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有機肥球形造粒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機肥料造粒機械設備,特別是一種有機肥球形造粒機。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不斷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傳統農業已經向著生態 化、有機化方向發展,有機肥工業發展迅猛。為適應傳統的手工播種向機械化播種 方向發展,粉劑肥料向顆粒肥轉變。多年來延續的肥料制粒行業多是習慣象制造肥 料顆粒那樣把有機肥壓成圓柱狀顆粒,這種粒型的有機肥使用時常常出現易碎及不 下粒等問題,影響使用效果。因此市場上出現了能像化肥那樣容易播種的圓球狀顆
粒有機肥球形造粒機,例如公告號CN2749886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球形造粒機, 該機能把柱狀顆粒滾制成球狀,可用于肥料制粒行業等。但該機尚有不足之處,由 于該機是分體式安裝,屬于小生產的手工操作,很難達到和滿足自動化、大規模連 續生產的需要。因此,為了加快有機食品產生資料業化進程,目前市場上急需一種 連續出粒自動化生產,成本低,操作簡單,維修方便,并且帶有干燥、冷卻功能的 有機肥球開明造粒才幾。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肥球形造粒機,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由于 該機是分體式安裝,屬于小生產的手工操作,很難達到和滿足自動化、大規模連續 生產需要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造粒單元,該造粒單元包括筒體、平板轉盤、 傳動軸和電動機,在筒體內水平設置平板轉盤,傳動軸的上端從筒體下端的中心向 上穿入筒體內,并與所述的平板轉盤的中心連接,該傳動軸的下端與電動機的動力 輸出軸傳動連接,在所述的平板轉盤上設有通氣孔,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所述的 造粒單元軸向平行并列組合,在每一所述的筒體的上端同一側均設有與相鄰筒體相 通的溢流口,最邊緣的一個筒體的溢流口作為成品出口;在所述的各個造粒單元的 筒體的下面設有下方設有風道,該風道的上面與每一所述的筒體的底端相通,在該
3風道的一端設有殘料出口 。
在所述的平板轉盤的上方設有同軸連接的導風板。 在所述的平板轉盤上設有通氣孔。 在所述的風道的另 一端裝有風機或外接風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成球率高,圓球度好, 球面光滑,圓球顆粒受熱(冷卻)時間長并且均勻,環境污染小,機器干燥(冷卻) 性能好,使用壽命長,適合連續性、大規模生產等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兩個造粒單元組合的實施例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三個造粒單元組合的實施例結構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四個造粒單元組合的實施例結構主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筒體、2通風孔、3平;f反轉盤、4導風板、5溢流口、 6風機、 7風道、8電機、9傳動軸、IO殘料出口、 ll傳動機構、12環形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至少兩個造粒單元A軸向平行并列組合而 成的,其中每一造粒單元A包括筒體1、平4反轉盤3、風機6 (或外接其它風源)、 風道7、傳動軸9和電動機8,在筒體l內水平設置平板轉盤3,傳動軸9的上端 從筒體1的下端的中心向上穿入筒體1內,并與所述的平板轉盤3的中心連接,該
的平板轉盤3上布滿通氣孔2 (可以不設通氣孔2 ),在各個相鄰的筒體1上端之間 均設有溢流口 5,最后(右邊)的筒體l的右邊溢流口 5作為成品出口。在所述的 各個造粒單元A的筒體1的下面設有設有風道7,該風道7的上面與每一所述的筒 體1的底端相通,在該風道7的左端裝有風才幾6或外接風源,在該風道7的另 一端 設有殘料出口 10。
還可在所述的平板轉盤3的上方設有同軸連接的導風板4,以便將從風道7向 上的氣流導向筒體l的邊緣,增加氣流對產品的干燥和冷卻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制造和使用中,可以才艮據需要采用兩個造粒單元A組合而 成(如圖l所示),或者采用三個造粒單元A組合而成(如圖2所示),或者采用四個造粒單元A組合而成(如3所示)。
當然也可以采用四組以上造粒單元A串聯設置而成的機肥球形造粒才幾進行使用。
所述的各個造粒單元A的傳動軸9也可均通過傳動機構與一臺電動才幾8傳動 連接(未圖示)。
所有的筒體1的上端可以為敞開(參見圖2);也可在所述的筒體1的上端的邊 緣內側設有環形蓋12(參見圖1和圖3)。環形蓋12的作用是防止物料從筒體1的 上端'溢出。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有機肥料被擠壓成圓柱狀物料后,通過擠壓造粒后 送入筒體1內并落入平板轉盤3上,電機8通過傳動軸9帶動平板轉盤3轉動,在 離心力的作用,物料逐步從平板轉盤3的中間甩至筒體1的筒壁上,并沿筒壁作弧 向滾動,這樣物料顆粒通過連續不斷在平板轉盤3上的平行滾動磨擦到沿筒壁的弧 向滾動磨擦,加上物料顆粒間的相互碰撞磨擦,逐漸將不規則帶有棱角的圓柱狀物 顆粒滾制成圓球形顆粒,在此過程中,風機6通過風道7向各個筒體1內壓入熱風 或冷風的干燥(或冷卻),氣流經過平板轉盤3上的通風口 2在導風板4的作用下 吹向周邊,不斷將圓^^形顆粒吹干或者冷卻,逐漸成球的顆粒由筒體1的下部不斷 翻滾至筒體1的上部后,通過溢流口 5拋向后一筒體1內繼續前述過程,最后的筒 體l內留存的顆粒通過其右側的溢流口 5 (成品出口)流出。在上述過程中物料顆 粒碰撞磨擦掉的粉末和殘渣落入風道7內,隨氣流從殘料出口 10流出。
權利要求1、一種有機肥球形造粒機,包括造粒單元,該造粒單元包括筒體(1)、平板轉盤(3)、傳動軸(9)和電動機(8),在筒體(1)內水平設置平板轉盤(3),傳動軸(9)的上端從筒體(1)下端的中心向上穿入筒體(1)內,并與所述的平板轉盤(3)的中心連接,該傳動軸(9)的下端與電動機(8)的動力輸出軸傳動連接,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所述的造粒單元軸向平行并列組合,在每一所述的筒體(1)的上端同一側均設有與相鄰筒體(1)相通的溢流口(5),最邊緣的一個筒體(1)的溢流口(5)作為成品出口;在所述的各個造粒單元的筒體(1)的下面設有風道(7),該風道(7)的上面與每一所述的筒體(1)的底端相通,在該風道(7)的一端設有殘料出口(10);所述的筒體(1)的上端為敞開。
2、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有機肥球形造粒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平板 轉盤(3)的上方設有同軸連接的導風板(4)。
3、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有機肥球形造粒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筒體 (1)的上端的邊緣內側設有環形蓋。
4、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有機肥球形造粒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平板 轉盤(3)上設有通氣孔(2)。
5、 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有機肥球形造粒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風道 (7)的另一端裝有風機(6)或外接風源。
專利摘要一種有機肥球形造粒機,包括造粒單元,該造粒單元包括筒體(1),至少兩個所述的造粒單元軸向平行并列組合,在每一筒體(1)的上端同一側均設有與相鄰筒體(1)相通的溢流口(5),最邊緣的一個筒體(1)的溢流口(5)作為成品出口;在所述的各個造粒單元的筒體(1)的下面設有風道(7),該風道(7)的上面與每一所述的筒體(1)的底端相通,在該風道(7)的一端裝有風機(6)在該風道(7)的另一端設有殘料出口(10)。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成球率高,圓球度好,球面光滑,圓球顆粒受熱(冷卻)時間長并且均勻,環境污染小,機器干燥(冷卻)性能好,使用壽命長,適合連續性、大規模生產等特點。
文檔編號C05G5/00GK201276504SQ200820176339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1日
發明者張明群 申請人:張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