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農用播種機,特別是多功能播種機。它既可以播種花生,又可 播種玉米、小麥、大豆、芝麻及油菜,能一機多用。
背景技術:
通常,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播種,采用的播種機大多是專機專用,功能單一,并且體 積大,占用空間大,投資也較大。而花生的播種曾采用一種花生播種機,主要由主機架及與 其連接的懸掛件、地輪、兩組開溝器、全入土式側翻覆土犁鏵及壓膜裝置和覆土圓犁盤構成。 這種花生播種機,功能單一,只能用來播種花生。 一年四季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閑置,使設備 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并且,由于主機架兩側連接的覆土犁鏵為全入土式側翻 犁鏵,土與犁鏵之間的摩擦阻力很大,且機身長達2.2米,播種花生作業時,地塊兩頭留有 較大的空白地,尚需人工補種,否則,會造成土地資源浪費,使土地利用率低,同時既費力、 費時、費工,又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播種機,它能夠克服己有技術的不足,可一機多 用,能有效地提高機器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其解決方案是在主杌架上沒置有四組開溝器、前覆土器、前中覆土器、雙壟面整平軋 實器及壓膜裝置。
所述的前覆土器為犁盤式,由前覆土器調整機構及與其連接的覆土犁盤構成,該覆土犁 盤為半圓形或圓形,且前覆土器調整機構由通過連接件與主機架連接的調整管與其活動連接 的調整桿,調整桿上連接有調整手輪構成。
所述的前中覆土器為雙凹弧犁盤式,包括兩組凹弧形翠盤覆土機構,而每組凹弧形犁盤 覆土機構由通過連接件與主機架連接的調整管及與其連接的調整桿,調整桿上連接有調整搖 把及凹弧形覆土犁盤構成。并且兩組凹孤形犁盤覆土機構之間的距離可左右調整,且每組凹 孤形犁盤覆土機構也可單獨調整。
所述的雙壟面整平軋實器為花籃輥式,由與連接在主機架上的排種器支撐梁連接的斜拉 桿支架及與其活動連接的斜拉桿,而斜拉桿與花籃輥連接,又經彈性伸縮管與主機架連接而 構成。
所述的壓膜裝置包括穿地膜機構、地膜張緊壓實機構、地膜覆土機構及地膜壓實機構。 可用于播種后的鋪膜、覆土、壓實、成壟。其中
穿地膜機構由與主機架可調式連接的穿地膜調整器及與其轉動連接的穿地膜管構成,而 穿地膜調整器由連接在主機架上的穿地膜支撐板及與其連接的穿地膜調整桿,該調整桿上連 接有調整手輪構成。地膜張緊壓實機構由與主機架可調式連接的壓膜棒調整支架及與其連接的地膜張緊棒, 而壓膜棒通過與其連接的活動支板與壓膜棒調整支架活動連接,且活動支板又通過彈性件與 壓膜棒調整支架連接而構成。
地膜覆土機構包括后中覆土器及后側覆土器兩部分,后中覆土器由與主機架柔性連接
的上連接件及與其可調式連接的調整架,該調整架上連接有雙凹弧形覆土犁盤構成;后側覆
土器由與主機架連接的后側覆土器調整機構及與其連接的凹弧形覆土犁盤構成,而后側覆土 器調整機構由與主機架連接的調整管及與其連接的調整桿,該調整桿上連接有調整手輪,以 及與調整管連接的柔性件和外定位器構成。且凹弧形覆土犁盤在后側覆土器調整機構的作用 下,可作上下浮動。
地膜壓實機構由兩組壓膜器組成,每一組壓膜器由與主機架可調式連接的上連接管及與 其連接的下連接管,通過調整桿與下連接管連接的壓膜輪及隔土盤構成。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在主機架上設置有四組開溝器、前覆土器、前中覆土器、雙壟面整平
軋實器及壓膜裝置。它具有如下的優點
〈1〉、根據不同農作物的播種要求,在主機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相關的零部件在主機 架上的移位、重組,即可實現花生、玉米、小麥等不同農作物的播種作業,從而可減少農民 重復購置農機具的投資,并能解決因農機設備增多而帶來儲存空間問題。這樣,既能降低農 耕成本,又能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2〉、本實用新型的播種寬幅為110—130cm,每小時可播種2—4畝地,并且播種的幅 寬可任意調整,而已有技術的有效作業幅寬為55 — 65cm,且每小時僅可播種l一2畝地,與 已有技術相比,在同樣的作業時間內工作效率可提高l一2倍。
〈3〉、該播種機性能可靠,安裝方便,調整快捷。可通過快速調整手輪及快速升降搖把 等搡作機構,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調整到所需要的播種作業要求。
〈4〉、特別是在播種花生時,可根據實際需要,既能實現55 — 65cm的窄膜覆蓋作業, 又能實現110—130cm寬膜覆蓋作業。由于寬膜覆蓋,這樣可使春季松土、除草作業時的工作 量至少減少三分之一,能有效地提髙工作效率。并能大大地節省人力,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 率。又由于覆蓋的地膜寬,中間縫少,能大大地提高地膜的增溫和保溫效果,使花生能提前 出苗2 — 3天,并能提高花生的出苗率,從而為提高花生單產打下可靠的基礎。
同時,還具備雙行(四壟)播種及單行(兩壟)播種可調的功能。如在平整地塊,可采用 雙行播種的方式,機器動力充足,前進輕松。若遇上斜坡地,機器馬力不足時,可改雙行播 種為單行播種,能靈活多變。
〈5〉、本播種機具有環周播種作業及從地塊一惻往返播種作業的雙重功能。當地塊較平 整時,可采用單側往返播種作業,這樣,可解決因地塊兩端寬窄不一樣,造成播種到最后因 地塊斜度太大,而使機器輪胎輾軋地膜的不良現象。特別適合臨邊的地塊沒有播種的情況, 就可以從一側播種到另一側,不會有剩余空地。
〈6〉、本播種機的結構緊揍,機身短,僅有1.2米,輕便靈活,這樣在播種時留的地頭 短,并通過播種后倒車兩次,即可使地頭播種整齊。
圖1為多功能播種機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側視圖。
圖4為圖1中的A—A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1中前中覆土器及后中覆土器連接在主機架上時的示意側視圖。 圖6為圖1中雙壟面整平軋壓器與主機架連接時的示意惻視圖。 圖7為用于播種玉米及小麥時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
圖1至圖6中,在主機架30的前端連接有接動力機的兩個吊耳29及人字吊架2,它又 通過斜支撐管4與主機架30連接。于主機架30的前端通過與其連接的開溝器調整裝置1連 接有四組開溝器26,根據播種的實際需要該開溝器還可以是兩組。在與主機架30連接的種 子箱3下方的主機架30上連接有排種器支撐梁31,與排種器支撐梁31軸承連接的排種器軸 27上連接有兩組左旋排種器56及兩組右旋排種器57,且種子箱3通過相關的入料管50分別 與相應的排種器連通。而在種子箱3下方的主機架30上還連接有兩組犁盤式前覆土器25, 每組犁盤式前覆土器25由前覆土器調整機構及覆土犁盤55構成,且該覆土犁盤55為半圓形 或圓形,而且前覆土器調整機構由與主機架30固定連接的連接件53及與其連接的調整管54, 與調整管54連接的調整螺桿52,其上端連接有調整手輪51構成,半圓形或圓形覆土犁盤55 固定連接在調整管54的下端。兩端連接有地輪5的主軸22軸承連接在靠近種子箱3處的主 機架30上,主軸22通過其上連接的主動鏈輪6及排種器軸27上連接的從動鏈輪28,經鏈 條23與排種器軸27鏈傳動連接,并由與主機架30連接的張緊輪24張緊。在排種器支撐梁 31的中部連接有雙凹弧犁盤式前中覆土器49,它包括兩組凹弧形犁盤覆土機構,每組凹弧形 犁盤覆土機抅由前中覆土調整機構及凹弧形覆土圓犁盤抅成,且前中覆土調整機構由與排種 器支撐梁31中部固定連接的連接件60及與其連接的調整管61,與該調整管61連接并連接 有調整搖把58的調整螺桿59構成,而凹弧形覆土圓犁盤62連接在調整管61上。并且兩組
凹弧形犁盤覆土機構之間的距離可左、右調整,還可以分別單獨進行調整。在排種器支撐梁 31的兩端分別連接有斜拉桿支架48,其上分別連接有斜拉桿47,而斜拉桿47與花籃輥45 連接,且斜拉桿47又分別通過彈性伸縮管46固定連接在主機架30上,構成花籃輥式雙壟面 整平軋實器21。在花籃輥45上方的斜支撐管4上通過噴頭調整架連接有兩個藥物噴頭32。 在與花籃輥式雙壟面整平札實器21相鄰處的主機架30上連接有壓膜裝置,包括穿地膜機構 3、地膜張緊壓實杌構、地膜覆土機構及地膜壓實機構。穿地膜機構由與主機架30可調式連 接的穿地膜調整器33及與其連接的穿地膜管20構成,而穿地膜調整器33由與主機架30可 調式連接的支撐板9及與其連接的調整桿8,以及與調整桿8連接的穿地膜調整手輪7構成。 地膜張緊壓實機構由與主機架30可調式連接的壓膜棒調整支架IO及與其連接的地膜張緊棒 34,而壓膜棒17通過與其鉸接的活動支板18與壓膜棒調整支架10活動連接,活動支板18又通過拉簧19與壓膜棒調整支架IO連接而構成。地膜覆土機構包括后中覆土器及后側覆土 器兩部分。后中覆土器由與主柷架30連接的上連接件36,它由連接在主機架30上的連接板 及與其活動連接的連接管,以及與連接管連接并固定在主機架30上的至少兩個拉簧37組成, 上連接件36通過連接管與調整架38可調式連接,在調.整架38上連接有雙凹弧形覆土犁盤 39構成,它可隨著地塊的平整度而上下浮動。后側覆土器由與主機架30兩側分別連接的后 側覆土器調整機購35及分別與其連接的凹弧形覆土犁盤15構成,而后側覆土器調整機構35 由通過連接板14與主機架30連接的調整管13及與其連接的調整螺桿12,其上方連接有調 整手輪ll,于調整管13上還連接有柔性件彈簧及外定位器16構成。地膜壓實機構由兩組壓 膜器組成。每一組壓膜器由與主機架30可調式連接的上連接管44及與其連接的下連接管42, 在與下連接管42連接的調整螺桿41兩端分別連接有壓膜輪40,于兩個壓膜輪40之間的調 螺桿41上連接有兩個隔土盤43構成。它適合于播種花生。
工作時,本機的吊耳29及人字吊架2通過牽引軸與18 — 20馬力的小拖拉機吊架連接。 將作物種子加入到種子箱3中,但應注意,種子裝入種子箱3后禁止倒車。種子箱3內的種 子經相應的入料管50進入到相應的排種器中,排種器在小拖拉機的作用下工作,將種子沿開 溝器開的土溝中種下,并由前覆土器25及前中覆土器49進行覆土后,經花籃輥式雙壟面整 平軋實器破碎坷垃,軋實壟面。當阻力大時,可采用小壓實輥軋實壟面。由藥物噴頭32噴灑 藥物后,再由壓膜裝置進行鋪膜、經壓膜器及后中覆土器和后側覆土器相配合,共同完成覆 土、壓實、成壟播種作業。
圖7中,在主機架30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將種子箱3移到地輪5后面的主機架30上, 將常規的玉米、小麥排種器安裝在種子箱3內,并與固定在主機架30上的耬腿64相連通, 而主軸22通過與其連接的主動鏈輪6與連接在種子箱3上的排種器軸27鏈傳動連接,于耬 腿64后面的主機架30上連接有平壟抹板65,主機架30的側面上連接封畦板63。再根據不 同作物播種的需要,打開不同排種倉眼,既可完成玉米或小麥的播種作業。需要說明的是, 當播種玉米時,應將封畦板63去掉。
還可以根據所用的不同專用排種器需要,在主機架30結構不變的情況下,將本播種機 的有關零部件在主機架30上移位、重組,構成專用的播種機,如采用玉米專用排種器,可組 成玉米專用播種機;若釆用小麥、大豆、芝麻、油菜等農作物的專用排種器,即可組成這些 農作物的專用播種機。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播種機,包括主機架,其特征在于在主機架(30)上設置有四組開溝器(26)、前覆土器(25)、前中覆土器(49)、雙壟面整平軋實器(21)及壓膜裝置。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前覆土器(25)為犁盤式,包括前覆 土器調整機構及與其連接的覆土犁盤(55),而前覆土器調整機構由通過連接件(53)與主機 架(30)連接的調整管(54),與該調整管(54)活連接的調整桿(52),調整桿(52)上連接有 調整手輪(51)構成。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前中覆土器(49)為雙凹弧形犁盤式, 包括兩組凹弧形犁盤覆土機構,而每組凹弧形舉盤覆土機構由通過連接件(60)與主機架(30) 連接的調整管(61)及與其連接的調整桿(59),該調整桿(59)上連接有調整搖把(58)及凹弧形 犁盤(62)構成。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雙壟面整平軋實器(21)為花籃輥式, 由與連接在主機架(30)上的排種器支撐梁(31)連接的斜拉桿支架(48)及與其活連接的斜拉 桿(47),而斜拉桿(47)與花籃輥(45)連接,又經彈性伸縮管(46)與主機架(30)連接而構 成。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壓膜裝置包括穿地膜機構、地膜張 緊壓實機構、地膜覆土機構及地膜壓實機構。
6、 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穿地膜機構由與主機架(30)可 調式連接的穿地膜調整器(33)及與其活連接的穿地膜管(20)構成,而穿地膜調整器(33)由 連接在主機架(30)上的穿地膜支撐板(9)及與其連接的穿地膜調整桿(8),其上連接有調整 手輪(7)構成。
7、 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地膜張緊壓實機構由與主機架 (30)可調式連接的壓膜棒調整支架(IO)及與其連接的地膜張緊棒(34),而壓膜棒(17)通過 與其連接的活動支板(18)與壓膜棒調整支架(IO)活連接,且活動支板(18)又通過彈性件 (19)與壓膜棒調整支架(IO)連接而構成。
8、 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地膜覆土機構包括后中覆土器 及后側覆土器兩部分,其中,后中覆土器由與主機架(30)柔性連接的上連接件(36)及與其 可調式連接的調整架(38),該調整架(38)上連接的雙凹弧形覆土犁盤(39)構成,而后側覆 土器由與主機架(30)連接的后側覆土器調整機構(35)及與其連接的凹弧形覆土犁盤(15) 構成,且后側覆土器調整機構(35)由與主機架(30)連接的調整管(13)及與其連接的調整桿 (12),其上連接有調整手輪(ll),以及與調整管(13)連接的柔性件及外定位器(16)構成。
9、 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功能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地膜壓實機構由兩組壓膜器組 成,每一組壓膜器由可調式連接在主機架(30)上的上連接管(44)及與其連接的下連接管 (42),通過調整桿(41)與下連接管(42)連接的壓膜輪(40)及隔土盤(43)構成。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播種機,主要是在主機架上設置有四組開溝器、前覆土器、前中覆土器、雙壟面整平軋實器及由穿地膜機構、地膜張緊機構、地膜覆土機構及地膜壓實機構組成的壓膜裝置。在主機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連接在主機架上的零部件的移位及相應重組,可實現花生、玉米、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的播種作業,能一機多用,從而可減少農機具的重復購置費用投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機器的利用率,并且性能可靠,安裝方便,調整快捷,播種幅寬可達110-130cm,且幅寬可任意調整,與已有技術相比,工作效率能提高1-2倍。因本機機身短,輕便靈活,具有環周播種及一側往返播種的雙重功能,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文檔編號A01C5/00GK201315741SQ200820221498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9日
發明者張聚忠, 邱雙相 申請人:邱雙相;張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