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魚的孵化培育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實現泥鰍的孵化及夏花魚種的培育。
背景技術:
泥鰍被譽為“水中人參”,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據分析,每百克泥鰍肉中含蛋白質18. 4克、脂肪2. 9克,維生素B1、A、C含量比其他魚類都高。此外,泥鰍性平、味甘、入肝脾腎,在醫藥上也具有較高的價值,因此,近年來泥鰍出口貿易量逐年增加,國內泥鰍的消費量也呈上升趨勢。由于天然泥鰍資源已遠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因此泥鰍養殖業也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同時,泥鰍因其適應性強、疾病少、成活率高、餌料易得,已成為重要的水產養殖對象。2011年,僅江蘇省就有3萬余畝泥鰍精養池塘,產值超過10億元。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泥鰍人工培育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其人工繁殖技術有了突破。現有的泥鰍孵化培育方法是將泥鰍親魚放置于事先消毒過的水泥池中進行產卵,產下的受精卵繼續在水泥池中孵化成泥鰍苗,待魚苗平游后,將魚苗轉移至經事先肥水后的池塘(俗稱為“發花塘”)進行培育,1個月左右,培育成3厘米以上的規格(俗稱“夏花魚種),5 個月左右,泥鰍生長至5克/左右,即為泥鰍大規格魚種。然而,上述培育方法存在如下問題(1)由于從泥鰍親魚產卵到魚苗平游都是在水泥池中進行的,因此每培育一批次泥鰍都要占用大量的水泥池;而且,從親魚產卵到泥鰍苗平游平均需要5天時間,即每催產一批親魚,都要占用孵化設施至少5天時間,因此需要占用大量的水泥池,資源浪費嚴重;( 在將已平游的魚苗(俗稱“水花”)轉移至肥水后的培育池塘(亦稱肥水池塘)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魚苗受傷或死亡,進而影響了培育成活率;而且該操作的勞動量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以提高泥鰍人工繁殖效率和培育成活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水泥池及池塘準備將至少1個水泥池作為產卵池進行消毒;將至少2個培育池塘作為孵化池塘進行清塘消毒;將至少1個培育池塘作為肥水池塘進行肥水;
(2)在上述消毒后的水泥池中放入親魚,進行產卵;
(3)將步驟( 獲得的受精卵部分投放到步驟(1)所述的孵化池塘中,并使孵化池塘中的受精卵的密度為2(Γ30萬粒卵/667平方米;剩下的受精卵留在原水泥池中直接孵化;
(4)孵化4飛天后,泥鰍苗開始平游,將步驟(1)所述的肥水池塘中的水經過濾篩絹過濾后補入孵化池塘,使孵化池塘中的輪蟲密度保持在1(Γ20個/毫升;所述過濾篩絹的目數為10 20目;
同時將水泥池中的泥鰍苗轉移到肥水池塘中,并使肥水池塘中的魚苗密度保持在 15 20萬尾/667平方米;
(5)在上述所有的孵化池塘及肥水池塘中進行常規發花操作,然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培育。上文中,所述清塘消毒是現有技術,如可以采用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所述肥水也是現有技術,如可以在池塘中施加經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來進行肥水。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水泥池為1個,將4個培育池塘作為孵化池塘,將1個培育池塘作為肥水池塘。即以5個培育池塘加1個水泥池作為一個聯動操作組,所述培育池塘可以采用現有池塘。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步驟(1)中的肥水池塘在人工催產前7 10天進行清塘消毒,然后施經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進行肥水,其用量為14(Γ160公斤/667平方米。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步驟(1)中的孵化池塘在人工催產前4天進行清塘消毒。而不進行肥水。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發明開發了一種新的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可以以5個培育池塘加1個水泥池作為一個聯動操作組來培育一批泥鰍;顯然,該方法大大減少了水泥池的使用量,解決了孵化設施緊張的問題,因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2.本發明的孵化培育方法在前期使用消毒的水泥池和孵化池塘進行孵化,孵化水質清爽,提高了孵化率,后期從肥水池塘補水補入孵化池塘,直接將輪蟲等泥鰍苗適口餌料補充進入孵化池塘,從而提高了泥鰍苗的早期成活率;試驗證明本發明培育方法的培育成活率高達50%,相比現有的20%的培育成活率有了極大的提高,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3.本發明通過移動受精卵來均勻分布各個池塘的培育數量,相比現有的移動魚苗 (俗稱“水花”),大大降低了勞動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培育成活率。4.本發明培育方法簡單易行,操作簡便,適于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一種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池塘準備將1個水泥池進行消毒,將4個培育池塘作為孵化池塘進行清塘消毒, 將1個培育池塘作為肥水池塘進行清塘消毒與肥水;即采用1個水泥池和5個培育池塘作為一個聯動操作組;肥水池塘水深100厘米左右,人工催產前7 10天用漂白粉清塘消毒,施經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進行肥水,用量為每667平方米用150公斤;孵化池塘水深度20厘米,人工催產前4天用漂白粉清塘消毒,不進行肥水;
(2)在上述清塘后的水泥池中放入親魚,進行產卵;
(3)將步驟( 獲得的部分受精卵沿池塘向陽面離池岸40厘米,均勻地投放,并使水泥池和孵化池塘中的受精卵的密度為2(Γ30萬粒卵/667平方米;
(4)孵化至少4天后,得到泥鰍苗,將步驟(1)所述的肥水池塘中的水經過濾篩絹過濾后補入孵化池塘,加水深度至3(Γ35厘米,使孵化池塘中的輪蟲密度保持在10個/毫升;所述過濾篩絹的目數為20目,以保證輪蟲能順利通過;
同時將水泥池中的泥鰍苗轉移到肥水池塘中,并使肥水池塘中的魚苗密度保持在 15 20萬尾/667平方米;
(5)在上述所有聯動操作的池塘開始潑灑豆漿,進行常規發花操作,然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培育。 孵化池塘及肥水池塘進水口統一用60目篩絹過濾,方可使用其它水源補水。
權利要求
1.一種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水泥池及池塘準備將至少1個水泥池作為產卵池進行消毒;將至少2個培育池塘作為孵化池塘進行清塘消毒;將至少1個培育池塘作為肥水池塘進行肥水;(2)在上述消毒后的水泥池中放入親魚,進行產卵;(3)將步驟( 獲得的受精卵部分投放到步驟(1)所述的孵化池塘中,并使孵化池塘中的受精卵的密度為2(Γ30萬粒卵/667平方米;剩下的受精卵留在原水泥池中直接孵化;(4)孵化4飛天后,泥鰍苗開始平游,將步驟(1)所述的肥水池塘中的水經過濾篩絹過濾后補入孵化池塘,使孵化池塘中的輪蟲密度保持在1(Γ20個/毫升;所述過濾篩絹的目數為10 20目;同時將水泥池中的泥鰍苗轉移到肥水池塘中,并使肥水池塘中的魚苗密度保持在 15 20萬尾/667平方米;(5)在上述所有的孵化池塘及肥水池塘中進行常規發花操作,然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培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池為1個,將4 個培育池塘作為孵化池塘,將1個培育池塘作為肥水池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肥水池塘在人工催產前7 10天進行清塘消毒,然后施經腐熟發酵過的有機肥進行肥 水,其用量為140 160公斤/667平方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孵化池塘在人工催產前4天進行清塘消毒。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泥鰍的孵化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水泥池及池塘準備將至少1個水泥池作為產卵池進行消毒;將至少2個培育池塘作為孵化池塘進行清塘消毒;將至少1個培育池塘作為肥水池塘進行肥水;(2)在上述消毒后的水泥池中放入親魚,進行產卵;(3)將步驟(2)獲得的受精卵部分投放到步驟(1)所述的孵化池塘中;(4)孵化4~5天后,泥鰍苗開始平游,將步驟(1)所述的肥水池塘中的水經過濾篩絹過濾后補入孵化池塘;同時將水泥池中的泥鰍苗轉移到肥水池塘中;(5)在上述所有的孵化池塘及肥水池塘中進行常規發花操作,然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培育。本發明的孵化培育方法大大減少了水泥池的使用量,解決了孵化設施緊張的問題,而且本發明的培育成活率高達50%,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440209SQ20111031973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0日
發明者凌去非 申請人: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