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及發酵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如生活垃圾中的有機部分、廚余垃圾、綠化垃圾、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化糞池底泥、活性污泥以及水葫蘆、藍藻等有機廢棄物的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的有機成分在不斷增加。我國生活垃圾中的有機成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別,其紙張的含量較低,廚余垃圾、綠化垃圾等的含量較高,且廚余垃圾的含水率較高,一般含水率為70% 80%,瓜皮等的含水率可高達95%以上。焚燒垃圾具有回收熱能和垃圾減量最徹底的優點,焚燒后垃圾體積可減少80% 95%,然而有機垃圾水分高,凈熱值低,不適宜焚燒,且焚燒易產生“二噁英”類物質,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直接填埋垃圾又會產生大量填埋場滲濾液,處理不好極易污染地下水及地面水,滲濾液因其組成復雜,濃度高,處理的代價也很大。采用堆肥方式處理垃圾,可使垃圾變成有機肥, 但這種垃圾肥的肥效低,銷售有限,發展余地不大。有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是進行生物處理的物質基礎。厭氧發酵是有機物在厭氧條件下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而被消耗,同時伴有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的產生。厭氧發酵因能產生回收利用方便的沼氣,所以又稱沼氣發酵。厭氧處理過程中不需要供氧,動力消耗低,有機物大部分轉變為沼氣可作為生物能源,發酵殘渣殘液無害化程度好,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能被殺滅,有機物發酵后能成為肥效更高的肥料,同時還可以與污泥一起被制成新型生物質燃料——燃燒棒RDF。所以厭氧發酵在生態農業的研究和實踐中常被作為建立良性循環農業生態系統中一個重要環節加以利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固含率(TS)不同,厭氧發酵分為濕式(TS為5% 15%)和干式(TS為15% 40%)兩種。已建成運行的厭氧發酵工程多采用濕式發酵。濕式厭氧發酵反應器體積大,產氣率較低,且稀釋發酵底物用水消耗量大,既增加了工藝的運行成本,又浪費水資源。干式厭氧發酵技術作為新型垃圾生物處理工藝,與濕式厭氧發酵工藝相比較,其有機負荷高,污水處理量少,單位垃圾所占的消化反應器體積小,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厭氧發酵根據溫度不同可分為常溫發酵(自然溫度)、中溫發酵(30 40°C)和高溫發酵(50 60°C)。厭氧發酵的溫度與產氣量呈正比關系,產氣量是表征厭氧發酵優劣的重要參數,它們之間關系的實質是發酵底物的消化速率,溫度越高,有機物的分解速率越快。現有的干式厭氧發酵工藝多采用中溫發酵,存在發酵速率慢,有機物分解速率慢等問題。目前已開發的干式高溫厭氧發酵技術發酵所需的發酵所需設備種類繁多,增加了工藝成本,而且不利于管理維護,對發酵所產生的沼液、沼渣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處理。由于發酵系統內高固含率物料流動性差,物料之間的傳熱效果差,難于保持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物料溫度的恒定及傳熱均勻,進出料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生活有機垃圾與畜禽糞便、化糞池底泥、活性污泥聯合處理的系統及其工藝,以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能耗和處理成本,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并將發酵分離后的產物制備成肥效更高的肥料及新型生物質燃料以及社會所需的沼氣能源,進行生活有機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實現垃圾的循環利用。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包括進料系統、帶攪拌系統的干式厭氧發酵罐,保溫加熱系統,沼液沼渣處理系統、排氣系統和控制系統;所述進料系統包括順序設置的貯料箱、輸送機、半濕粉碎機、預處理池;所述沼液沼渣處理系統包括通過管路相互連接的污泥脫水機和污水處理器;所述排氣系統包括通過管路與干式厭氧發酵罐連接的貯氣柜;進料系統的預處理池通過管路與干式厭氧發酵罐的進料口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與保溫加熱系統之間通過循環管路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還通過管路分別與沼液沼渣處理系統的污泥脫水機和污水處理器連接。本發明的污水處理器通過管路與保溫加熱系統連接或者連接至排放系統。本發明所述干式厭氧發酵罐的攪拌系統包括從干式厭氧發酵罐的進料端到出料端順序設置于干式厭氧發酵罐中的五組攪拌機構;每組攪拌機構包括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外的減速機、與減速機連接的垂直安裝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攪拌軸、安裝于攪拌軸上的攪拌槳葉。在每根攪拌軸上沿不同高度安裝有三組攪拌槳葉,相鄰的攪拌槳葉相互交錯 90°排布。所述的攪拌槳葉為帶網孔的槳葉。最上部的攪拌槳葉部分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發酵液面之上,最底部的攪拌槳葉靠近但不接觸干式厭氧發酵罐底面。在攪拌軸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頂端安裝有密封裝置。本發明干式厭氧發酵罐的側壁底部為向下逐漸收口的傾斜面,干式厭氧發酵罐的底面為從進料端向出料端逐漸降低的斜面。本發明加熱保溫系統包括通過水管順序連接的冷水箱、空氣源熱泵、保溫水箱、散熱器、換熱器;散熱器設置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在空氣源熱泵和保溫水箱之間還連接有回流水管,保溫水箱分別與連接散熱器的散熱器進水管和散熱器出水管以及連接換熱器的換熱器進水管和換熱器出水管;換熱器還與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的循環管路的沼液進料管和沼液出料管連接。本發明在排氣系統的貯氣柜前端還設置有脫水及脫硫裝置。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工藝,步驟如下將貯料箱內的待處理物料通過輸送機輸送到半濕粉碎機內破碎至不大于5mm的規格,通過管路輸送至預處理池,在預處理池內進行2 3天的酸化預處理后,再將物料泵送到干式厭氧發酵罐內進行封閉攪拌及發酵;
f將發酵得到的沼液通過管路送至保溫加熱系統進行加熱,將部分加熱后的沼液再通過管路回送至干式厭氧發酵罐與罐內物料混合攪拌,把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物料加熱至 55 60°C,調節物料的固含率為30% 40% ;
f將發酵完成的物料用從干式厭氧發酵罐內抽出送至污泥脫水機進行固液分離,將分離出來的沼渣貯存留待進一步利用,分離出來的沼液通過污水處理器處理后送至保溫加熱系統循環利用或者處理達標后送至排放系統;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污泥再通過管路輸送到干式厭氧發酵罐內進行發酵;
I當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壓力達到設定值時,通過控制系統啟動氣泵把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氣體抽到貯氣柜內。本發明處理生活有機垃圾效率高,能耗低,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發酵分離后的產物可制備得到高效肥料、生物質燃料以及沼氣能源,實現了生活有機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對生活有機垃圾進行了有效的循環利用。本發明可通過控制系統實時監測物料的發酵狀態,自動控制系統內各設備運行,實現系統的自動控制。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內容。
圖1是本發明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圖; 圖2是本發明干式厭氧發酵罐攪拌系統設置示意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一組攪拌裝置的俯視圖; 圖5是保溫加熱系統結構示意圖。圖中,1一進料系統;Ia —C料箱;Ib—輸送機;Ic一半濕粉碎機;Id—預處理池; 2—干式厭氧發酵罐;2a—干式厭氧發酵罐側壁底部;2b—干式厭氧發酵罐底面;2c—進料口 ;2d—出料口 ;3—攪拌系統;3a—減速機;3b—攪拌軸;3c—攪拌槳葉;3d—密封裝置;4一保溫加熱系統;4a—冷水箱、4b—空氣源熱泵;4c一保溫水箱;4d—散熱器;4e—換熱器;4f一水管;4g—回流水管;4h—散熱器進水管;4i一散熱器出水管;4j一換熱器進水管;4k一換熱器出水管;4m—沼液進料管;4η—沼液出料管;5—沼液沼渣處理系統;5a—污泥脫水機;5b—污水處理器;5c—管路;6—排氣系統;6a_貯氣柜;6b—脫水及脫硫裝置; 7—排放系統。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包括進料系統1、帶攪拌系統3的干式厭氧發酵罐2,保溫加熱系統4,沼液沼渣處理系統5、排氣系統6和控制系統。進料系統1包括順序設置的貯料箱la、輸送機lb、半濕粉碎機lc、預處理池Id。所述沼液沼渣處理系統5包括通過管路5c相互連接的污泥脫水機5a和污水處理器5b ;所述排氣系統6包括通過管路與干式厭氧發酵罐連接的貯氣柜6a ;進料系統的預處理池Id通過管路與干式厭氧發酵罐2的進料口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2與保溫加熱系統4之間通過循環管路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2還通過管路分別與沼液沼渣處理系統的污泥脫水機5a和污水處理器5b連接。污水處理器5b還可通過管路與保溫加熱系統4連接或者連接至排放系統7。在排氣系統6的貯氣柜6a前端還可設置脫水及脫硫裝置6b。本發明的控制系統由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內各設備的電控系統和干式厭氧發酵罐內布置的Ph值監測傳感器、壓力監測傳感器、溫度監測傳感器、物料位置檢測傳感器的控制系統組成。可實時監測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物料發酵狀態,根據各傳感器的參數反饋來控制干式厭氧發酵系統內的各設備的運行,以實現自動控制和調節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物料的液位、溫度、PH值和罐內壓力以及進出料。本發明干式厭氧發酵罐2采用全混凝土結構,可在干式厭氧發酵罐側壁開設觀察窗。干式厭氧發酵罐2的側壁底部2a為向下逐漸收口的傾斜面,干式厭氧發酵罐的底面 2b為從進料端向出料端逐漸降低的斜面,可使反應完成的物料沉積到底部,并利于反應完成的物料流向出料口 2d。干式厭氧發酵罐的攪拌系統3如圖3、圖4、圖5所示,包括從干式厭氧發酵罐的進料端到出料端順序設置于干式厭氧發酵罐中的五組攪拌機構;每組攪拌機構包括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外的減速機3a、與減速機連接的垂直安裝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攪拌軸3b、安裝于攪拌軸上的攪拌槳葉3c。在每根攪拌軸上沿不同高度安裝有三組攪拌槳葉3c,相鄰的攪拌槳葉相互交錯90°排布,最上部的攪拌槳葉部分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發酵液面之上,最底部的攪拌槳葉靠近但不接觸干式厭氧發酵罐底面。攪拌槳葉3c為帶網孔的槳葉。在攪拌軸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頂端安裝有密封裝置3d。通過順序設置在干式厭氧發酵罐中的五組攪拌機構的轉動和相互配合作用,可以有效的解決物料的推進、出料和充分攪拌,尤其是采用在每根攪拌軸上沿不同高度安裝三組攪拌槳葉,相鄰的攪拌槳葉相互交錯90°排布,不僅可更好地推進物料,還可使有機物與接種物更加充分地混合,使發酵物中的介質、微生物、營養物等均勻懸浮,維持溫度、酸度均勻。最上部的攪拌槳葉部分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發酵液面之上,可有效防止發酵物表面結殼,最底部的攪拌槳葉靠近但不接觸干式厭氧發酵罐底面,可以避免干式厭氧發酵罐底部物料沉積,還可減小對攪拌機構的腐蝕。攪拌槳葉采用帶網孔的槳葉,可減小在攪拌過程中的阻力。密封裝置3d可避免干式厭氧發酵罐由于攪拌裝置的安裝產生泄漏。本發明的加熱保溫系統4如圖5所示,包括通過水管4f順序連接的冷水箱4a、空氣源熱泵4b、保溫水箱4c、散熱器4d、換熱器4e ;散熱器4d設置于干式厭氧發酵罐2內;在空氣源熱泵4b和保溫水箱4c之間還連接有回流水管4g,保溫水箱4c分別與連接散熱器 4d的散熱器進水管4h和散熱器出水管4i以及連接換熱器4e的換熱器進水管4j和換熱器出水管4k ;換熱器4e還與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的循環管路的沼液進料管4m和沼液出料管 4n連接。本發明系統中所用的半濕粉碎機、預處理池、空氣源熱泵、散熱器、換熱器、脫水及脫硫裝置、污水處理器、污泥脫水機托均可采用現有技術設備。本發明的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的發酵工藝步驟如下將生活垃圾中的有機部分、廚余垃圾、綠化垃圾、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化糞池底泥、活性污泥、機場航空垃圾中的有機物以及水葫蘆、藍藻等物料經稱重后貯存到貯料箱 la。貯料箱用Q235A材料制成,并做防腐處理。貯料箱內裝有位置監測傳感器,當物料達到設定的位置時,通過控制系統開啟貯料箱的出口閥門,啟動輸送機lb,把物料輸送到半濕粉碎機Ic內進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顆粒規格要求控制在5mm以內,物料的粒徑愈小,輸送難度愈低,便于攪拌和傳熱均勻,從而加快有機物的發酵。粉碎后的物料通過輸送裝置輸送到預處理池Id內,在預處理池內進行酸化預處理2 3天,通過進料系統的進料泵送入干式厭氧發酵罐2內進行封閉攪拌及發酵,干式厭氧發酵罐上設有進料口 2c,在進料口設置有閥門,物料發酵時封閉干式厭氧發酵罐。密封的干式厭氧發酵罐保證了高溫厭氧發酵的厭氧環境。
7
t將發酵得到的沼液通過管路送至保溫加熱系統4進行加熱。干式厭氧發酵罐在進物料之前,通過溫度傳感器監測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溫度,啟動保溫加熱系統對干式厭氧發酵罐進行加熱保溫,隨著物料進入干式厭氧發酵罐內,實時監測溫度,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安裝在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散熱器4d和連接散熱器的熱水循環管路內的水溫度流速, 對干式厭氧發酵罐進行加熱及保溫,以控制干式厭氧發酵罐內溫度恒定在55 60°C。加熱系統的冷水箱4a提供空氣源熱泵4b工作所需冷水,通過水管由冷水箱進入空氣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將冷水加熱,熱水進入保溫水箱4c,若保溫水箱內熱水低于所需溫度,通過回流水管進入空氣源熱泵循環加熱,保溫水箱中的熱水通過連接水管進入散熱器4d,熱水通過散熱器進水管4h進入散熱器后,再通過散熱器出水管4i回流至保溫水箱。當換熱器工作時, 保溫水箱中的熱水通過換熱器進水管4j進入換熱器,通過換熱器出水管4k回流至保溫水箱,干式厭氧發酵罐2中的沼液部分通過沼液出料管4η流至換熱器,通過加熱后再經沼液進料管4m回流至干式厭氧發酵罐與罐內物料混合攪拌,從而把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物料加熱。物料進入干式厭氧發酵罐后,通過管路噴淋污泥對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物料進行接種和調節固含率,使物料的固含率為30% 40%,ph值保持在6. 6-7. 2之間。通過空氣源熱泵、保溫水箱、散熱器和換熱器的合理連接及工作,利用空氣源熱泵提供的熱能,既可以通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散熱器的工作實現對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環境的保溫,又可以通過換熱器的工作將沼液循環加熱,從而高效快速的對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物料加熱及保溫。I將發酵完成的物料用從干式厭氧發酵罐內抽出送至污泥脫水機5a進行固液分離,將分離出來的沼渣貯存留待進一步利用,分離出來的沼液通過污水處理器5b處理后送至保溫加熱系統4循環利用或者處理達標后送至排放系統7 ;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污泥再通過管路輸送到干式厭氧發酵罐內進行發酵,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1當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壓力達到設定值時,壓力傳感器將信號傳送至控制系統,通過控制系統啟動氣泵把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氣體抽出,通過脫水及脫硫等裝置送至貯氣柜 6a內。發酵過程是連續式進料,即干式厭氧發酵罐連續進料,完全分解的物質連續從干式厭氧發酵罐底部排出。在發酵第一個周期(25天左右)內,只進料,不出料。當第一個發酵周期完成后,每天進出料。在發酵過程中,攪拌系統通過控制實現間隙式攪拌。進料時間控制在3 4小時左右,減少因進料造成的熱量損失;出料時間控制在2小時左右,在出料前兩小時內攪拌系統停止攪拌,待發酵物靜置兩小時后,未發酵完的物料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上部,已發酵完的物料(即沼渣)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的下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沼氣、沼液、沼渣,沼氣存入貯氣柜,可為系統本身和系統外部提供能源需求。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部分沼液由保溫加熱系統供給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物料循環加熱和調節固含率。部分沼液和沼渣送入污泥脫水機脫水后,固態物用于好氧堆肥,最終可制作成有機肥或者RDF燃料棒,液體經污水處理器處理后可再提供給發酵系統作為加熱循環用水或者排放到市政管網中回用。本發明經申請人試驗驗證,取得了良好的技術效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系統(1)、帶攪拌系統(3)的干式厭氧發酵罐(2),保溫加熱系統(4),沼液沼渣處理系統(5)、排氣系統(6)和控制系統;所述進料系統(1)包括順序設置的貯料箱(la)、輸送機(lb)、半濕粉碎機(lc)、預處理池(Id);所述沼液沼渣處理系統(5)包括通過管路(5c)相互連接的污泥脫水機(5a) 和污水處理器(5b);所述排氣系統(6)包括通過管路與干式厭氧發酵罐連接的貯氣柜(6a); 進料系統的預處理池(Id)通過管路與干式厭氧發酵罐(2)的進料口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 (2 )與保溫加熱系統(4 )之間通過循環管路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2 )還通過管路分別與沼液沼渣處理系統的污泥脫水機(5a)和污水處理器(5b)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污水處理器(5b )通過管路與保溫加熱系統(4 )連接或者連接至排放系統(7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厭氧發酵罐(2)的攪拌系統(3)包括從干式厭氧發酵罐的進料端到出料端順序設置于干式厭氧發酵罐中的五組攪拌機構;每組攪拌機構包括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外的減速機 (3a)、與減速機連接的垂直安裝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攪拌軸(3b)、安裝于攪拌軸上的攪拌槳葉(3c)。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攪拌軸上沿不同高度安裝有三組攪拌槳葉(3c),相鄰的攪拌槳葉相互交錯90°排布。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槳葉(3c)為帶網孔的槳葉。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攪拌軸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頂端安裝有密封裝置(3d)。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最上部的攪拌槳葉部分位于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發酵液面之上,最底部的攪拌槳葉靠近但不接觸干式厭氧發酵罐底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干式厭氧發酵罐(2 )的側壁底部(2a)為向下逐漸收口的傾斜面,干式厭氧發酵罐的底面(2 )為從進料端向出料端逐漸降低的斜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保溫系統(4)包括通過水管(4f)順序連接的冷水箱(4a)、空氣源熱泵(4b)、保溫水箱 (4c)、散熱器(4d)、換熱器(4e);散熱器(4d)設置于干式厭氧發酵罐(2)內;在空氣源熱泵 (4b)和保溫水箱(4c)之間還連接有回流水管(4g),保溫水箱(4c)分別與連接散熱器(4d) 的散熱器進水管(4h)和散熱器出水管(4i)以及連接換熱器(4e)的換熱器進水管(4j)和換熱器出水管(4k);換熱器(4e)還與連接干式厭氧發酵罐的循環管路的沼液進料管(4m) 和沼液出料管(4η)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排氣系統(6)的貯氣柜(6a)前端還設置有脫水及脫硫裝置(6b)。
11.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工藝,其特征在于,工藝步驟如下X將貯料箱(la)內的待處理物料通過輸送機(lb)輸送到半濕粉碎機(Ic)內破碎至不大于5mm的規格,通過管路輸送至預處理池(ld),在預處理池內進行2 3天的酸化預處理后,再將物料泵送到干式厭氧發酵罐(2)內進行封閉攪拌及發酵;τ將發酵得到的沼液通過管路送至保溫加熱系統(4)進行加熱,將部分加熱后的沼液再通過管路回送至干式厭氧發酵罐與罐內物料混合攪拌,把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物料加熱至55 60°C,調節物料的固含率為30% 40% ;&將發酵完成的物料用從干式厭氧發酵罐內抽出送至污泥脫水機(5a)進行固液分離, 將分離出來的沼渣貯存留待進一步利用,分離出來的沼液通過污水處理器(5b)處理后送至保溫加熱系統(4)循環利用或者處理達標后送至排放系統(7);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污泥再通過管路輸送到干式厭氧發酵罐內進行發酵;I當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壓力達到設定值時,通過控制系統啟動氣泵把干式厭氧發酵罐內的氣體抽到貯氣柜(6a)內。
全文摘要
一種有機廢棄物干式厭氧高溫發酵系統及發酵工藝,發酵系統包括進料系統(1)、帶攪拌系統(3)的干式厭氧發酵罐(2),保溫加熱系統(4),沼液沼渣處理系統(5)、排氣系統(6)和控制系統。本發明可進行生活有機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實現垃圾的循環利用,且處理效率高,能耗和處理成本低。
文檔編號C05F5/00GK102517200SQ20111037127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1日
發明者劉旭, 孫惠偉, 季剛, 巴云鵬, 張麗紅, 李云宏, 楊鳳霞, 楊發勇, 楊育春, 燕維賢, 王雁鵬, 程紅清, 蘇沛仁, 范樹平, 謝晨光, 鄭維, 錢家梅, 陳玉鵬, 黃興 申請人:云南昆船第二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