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中黑盲蝽的誘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植物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中黑盲蝽的誘捕器,與 植保器具有關。
背景技術:
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為了防治棉鈴蟲等主要害蟲,轉基因棉在中國大面積 推廣種植,使得棉盲蝽由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化學防治雖然具有短期內達到殺蟲和 降低害蟲密度的效果,同時長期使用容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尤其長期施用一種藥物能使 病、蟲產生抗藥性,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對人畜產生很大的傷害,而且中黑盲蝽成蟲飛行能 力強,具有轉株危害性,所以化學防治對其效果不佳。近些年來隨著昆蟲行為學的發展,人 類對昆蟲性信息素研究的不斷深入,分析手段和技術的改進,近幾十年來國外對昆蟲信息 素的研究進展較快,目前已鑒定和合成的昆蟲性信息素和類似物2000多種(李淑梅.昆蟲 性信息素在害蟲防治中的應用.農業與科技,1999 :31-32.)。昆蟲性誘劑是利用個體昆蟲 對性信息素產生反應而被殺,不會產生后代,故無抗性產生,具有專一性,對益蟲、天敵不會 造成危害。但是僅僅有了昆蟲性信息素和類似物而缺少合適的誘捕工具對于上述害蟲的防 治仍然不能實施。必須將上述二者結合才能真正發揮生物防治的效果。目前尚未見適用于中黑盲蝽的誘捕器的報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適用于中黑盲蝽的誘捕 器,以解決中黑盲蝽昆蟲的生物防治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適用于中黑盲蝽的誘捕器,其外形為菱形,其內為中空狀,由外框板1,支撐桿 2,掛鉤3,懸掛線4,誘芯5和粘蟲板7構成,所述外框板1在展開狀態下呈屋脊形的變形, 所述外框板長邊的1/2處設有中折線6,在中折線的兩邊裝有2個支撐桿2將所述的的誘捕 器外形固定,所述的誘芯5通過掛鉤3和懸掛線4安裝在誘捕器的中央,所述的粘蟲板7分 別布置在所述外框板的下方內表面,構成V字型粘蟲區。本誘捕器的田間使用方法是,用支撐桿(竹竿)將誘捕器掛在稍高于棉田植株花 冠的位置上方,置于在棉田中央,誘捕點的設計以等邊三角形方式擺放,各點的間距均為 5-10米,每畝棉田中擺放3個誘捕器(以每畝為666M2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黑盲蝽性信息素誘捕裝置。2)、本實用新型的誘捕器形狀為菱形,比三角形或其他形狀的誘捕器具有更大的 空間讓昆蟲的性信息素向外釋放,本實用新型在外框板的下部設計有兩塊粘蟲板可以更好 的將引誘的害蟲粘住不讓其逃逸。3)、本實用新型的外觀顏色可以利用害蟲的趨顏色性和性信息素誘捕相結合,能使誘捕器發揮更好的作用。 4)、本發明解決了化學防治不能達到防治效果,能有效降低蟲口密度,保護天敵, 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等優點,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誘捕器的主視圖。圖中編號含義如下1-外框板;2-支撐桿; 3-掛鉤;4-懸掛線;5-誘芯;6-中折線;7-粘蟲板。圖2為本實用新型誘捕器的A-A向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外框板在展開狀態下的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制備實施例申請人:設計了一種適用于中黑盲蝽的誘捕器,其外形為菱形,其內為中空狀,由外 框板1,支撐桿2,掛鉤3,懸掛線4,誘芯5和粘蟲板7構成,所述外框板1在展開狀態下呈 屋脊形的變形,所述外框板長邊的1/2處設有中折線6,在中折線的兩邊裝有2個支撐桿2 將所述的的誘捕器外形固定,所述的誘芯5通過掛鉤3和懸掛線4安裝在誘捕器的中央,所 述的粘蟲板7分別布置在所述外框板的下方內表面,構成V字型粘蟲區。其中外框板可以采用紙板或塑料板等輕質板材或可降解生物材料制成,所述的粘 蟲板7是上面涂有強力膠的塑料板或紙板或購自商業產品,其大小與所述的外框板的大小 相似或略小外框板,其顏色最好為白色。實施例2 田間應用舉例(1)取三塊面積為667M2的棉花樣地,每畝分別放置3、5和7個誘捕器,放置時間 為每天下午17:00至次日早晨7:00。此為一天記錄誘捕蟲數。為了避免樣地蟲量分布不均 照成的試驗誤差,每天交換一次樣地,連續進行六天觀察,結果見表1。表明,每畝棉田放置 3個誘捕器平均誘蟲量最多為3. 28只,其次為5只。
表1不同密度的誘捕器誘捕蟲量
權利要求1. 一種適用于中黑盲蝽的誘捕器,其特征在于,該誘捕器的外形為菱形,其內為中空, 由外框板(1),支撐桿⑵,掛鉤(3),懸掛線(4),誘芯(5)和粘蟲板(7)構成,所述外框板 長邊的1/2處設有中折線(6),在中折線的兩邊裝有2個支撐桿( 將所述的的誘捕器外形 固定,所述的誘芯(5)通過掛鉤(3)和懸掛線(4)安裝在誘捕器的中央,所述的粘蟲板(7) 分別布置在所述外框板的下方內表面,構成V字型粘蟲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植物保護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治棉花害蟲——中黑盲蝽的誘捕器。其特征是,該誘捕器的外形為菱形,其內為中空,由外框板(1),支撐桿(2),掛鉤(3),懸掛線(4),誘芯(5)和粘蟲板(7)構成,所述外框板(1)在展開狀態下呈屋脊形的變形,所述外框板長邊的1/2處設有中折線(6),在中折線的兩邊裝有2個支撐桿(2)將所述的的誘捕器外形固定,所述的誘芯(5)通過掛鉤(3)和懸掛線(4)安裝在誘捕器的中央,所述的粘蟲板(7)分別布置在所述外框板的下方內表面,構成V字型粘蟲區。本實用新型對環境、天敵和人畜友好,不污染環境,是一種經濟實用的害蟲防治的新型器具。
文檔編號A01M1/14GK201911205SQ201020576039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1日
發明者張志林, 陳利珍, 雷朝亮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