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海水養殖生產中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水養殖業,尤其是海水養殖生產中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 理方法。
技術背景在海水養殖生產中常需要大量地培養底棲基礎餌料來培育養殖動物苗種,有些養殖動物終生都以底棲基礎餌料為食。底棲基礎餌料主要是由底棲硅藻、附著型藻類及次生的原生動物及小型節肢動物等微型動植物體組成,其數量主要是由底棲及附著型藻類的密度決定的。如何增加底棲及附著型藻類的密度,成為水產工作者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日本學者松平近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對不同區域海水的生物生理活性提出了衡量指標理論——海水的觸媒活性,并驗證了腐殖酸鈉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 這一指標的變化,從而提高海水中藻類的生物生理活性,加速其增殖。水產工 作者一直希望能將腐殖酸鈉應用到底棲基礎餌料培養中。然而,腐殖酸鈉在海水中發生迅速沉淀,不易分散,不能穩定分布,所以 不能長期發揮作用。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海水養殖生產中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理方 法,達到使腐殖酸鈉能夠穩定、長期的發揮作用的目的。為達到穩定分布、能長期發揮作用,我們通過在1_5%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 液浸泡,使腐殖酸鈉附著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表層上;使用陰干處理的方法使 之不易流失。這樣,就保持了培養基附近腐殖酸鈉的長期緩釋。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 溶液配制將腐殖酸鈉按1-5%的濃度加入水中,攪拌,制成溶液。二、 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理(1)浸泡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1-5%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泡l-60min; (2)陰干取出陰干4 8h。實踐證明腐殖酸鈉水溶液的濃度以3 %為宜,浸泡時間以30min為宜。使用時,將陰干后的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放入海里自然附著藻種(包括在 池中接種培養),由于培養基表層腐殖酸鈉的長期緩釋,使得藻種周圍的腐殖酸 鈉長期維持一定的濃度,使藻種周圍海水的觸媒活性增高并維持在一定范圍內, 從而提高了海水中藻類的生物生理活性,加速其增殖。實踐證明使用經處理 的培養基后,底棲及附著型藻類的密度顯著提高,改善了培養基上供養殖動物 食用的次生的原生動物及小型節肢動物等微型動物體,由于其食用的藻類密度 的提高,種群密度也隨之大幅提高,底棲基礎餌料得率增加了四倍以上,取得 了極佳的效果。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技術效果本發明克服了腐殖酸鈉在海水中發生迅速沉淀,不易分散,不能穩定分布, 不能長期發揮作用的缺點。使用本發明涉及的處理方法后,底棲基礎餌料培養 基附近的腐殖酸鈉長期緩釋,底棲及附著型藻類的密度顯著提高。取得了極佳 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1、 浸泡取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1%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泡30min。2、 陰干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取出陰干6h。 實施例二1、 浸泡取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5%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泡50min。2、 陰干將底棲基礎傅料培養基取出陰干8h。 實施例三1、浸泡取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3%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泡30min。 2、陰干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取出陰干5h。 實施例四1、 浸泡取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2%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泡60min。2、 陰干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取出陰干4h。 實施例五1、 浸泡取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5%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10min。2、 陰干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取出陰干5h。 實施例六1、 浸泡取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4%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泡40min。2、 陰干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取出陰干7h。
權利要求
1. 一種海水養殖生產中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藝流程為(1)浸泡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1-5%濃度的腐殖酸鈉水溶液中浸泡1-60min;(2)陰干取出陰干4-8h。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養殖生產中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腐殖酸鈉水溶液的濃度為3%。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養殖生產中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理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時間為30min。
全文摘要
一種海水養殖生產中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的處理方法。是先配制1-5%的濃度的腐殖酸溶液,再將將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浸入腐殖酸水溶液中浸泡1-60min后,取出陰干4-8h而成。經過處理的底棲基礎餌料培養基在海水中其附近的腐殖酸鈉易分散,穩定分布、長期緩釋,底棲及附著型藻類的密度顯著提高,底棲基礎餌料得率增加了四倍以上,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文檔編號A01G33/00GK101248749SQ20081001086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7日
發明者劉建華, 劉慧穎, 隋廣敏 申請人:大連一品香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