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特種生物共育技術領域,確切地說是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桑蠶產業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也面臨著勞動力缺乏影響產業發展的嚴峻問題。為了緩解勞動力緊張矛盾,推行小蠶共育化的技術模式, 迫在眉睫。俗話說“養好小蠶一半收”,充分說明了蠶繭生產中飼養小蠶的重要性,小蠶共育的目的就是保證小蠶生長發育整齊、體質強健,為大蠶飼養打好基礎,是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增加蠶農經濟效益的關鍵措施。提高小蠶共育質量,除了注重按標準嚴格選擇小蠶共育人員、選擇適合本地氣候的優良蠶品種外,還應針對小蠶生長發育快、耐高溫多濕、抗病力弱等生理特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省時省力,有利于農村推廣應用的桑蠶小蠶共育方法。 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1 )、共育室的選擇選擇能保溫保濕,光線均勻,空氣流通,水泥地面,墻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的場所作為共育室;
(2)、共育室與蠶具的消毒消毒前應清理好共育室周圍環境,鏟除雜草,疏通水溝,后用含有效氯1%左右的漂白粉液或滅蠶病液對蠶室蠶具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保持濕潤4-5 小時,待蠶室內及蠶具晾干后再進行二次消毒,再對共育室墻壁、天花板及地面和室外排水通道、飼育人員住宿、進出路段及蠶架、木制蠶框等用具進行徹底清掃、清洗,除去蠶具上附著物,刮盡污漬,在陽光下曝曬2cT3d ;
(3)、補催青先將共育室溫度升至18-21°C,蠶種入室后,再按每2小時左右升高1°C, 將室溫漸升至25. 5°C左右,將蠶卵倒出平鋪在墊有白紙的木制蠶框里,蠶卵上面覆蓋小紅網或者黑布后,遮光,進行黑暗保護,到第二日或第三日早晨解開小紅網或者黑布后開始進行收蟻;
(4)、收蟻收蟻前稱好棉紙重量記在紙角,收蟻時先將已稱重的棉紙覆在已出蟻的蠶卵上,再覆上一張未稱重的棉紙,在棉紙上撒布一層桑葉,30min左右待蟻蠶爬附棉紙上后, 除去上層棉紙,提起下層棉紙,連蠶帶紙稱量,計算蟻量,稱量后移入木制蠶框給桑;
(5)、給桑在進行完擴座和勻座后,一日給桑3次,每日分早、中、晚各給桑1次,1一2 齡蠶用桑切成蠶體長1. 5-2. 2倍左右的長條形,3齡蠶以粗切葉飼育;
(6)、眠前處理1齡蠶有0.1%達到將眠,2齡蠶0. 5%達到將眠,3齡蠶有0. 1%的眠蠶時加眠網,就眠達到52%以上時止桑,眠定后提青,淘汰弱小蠶,撒石灰;
(7)、眠中保護眠中溫度應為2314°C,,眠中應防止過分干燥,避免震動及光線過強,切忌偏光和風吹,保持安靜;
(8)、餉食處理春蠶在全部蛻皮后見有90—95%的起蠶頭部成淡褐色,頭胸拈起作求食狀時開始餉食,夏秋期溫度高,在75-81%的起蠶頭部呈淡褐色時即應餉食,餉食用桑要求較嫩而新鮮。給桑量適當控制,約為前齡盛食期一次用桑量的75-81% ;
(9)、發蠶
在3齡蠶餉食后或第二次給桑后發蠶。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養蠶中要用新鮮石灰粉對蠶體、蠶座進行消毒,每天不少于一次,預防真菌病害可使用防僵藥劑,防病一號或優氯凈新鮮石灰粉混合劑。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1齡不除沙,2齡起除、眠除各一次,3 齡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發蠶結束后,對共育室、蠶具、環境全面消毒。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省時省力,有利于農村推廣應用,緩解勞動力緊張的矛盾;
2、采用了木制蠶框代替傳統的蠶匾,使用蠶框飼育具有用地少、免搭架、給桑同時能自動上下調換蠶框位置、操作時間大大縮短等特點,非常適合小蠶共育。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1 )、共育室的選擇選擇能保溫保濕,光線均勻,空氣流通,水泥地面,墻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的場所作為共育室;
(2)、共育室與蠶具的消毒消毒前應清理好共育室周圍環境,鏟除雜草,疏通水溝,后用含有效氯1%左右的漂白粉液或滅蠶病液對蠶室蠶具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保持濕潤4-5 小時,待蠶室內及蠶具晾干后再進行二次消毒,再對共育室墻壁、天花板及地面和室外排水通道、飼育人員住宿、進出路段及蠶架、木制蠶框等用具進行徹底清掃、清洗,除去蠶具上附著物,刮盡污漬,在陽光下曝曬2cT3d ;
(3)、補催青先將共育室溫度升至18-21°C,蠶種入室后,再按每2小時左右升高1°C, 將室溫漸升至25. 5°C左右,將蠶卵倒出平鋪在墊有白紙的木制蠶框里,蠶卵上面覆蓋小紅網或者黑布后,遮光,進行黑暗保護,到第二日或第三日早晨解開小紅網或者黑布后開始進行收蟻;
(4)、收蟻收蟻前稱好棉紙重量記在紙角,收蟻時先將已稱重的棉紙覆在已出蟻的蠶卵上,再覆上一張未稱重的棉紙,在棉紙上撒布一層桑葉,30min左右待蟻蠶爬附棉紙上后, 除去上層棉紙,提起下層棉紙,連蠶帶紙稱量,計算蟻量,稱量后移入木制蠶框給桑;
(5)、給桑在進行完擴座和勻座后,一日給桑3次,每日分早、中、晚各給桑1次,1-2 齡蠶用桑切成蠶體長1. 5-2. 2倍左右的長條形,3齡蠶以粗切葉飼育;
(6)、眠前處理1齡蠶有0.1%達到將眠,2齡蠶0. 5%達到將眠,3齡蠶有0. 1%的眠蠶時加眠網,就眠達到52%以上時止桑,眠定后提青,淘汰弱小蠶,撒石灰;
(7)、眠中保護眠中溫度應為2314°C,,眠中應防止過分干燥,避免震動及光線過強,切忌偏光和風吹,保持安靜;
(8)、餉食處理春蠶在全部蛻皮后見有90—95%的起蠶頭部成淡褐色,頭胸拈起作求食狀時開始餉食,夏秋期溫度高,在75-81%的起蠶頭部呈淡褐色時即應餉食,餉食用桑要求較嫩而新鮮。給桑量適當控制,約為前齡盛食期一次用桑量的75-81% ;
(9)、發蠶在3齡蠶餉食后或第二次給桑后發蠶。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養蠶中要用新鮮石灰粉對蠶體、蠶座進行消毒,每天不少于一次,預防真菌病害可使用防僵藥劑,防病一號或優氯凈新鮮石灰粉混合劑。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1齡不除沙,2齡起除、眠除各一次,3 齡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發蠶結束后,對共育室、蠶具、環境全面消毒。
權利要求
1.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1)、共育室的選擇選擇能保溫保濕、光線均勻、空氣流通、水泥地面、墻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的場所作為共育室;(2)、共育室與蠶具的消毒消毒前應清理好共育室周圍環境,鏟除雜草,疏通水溝,后用含有效氯1%左右的漂白粉液或滅蠶病液對蠶室蠶具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保持濕潤4-5 小時,待蠶室內及蠶具晾干后再進行二次消毒,再對共育室墻壁、天花板及地面和室外排水通道、飼育人員住宿、進出路段及蠶架、木制蠶框等用具進行徹底清掃、清洗,除去蠶具上附著物,刮盡污漬,在陽光下曝曬2-3d ;(3)、補催青先將共育室溫度升至18-21°C,蠶種入室后,再按每2小時左右升高1°C, 將室溫漸升至25. 5°C左右,將蠶卵倒出平鋪在墊有白紙的木制蠶框里,蠶卵上面覆蓋小紅網或者黑布后,遮光,進行黑暗保護,到第二日或第三日早晨解開小紅網或者黑布后開始進行收蟻;(4)、收蟻收蟻前稱好棉紙重量記在紙角,收蟻時先將已稱重的棉紙覆在已出蟻的蠶卵上,再覆上一張未稱重的棉紙,在棉紙上撒布一層桑葉,30min左右待蟻蠶爬附棉紙上后, 除去上層棉紙,提起下層棉紙,連蠶帶紙稱量,計算蟻量,稱量后移入木制蠶框給桑;(5)、給桑在進行完擴座和勻座后,一日給桑3次,每日分早、中、晚各給桑1次,1-2 齡蠶用桑切成蠶體長1. 5-2. 2倍左右的長條形,3齡蠶以粗切葉飼育;(6)、眠前處理1齡蠶有0.1%達到將眠,2齡蠶0. 5%達到將眠,3齡蠶有0. 1%的眠蠶時加眠網,就眠達到52%以上時止桑,眠定后提青,淘汰弱小蠶,撒石灰;(7)、眠中保護眠中溫度應為2314°C,,眠中應防止過分干燥,避免震動及光線過強, 切忌偏光和風吹,保持安靜;(8)、餉食處理春蠶在全部蛻皮后見有90—95%的起蠶頭部成淡褐色,頭胸拈起作求食狀時開始餉食,夏秋期溫度高,在75-81%的起蠶頭部呈淡褐色時即應餉食,餉食用桑要求較嫩而新鮮,給桑量適當控制,約為前齡盛食期一次用桑量的75-81% ;(9)、發蠶在3齡蠶餉食后或第二次給桑后發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養蠶中要用新鮮石灰粉對蠶體、蠶座進行消毒,每天不少于一次,預防真菌病害可使用防僵藥劑,防病一號或優氯凈新鮮石灰粉混合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1齡不除沙,2齡起除、 眠除各一次,3齡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發蠶結束后,對共育室、蠶具、環境全面消毒。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桑蠶小蠶共育方法,步驟包括有共育室的選擇,共育室與蠶具的消毒,補催青,收蟻,給桑,眠前處理,眠中保護,餉食處理,發蠶。本發明省時省力,有利于農村推廣應用,緩解勞動力緊張的矛盾。
文檔編號A01K67/04GK102524198SQ20111040895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2日
發明者李傳習 申請人:安徽金寨金燕桑繭絲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