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與生態治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
背景技術:
生態護坡是指綜合工程力學、土壤學、生態學和植物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對斜坡或邊坡進行支護,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組成的綜合護坡系統的護坡技術。近年來,隨著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礦山開采,形成了大量無法恢復植被的巖土邊坡,傳統的邊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擋墻及噴混泥土等護坡結構,僅僅只起到了一個保護水土流失的作用,對景觀沒有什么幫助,更談不上對生態環境有保護作用,相反的只會破壞生態環境的和諧;隨著人們環境意識及經濟實力的增強,生態護坡技術逐漸應用到工程建設中。目前,常見的生態護坡類型有人工種草護坡、液壓噴播植草護坡、客土植生植物護坡、平鋪草皮、生態袋護坡和網格生態護坡等。以上生態護坡方法,都面臨同一個難題,如何創造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土條件來保障邊坡植被的成功建植。據分析,我國土石山區具有土壤表層疏松、夾雜石礫、土層淺薄、土壤涵蓄水能力低、土層貧瘠、降雨季節性變化大和水土流失嚴重等特點,是水土保持研究和治理的重點區域,其生態護坡一直是相關領域的一項技術難題。種植藤蔓植物(如狗牙草、木樨等)是一種簡便易行而且經濟的坡面綠化方式,但由于土石山區土層貧瘠、季節性缺水等原因,藤蔓植物的成活率(或種子發芽率)比較低,有時甚至出現大面積死亡現象,致使達到以期的護坡效果,需要較長的時間過程。因此,找到一種更加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或保土蓄水技術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缺陷,本發明通過利用柳編筐固土護坡,并在筐內栽種耐干旱、耐貧瘠的花椒樹,提供一種可有效保土蓄水、經濟方便、技術簡單、不產生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的諸多不足。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I)坡面處理選取山坡某一地方,將山坡簡單平整進行排列挖坑;(2)埋編筐在挖好的坑內固定埋入編筐,保持編筐上沿在地面上2-5cm ;(3)編筐內填土在編筐內部填充適合花椒生長的自然土,填至距離編筐上沿2_5cm ;(4)栽種花椒在編筐內栽種日后根系較為發達并且耐干旱、耐貧瘠的花椒樹苗,一般兩棵花椒樹之間的距離在I. 5m左右。對于以上各個步驟,其中的局部特征還包括對于步驟(I)若為梯田區域,可從山下一直到山頂,梯田里埋柳編筐,然后框內填土,人工栽種花椒;
對于步驟(2),坑內埋設柳編筐而將其固定,筐的直徑在30_50cm,筐深30cm左右,編筐兩年內的幼苗生長期一般不能腐爛;對于步驟(3),編筐內填土采取就近原則,不需另外配制客土。對于步驟(4),編筐內栽種花椒幼苗通過編筐保護;當花椒生長旺盛時,根系相對發達,編筐腐爛在土層中。本發明所述的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的有益效果為①花椒樹能耐貧瘠、耐干旱,在土石山區能很好的生長,不僅能保土蓄水,而且還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②當花椒生長初期,雖然根系不發達,但有簍筐的保護,強降雨徑流的沖刷也很難破壞其生長;③當花椒樹生長旺盛時,根系較為發達,簍筐亦腐爛在土層中,即經濟省力、又能增加土壤肥力;④柳編筐不但能保護花椒幼苗成長,而且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土作用,降雨時,由編筐保護,被水沖下來的土層就大大減少;⑤材料容易得到,與其他生態護坡方法相比,節約了成本;總之,不僅對局部土石山區的保土蓄水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經濟方便、技術簡單、無二次污染、還能增加額外收入,因此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其主要步驟包括以下(I)坡面處理選取在山坡的某一地方,將山坡簡單平整,通過人工修改進行排列挖坑,坑間距約為I. 5m,坑直徑約為50cm,坑深為30_50cm ;(2)埋編筐在挖好的坑內固定埋入編筐并保持編筐上沿在地面上2-5cm,適當調整所選取每個編筐的大小直徑約為60cm,深度約為40-60cm即可;(3)編筐內填土在編筐內部填充適合花椒生長的自然土(土石山區土質可以供花椒生長,直接填上挖坑挖出的土即可),填土厚度平均為30-40cm,填至距離編筐上沿2_5cm ;(4)栽種花椒在編筐內栽種日后根系較為發達并且耐干旱、耐貧瘠的花椒樹苗,一般兩棵花椒樹之間的距離在I. 5m左右;(5)對于梯田區域(土石山區常見耕作方式),可從山下到山頂,在梯田里埋柳編筐,然后筐內填土,人工栽種花椒幼苗;(6)栽后管理土石山區降雨量極不均衡,種植藤蔓植物,干旱時容易死亡,管理維護較困難,本發明采用種植花椒幼苗,花椒樹耐干旱、耐貧瘠,一般不需要經常維護即可成活,在編筐的保護下,強降雨時,徑流沖刷也很難破壞幼苗生長。以上實施例是較優選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本技術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例如所栽種植物、柳編筐框形狀的變化、坡面刨坑結構布置變化等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坡面處理選取山坡某一地方,將山坡簡單平整進行排列挖坑;(2)埋編筐在挖好的坑內固定埋入編筐,保持編筐上沿在地面上2-5cm;(3)編筐內填土在編筐內部填充適合花椒生長的自然土,填至距離編筐上沿2-5cm ;(4)栽種花椒在編筐內栽種日后根系較為發達并且耐干旱、耐貧瘠的花椒樹苗,一般兩棵花椒樹之間的距離在I. 5m左右。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步驟(1),若為梯田區域,可從山下一直到山頂,梯田里埋柳編筐,然后框內填土,人工栽種花椒。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步驟(2),坑內埋設柳編筐而將其固定,筐的直徑在30-50cm,筐深30cm左右,編筐兩年內的幼苗生長期一般不能腐爛。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步驟(3),編筐內填土采取就近原則,不需另外配制客土。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步驟(4),編筐內栽種花椒幼苗通過編筐保護;當花椒生長旺盛時,根系相對發達,編筐腐爛在土層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合土石山區的生態護坡方法,主要包括坡面處理、埋編筐、編筐內填土、栽種花椒。本發明有益效果為花椒樹能耐貧瘠、耐干旱,在土石山區能很好的生長,不僅能保土蓄水,而且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當花椒生長初期,雖然根系不發達,但有簍筐的保護,強降雨徑流的沖刷也很難破壞其生長;當花椒樹生長旺盛時,根系較為發達,簍筐亦腐爛在土層中,即經濟省力、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柳編筐不僅能保護花椒幼苗成長,而且還可起到很好的固土作用,降雨時,由編筐保護,被水沖下來的土層就大大減少;材料容易得到,與其他生態護坡方法相比,節約了成本;具有經濟方便、技術簡單、無二次污染、增加額外收入,社會和經濟效益較佳等優點。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2953387SQ20111023546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7日
發明者李寶, 于興修, 張云奇 申請人:臨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