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吊蔓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植物種植用吊蔓裝置。
背景技術:
為提高產量和固定植株,番茄等茄果類蔬菜常需要吊蔓。傳統的吊蔓方法是做一回形鉤掛在懸掛鐵絲上,回形鉤上繞有吊繩,然后將吊繩系在蔬菜蔓上,將蔓固定住。待落蔓或重新綁蔓時,需將回形鉤取下,調節吊繩到一定適意長度,再進行綁蔓。通常需要兩個人協作完成。蔬菜采收后,需將繩子和回形鉤取下。傳統吊蔓裝置吊繩不能自動回縮,因此吊蔓過程費時費力,吊蔓效率低。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吊繩能夠自動回縮的吊蔓器,以達到簡化吊蔓步驟、提高吊蔓效率的目的。( 二 )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吊蔓器,該吊蔓器包括外殼和設置于外殼內的吊繩自動回縮裝置;所述外殼吊在懸掛鐵絲上;在外殼的出口端設置有吊繩控制卡口 ;從吊繩控制卡口出來的吊繩通過卡環卡接在植株的蔓上。進一步地,所述外殼通過兩個卡環吊在懸掛鐵絲上。進一步地,所述吊繩自動回縮裝置包括一前一后平行設置的大線圈、小線圈和彈簧,所述大線圈和小線圈均設置有傳動軸;小線圈上線繩的自由端纏繞于大線圈的傳動軸上;小線圈的傳動軸上也纏繞有線繩,并且線繩的自由端與彈簧的一端連接,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殼上。進一步地,所述外殼上分別設有大、小線圈固定軸,大線圈和小線圈均套在各自的固定軸上。進一步地,所述吊繩控制卡口包括相對設置在外殼出口端邊沿的活動卡頭和鋸齒形的固定卡槽兩部分;活動卡頭的底面中部與該外殼出口的底部轉動連接,使活動卡頭可在其與固定卡槽所確定的平面內轉動。進一步地,所述活動卡頭為“U”形活動卡頭。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卡槽接近活動卡頭的一側為鋸齒形。進一步地,所述卡環包括長條形的卡帶和設置于卡帶頭部的穿孔,卡帶尾部均布有多個卡刺,在卡帶頭部靠近穿孔處設置有“L”形的卡條,所述卡條與卡帶轉動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卡帶采用柔性材質。(三)有益效果(1)在外殼內設置吊繩自動回縮裝置,當落蔓時,可以自動將吊繩收回,不用人工纏繞;當重新綁蔓時,可以直接將吊繩從吊繩自動回縮裝置內拉出。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了通過人工纏繞調整吊繩長度的步驟,并且一個人就能完成吊蔓過程,進而提高了吊蔓的效率。(2)當植株不需要吊蔓時,吊繩收回在外殼內,避免了因日曬造成的吊繩老化,延長了吊繩的使用壽命。(3)外殼通過卡環吊在鐵絲上,比現有技術中采用回形鉤更加穩固。(4)吊繩通過卡環固定在植株上,固定與解開都很方便。(5)所述卡環的卡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不易吊傷植株。
圖1為本發明吊蔓器的吊繩被吊繩控制卡口卡住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吊蔓器的吊繩正常拉出時的示意圖;圖3為自動回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5、6為卡環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示意為1 外殼;2 吊繩自動回縮裝置;21 大線圈;22 小線圈;23 彈簧;24a,24b 傳動軸;3 卡環;31 卡帶;32 穿孔;33 卡朿Ij ;34 卡條;4 懸掛鐵絲;5 吊繩;6:活動卡頭;7:固定卡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方式用于解釋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吊蔓器包括外殼1和設置于外殼1內的吊繩自動回縮裝置2。外殼1通過兩個卡環3吊在懸掛鐵絲4上,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吊在懸掛鐵絲4上。在外殼1的出口端設置有吊繩控制卡口 ;從吊繩控制卡口出來的吊繩5通過卡環 3卡接在植株的蔓上。所述吊繩控制卡口包括相對設置在外殼1出口端邊沿的活動卡頭6和固定卡槽7 兩部分;活動卡頭6的底面中部與該外殼1出口端的底部轉動連接,使活動卡頭6可在其與固定卡槽7所確定的平面內轉動。所述活動卡頭6最好為“U”形活動卡頭,所述固定卡槽 7接近活動卡頭6的一側最好為鋸齒形,這樣會對吊繩5固定的比較牢固。如圖2所示,當需要調長吊繩5的長度時,把吊繩5沿著與固定卡槽7平行的方向或者向下呈一較小的角度往外拉,吊繩5是不被卡住的。如圖1所示,當吊繩5的長度足夠長時,吊繩5沿著向下的方向拉,使得活動卡頭6的一端下沉,另一端向固定卡槽7靠近,將吊繩5卡住,這時將吊繩5的卡環3卡在植株的蔓上即完成一次吊蔓。如圖3所示,本發明所述吊繩自動回縮裝置2包括一前一后平行設置的大線圈21、 小線圈22和彈簧23,所述大線圈21和小線圈22均設置有傳動軸;小線圈22上線繩的自由端纏繞于大線圈21的傳動軸2 上;小線圈的傳動軸24b上也纏繞有線繩,并且線繩的自由端與彈簧23的一端連接,彈簧2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殼1上。這樣當拉吊繩5時,大線圈 21轉動,大線圈21的傳動軸2 也以同樣的角速度轉動。傳動軸2 進而帶動小線圈22 轉動,小線圈22的傳動軸24b也以與小線圈22同樣的角速度轉動,帶動傳動軸24b與彈簧 23之間的線繩纏繞在傳動軸24b上。因此小線圈的傳動軸24b與彈簧23之間的線繩縮短,彈簧23被拉伸。由于兩個線圈的大小不同,當大線圈21上的吊繩5被拉出很長一段時,小線圈的傳動軸24b與彈簧23之間的線繩才被纏繞在傳動軸24b上一小段,彈簧23僅被拉伸一小段。通過這種設計,可以使得吊繩5拉出距離與彈簧23拉伸距離比例達到100 1 以上。當吊繩5的自由端被從植物的蔓上解開時,由于彈簧23的自動回縮作用,吊繩5被自動收回到外殼1里。具體固定時,可以在所述外殼1上分別設有大、小線圈固定軸,大線圈21和小線圈 22均套在各自的固定軸上。如圖4-6所示,本發明所述的卡環3包括長條形的卡帶31和設置于卡帶31頭部的穿孔32。卡帶31尾部均布有多個卡刺33,在卡帶31頭部靠近穿孔32處設置有“L”形的卡條34,所述卡條34與卡帶31轉動連接。所述卡帶31最好采用柔性材質,這樣不會傷到植株。卡環3上由于頭部設置有穿孔32,尾部設置有卡刺33,當吊蔓時尾部穿進穿孔32, 由于“L”形的卡條34能夠同向轉動,所以尾部可順利穿入;如需要解開卡環3,只需向上翻轉卡條34即可將卡帶31尾部順利抽出。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來限制本發明實施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顯而易見的變動,以及其它不脫離本發明實質的改動,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吊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1)和設置于外殼(1)內的吊繩自動回縮裝置 ⑵;所述外殼(1)吊在懸掛鐵絲⑷上;在外殼⑴出口端設置有吊繩控制卡口 ;從吊繩控制卡口出來的吊繩( 通過卡環C3)卡接在植株的蔓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通過兩個卡環(3)吊在懸掛鐵絲⑷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繩自動回縮裝置( 包括一前一后平行設置的大線圈(21)、小線圈02)和彈簧03);所述大線圈和小線圈02)均設置有傳動軸;小線圈02)上線繩的自由端纏繞于大線圈的傳動軸上;小線圈的傳動軸上也纏繞有線繩,并且線繩的自由端與彈簧03)的一端連接,彈簧03)的另一端固定在外殼⑴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上分別設有大、小線圈固定軸,大線圈和小線圈02)均套在各自的固定軸上。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繩控制卡口包括相對設置在外殼(1)出口端邊沿的活動卡頭(6)和固定卡槽(7)兩部分;活動卡頭(6)的底面中部與外殼(1)出口的底部轉動連接,使活動卡頭(6)可在其與固定卡槽(7)所確定的平面內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卡頭(6)為“U”形活動卡頭。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槽(7)接近活動卡頭(6)的一側為鋸齒形。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環C3)包括長條形的卡帶(31) 和設置于卡帶(31)頭部的穿孔(32),卡帶(31)尾部均布有多個卡刺(33),在卡帶(31)頭部靠近穿孔(3 處設置有“L”形的卡條(34),所述卡條(34)與卡帶(31)轉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吊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帶(31)采用柔性材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吊蔓器,該吊蔓器包括外殼和設置于外殼內的吊繩自動回縮裝置。所述外殼吊在懸掛鐵絲上;在外殼的出口端設置有吊繩控制卡口;從吊繩控制卡口出來的吊繩通過卡環卡接在植株的蔓上。該吊蔓器能夠自動收回吊繩,吊蔓效率高;當植株不需要吊蔓時,吊繩收回在外殼內,避免了因日曬造成的吊繩老化,延長了吊繩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A01G17/08GK102369870SQ20111025280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劉明池, 周明, 許勇, 鄭淑芳 申請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