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田耕整機埋茬結構,特別是集旋耕、打槳、埋茬、耙地于一體的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
背景技術:
為改善耕地的土壤性能,并避免秸桿焚燒的污染,實行“秸桿返田”是最佳方案。研制高效、適用的耙耕、埋茬機械是農機戰線急待解決的課題。目前已有的水田耙、水田埋茬起槳整地機和雙輥滅茬整地機,雖然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埋茬的作用,但存在以下主要缺陷:埋茬結構復雜,比如雙輥滅茬整地機的埋茬結構是刀軸帶動的埋茬結構,結構復雜,負荷很大,運行成本高,維修、更換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能很簡單地起到埋茬作用的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該埋茬結構無需大的負荷,運行成本低,維修、更換十分方便。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其改進之處在于:它設置在水田埋茬耕整機的拖板上,包括壓桿;所述壓桿為細長桿狀構件,它從拖板的前端上方沿著拖板前進的相反方向斜向后端下方插入拖板上的孔中,其上端固定連接在拖板上端面靠前端位置;所述壓桿下端高出拖板下端面20 50mm。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桿為金屬桿。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桿由彈性鋼絲制成。作為本發明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桿伸出拖板下端面部分為弧形向下凸的圓弧桿。本發明在使用時,伸出拖板下端面的壓桿將拖板下的秸桿壓入泥槳中,實現埋茬。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結構簡單,易于制造。2.本發明在使用時,拖板向前移動,伸出拖板下端面的壓桿將拖板下的秸桿壓入泥槳中,就可實現埋茬,動作簡單、實用。3.無需大的負荷,運行成本低,維修、更換十分方便。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的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它設置在水田埋茬耕整機的拖板I上,包括壓桿2 ;所述壓桿2為細長桿狀構件,本實施例中,壓桿2為U形構件,由彈性鋼絲制成,U形壓桿2的兩個側桿從拖板I的前端上方沿著拖板I前進的相反方向斜向后端下方插入拖板I上的孔1.1中,U形壓桿2上端的連接桿固定連接在拖板I上端面靠前端位置的支座3上;所述壓桿2下端高出拖板I下端面20 50mm,本實施例為壓桿2下端高出拖板I下端面30 _。本實施例中,壓桿2伸出拖板I下端面部分為弧形向下凸的圓弧桿。本發明在使用時,拖板I向前移動,伸出拖板I下端面的壓桿2將拖板I下的秸桿壓入泥槳中,就可 實現埋茬,無需大的負荷,動作簡單、實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其特征在于:它設置在水田埋茬耕整機的拖板(I)上,包括壓桿(2);所述壓桿(2)為細長桿狀構件,它從拖板(I)的前端上方沿著拖板(I)前進的相反方向斜向后端下方插入拖板(I)上的孔(1.1)中,其上端固定連接在拖板(I)上端面靠前端位置;所述壓桿(2)下端高出拖板(I)下端面20 5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桿(2)為金屬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桿(2)由彈性鋼絲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桿(2)伸出拖板(I)下端面部分為弧形向下凸的 圓弧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田埋茬耕整機埋茬結構,它設置在水田埋茬耕整機的拖板上,包括壓桿;所述壓桿為細長桿狀構件,它從拖板的前端上方沿著拖板前進的相反方向斜向后端下方插入拖板上的孔中,其上端固定連接在拖板上端面靠前端位置;壓桿下端高出拖板下端面20~50mm。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在使用時,拖板向前移動,伸出拖板下端面的壓桿將拖板下的秸桿壓入泥槳中,就可實現埋茬,動作簡單、實用;無需大的負荷,運行成本低,維修、更換十分方便,可廣泛應用于水田埋茬耕整機中。
文檔編號A01B49/02GK103109601SQ20111036244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曹冬林 申請人:泰州櫻田農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