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二化螟的人工飼料,其制備方法及飼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昆蟲飼料及飼養技術,具體涉及二化螟的人工飼料、其制備方法及采用該飼料的飼養方法。
背景技術: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蟲之一,在我國的南北稻區廣泛分布,并造成嚴重為害。近幾年,隨全球氣候的變暖,水稻耕作制度、品種及栽培方法的變更,二化螟的種群數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為害日益嚴重,每年因二化螟為害而造成的水稻受害面積已達1000萬公頃,給當前的水稻生產造成嚴重威脅。目前,該蟲綜合防治措施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農藥及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研發方面,而生物農藥的篩選、測定、抗性機制及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研發均需要大批量的、發育一致二化螟幼蟲供試。目前,二化螟主要釆用水稻苗、茭白或荸薺等天然飼料飼養,由于受季節性以及必須多次更換飼料的限制,采用天然飼料很難擴大二化螟的飼養規模(SatoY.1977.Techniqueformassrearingofthericestemboreranddevelopmentstudiesofnewinsecticides.JournalofPesticideScience.2(3):333-343;SatoY.,SakaiM.1971.Massrearingofthericestemborer,Chilosuppressalis(Walker)rearingonriceseeding.In:SymposiumonRiceInsects.63-67;尚稚珍,王銀淑.1984.二化螟人工飼料實用化的研究.昆蟲知識.21(1):5-9;孟鳳霞,吳孔明,高希武.2003.利用茭白、荸薺及水稻詞養二化螟的技術研究.昆蟲知識.40(5):469-472;陸玉榮,蘇建坤,吉春明,劉琴,張春梅,劉懷阿.2003.水稻二化螟的室內飼養方法初探.安徽農業科學.31(2):270-271.)。而且天然飼料易腐爛、變質,試蟲極易感染病原菌,用天然飼料難以實現二化螟的長期、繼代詞養(孟鳳霞,吳孔明,高希武.2003.利用茭白、荸薺及水稻飼養二化螟的技術研究.昆蟲知識.40(5):469-472.)。因此研制二化螟人工飼料及關鍵飼養技術,實現試蟲的大規模、長期、繼代飼養是開展其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的重要內容。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己相繼開展二化螟的人工飼養技術研究。如1971年Ishii發明了二化螟石井飼料,同年Kamano也報道了二化螟釜野飼料(王延年,鄭忠慶,周永生.1984.昆蟲人工詞料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67-73.)。1984年我國的尚稚珍教授也對二化螟的人工詞料進行了初步研究(尚稚珍,王銀淑.1984.二化螟人工飼料實用化的研究.昆蟲知識.21(1):5-9.)。上述工作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研究工作中對二化螟標準蟲源需求的難題,但仍不能實現試蟲的大批量、周年、繼代飼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1)飼料成分過于單一,不能滿足二化螟完成整個世代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如取食上述飼料后,幼蟲在3齡之前發育正常,而3齡后發育遲緩,甚至不能完成個體發育;(2)幼蟲存活率偏低,用殺蟲活性物質進行生物測定時,研究結果的可信度不高;(3)防腐性能較差,需頻繁更換飼料;劉慧敏等(劉慧敏,李閃紅,王滿囷,王雪峰,張國安.2005.二化螟人工飼料研究初報.42(6):714-716.劉慧敏,李閃紅,王滿囷,張國安.2008.二化螟人工飼料關鍵因子的優化及其優化配方的飼養效果.45(2):310-314.劉慧敏,張國安.2007.用正交試驗法優選二化螟人工飼料配方.昆蟲知識.44(5):754-757.)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二化螟人工飼料中各組分的配比逐步進行優化,得到的優化配方為稻莖粉18.75g、大豆粉15.00g、麥芽粉15.00g、稻糠粉6.25g、茭白莖粉7.50g、干酪素10.00g、酵母粉18.75g、纖維素7.50g、蔗糖15.00g、葡萄糖7.50g、維生素C7.50g、復合維生素B3.00g、膽固醇0.375g、氯化膽堿0.25g、Beck氏鹽2.50g、山梨酸1.35g、瓊脂13.49g和自來水809.25g。與天然寄主稻莖相比,該飼料配方在關鍵的生物學指標如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方面與稻莖沒有顯著差異,但用該飼料飼養的幼蟲歷期顯著長于在稻莖上的生長歷期。從配方來看,該飼料的優點是成分復雜多樣,營養全面豐富;但其缺點為幼蟲飼養歷期顯著延長,詞料成分過于復雜,有些原料難以獲取,采集和配制的環節過于繁瑣,飼料成本較高,而且防腐效果較差,因此也不太適宜標準蟲源的大規模、長期、繼代飼養。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配方簡單,適宜二化螟飼養的人工飼料,從而實現標準蟲源的大規模、長期、繼代飼養。同時提供該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及詞養二化螟的方法。一種二化螟人工飼料,由下列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大豆粉4.0-5.0%;酵母粉2.5-3.5%;干酪素1.0-2.0%;蔗糖1.0-2.0%;鮮茭白(可用鮮稻莖或鮮荸薺代替)14.0-15.0%;瓊脂1.5-2.0%;輔料0.8-1,0%;水65.0-75.0%;所述輔料包括抗壞血酸、膽固醇、氯化膽堿、威氏鹽、復合維生素B、山梨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甲醛。所述輔料組分及占人工詞料總重量的百分含量為抗壞血酸0.40-0.45%;膽固醇0.02-0.03%;氯化膽堿0.04-0.05%;威氏鹽0.01-0.02%;復合維生素B0.002-0.003%;山梨酸0.1-0.2%;對羥基苯甲酸甲酯0.1-0.2%;40%甲醛0.05-0.10%。所述復合維生素B中各組分占復合維生素B總量的百分含量為煙酰胺25.0-35.0%;鹽酸硫胺素5.0-10.0%;核黃素12.0-18.0%;鹽酸吡哆醇5.0-10.0%;賴氨肌醇0.15-0.20%;葉酸5.0-10.0%;泛酸f丐25.0-35.0%;生物素0.5-1.0%。上述二化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按比例將鮮茭白(或鮮荸薺、鮮稻莖)切碎,加入水,放入攪拌器中磨碎并勻漿,勻漿后將其倒入盛有大豆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滅菌桶中,將上述5種組分充分攪拌均勻后,置于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鍋中,于125'C下滅菌30miri,滅菌完畢后,取出待用作為A組分;2、瓊脂中加入純凈水,加熱并煮至沸騰,待完全溶解后,將其倒入A中,用力攪拌均勻,并冷卻至6(TC左右備用作為B組分;3、按比例將抗壞血酸、膽固醇、氯化膽堿、威氏鹽、復合維生素B、山梨酸和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放入燒杯中,用少量溫開水溶解,然后將其倒入B中,再加入40%的甲醛,攪拌直至完全均勻。4、所述飼料攪拌均勻后,需倒入保鮮盒中,完全冷卻凝固后存放于4'C冰箱中。應用人工飼料大批量、周年、繼代飼養二化螟的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初孵幼蟲一化蛹將人工飼料切成條狀,放入消毒后的平底玻璃管中,將初孵幼蟲放入玻璃管內,塞上已滅菌的棉塞,置于養蟲室內飼養直至化蛹。所述養蟲室內的環境條件為溫度27士1。C,相對濕度70-80%,光照時間16L:8D;2、化蛹一羽化將二化螟蛹從玻璃管中檢出,辨別雌雄后,分別放入帶蓋的空的塑料盒中,置于步驟(1)中相同環境條件下的養蟲室內詞養,直至成蟲羽化;3、羽化一產卵辨羽化后的成蟲配對放入移栽有分蘗期水稻苗的產卵籠中進行交配、產卵,并飼以10%的蜂蜜水補充營養,每天檢查成蟲的產卵情況并更換新鮮的水稻苗;4、孵化成幼蟲將產有二化螟卵的稻葉取下,將卵連同稻葉一同浸入10%的甲醛中,消毒20分鐘,然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沖洗完畢后,將帶有卵的稻葉放入鋪有濕濾紙的玻璃培養皿中,并在上面蓋一層濕濾紙保濕,然后置于步驟(1)中相同環境條件下的養蟲室內發育,直至幼蟲孵化。所述步驟(1)中當初孵幼蟲飼養到3-4齡時,將其分管飼養,減少每管中的飼養幼蟲本發明所述的人工飼料是在劉慧敏(2008)優化配方的基礎上研制開發的。以二化螟的天然飼料鮮茭白(或用鮮荸薺、鮮稻莖代替)為主,精簡了一些制作環節繁瑣和不必要的原料,如稻莖粉、麥芽粉、稻糠粉、纖維素和葡萄糖等。同時對配方中各種組分及其含量進行調整,滿足二化螟完成整個世代、或跨世代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而且為保證飼料的防腐效果,增加了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甲醛等防腐劑,幼蟲完成一個世代,中間只需更換一次飼料。連續3代的飼養結果表明(見試驗列表l),本發明所述飼料適宜二化螟幼蟲取食,能顯著提高幼蟲發育速率、存活率、蛹重及化蛹率,詞養效果顯著優于天然寄主稻莖。與劉慧敏(2008)所述飼料的飼養效果相比,本發明所述飼料能顯著縮短幼蟲歷期,提高幼蟲存活率、蛹重和成蟲產卵量;而且該飼料防腐時間長,一個世代只需更換一次飼料,而劉慧敏(2008)所述詞料約4-7天就需更換一次飼料,一個世代就需更換5-6次,飼養環節比較繁瑣,費時費力。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飼料的原材料均為常見的營養物質,易于獲取,作為主料的鮮茭白(夏季市場上均有售)或鮮荸薺(冬季市場上均有售)或鮮稻莖可現用現取,配方簡單,比原有配方減少了幾種成分,制作工藝簡便,成本較低(8.0元/kg),保鮮儲藏方便,保質期較長(2個月以上);由于該詞料防腐效果較好,整個世代,只需更換一次飼料,比較經濟、合算。本飼料適用性強,二化螟幼蟲喜食,且生長發育正常,在溫度27士1。C,相對濕度70-80%,光照時間16L:8D的環境條件下飼養,二化螟蛹重(69.6mg)、幼蟲發育歷期(32.8天)、幼蟲存活率(83.2%)、化蛹率(90.4%)、羽化率(91.4%)、成蟲產卵量(80.7粒/早)和卵孵化率(91.5%)等生物學指標顯著優于對照天然寄主稻莖(見試驗例表1),可滿足二化螟整個世代及跨世代的營養需求。采用本發明的飼料配方及飼養方法飼養二化螟,克服了以往因季節變化,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季節天然飼料短缺導致二化螟無法全年繼代飼養的難題,實現了標準蟲源的大批量、周年、繼代飼養。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l:(配制1000g人工飼料)飼料配方成份數量(克(g)毫升(ml))大豆粉40.0g酵母粉30.0g干酪素.15.0g蔗糖12.0g鮮茭白-145.0g瓊脂18.0g抗壞血酸鈉(Vc)4.5g膽固醇0.25g氯化膽堿0.40g威氏鹽0.15g復合維生素B0.020g山梨酸1.50g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50g40%甲醛0.6ml水731.08ml注鮮茭白可用同等重量的鮮荸薺或鮮稻莖代替。附復合維生素B配方-煙酰胺0.0060g;鹽酸硫胺素(VBl):0.0016g;核黃素(VB2):0.0030g;鹽酸吡眵醇(VB6):0.0016、;賴氨肌醇(VB12):0.00004g;葉酸0.0016g;泛酸鈣0.0060g;生物素0扁16g總計0.020g詞料配制方法1、將各組分按配比稱重,備用;2、將新鮮的茭白(或鮮荸薺、鮮稻莖)切碎,并加入300ml水,放入攪拌器中進行研磨、勻漿,勻漿后,將其倒入盛有大豆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滅菌桶中,將上述5種組分充分攪拌均勻后,置于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鍋中,于125'C下滅菌30min,滅菌完畢后,取出待用作為A組分;3、瓊脂中加入371.08ml純凈水,加熱并煮至沸騰,待完全溶解后,將其倒入A中,用力攪拌均勻,并冷卻至6(TC左右備用作為B組分;4、將稱好的抗壞血酸鈉、膽固醇、氯化膽堿、威氏鹽、復合維生素B、山梨酸及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放入燒杯中,用60ml溫開水溶解,然后將其倒入B中,再加入0.6ml的40%的甲醛,攪拌直至完全均勻;5、將攪拌好的飼料倒入保鮮盒中,完全冷卻凝固后存放于4"C冰箱中備用。二化螟的大規模、長期、繼代飼養方法在飼養過程中需注意'必須嚴格保持養蟲室內、培養箱內及各種飼養器具及工具的消毒,做到無菌操作,嚴防昆蟲病原菌的傳播與蔓延。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1、初孵幼蟲一化蛹將所述人工飼料切成條狀,放入消毒后的平底玻璃管中(直徑2.5cm,高7.0cm),然后每管放入二化螟初孵幼蟲10頭,并在管口塞上已滅菌好的棉塞,置于溫度27il。C,相對濕度70-80%,光照時間16L:8D的養蟲室內飼養。初孵幼蟲在上述環境條件下飼養14-15天后,大多數均發育到34齡,需對其進行分管飼養。將34齡的二化螟幼蟲放入消毒的平底玻璃管中,每管2頭,然后添加新鮮的上述人工飼料,置于相同環境條件下的養蟲室內飼養至化蛹;2、化蛹一羽化將二化螟蛹從玻璃管中檢出,辨別雌雄后,分別放入帶蓋的塑料盒中,置于步驟(1)中相同環境條件下的養蟲室內飼養,直至成蟲羽化;3、羽化一產卵將羽化后的成蟲配對放入移栽有分蘗期水稻苗的產卵籠中進行交配、產卵,并飼以10%的蜂蜜水補充營養,每天檢查成蟲的產卵情況并更換新鮮的水稻苗;4、卵一初孵幼蟲將產有二化螟卵的稻葉取下,將卵連同稻葉一同浸入10%的甲醛中,消毒20分鐘,然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沖洗完畢后,將帶有卵的稻葉放入鋪有濕濾紙的玻璃培養皿(直徑9cm)中,并在上面蓋一層濕濾紙保濕,然后置于步驟(1)中相同環境條件下的養蟲室內發育,直至幼蟲孵化。5、幼蟲孵化后,繼續按上述步驟(1)、(2)、(3)、(4)、(5)循環操作繼代飼養,不斷提供所需蟲源,直至詞養結束。實施例2:(配制5000g人工飼料)飼料配方成份數量(克(g)毫升(ml))大豆粉250.0g酵母粉150.0g干酪素75.0g蔗糖lOO.Og鮮茭白750.0g9瓊脂100.0g抗壞血酸鈉(Vc)20.00g膽固醇1.25g氯化膽堿2.50g威氏鹽0.75g復合維生素B0.15g山梨酸10.0g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了.50g40%甲醛5.00ml水3527.85ml注鮮茭白可用同等重量的鮮荸薺或鮮稻莖代替。附復合維生素B配方煙酰胺0.0420g;鹽酸硫胺素(VB1):0.0075g;核黃素(VB2):0.0225g;鹽酸吡眵醇(VB6):0.0150g;賴氨肌醇(VB12):0.00023g;葉酸0.0090g;泛酸轉0.0525g;生物素0篇27g總計0.15g飼料配制方法飼料配制過程中,茭白研磨、勻漿需用水1500ml,瓊脂中需加水1777.85ml,輔料溶解需用水250ml,其余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二化螟的大規模、長期、繼代飼養方法同實施例l。實施例3:人工詞料與天然飼料稻莖及茭白飼養二化螟的效果對比試驗試驗材料與方法供試蟲源從北京市郊區水稻田釆集蟲齡一致的二化螟幼蟲,在室內用天然飼料飼養至化蛹,成蟲羽化、產卵后,取下一代初孵幼蟲為供試蟲源。采用該蟲源連續飼養3代。供試飼料天然詞料稻莖取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溫室內種植的分蘗期的汕優63水稻莖供試。天然飼料茭白購自市售茭白,使用前用自來水沖洗干凈。人工飼料采用實施例1、2所述飼料10試驗方法試蟲飼養方法參照實施例1、2所述方法,連續飼養3代,每代均設人工詞料、稻莖和茭白3個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每重復供試幼蟲300頭,每代飼養過程中均記錄幼蟲的發育歷期、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蛹重、產卵量及卵孵化率。本實驗于2008年7月初一2008年12月底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實驗室完成。數據統計-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初步分析,采用SAS6.12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測驗。試驗結果具體試驗數據見表l。用該飼料連續飼養3代,二化螟平均蛹重達69.6mg,幼蟲平均存活率為83.2%,平均歷期為32.8天,平均化蛹率為90.4%,羽化率為91.4%,平均單雌產卵量為80.7粒,卵孵化率為91.5%。連續3代的飼養結果表明,與天然詞料茭白相比,二化螟在人工詞料上的發育歷期明顯延長,但其他指標沒有明顯差異;與稻莖相比,二化螟在人工詞料上的發育歷期顯著縮短,蛹重、幼蟲存活率、化蛹率等適合度指標均顯著提高。可見該人工飼料與天然飼料茭白的飼養效果相當,但明顯優于稻莖的飼養效果。而且該飼料防腐效果較好,完成一個世代,中間只需更換一次飼料,而飼料的制作不受生產季節限制,達到了大批量、周年、繼代飼養二化螟標準蟲源的目的。表l用人工詞料和天然飼料稻莖、茭白連續飼養二化螟的效果對比<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權利要求1、一種二化螟人工飼料,由下列成分及其重量百分含量組成大豆粉4.0-5.0%;酵母粉2.5-3.5%;干酪素1.0-2.0%;蔗糖1.0-2.0%;鮮茭白或鮮荸薺或鮮稻莖14.0-15.0%;瓊脂1.5-2.0%;輔料0.8-1.0%;水65.0-75.0%;所述輔料包括抗壞血酸、膽固醇、氯化膽堿、威氏鹽、復合維生素B、山梨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甲醛。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二化螟人工飼料,所述輔料組分及占人工飼料總重量的百分含量為抗壞血酸0.40-0.45%;膽固醇0.02-0.03%;氯化膽堿0.04-0.05%;威氏鹽0.01-0.02%;復合維生素B0.002-0.003%;山梨酸0.1-0.2%;對羥基苯甲酸甲酯0.1-0.2%;40%甲醛0.05-0.10%。3、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二化螟人工詞料,復合維生素B中各組分占復合維生素B總量的百分含量為煙酰胺25.0-35.0%;鹽酸硫胺素5.0-10.0%;核黃素12.0-18.0%;鹽酸吡哆醇5.0-10.0%;賴氨肌醇0.15-0.20%;葉酸5.0-10.0%;泛酸鈣25.0-35.0%;生物素0.5-1.0%。4、權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二化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按比例將鮮茭白(或鮮荸薺、鮮稻莖)切碎,加入水,放入攪拌器中磨碎并勻漿,勻漿后將其倒入盛有大豆粉、酵母粉、干酪素和蔗糖的滅菌桶中,將上述5種組分充分攪拌均勻后,置于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鍋中,于125'C下滅菌30min,滅菌完畢后,取出待用作為A組分;(2)瓊脂中加入純凈水,加熱并煮至沸騰,待完全溶解后,將其倒入A中,用力攪拌均勻,并冷卻至60'C左右備用作為B組分;(3)按比例將抗壞血酸、膽固醇、氯化膽堿、威氏鹽、復合維生素B、山梨酸和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放入燒杯中,用少量溫開水溶解,然后將其倒入B中,再加入40%的甲醛,攪拌直至完全均勻。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二化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所述步驟(3)攪拌均勻后,需倒入保鮮盒中,完全冷卻凝固后存放于4'C冰箱中。6、應用權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二化螟人工飼料大批量、周年、繼代飼養二化螟的方法,按以下步驟循環進行(1)初孵幼蟲一化蛹將人工飼料切成條狀,放入消毒后的平底玻璃管中,將初孵幼蟲放入玻璃管內,塞上己滅菌的棉塞,置于養蟲室內飼養直至化蛹,所述養蟲室內的環境條件為溫度27il。C,相對濕度70-80%,光照時間16L:8D;(2)化蛹一羽化將二化螟蛹從玻璃管中檢出,辨別雌雄后,分別放入帶蓋的空塑料盒中,置于步驟(1)中相同環境條件下的養蟲室內飼養,直至成蟲羽化;(3)羽化一產卵將羽化后的成蟲配對放入移栽有分蘗期水稻苗的產卵籠中進行交配、產卵,并飼以10%的蜂蜜水補充營養,每天檢査成蟲的產卵情況并更換新鮮的水稻苗;(4)卵一初孵幼蟲將產有二化螟卵的稻葉取下,將卵連同稻葉一同浸入10%的甲醛中,消毒20分鐘,然后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沖洗完畢后,將帶有卵的稻葉放入鋪有濕濾紙的玻璃培養皿中,并在上面蓋一層濕濾紙保濕,然后置于步驟(1)中相同環境條件下的養蟲室內發育,直至幼蟲孵化。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飼養方法,所述步驟(1)中初孵幼蟲飼養到3-4齡時,將其分管飼養,減少每管中的飼養幼蟲量。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二化螟的人工飼料、其制備方法及飼養方法”,屬于昆蟲飼養
技術領域:
。它主要由以下成分配制而成大豆粉,酵母粉,干酪素,蔗糖,鮮茭白(可用鮮荸薺或鮮稻莖代替),瓊脂,抗壞血酸(Vc)、膽固醇、氯化膽堿、威氏鹽、復合維生素B、山梨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及甲醛。用該飼料飼養的二化螟平均蛹重達69.6mg,幼蟲平均存活率為83.2%,幼蟲平均歷期為32.8天,幼蟲平均化蛹率為90.4%,羽化率為91.4%,平均單雌產卵量為80.7粒,卵孵化率為91.5%。本發明具有價格低廉、經濟實用、配制簡便等特點,適于標準試蟲的大規模、長期、繼代飼養。對二化螟的生物學、生態學、殺蟲劑生物測定、二化螟對殺蟲劑及轉Bt基因抗蟲作物的抗性機制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文檔編號A23K1/18GK101507472SQ20091008033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申請日期2009年3月19日優先權日2009年3月19日發明者侯茂林,劉玉娣,吳孔明,彭于發,林克劍,韓蘭芝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