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地膜,尤其是一種高效回收的,能多次使用的組合式地膜。技術背景地膜覆蓋技術是農業增產一項有效措施,隨著其逐漸普及,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加, 但農用地膜大量使用后,帶來了繁重的清理工作,地膜露天部分清理還比較容易,埋入地下 部分清理就極難,對土壤的通氣性和下茬作物的生長影響嚴重,還造成了 “白色污染”。今年 來出現的地膜清理回收機,其效果較好,但在小塊地使用不易推廣其次回收的地膜含雜質 多不易再次加工,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清理回收容易,可回收復用的 組合式地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包括塑料薄膜,所述塑 料薄膜由多段塑料薄膜,邊條和聯接裝置。所述塑料薄膜與塑料薄膜之間通過所述聯接裝 置固接,所述邊條通過所述聯接裝置固接于所述塑料薄膜的上下兩端;所述塑料薄膜的下 面設有網格層II,所述邊條的下面設有網格層I,所述網格層通過粘合劑分別與所述邊條 和所述塑料薄膜粘帖為一體,形成雙層結構的加強地膜。所述聯接裝置為貼骨式,粘貼式或拉鏈式。所述網格層為米字型或井字型。所述塑料薄膜和邊條長度為3-5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在使用后對土層 上的部分可直接拆開回收待用,對埋入地下部分清理容易且清理后沒有損壞也可回收待 用,分體式結構還避免了在鋪設過程中對薄膜的過度撐拉。拼接過程中若地上部分或埋入 土壤中的邊條有損壞的,只需更換這一小部分,完整部分可以回收繼續使用,既降低了成 本,又保護了環境,利國利民。
圖1是本實用新型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塑料薄膜 4.凹槽2.邊條5.突起3.網格層I 6.網格層II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結構示意圖,該地膜包括 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由多段塑料薄膜,邊條和聯接裝置。聯接裝置由凹槽4和突起5組成。塑料薄膜1的一端的邊沿上設有凹槽4,另一 端設有邊沿突起5,上下兩端的邊沿上設有凹槽4,塑料薄膜1網格層116通過粘結劑粘帖 在一起,邊條2的與網格層13通過粘結劑粘帖在一起,2條邊條2通過一側的邊沿上突起5與塑料薄膜1上下兩端的邊沿上設有凹槽4咬合固定。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和傳統地膜一樣鋪設,秋后清理時先將咬合處4,5拆開,回 收地上部分1、和地下部分2。農閑時拼接再用。由于塑料薄膜和邊條適當加厚和加強設計 較容易從土壤中完整的清理出。清理出的不能再用的由于加厚的設計使單位重量含土等雜 質的百分比降低,可高效回收。
權利要求1.一種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包括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由多段塑 料薄膜(1),邊條( 和聯接裝置組成;所述塑料薄膜(1)與塑料薄膜(1)之間通過所述聯 接裝置固接,所述邊條( 通過所述聯接裝置固接于所述塑料薄膜(1)的上下兩端;所述塑 料薄膜(1)的下面設有網格層II (6),所述邊條的下面設有網格層I (3),所述網格層I (3) 通過粘合劑與所述邊條( 粘帖為一體,所述網格層11(6)通過粘合劑所述塑料薄膜(1) 粘帖為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1)和 邊條⑵長度為3-5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網格層1(3)為 米字型或井字形;所述網格層11(6)為井字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聯接裝置為拉 鏈式、粘貼式或貼骨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網格層11(6)為 井字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可回收復用的組合式地膜,包括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由多段塑料薄膜,邊條和聯接裝置。塑料薄膜與塑料薄膜之間通過聯接裝置固接,邊條通過聯接裝置固接于塑料薄膜的上下兩端;塑料薄膜的下面設有網格層II,邊條的下面設有網格層I,網格層通過粘合劑分別與邊條和所述塑料薄膜粘帖為一體,形成雙層結構的加強地膜。本實用新型在使用后對土層上的部分可直接拆開回收待用,對埋入地下部分清理容易且清理后沒有損壞也可回收待用,分體式結構還避免了在鋪設過程中對薄膜的過度撐拉。拼接過程中若地上部分或埋入土壤中的邊條有損壞的,只需更換這一小部分,完整部分可以回收繼續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護了環境,利國利民。
文檔編號A01G13/02GK201821710SQ20102016079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6日
發明者鄧艷超 申請人:鄧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