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土壤分層按需耕作方法及復式耕作機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耕整地技術及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旱田土壤分層耕作方法及配套使用的耕作機具。
背景技術:
傳統的旱田土壤耕整地作業均采用翻耕或旋耕方法對耕層土壤進行整體統一耕作,翻耕或旋耕完成后,土壤的種床層土壤與營養層土壤混拌在一起,土壤結構單一,不僅作業時消耗大量動力,而且不利于作物生長發育,損失和浪費了營養層土壤中的營養成分。 另外,長年采用翻耕或旋耕作業后,在營養層土壤下方形成一個不易透水、透氣、板結化的犁底層,尤其不利于作物中后期的生長發育,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研究提供一種土壤分層按需耕作農藝方法及適用于該方法要求的復式耕作機具,達到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產量、節約作業能源的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土壤分層按需耕作方法按下述農藝步驟進行①、首先對距離土壤表面下部深度25公分以下的犁底層土壤完成超深松作業,打破犁底層,超深松后的犁底層土壤疏松、透水、透氣,在雨季能將營養層土壤和種床層土壤過多的水分下滲并儲存,在旱季能為營養層土壤和種床層土壤提供水分;②、在①作業后,對距離土壤表面下部在10-25公分的營養層土壤進行松碎作業, 土壤細碎度控制在土塊直徑平均< 3公分,土層具有充足的水、肥及最適應作物根系生長的土壤容重、氣含量和土層溫度;③、在②作業后,對土壤表面10公分以內的種床層土壤進行細碎度及均勻性旋耙作業,使其具有防水蝕風蝕和良好地透氣、透水、增溫、減少水分過度蒸發的作用,至此完成
土壤三層按需耕作。土壤分層按需耕作復式耕作機具包括機架和配裝在機架前側部上的懸掛總成,在機架下側部上從前至后依次安裝犁底層超深松鏟、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和碎土鎮壓輥,在機架后側上部上安裝主變速箱,帶有刀座的盒式分動變速箱配裝在主變速箱下側部上,主變速箱與盒式分動變速箱連通,種床層立式耙刀固裝在刀座上,所述的種床層立式耙刀位于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與碎土鎮壓輥之間,在盒式分動變速箱、刀座和種床層立式耙刀外側部上包容安裝彈性擋板;所述的犁底層超深松鏟的最低點與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的最低點間高度距離尺寸壓^ 10公分,所述的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最低點與種床層立式耙刀最低點間高度距離尺寸為10 < H1 < 25公分。土壤分層按需耕作方法避免和消除了種床層土壤與營養層土壤的混拌,且打破犁底層土壤,各耕層內土壤細碎程度不同,因此各耕層內土壤的水、肥、氣、熱也不相同,依據作物根系對不同深度土壤的不同要求,分層按需耕整地作業可為作物根系生長創造良好適宜的土壤條件,同時降低了對土壤的過度耕作,有效抑制土壤退化和沙化,減少能源消耗, 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作物產量的提高。復式耕作機具結構設計合理,作業質量好,效率高,滿足了土壤分層按需耕作的農藝要求,為該方法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可靠機型。
附圖是土壤分層按需耕作復式耕作機具總體結構示意圖。圖中件號說明1、機架、2、懸掛總成、3、犁底層超深松鏟、4、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5、盒式分動變速箱、6、刀座、7、種床層立式耙刀、8、彈性擋板、9、碎土鎮壓輥、10、主變速箱。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土壤分層按需耕作方法,按下述農藝步驟進行①、首先對距離土壤表面下部深度25公分以下的犁底層土壤完成超深松作業,打破犁底層,超深松后的犁底層土壤疏松、透水、透氣,在雨季能將營養層土壤和種床層土壤過多的水分下滲并儲存,在旱季能為營養層土壤和種床層土壤提供水分;②、在①作業后,對距離土壤表面下部在10-25公分的營養層土壤進行松碎作業, 土壤細碎度控制在土塊直徑平均< 3公分,土層具有充足的水、肥及最適應作物根系生長的土壤容重、氣含量和土層溫度;③、在②作業后,對土壤表面10公分以內的種床層土壤進行細碎度及均勻性旋耙作業,使其具有防水蝕風蝕和良好地透氣、透水、增溫、減少水分過度蒸發的作用,至此完成
土壤三層按需耕作。土壤分層按需耕作復式耕作機具包括機架1和配裝在機架1前側部上的懸掛總成 2,在機架1下側部上從前至后依次安裝犁底層超深松鏟3、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4和碎土鎮壓輥9,在機架1后側上部上安裝主變速箱10,帶有刀座6的盒式分動變速箱5配裝在主變速箱10下側部上,主變速箱10與盒式分動變速箱5連通,種床層立式耙刀7固裝在刀座 6上,所述的種床層立式耙刀7位于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4與碎土鎮壓輥9之間,在盒式分動變速箱5、刀座6和種床層立式耙刀7外側部上包容安裝彈性擋板8 ;所述的犁底層超深松鏟3的最低點與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4的最低點間高度距離尺寸H2 ^ 10公分,所述的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4最低點與種床層立式耙刀7最低點間高度距離尺寸為10 < H1 < 25 公分。IOcm以內的種床層主要是外界和土壤的過渡層,要具有較好的防止水蝕風蝕、良好的透氣、透水、增溫、減少過度的水分蒸發作用,也就是說土壤種床層主要起到保護土壤, 吸收并保持對作物生長有利的物質,土壤要求細碎且均勻,滿足播種及施肥作業對土壤的要求。營養層10-25cm是作物根系的主要生長層。要盡可能地滿足作物的生長需要;要求具有充足的水、肥及最適合根系生長的土壤容重、氣含量以及溫度,該層也是作物主要養分層,該層要求土壤土塊直徑平均小于3cm以下,以便在保障根系發育的同時最大可能地保持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的自身活性。該耕層土壤比熱大,導熱好,溫度相對較高,溫度變化平緩,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長發育。 25cm以下的犁底層是有效耕層和下部土壤的分界線。在雨季要求它能夠將上、中層過多的水下滲并保存;在旱季還要為種床層、營養層提供水分。該層也是主根生長層,要求土壤疏松、透水、透氣、深松作業可以實現上述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土壤分層按需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分層按需耕作按下述農藝步驟進行①、首先對距離土壤表面下部深度25公分以下的犁底層土壤完成超深松作業,打破犁底層,超深松后的犁底層土壤疏松、透水、透氣,在雨季能將營養層土壤和種床層土壤過多的水分下滲并儲存,在旱季能為營養層土壤和種床層土壤提供水分;②、在①作業后,對距離土壤表面下部在10-25公分的營養層土壤進行松碎作業,土壤細碎度控制在土塊直徑平均< 3公分,土層具有充足的水、肥及最適應作物根系生長的土壤容重、氣含量和土層溫度;③、在②作業后,對土壤表面10公分以內的種床層土壤進行細碎度及均勻性旋耙作業,使其具有防水蝕風蝕和良好地透氣、透水、增溫、減少水分過度蒸發的作用,至此完成土壤三層按需耕作。
2.一種適用于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分層按需耕作復式耕作機具,包括機架(1)和配裝在機架(1)前側部上的懸掛總成(2),其特征在于在機架(1)下側部上從前至后依次安裝犁底層超深松鏟(3)、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4)和碎土鎮壓輥(9),在機架(1)后側上部上安裝主變速箱(10),帶有刀座(6)的盒式分動變速箱( 配裝在主變速箱(10)下側部上,主變速箱(10)與盒式分動變速箱(5)連通,種床層立式耙刀(7)固裝在刀座(6)上,所述的種床層立式耙刀(7)位于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4)與碎土鎮壓輥(9)之間,在盒式分動變速箱(5)、刀座(6)和種床層立式耙刀(7)外側部上包容安裝彈性擋板(8);所述的犁底層超深松鏟⑶的最低點與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⑷的最低點間高度距離尺寸H2 ^ 10 公分,所述的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4)最低點與種床層立式耙刀(7)最低點間高度距離尺寸為10 < H1 < 25公分。
全文摘要
土壤分層按需耕作方法及復式耕作機具屬于農業耕整地技術及機具;該方法分別通過對土壤表面下部深度25公分以下犁底層土壤超深松、對土壤表面下部深度10-25公分營養層土壤松碎、對土壤表面下部10公分以內種床層土壤細碎、均勻性旋耙作業,實現土壤分層按需整地作業,由機架及配裝在機架上的懸掛總成、犁底層超深松鏟、營養層彈性松碎土鏟、主變速箱、盒式分動變速箱、刀座、種床層立式耙刀、碎土鎮壓輥等裝配構成土壤分層按需耕作復式耕作機具;本方法降低了對土壤的過度耕作,抑制土壤退化和沙化,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和作物產量的提高,動力消耗少,其機具設計合理,作業質量好、效率高,滿足了分層耕作農藝要求。
文檔編號A01B13/14GK102349366SQ20111025168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劉大林, 劉恩宏, 張曉東, 李明金, 王明軍, 許春林, 趙大勇, 陳長海 申請人:哈爾濱市農業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