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噻二唑類代森鋅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噻二唑類代森鋅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學合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德國聯邦生物研究所(0BBA)的專家和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分析,在本世 紀,化學農藥仍然是全球植物的保護主題。目前,害物控制的新方法及新概念不斷出現,含 雜環農藥將是人們研究的主要方向。1,3,4-噻二唑是一類含有S、N雜原子的五元雜環化合物,1,3,4-噻二唑及其衍生 物的2,5位上的取代基可參與眾多的化學反應,作為活性基團常常被引入到農藥分子中, 是現代化農學學科研究的熱點課題。代森鋅是一種葉面噴灑使用的廣譜保護性有機硫殺菌劑,有效成分化學性質較活 潑,在水中易被氧化成異硫氰化合物,對病原菌體內含有-SH基的酶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并 能直接殺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發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體內,但對已侵入植物體內的病 原菌絲體的殺傷作用較小。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使噻二唑結構和代森鋅結構合理科學 結合,合成四種噻二唑類代森鋅,合成的四種噻二唑類代森鋅為較佳植物殺菌劑,藥效強并 能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其結構式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向反應器中,依次加amol2-氨基_5_烷基-1,3,4_噻二唑、bmolNaOH的 水溶液,攪拌溶解,加熱至30°C并保溫;第二步,向反應器中滴加cmolCS2,待反應結束后, 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dmolZnCl2的水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干燥制得噻二唑類代森鋅; a b c = 1 (1.0 1.15) (1. 0 1. 15),d 彡 0. 5a。所述NaOH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45 %。所述CS2滴加完畢后進行恒溫攪拌。所述a b c = 1 1. 05 1. 05。所述CS2的滴加時間為45min。所述反應器為有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所述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采用不同的2-氨基-5-烷基-1, 3,4-噻二唑與二硫化碳及氫氧化鈉反應制備了四種不同取代基的噻二唑類代森鋅,制得的 四種噻二唑類代森鋅表現出較好的抑菌活性,而且針對黃瓜枯萎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的抑 菌作用明顯高于福美雙的抑菌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一、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合成本發明采用不同的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與二硫化碳及氫氧化鈉反應 制備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然后再與氯化鋅合成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類代 森鋅,其合成路線圖如下 在帶有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定量2-氨 基-5-烷基-1,3,4-噻二唑、NaOH水溶液,攪拌溶解,加熱。當溫度至30°C左右后,緩慢滴 加CS2,滴加時控制滴加速度,使反應溫度維持在一定范圍之內。CS2滴加完畢,恒溫攪拌,用 薄層色譜檢測反應。待反應結束后,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定量ZnCl2水溶液,反應完畢后 過濾,干燥制得產品,該產品為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噻二唑類代森鋅和發生副 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鋅的混合物。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介紹實施例1在帶有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lmol2_氨 基-5-烷基-1,3,4-噻二唑、1. 05molNa0H的水溶液,該NaOH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45%,攪 拌溶解,加熱;當溫度至30°C時,保溫反應并滴加1. 05molCS2,滴加時間為45min,CS2滴加完 畢,恒溫攪拌,用薄層色譜檢測反應,待反應結束后,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0. 5molZnCl2的 水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干燥制得產品。實施例2在帶有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lmol2_氨 基-5-烷基-1,3,4-噻二唑、1. lOmol NaOH的水溶液,該NaOH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45%, 攪拌溶解,加熱;當溫度至30°C時,保溫反應并滴加1. 10molCS2,滴加時間為45min,CS2滴加 完畢,恒溫攪拌,用薄層色譜檢測反應,待反應結束后,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lmolZnCl2的 水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干燥制得產品。
4
實施例3在帶有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lmol2_氨 基-5-烷基-1,3,4-噻二唑、1. 5mol NaOH的水溶液,該NaOH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45%,攪 拌溶解,加熱;當溫度至30°C時,保溫反應并滴加1. 0molCS2,滴加時間為45min,CS2滴加完 畢,恒溫攪拌,用薄層色譜檢測反應,待反應結束后,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0. 75molZnCl2的 水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干燥制得產品。實施例4在帶有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lmol2_氨 基-5-烷基-1,3,4-噻二唑、1. Omol NaOH的水溶液,該NaOH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45%,攪 拌溶解,加熱;當溫度至30°C時,保溫反應并滴加1. 05molCS2,滴加時間為45min,CS2滴加 完畢,恒溫攪拌,用薄層色譜檢測反應,待反應結束后,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lmolZnCl2的 水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干燥制得產品。實施例5在帶有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lmol2_氨 基-5-烷基-1,3,4-噻二唑、1. lOmol NaOH的水溶液,該NaOH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45%, 攪拌溶解,加熱;當溫度至30°C時,保溫反應并滴加1. 15molCS2,滴加時間為45min,CS2滴加 完畢,恒溫攪拌,用薄層色譜檢測反應,待反應結束后,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lmolZnCl2的 水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干燥制得產品。本發明制備出的產品包括四種當2-氨基-5-烷基-1,3,4_噻二唑的烷基為H時 的產品用A表示;當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的烷基為CH3-時的產品用B表示; 當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的烷基為C2H5-時的產品用C表示;當2-氨基-5-烷 基-1,3,4-噻二唑的烷基為C3H7-時的產品用D表示。稱取產品A、B、C和D各50mg,置于坩堝中,然后放入熱重分析儀中進行熱失重分 析。分析條件為載氣高純氧氣,流量30ml/min ;程序升溫室溫1<rC/mm , 600°C。試驗采 用熱天平自動記錄質量變化信號,熱天平采用水冷方式保持較低的工作溫度;試驗完成后 待儀器冷至室溫后取出樣品。表1產品(A-D)的熱重分析數據 從上表可以看出,通過本發明方法合成A、B、C和D四類產品中,噻二唑類代森鋅的 質量百分比可以達到70%以上。二、噻二唑類代森鋅的抑菌試驗
測試培養基的制作用5mL滅菌生理鹽水沖洗受試菌斜面,搖勻后,取50 ii L置于 血球計數器,顯微鏡下進行計數,然后稀釋至濃度為106個/mL的菌懸液。將lmL上述菌懸 液倒入9mL 40-50°C PDA培養基中,勻搖后迅速倒到培養皿中,冷卻,制得測試培養基。采用濾紙片法進行測試將噻二唑類代森鋅配成10mg/mL丙酮懸浮液,取濾紙片 (0=0. 6cm)浸沒于20 y L上述懸浮液中,搖勻使其充分吸收,取出,風干,將其平放于測試 培養基中,28°C恒溫培養3天后觀察。測試菌分別作3個重復,丙酮作空白對照。表2抑菌圈直徑(①) 注-:0< ①(平均抑菌圈直徑)<6mm ;+ :6< ① < 10mm ;++ :10mm< O < 16mm ; +++ 16mm < 0 26 < mm ;++++ O > 26mm在相同測試條件下,噻二唑類代森鋅對所測試菌種,表現出較好的抑菌活性,而且 針對黃瓜枯萎病菌和葡萄白腐病菌噻二唑類代森鋅的抑菌作用明顯高于對照化合物的抑 菌作用。
權利要求
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式為R=H、-CH3、-C2H5或-C3H7。FDA0000022590300000011.tif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用于制備抑菌制劑中的用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用于制備抑制黃瓜枯萎病菌或葡萄白腐病菌制 劑中的用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向反應器中,依次加amol2-氨基-5-烷基-1,3,4-噻二唑、bmoINaOH的水溶 液,攪拌溶解,加熱至30°C并保溫;第二步,向反應器中滴加CmolCS2,待反應結束后,攪拌冷卻至室溫,加入dmolZnCl2的 水溶液,反應完畢后過濾,干燥制得噻二唑類代森鋅;a b c = 1 (1.0 1.15) (1. O 1. 15),d 彡 0. 5a。
5.如權利要求4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OH水溶液的質 量分數為45%。
6.如權利要求4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2滴加完畢后進 行恒溫攪拌。
7.如權利要求4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 b c = 1 1.05 1.05ο
8.如權利要求4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2的滴加時間為 45min。
9.如權利要求4所述噻二唑類代森鋅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器為有回流 冷凝管、滴液漏斗的三口燒瓶,所述回流冷凝管接有干燥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噻二唑類代森鋅,其結構式為R=H、-CH3、-C2H5或-C3H7。制得的噻二唑類代森鋅表現出較好的抑菌活性。
文檔編號A01N47/18GK101863857SQ201010206720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3日
發明者劉玉婷, 周英, 尹大偉, 陳丹 申請人: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