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蘭科(Orchidaceae)植物是世界最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之一,具有極高的觀賞、藥用、科研、文化和生態價值,其全科植物均為國際公約保護植物,已全部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 II,在人為破壞以及氣候與生態環境改變等因素影響下野生資源處于瀕危狀態,亟需開展蘭科植物資源保育與開發應用研究。蘭科貝母蘭屬(Cbdo^F/^)植物約200種,分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南緣至大洋洲,中國有26種,主產于西南(李利強,2009),對于貝母蘭屬植物研究極少見有報道,流蘇貝母蘭(CbeA^j/^ fimbriata )資源多樣性保護研究與開發利用極度缺乏,造成流蘇貝母蘭野生資源在人們的漠視中漸趨消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流蘇貝母蘭野生資源漸趨消失但對其的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又極少的缺陷,提供一種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可使野生的流蘇貝母蘭正常生長發育,在10-12月份正常開花,為珍稀物種野生流蘇貝母蘭資源保育與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配制栽培基質按比例取2-4體積份塑料泡沫碎塊、4-6體積份陶粒、2-4體積份腐殖土和1-2體積份蘚類植物備用,將塑料泡沫碎塊鋪于花盆中,厚度為4-6cm,在塑料泡沫上依次撒30-50%的陶粒和20-40%的腐殖土,然后將剩余的陶粒和腐殖土混合均勻撒于其上,最后鋪上苔蘚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質;
(2 )將野生流蘇貝母蘭栽于栽培基質中,噴施營養液,常規管理。優選的,上述方法中的步驟(1)為按比例取2-4體積份塑料泡沫碎塊、4-6體積份陶粒、2-4體積份腐殖土和1-2體積份蘚類植物備用,將塑料泡沫碎塊鋪于花盆中,厚度為 5cm,在塑料泡沫上依次撒40%的陶粒和30%的腐殖土,最后將剩余的陶粒和腐殖土混合均勻撒于其上,最后鋪上苔蘚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質。最佳的,前述方法中所用的塑料泡沫碎塊的體積份為3、陶粒的體積份為4、腐殖土的體積份為2、苔蘚植物的體積份為1。在前述方法中,所述塑料泡沫碎塊為3CmX5CmX7Cm的塑料泡沫塊,陶粒的直徑為 3cm。進一步的,前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冬季保證大棚溫度在5°C以上, 5-10月份間,在大棚頂部放置一層遮陽網。大棚內空氣的濕度為40-70%。在5-9月份期間,每月噴施一次稀釋成800倍的MS完全營養液。栽培野生流蘇貝母蘭所用的花盆的口徑為 25-35cm、高20-30cm。所述腐殖土采集于野生流蘇貝母蘭原生境林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方法可成功的將野生流蘇貝母蘭移栽于大棚內進行人工栽培馴化,移栽于大棚內的野生流蘇貝母蘭可正常生長發育,并在10-12月份正常開花,并可成功進行人工授粉結實,為野生流蘇貝母蘭的資源保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1)于冬季收集野生流蘇貝母蘭,并同時采集野生流蘇貝母蘭原生境林下的腐殖土。(2)配制栽培基質將塑料泡沫裁剪成3CmX5CmX7Cm的塊狀,按比例取3體積份的塑料泡沫碎塊、4體積份直徑為3cm的陶粒、2體積份腐殖土和1體積份苔蘚植物備用,在口徑為30cm、高25cm的花盆中,將塑料泡沫碎塊鋪于盆底,厚度為5cm,在塑料泡沫上依次撒40%的陶粒和30%的腐殖土,最后將剩余的陶粒和腐殖土混合均勻撒于其上,最后鋪上苔蘚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質。(3)移栽在移栽前修剪受損根系、葉片,移栽于栽培基質中,噴施一次稀釋成800 倍的MS完全營養液(每100 in2噴施20升溶液)。(4)管理冬季保證大棚溫度在5°C以上,5-10月份間在大棚頂部放置一層60%黑色遮陽網,同時大棚內空氣的濕度為40-70%并保持空氣的流通,在5-9月份期間,每月噴施一次稀釋成800倍的MS完全營養液(每100 IIf噴施20升溶液)。日常澆水不宜過多,苔蘚植物有干旱跡象才可澆水。流蘇貝母蘭生長發育旺盛,10-12月份正常開花,進行人工授粉并成功結實。
權利要求
1.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配制栽培基質按比例取2-4體積份塑料泡沫碎塊、4-6體積份陶粒、2-4體積份腐殖土和1-2體積份蘚類植物備用,將塑料泡沫碎塊鋪于花盆中,厚度為4-6cm,在塑料泡沫上依次撒30-50%的陶粒和20-40%的腐殖土,然后將剩余的陶粒和腐殖土混合均勻撒于其中,最后鋪上苔蘚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質;(2 )將野生流蘇貝母蘭栽于栽培基質上,噴施營養液,常規管理。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為按比例取2-4體積份塑料泡沫碎塊、4-6體積份陶粒、2-4體積份腐殖土和1-2體積份蘚類植物備用,將塑料泡沫碎塊鋪于花盆中,厚度為5cm,在塑料泡沫上依次撒40%的陶粒和30%的腐殖土,最后將剩余的陶粒和腐殖土混合均勻撒于其上,最后鋪上苔蘚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質。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塑料泡沫碎塊的體積份為3、陶粒的體積份為4、腐殖土的體積份為2、苔蘚植物的體積份為1。
4.按照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泡沫碎塊為3CmX5CmX7Cm的塑料泡沫塊,陶粒的直徑為3cm。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冬季保證大棚溫度在5°C以上,5-10月份間,在大棚頂部放置一層遮陽網。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棚內空氣的濕度為40-70%。
7.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5-9月份期間,每月噴施一次稀釋成800倍的MS完全營養液。
8.按照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的口徑為25-35cm、高20_30cm。
9.按照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土采集于野生流蘇貝母蘭原生境林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野生流蘇貝母蘭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1)配制栽培基質按比例取2-4體積份塑料泡沫碎塊、4-6體積份陶粒、2-4體積份腐殖土和1-2體積份蘚類植物備用,將塑料泡沫碎塊鋪于花盆中,厚度為4-6cm,在塑料泡沫上依次撒30-50%的陶粒和20-40%的腐殖土,然后將剩余的陶粒和腐殖土混合均勻撒于其上,最后鋪上苔蘚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質;(2)將野生流蘇貝母蘭栽于栽培基質中,噴施營養液,常規管理,可成功的將野生流蘇貝母蘭移栽于大棚內進行人工栽培馴化,移栽于大棚內的野生流蘇貝母蘭可正常生長發育,并在10-12月份正常開花,并可成功進行人工授粉結實。
文檔編號A01G9/24GK102511293SQ20111044907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吳明開 申請人:貴州省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