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堵板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堵板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A-A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6所示, 一種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糧倉,主要由底板5、 側板6、堵板9和倉門12所組成。糧倉16由可拆裝組合成一體的一底板、兩側 板和兩堵板所構成,底板、側板和堵板由框架2和倉板4組成。底板四角上設有 插栓固定孔1。兩側板底端與插栓固定孔對應設有插栓8,兩側板側端設有螺孔7。 兩堵板側端與側板的螺孔對應設有螺孔。 一堵板的中部設有門框11,門框與框 架之間中空形成倉門口 13,倉門口上設有倉門。
所述的門框與倉門通過合葉10軸接。所述的底板和兩側板的框架中部設有 加強筋3。
如圖1所示,底板由框架和倉板組成,底板中部設有加強筋,用以加強框架 防止谷糧漲壞底板,加強筋與框架連成一體,加強筋與框架外固定倉板。框架的 四角上設有插栓固定孔。
如圖2所示,兩側板的中部設有加強筋,用以加強框架防止谷糧漲壞側板,加 強筋與框架連成一體,加強筋與框架外固定倉板。兩側板底端與插栓固定孔對應 設有插栓,兩側板側端設有螺孔。
如圖3所示,堵板由框架和倉板組成,框架外固定倉板。堵板側端與側板的 螺孔對應設有螺孔。
如圖4和圖5所示,該堵板由框架和倉板組成,堵板的中部設有門框,門框 與下端的框架之間中空形成倉門口,倉門口上設有倉門。倉門口的作用是方便卸 谷。門框與倉門通過合葉軸接,堵板側端與側板的螺孔對應設有螺孔。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分體制作,現場組裝成一體,用完后可拆卸分體攜 帶,并用仍固定在傳統的玉米聯合收割機的后端,如在背景技術中所述。組裝時先 將兩側板下端的插栓插入到底板四角上設有插栓固定孔中,并用螺帽擰在插栓上, 固定兩側板于底板上,再將兩堵板分別位于兩側板端部,用螺絲釘穿螺孔并擰固 兩堵板與兩側板成為一體。再將一體的糧倉固定在玉米聯合收割機的后端,即可。 反之,可拆卸分體。
總之,本實用新型具有分體插裝組合,便于攜帶和運輸,拆裝方便,結構簡 單,堅固耐用,使用成本低,使用壽命長和效果好的優點,可推廣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糧倉,主要由底板、側板、堵板和倉門所組成,其特征在于糧倉由可拆裝組合成一體的一底板、兩側板和兩堵板所構成,底板、側板和堵板由框架和倉板組成,底板四角上設有插栓固定孔,兩側板底端與插栓固定孔對應設有插栓,兩側板側端設有螺孔,兩堵板側端與側板的螺孔對應設有螺孔,一堵板的中部設有門框,門框與框架之間中空形成倉門口,倉門口上設有倉門。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糧倉,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門框與倉門通過合葉軸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糧倉,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底板和兩側板的框架中部設有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便攜拆裝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糧倉,采用糧倉由可拆裝組合成一體的一底板、兩側板和兩堵板所構成,底板、側板和堵板由框架和倉板組成,底板四角上設有插栓固定孔,兩側板底端與插栓固定孔對應設有插栓,兩側板側端設有螺孔,兩堵板側端與側板的螺孔對應設有螺孔,一堵板的中部設有門框,門框與框架之間中空形成倉門口,倉門口上設有倉門。本實用新型具有分體插裝組合,便于攜帶和運輸,拆裝方便,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使用成本低和效果好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D43/00GK201064107SQ200720152260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5日
發明者張海龍 申請人:張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