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豬圈墊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豬圈墊料。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的迅猛發展,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農業生態方面的污染。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畜禽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日趨加重,其環境污染總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區域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我國畜禽養殖業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不僅污染物量大幅度增加,污染成集中趨勢,出現了許多大型污染源,而且畜禽污染防治措施相對滯后,加大了環境壓力。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養殖業規模的變化,養殖業和種植業日益分離,畜禽糞便用于農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畜禽糞便亂堆亂放亂排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對環境污染逐年加重。養豬業末端治理投資較大,治理技術也不是很好,也 很難徹底解決污染問題。為減少土建設備投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盡可能發揮豬的生產潛力,采用高密度飼養、水沖水泡清糞方式、頻繁轉群、單體欄、去牙斷尾打耳號、早期斷奶等生產工藝,加之引進洋種帶進新病,一方面導致環境惡化,豬舍濕度大、有毒有害氣體及塵埃微生物濃度高,舍內環境惡化,大量而集中的糞污難以凈化和就地消納,污染場區和周圍環境,從而為病原微生物孳生和傳播提供了外部環境條件;另一方面是集約化生產工藝使豬一生都不斷遭受各種應激,處于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狀態,為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提供了宿主內因的條件;其三是舍內、外環境污染惡化,也會直接造成食品的藥物、重金屬、微生物污染。以多病原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為特點的非典型疫病傳播面之廣、傳播速度之快,使養豬業損失巨大,難診斷、難治療。為此大劑量預防、治療用藥,高濃度、頻繁消毒,又導致了豬群免疫抑制、微生物產生耐藥性而出現新菌株和新毒株,在疫病防治上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疫病的防治導致了兩個方面問題,一是造成豬肉產品的藥殘;二是治療和消毒用藥、病原微生物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生豬糞便的處理和生長環境的治理成了很多養殖企業的一大難題。
發明內容
豬圈墊料,主要公開了一種按由多種成分及配重比組合的墊料,以便解決豬糞的降解、除臭、凈化生豬的生長的環境等問題,且可以直接用作莊稼的有機肥料,達到生態循環利用目的;主要包括:原料及配比;其特征在于:碳化稻殼21%、碎玉米芯18%、草木灰25%、鋸末13%、碎麥秸桿7%、粉煤灰16% ;將上述原料按配比拌勻后,每天分早晚兩次灑在豬圈內即可。該技術配方不僅科學合理,而且搭配均衡,具有較強的吸水、除臭作用,同時在豬糞的作用下降解很快,可直接用做莊稼的有機肥料,適合多種牲畜食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說明。按上述原料及配重比取碳化稻殼21%、碎玉米芯18%、草木灰25%、鋸末13%、碎麥秸桿7%、粉煤灰16%, 細碎后均勻攪拌即可。
權利要求
1.豬圈墊料,主要包括:原料及配比;其特征在于:原料配比碳化稻殼21%、碎玉米芯18%、草木灰25%、鋸末13%、碎麥秸桿7%、粉煤灰16% ;將上述原料按配比拌勻后,每天分早晚兩次灑在豬圈內即可。
全文摘要
豬圈墊料,主要公開了一種按由多種成分及配重比組合的墊料,以便解決豬糞的降解、除臭、凈化生豬的生長的環境等問題,且可以直接用作莊稼的有機肥料,達到生態循環利用目的;主要包括原料及配比;其特征在于碳化稻殼21%、碎玉米芯18%、草木灰25%、鋸末13%、碎麥秸稈7%、粉煤灰16%;將上述原料按配比拌勻后,每天分早晚兩次灑在豬圈內即可。該技術配方不僅科學合理,而且搭配均衡,具有較強的吸水、除臭作用,同時在豬糞的作用下降解很快,可直接用做莊稼的有機肥料,適合多種牲畜食用。
文檔編號C05F17/00GK103183538SQ20111045492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徐州旭盛豬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