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有智能控制的洗麥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智能控制的洗麥機。
背景技術:
洗麥機是面粉加工廠普遍采用的主要清理設備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清洗掉小麥表面的塵土及農藥殘留、利用比重原理去掉小麥中的砂石雜質,保證入磨小麥清潔衛生, 降低面粉的灰分和含砂量,提高面粉的精度。目前廣泛使用的洗麥機的水箱及洗麥槽與甩干塔相通,洗麥水份難以控制,洗出的小麥水份偏高,導致加工成品面粉、麩皮水份隨之增高,最低著水量為3-5%,在小麥原糧水份較高時,或夏季潮濕季節傳統洗麥機著水量會超出了面粉安全水份的國家標準要求,面粉水份質量指標不合格;且傳統洗麥機的噸麥耗水量為800-1000kg,嚴重廢水,同時還增加了污水的排放。現有傳統洗麥機運行時,由于小麥中的塵土及有機雜質多,產生大量的泡沫,嚴重時,會將整個洗麥機覆蓋起來,污水外溢,使洗麥機周圍嚴重污染。不符合面粉廠的生產環境要求;傳統洗麥機的噴淋系統為人工控制噴淋,容易遺忘,噴淋不及時,造成著水量的不穩定。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著水量低、消除泡沫、可定時噴淋的底部進料的洗麥機。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包括去沙裝置、與去沙裝置相連接的甩干塔以及定時噴淋系統,所述的去沙裝置由循環水箱殼體、沙絞龍、麥絞龍以及用于驅動沙絞龍、麥絞龍的傳動箱構成,所述的循環水箱由循環水箱前部、循環水箱后部以及連接循環水箱前部和循環水箱后部的洗麥槽和回水槽構成,所述的沙絞龍、麥絞龍設置于洗麥槽內,所述的洗麥槽上端設置有進料斗,所述的循環水箱后部內設置有與洗麥槽相連通的呈漏斗狀的進麥斗、所述的進麥斗下端設置有進麥管,所述的進麥管與甩干塔底部相連通,循環水箱前部上設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回水槽與出水口相連通;所述的甩干塔由甩干塔殼體、設置于甩干塔殼體內的轉子、圓周設置于轉子外壁的升降翅以及設置于甩干塔殼體內壁的帶有脫水篩孔,所述的甩干塔殼體頂端設置有出麥口,所述的定時噴淋系統包括固定于甩干塔外壁上的水路管道以及設置于水路管道上的噴淋控制箱和閥門,以及DH智能時間繼電器,所述的閥門上設置有控制其開閉的先導式膜片電磁閥,所述的水路管道一路支管通過甩干塔下端與甩干塔內的環形噴淋管相連通,另一路支管上通過閥門、轉子流量計與洗麥機頂蓋相連通,所述的水路管道的末端與水源相連通。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如下
本發明底部進料洗麥機最低著水量為2-3%。在小麥原糧水份較高時或夏季潮濕季節仍能夠達到工藝要求;本發明的耗水量為500-700kg,節水明顯,同時減少了污水的排放;本發明采用密封的,向下傾斜的方型回水槽,有效的消除了污水泡沫,工作環境干凈衛生;本發明還設計了定時噴淋系統,在需要加水時可根據轉子流量計的指示,精確調整加水量,以達到制粉工藝的要求。本發明將現有洗麥機直接進料改為由洗麥機底座底部進料,利用甩干塔轉動時產生的負壓再加之進料噴射裝置的共同作用使小麥沿底座下部的管道快速進入甩干塔甩干出機,由于進機水量較少,所以小麥的一次著水量較低,消除了洗麥機一次著水量過大的弊端。
附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發明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發明循環水箱結構實體圖。附圖4為本發明自動控制噴淋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1、2、3、4所示,本發明包括去沙裝置1、與去沙裝置1相連接的甩干塔2以及定時噴淋系統3。本發明的去沙裝置1由循環水箱殼體1-1、沙絞龍1-2、麥絞龍1-3以及用于驅動沙絞龍1-2、麥絞龍1-3的傳動箱1-4構成,所述的循環水箱1-1由循環水箱前部1-1-1、循環水箱后部1-1-2以及連接循環水箱前部1-1-1和循環水箱后部1-1-2的洗麥槽1-1-3和回水槽1-1-4構成,所述的沙絞龍1-2、麥絞龍1-3設置于洗麥槽1-1-3內,所述的洗麥槽 1-1-3上端設置有進料斗1-5,所述的循環水箱后殼1-1-2內設置有與洗麥槽1-1-3相連通的呈漏斗狀的進麥斗1-6、所述的進麥斗1-6下端設置有進麥管1-7,所述的進麥管1-7與甩干塔3底部相連通,循環水箱后部1-1-1上設置有出水口 1-8,所述的回水槽1-1-4與出水口 1-8相連通且向出水口 1-8方向呈斜下方設置。本發明將現有洗麥機直接進料改為由洗麥機底座底部進料,利用甩干塔轉動時產生的負壓再加之進料噴射裝置的共同作用使小麥沿底座下部的管道快速進入甩干塔甩干出機,由于進機水量較少,所以小麥的一次著水量較低,消除了洗麥機一次著水量過大的弊端。本發明采用密封的,向下傾斜的方型回水槽,有效的消除了污水泡沫,工作環境干凈衛生。本發明甩干塔2由甩干塔殼體2-1、設置于甩干塔殼體2-1內的甩干轉子2-2、圓周設置于甩干轉子2-2外壁的升降翅2-3以及設置于甩干塔殼體2-1內帶有脫水篩孔的脫水篩孔2-4,所述的甩干塔殼體2-1頂端設置有出麥口 2-5。經過篩理、打麥、去石處理的小麥經進麥斗進入洗麥槽的水中,由轉動的麥絞龍推動水流及小麥向水箱后部運動,由于小麥的比重較輕,在水中不會下沉,在水流的沖洗做用下,去掉粘附在小麥表面的灰塵,小麥到達水箱后部進麥斗。小麥中的沙石則由于比重較大,在向后部運動中逐漸下沉至去石絞龍槽中,由沙絞龍推出至噴沙斗,再由噴沙管噴入集沙斗,完成去沙石過程。小麥在進麥斗中由于轉動的轉子產生的負壓使小在進麥斗中下沉,通過進麥管進入底座,小麥在轉子、升運翅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同時在離心力和氣流的作用下小麥表面的水經脫水篩孔甩出,使小麥得以清洗甩干,小麥上升到頂蓋后,在打板的打擊作用下,小麥由出麥口被打出,完成洗麥作業。本發明定時噴淋系統3包括固定于甩干塔2外壁上的水路管道3-1以及設置于水路管道3-1上的噴淋控制箱3-2、所述的水路管道3-1的末端與水源相連通,所述的噴淋控制箱3-2內設置有HD智能時間繼電器3-5。所述的水路管道3-1與水源管道相連通。在需要加水時可根據轉子流量計的指示,精確調整加水量,以達到制粉工藝的要求。本發明底部進料洗麥機最低著水量為2_3%。在小麥原糧水份較高時或夏季潮濕季節仍能夠達到工藝要求;本發明的耗水量為500-700kg,節水明顯,同時減少了污水的排放。
權利要求
1. 一種帶有智能控制的洗麥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去沙裝置(1 )、與去沙裝置(1)相連接的甩干塔(2)以及定時噴淋系統(3),所述的去沙裝置(1)由循環水箱殼體(1-1)、沙絞龍 (1-2)、麥絞龍(1-3)以及用于驅動沙絞龍(1-2)、麥絞龍(1-3)的傳動箱(1-4)構成,所述的循環水箱(1-1)由循環水箱前部(1-1-1)、循環水箱后部(1-1-2)以及連接循環水箱前部 (1-1-1)和循環水箱后部(1-1-2)的洗麥槽(1-1-3)和回水槽(1-1-4)構成,所述的沙絞龍 (1-2)、麥絞龍(1-3)設置于洗麥槽(1-1-3)內,所述的洗麥槽(1-1-3)上端設置有進料斗 (1-5),所述的循環水箱后部(1-1-2)內設置有與洗麥槽(1-1-3)相連通的呈漏斗狀的進麥斗(1-6)、所述的進麥斗(1-6)下端設置有進麥管(1-7),所述的進麥管(1-7)與甩干塔(3) 底部相連通,循環水箱前部(1-1-1)上設置有出水口( 1-8),所述的回水槽(1-1-4)與出水口(1-8)相連通;所述的甩干塔(2)由甩干塔殼體(2-1)、設置于甩干塔殼體(2-1)內的轉子(2-2)、圓周設置于轉子(2-2)外壁的升降翅(2-3)以及設置于甩干塔殼體(2-1)內壁的帶有脫水篩孔(2-4),所述的甩干塔殼體(2-1)頂端設置有出麥口(2-5),所述的定時噴淋系統(3)包括固定于甩干塔(2)外壁上的水路管道(3-1)以及設置于水路管道(3-1)上的噴淋控制箱(3-2)和閥門,以及DH智能時間繼電器(3-5),所述的閥門上設置有控制其開閉的先導式膜片電磁閥(3-4),所述的水路管道(3-1) 一路支管通過甩干塔(3)下端與甩干塔 (3)內的環形噴淋管相連通,另一路支管上通過閥門、轉子流量計(3-3)與洗麥機頂蓋相連通,所述的水路管道(3-1)的末端與水源相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智能控制的洗麥機。本發明包括去沙裝置、與去沙裝置相連接的甩干塔以及定時噴淋系統,所述的去沙裝置由循環水箱殼體、沙絞龍、麥絞龍以及用于驅動沙絞龍、麥絞龍的傳動箱構成。本發明底部進料洗麥機最低著水量為2-3%。在小麥原糧水份較高時或夏季潮濕季節仍能夠達到工藝要求;本發明的耗水量為500-700kg,節水明顯,同時減少了污水的排放;本發明采用密封的,向下傾斜的方型回水槽,有效的消除了污水泡沫,工作環境干凈衛生;本發明還設計了定時噴淋系統,在需要加水時可根據轉子流量計的指示,精確調整加水量,以達到制粉工藝的要求。
文檔編號B02B1/04GK102513175SQ20111044746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周鋒, 李建軍, 王利豐, 胡鳳贊 申請人:河北蘋樂面粉機械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