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捕魚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海洋捕撈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魚喜歡燈光,尤其是夜間,魚喜歡聚在發光的燈的周圍,因而采用誘集燈將魚引誘過來再捕撈,則為目前常見的捕魚作業方式。傳統技術中,一般的誘集燈大多使用金鹵燈泡作為發光體,這種發光體的光源波長范圍非常寬,而實際起作用的藍綠光范圍僅占金鹵燈光通量的7%左右,其他能量都浪費了,并且對釣魚會產生一些負作用。這樣一來,利用鹵燈泡的誘集燈,所消耗大的電能大,是通過捕撈船供電,會造成大量的柴油消耗, 且所發出的熱能高,在海洋作業環境下,高熱的金鹵燈透光罩接觸到低溫的海水時,容易因熱脹冷縮而爆裂損壞,造成捕魚事故。隨后出現有LED燈作為光源的誘集燈,其可很好的解決了金鹵燈泡作為發光體時存在的耗能大、高熱的缺陷。但,現有的捕魚作業中,無論是金鹵燈泡的誘集燈,還是LED燈的誘集燈,都是固設于捕撈船上,與捕撈船一起移動,不能獨立漂浮于水上,作業時,通常是將捕撈船停在確定位置后,由誘集燈將魚引誘過來,然后再配合一小船趕魚到設好的網中,再收網撈魚,該捕撈方式較為繁瑣,時間長,效率低,還是給捕魚作業帶來一些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其是采用至少一捕撈船配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LED誘魚浮臺工作,LED誘魚浮臺獨立設置,捕撈船可游走于上述的LED誘魚浮臺之間進行各點捕撈。所述的LED誘魚浮臺由捕撈船遙控點亮發光集魚。所述的LED誘魚浮臺具有一浮筒,浮筒內封裝有供電單元和控制單元,于浮筒外側設有可折疊的平衡鰭,浮筒的下方連接可升降的水下LED集魚燈,浮筒上設有與控制單元連接的遙控天線。所述的LED誘魚浮臺的浮筒上端還設有水上LED集魚燈。所述水下LED集魚燈通過可收放的吊繩連接浮筒,浮筒內設有驅動單元驅動吊繩收放。采用上述方案,本發明可采用一條捕撈母船和若干個LED誘魚浮臺組成,實現來回往復地進行不間斷捕撈作業,達到低能耗、高效率,替代傳統的拖網等高能耗、低效率的捕撈模式,促進捕魚作業,且作業環保。本發明再一優點是LED誘魚浮臺可獨立漂浮于水上,由水下LED集魚燈和水上LED 集魚燈進行集魚引魚,捕魚作業更靈活,且由于采用蓄電池供電,蓄電池供電的聲音小,無噪音,沒有了柴油機巨大的隆隆聲,這更有利于進行燈光集魚引魚;LED誘魚浮臺由捕撈船遙控點亮發光集魚,這樣可通過遙控方式控制LED誘魚浮臺的水下LED集魚燈和水上LED 集魚燈的點亮及亮光強度,從而可根據不同魚群喜光情況及捕撈環境有針對性的點亮作業,提高捕魚效率、節約能源及保護環境。LED誘魚浮臺的水下LED集魚燈3可實現升降調整,這樣可適用于不同的水深區域集魚,使用面更廣。
附圖1為本發明的作業示意附圖2為本發明采用的LED誘魚浮臺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其是采用至少一捕撈船100配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LED誘魚浮臺10工作,LED誘魚浮臺10獨立設置,捕撈船100可游走于上述的LED誘魚浮臺10之間進行往復不間斷各點捕撈作業。本實施例中,LED誘魚浮臺10由捕撈船100遙控點亮發光集魚,操作更方便,極大提升捕魚的效率。圖2所示,所述的LED誘魚浮臺10其具有一浮筒1,浮筒1內封裝有供電單元和控制單元,供電單元為蓄電池,蓄電池供電的聲音小,無噪音,也方便浮臺漂浮工作。于浮筒1 外側設有可折疊的平衡鰭2,平衡鰭2內端通過銷孔樞接方式連接于浮筒1,用時手動展開, 不用時折回而縮小空間體積,方便存放及攜帶。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浮筒1外側對稱設有四個平衡鰭2,結構合理,漂浮平穩,易控制。浮筒1的下方連接可升降的水下LED集魚燈 3,水下LED集魚燈3由浮筒1內的供電單元供電,由控制單元控制。水下LED集魚燈3通過可收放的吊繩5連接浮筒1,浮筒1內設有驅動單元驅動吊繩5收放。用時,浮筒1內的驅動單元驅動吊繩5下放,水下LED集魚燈3則下沉,下沉的深度可靈活調整,這樣可適用于不同的水深區域集魚,使用面更廣;不用時還可由浮筒1內的驅動單元驅動吊繩5上收, 水下LED集魚燈3則上升回收,縮小空間體積,方便存放及攜帶。本實施所述的浮筒1內的驅動單元可以是電機配合卷輪模式,當然也不局限于此,還可有多種形式收放吊繩5,以實現水下LED集魚燈3的升降,當然在此還可進一步引伸出水下LED集魚燈3的升降也采用除了吊繩5之外的其它伸縮結構來配合水下LED集魚燈3的升降,由此可知,上述實施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使用范圍,故凡是在本發明原理上做等效改變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LED誘魚浮臺,于浮筒1的上端還設有水上LED集魚燈4, 可實現浮臺上下一起發光集魚,集魚面廣,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捕魚。水上LED集魚燈4同樣是由浮筒1內的供電單元供電,由控制單元控制。水上LED集魚燈4和水下LED集魚燈 3可同時工作,也可選擇工作,靈活性好。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浮筒1上還設有與控制單元連接的遙控天線11,遙控天線 11設置在浮筒1上露出水面的露臺12上,通過遙控天線11可實現遙控方式來驅動水下LED 集魚燈3和水上LED集魚燈4工作,操作更方便,極大提升捕魚的效率。本發明的LED誘魚浮臺通過蓄電池供電,獨立性好。如果按照0. 5C倍率的模式放電,可以提供2小時16. 8千瓦,考慮蓄電池在高倍率放電時容量有不足額定值的情況,以及蓄電池老化的影響,我們以 2小時提供11千瓦為標準進行計算,即48V · 458AH ^ 22kwh,這樣,可以在浮臺的周圍10個Ikw的LED光源供電2小時,同時為水下1個Ikw的LED光源供電2小時。本發明采用多個基于LED光源的LED誘魚浮臺10放在海面上的一定范圍內,可以在罩網捕撈船100上通過遙控控制燈光的開關、強弱、以及水下LED集魚燈3的下潛和收起等,在捕撈船100作業前半小時,通過遙控控制下一個浮臺上的集魚燈開啟,浮臺下的集魚燈下潛。半小時后,等浮臺周圍的魚聚集到一定程度,捕撈船100接近,實施對剛聚集的魚進行集中罩網捕撈,…,如此重復,逐個對浮臺進行罩網捕撈。本發明中,對于浮臺上的集魚燈,要設計其相應的供電電路及總體的控制電路。由于在海洋環境下通過照明集魚引魚的過程中,需要隨時對LED光源的發光光譜、發光強度、 照射方向、照射范圍進行調整,這就需要能方便靈活地調整LED光源的發光波長、發光強度、照射方向、照射范圍。不同發光光譜的調整,可以通過點亮不同波段的LED光源來實現。 為了節省船載能源,增加續航能力,充分利用有效資料,提高出海捕撈效益,可以通過分時段點亮不同波段LED光源,然后分時段捕撈不同種類魚群的方法。我們知道,動物對任何一種刺激所產生的反應,都有一個最低反應值。剛剛能引起反應的刺激強度,稱為刺激閾;其后,隨著刺激強度的增大,反應也增大,并在某一強度下產生最大反應。此時的刺激強度稱為適宜強度。超過適宜強度的刺激反而使反應降低。這種刺激叫超限刺激,動物對此產生防御性反應。魚類的趨光反應,也服從這種規律。各種魚產生最大的趨光反應的適宜光照強度,也各自不同。在趨光行為中,魚類趨向光源后,總要有一個尋找光源和適應光源的過程,然后在自己的適宜照度區聚集和活動。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的捕撈環境,制定適合這一環境的捕撈計劃,具體針對于某幾種魚類,調整合適波長的光及相應的光強照度。實施中,可以通過點亮不同數目的LED光源來調節輸出光的光照強度,點亮LED光源的數目多,則輸出光照強度大;反之,則輸出光照強度小。當然,也可以通過直接降低LED光源供給電壓的方法降低輸出光照強度。本發明可采用一條捕撈母船和若干個LED誘魚浮臺組成,實現來回往復地進行不間斷捕撈作業,達到低能耗、高效率,替代傳統的拖網等高能耗、低效率的捕撈模式,促進捕魚作業,且作業環保。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采用至少一捕撈船配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LED誘魚浮臺工作,LED誘魚浮臺獨立設置,捕撈船可游走于上述的 LED誘魚浮臺之間進行各點捕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LED誘魚浮臺由捕撈船遙控點亮發光集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LED誘魚浮臺具有一浮筒,浮筒內封裝有供電單元和控制單元,于浮筒外側設有可折疊的平衡鰭,浮筒的下方連接可升降的水下LED集魚燈,浮筒上設有與控制單元連接的遙控天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LED誘魚浮臺的浮筒上端還設有水上LED集魚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有效提升捕魚效率的海洋捕撈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下 LED集魚燈通過可收放的吊繩連接浮筒,浮筒內設有驅動單元驅動吊繩收放。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捕魚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海洋捕撈方法。其是采用至少一捕撈船配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LED誘魚浮臺工作,LED誘魚浮臺獨立設置,捕撈船可游走于上述的LED誘魚浮臺之間進行各點捕撈;所述的LED誘魚浮臺由捕撈船遙控點亮發光集魚。本發明可實現來回往復地進行不間斷捕撈作業,達到低能耗、高效率,替代傳統的拖網等高能耗、低效率的捕撈模式,促進捕魚作業,且作業環保。LED誘魚浮臺可獨立漂浮于水上,由水下LED集魚燈和水上LED集魚燈進行集魚引魚,捕魚作業更靈活,且由于采用蓄電池供電,蓄電池供電的聲音小,無噪音,由捕撈船遙控點亮發光集魚,提高捕魚效率、節約能源及保護環境。
文檔編號A01K79/00GK102511454SQ20111034342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日
發明者譚中明 申請人:譚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