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拾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拾穗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使用的收割機收割效率不高,對倒伏秸稈和一些成熟的作物收獲效果不好, 比如,玉米等農作物在熟透的情況下,一經刮碰就會落地,普通收割機無法將落地的玉米拾 起,從而降低了收獲率,造成經濟損失。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收獲率高的拾 穗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拾穗裝置,該裝置安裝在收割機前端,包括分流罩、收獲架、轉動裝置、掘桿、 支撐輪和飛輪,分流罩固定在收獲架上方,收獲架呈木梳狀,收獲架下方排列設置多組轉 動裝置,轉動裝置內側通過支撐輪支撐,支撐輪固定在收割機上,轉動裝置外側與飛輪相嚙 合,飛輪與收割機的動力系統(tǒng)連接;每組轉動裝置上安裝有掘桿,每個掘桿的位置與收獲架 的齒狀縫隙相對應,收獲架與收割機的收割臺連接固定在一起。所述的轉動裝置包括兩個并列設置的傳動鏈,傳動鏈上設有銷軸,兩個傳動鏈之 間設有傳動輪,傳動輪分別與兩個傳動鏈相嚙合,其中一個傳動鏈外側與飛輪相嚙合。每組轉動裝置上安裝有一個或多個掘桿,掘桿呈F型,掘桿上端與連桿活動連接, 連桿另一端固定在傳動鏈的銷軸上。所述的掘桿底邊的高度由收獲架兩側至中間依次降低。所述的掘桿底邊的高度相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普通收割機在安裝本實用新型裝置后,可有效的拾起地面上掉落的玉米穗、扶起 地面上倒伏秸稈等農作物,從而提高了農作物的收獲率和產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左視圖;圖3為傳動鏈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形式的左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拾穗裝置11安裝在收割機12前端,如圖1、圖5所示,包括分流罩1、收獲架2、轉動裝置4、掘桿5、支撐輪3和飛輪8,分流罩1固定在收獲架2上方,分流罩1 可以是多種形狀,起到分流倒伏秸稈、保護內部結構的作用。收獲架2呈木梳狀,收獲架2 下方排列設置多組轉動裝置4,如圖3所示,轉動裝置4包括兩個并列設置的傳動鏈6,傳動 鏈6上設有銷軸9,兩個傳動鏈6之間設有傳動輪7,傳動輪7分別與兩個傳動鏈6相嚙合, 傳動鏈6內側通過支撐輪3支撐,支撐輪3固定在收割機上,其中一個傳動鏈6外側與飛輪 8相嚙合,飛輪8與收割機的動力系統(tǒng)連接;每組轉動裝置4上可根據需要安裝一個或多個 掘桿5,掘桿5呈F型,掘桿5上端與連桿10活動連接,連桿10另一端固定在傳動鏈6的銷 軸9上。每個掘桿5的位置與收獲架2的齒狀縫隙相對應,收獲架2與收割機的收割臺連 接固定在一起。收割作物時,隨著收割機的前進,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傳動鏈6開始裝置,帶動掘桿 5上下往復平行運動,將拾起的玉米穗等農作物送上收獲架2,進入收割機收割臺。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拾穗裝置11安裝在收割機12前端,如圖1、圖2所示,包括分流罩1、 收獲架2、轉動裝置4、掘桿5、支撐輪3和飛輪8,分流罩1固定在收獲架2上方,分流罩1 可以是多種形狀,起到分流倒伏秸稈、保護內部結構的作用。收獲架2呈木梳狀,收獲架2 下方排列設置多組轉動裝置4,如圖3所示,轉動裝置4包括兩個并列設置的傳動鏈6,傳動 鏈6上設有銷軸9,兩個傳動鏈6之間設有傳動輪7,傳動輪7分別與兩個傳動鏈6相嚙合, 傳動鏈6內側通過支撐輪3支撐,支撐輪3固定在收割機上,其中一個傳動鏈6外側與飛輪 8相嚙合,飛輪8與收割機的動力系統(tǒng)連接;每組轉動裝置4上可根據需要安裝一個或多個 掘桿5,掘桿5呈F型,掘桿5上端與連桿10活動連接,連桿10另一端固定在傳動鏈6的 銷軸9上。每個掘桿5的位置與收獲架2的齒狀縫隙相對應,掘桿5底邊的高度由收獲架 2兩側至中間依次降低,收獲架2與收割機的收割臺連接固定在一起。實施例二如圖4所示,各掘桿底邊的高度相等,其它結構同實施例一。
權利要求一種拾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安裝在收割機前端,包括分流罩、收獲架、轉動裝置、掘桿、支撐輪和飛輪,分流罩固定在收獲架上方,收獲架呈木梳狀,收獲架下方排列設置多組轉動裝置,轉動裝置內側通過支撐輪支撐,支撐輪固定在收割機上,轉動裝置外側與飛輪相嚙合,飛輪與收割機的動力系統(tǒng)連接;每組轉動裝置上安裝有掘桿,每個掘桿的位置與收獲架的齒狀縫隙相對應,收獲架與收割機的收割臺連接固定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拾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動裝置包括兩個并列 設置的傳動鏈,傳動鏈上設有銷軸,兩個傳動鏈之間設有傳動輪,傳動輪分別與兩個傳動鏈 相嚙合,其中一個傳動鏈外側與飛輪相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拾穗裝置,其特征在于,每組轉動裝置上安裝有一個 或多個掘桿,掘桿呈F型,掘桿上端與連桿活動連接,連桿另一端固定在傳動鏈的銷軸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拾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掘桿底邊的高度由收獲 架兩側至中間依次降低。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拾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掘桿底邊的高度相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拾穗裝置,該裝置安裝在收割機前端,包括分流罩、收獲架、轉動裝置、掘桿、支撐輪和飛輪,分流罩固定在收獲架上方,收獲架呈木梳狀,收獲架下方排列設置多組轉動裝置,轉動裝置內側通過支撐輪支撐,支撐輪固定在收割機上,轉動裝置外側與飛輪相嚙合,飛輪與收割機的動力系統(tǒng)連接;每組轉動裝置上安裝有掘桿,每個掘桿的位置與收獲架的齒狀縫隙相對應,收獲架與收割機的收割臺連接固定在一起。該裝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可有效的對倒伏秸稈、落地玉米等農作物進行收集,從而提高了收獲率,可廣泛用于農用收割裝置上。
文檔編號A01D89/00GK201617029SQ2010200102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李闖 申請人:李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