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齒齒板破碎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顎式破碎機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無齒齒板破碎副。
背景技術:
顎式破碎機設備中的一個主要機構是破碎腔,它由兩塊齒板(也稱顎板或牙板) 組成。現有技術顎式破碎機通常都是不選用實心平板,而選擇帶齒狀的齒板,原因有二 一是齒狀的齒板與物料接觸面小,破碎壓強大;二是利用齒形狀來實現“劈碎、折碎、擠碎”等多種破碎做功方式(齒峰對物料擠壓時物料將沿尖部壓力作用而被劈裂稱為劈碎;物料受彎曲應力作用而被折裂稱為折碎;物料因面部壓應力作用而被擠裂稱為擠碎),以提高破碎效率。由于齒板在制造中為了保證齒形有足夠的強度,齒形均呈頂部窄基部寬的結構, 這樣隨著破碎進程齒頂逐漸被磨損后,齒頂逐漸變寬,近趨于平板。實際上在齒板的整個服役期限內,僅有1/5 1/3的時間有明顯齒形在發揮作用,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亞平板狀態下進行破碎作業,“齒形”在破碎作業中隨著齒形磨損而衰減,實際作用有限。本申請人曾發明并申報了一種自修齒形的多功能破碎副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為201110064975. 7,其包括有固定齒板和活動齒板,固定齒板和活動齒板上均包括基板,基板上設置有齒峰和齒谷,破碎副的固定齒板和活動齒板兩者的齒峰和齒谷相對交錯布置; 所述的齒谷內設置有貫穿基板的通孔,這些通孔相對于對側齒板上的齒峰長度方向呈一列布置。自修齒形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亞平板破碎狀態,但是由于齒形的存在,齒谷與齒峰相對配合的咬合力還是不充分的(由于齒谷處有通孔而存在具有咬合力,但是齒峰處沒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破碎咬合力不大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具有較大破碎咬合力的無齒齒板破碎副。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無齒齒板破碎副,包括一對對峙形成破碎腔的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板為平板,平板上設置成蜂窩狀網孔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技術在于突破了現有技術齒板設置齒形的傳統方式,開創性的設計出了一種無齒齒板(即網狀網孔結構齒板,下同),用呈蜂窩網狀設計來取代齒形設計,增大了兩齒板間的挫力與剪力,優化了顎式破碎機的破碎機理(改以壓碎為主變為剪切破碎為主)。無齒齒板不僅具備了有齒齒板所具有的破碎功能,且比之更為優越。實踐證明,“有齒齒板”比“實心平面板”的破碎性能要優越得多,所以顎式破碎機從誕生起就與有齒齒板結伴而來。有齒齒板具有“劈碎、折碎、擠碎”等多種破碎功能,但都發揮得不充分,而本實用新型的無齒齒板恰恰強化了這些功能。1.劈碎功能(物料處在帶有尖棱、刀片狀的金屬表面并受擠壓時,尖棱或刀片楔入物料后會形成裂縫,物料內部就產生拉伸應力,當其達到拉伸強度極限時,則物料被劈裂而破碎)。在有齒齒板的破碎副“V”型破碎腔上端,物料尺寸較大,齒間距的作用可忽略不計,破碎工作時就是齒尖在作劈碎作用,這是有齒齒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之一。由于現有技術下的直條形齒型要考慮本身的強度,齒形太窄易崩裂,因此齒形寬度不能太窄,基本上采用上窄下寬的結構以增大齒型強度,但隨著齒形被磨損,齒面逐步變寬,劈碎的作用就逐漸衰減,僅有1/5 1/3時間有明顯齒形在發揮作用,而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亞平板狀態下工作 (實際上有齒齒板主要是以壓碎為基本破碎功能的)。而無齒齒板沒有突出很深的直條齒形,它靠網狀網孔結構強化自身強度,它的網狀筋比齒形窄的多,所以網狀結構的劈碎功能比齒形狀的要有效果得多。再則網狀結構設置為通孔。這種結構不會因磨損而使劈碎功能衰減,沒有亞平板狀態出現,在齒板整個服役期限內,劈碎功能始終如一地保持最大化。2.折碎功能(物料處在一側帶有一定間距的金屬凸棱上,而通過對峙交錯的另一側的凸棱對其作擠壓,物料就會產生彎曲變形,當其彎曲應力達到彎曲應力強度極限時, 則被折斷破碎)。在有齒齒板破碎副中由于兩塊對峙的齒板都是設置為“齒谷”對應“齒峰” 的,在“V”破碎腔的中、下部,對于尺寸大小接近于齒間距的物料(尤其是那些帶針狀,片狀的物料),從理論上講基本上都是以折碎方式破碎的,但實際上由于齒形要磨損、折碎方式會衰減、作用也有限。本實用新型的無齒齒板對峙的兩塊齒板的網孔也是孔心對孔邊交錯布置的,當尺寸大小接近于網孔尺寸的物料同樣是以折碎方式破碎的,與有齒齒板相比,無齒齒板沒有亞平板出現,折碎效果能始終如一的保持最大化。3.擠碎功能(當物料尺寸臨界于一側齒板的齒條間距或孔徑時,而受到對側擠壓時就會產生擠碎,猶如擠牙膏,受擠壓的物料邊緣會被剝離一小部分后被擠出,這就是擠碎)。由于有齒齒板的直齒條呈上窄下寬的結構,所以有效的擠碎作用很少。無齒齒板比有齒齒板更符合擠壓的條件,在無齒齒板的“V”型破碎腔的中、下部,只需將無齒齒板的網孔尺寸設計成與所需破碎成品料尺寸相適應的通孔且在齒板背面設計出料槽,則大部分臨界物料會通過擠碎方式破碎,并讓符合規格的物料提前退出破碎腔,避免過度破碎并節省功耗。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無齒齒板的破碎功能遠比有齒齒板具有優越性。無論是劈碎、 折碎、還是擠碎,現有技術下有齒齒板都是隨齒形磨損而功能衰減,作用有限,而無齒齒板的劈碎、折碎、擠碎功能發揮得更充分。本實用新型的無齒齒板比有齒齒板最大的優越性還在于它充分地實現了挫、剪切破碎。挫削破碎功能物料處于兩邊交錯部位,物料側面受到刀片狀金屬表面擠壓,猶如銼刀挫削,物料在受力處產生的挫削應力強度到達極限時,物料邊緣部分被挫削而破碎;剪切破碎功能物料處于兩邊交錯部位,受到刀片狀金屬表面正面擠壓,猶如剪刀剪切,物料在受力處產生的剪切應力強度到達極限時,物料邊緣部分被剪切而破碎。無齒齒板雖然是平板,但有網狀結構設置,它實際上猶如一副很好的組合挫刀和剪刀,物料以挫、剪方式被破碎,這是無齒齒板破碎副條件下的最基本的破碎方式,由于通常物料的抗剪切應力強度比抗壓應力強度要低得多,所以處于剪切機理下的破碎要比處于壓碎破碎更有效果。總之,
4本發明改變了顎式破碎機的破碎機理,使其更為優越。本實用新型的無齒齒板具有充分的挫、剪破碎功能,使整個破碎副具有了大咬合力功能。這種大咬合力功能對破碎極為有利,大咬合力功能體現為①在“V”破碎腔上端, 表現為抓咬(吃進)物料能力很強;②在整個破碎過程中,物料一邊被破碎,一邊往下端吃進,即物料隨著破碎而同時往排料方向推進。提高了破碎效率。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在于使現有技術顎式破碎機充分地實現挫、剪破碎的同時,使得整個破碎副具有大咬合力功能,從而有效地提升了顎式破碎機的整體破碎能力。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還有(1)本實用新型的無齒齒板不存在齒形被磨損變亞平板的情況,整個網狀網孔結構齒板在磨損當中是整體磨損的,網狀網孔結構始終如一,破碎效率不會衰減。(2)齒板制造過程中,要進行淬火熱處理工序,即把加溫至熾熱的齒板浸入水中快速冷卻,以達到淬火硬化的目的。本發明將齒板設置了密密麻麻的蜂窩孔群,大大增加淬火齒板與水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淬火工藝中的淬透性,從而增強了齒板的硬度、耐磨性和使用
壽命ο作為優選,該網狀結構為蜂窩狀。蜂窩狀是網狀結構中最特殊的結構,它不僅具有網狀結構的所有特性,而且其更容易實現隨機的、不定向的剪切破碎力,使其具有更大的破碎咬合力。此外,所有網狀結構中,在形成相同大小面積的情況下,蜂窩狀形成的空心比更大(空心比=空心面積/總面積),它強化了 “劈碎、折碎、擠碎”等破碎功能,更有利于提高破碎效率。作為優選,一側齒板上的網孔孔心與對側齒板上的網孔孔邊交錯對置。在對峙的兩齒板上網孔孔心與孔邊交錯對置的情況下,能夠更為有效的實現劈、折、擠、挫功能。作為優選,所述網孔為通孔。通孔為本實用新型網孔設計的首選實施方式,其中小于通孔直徑的規格尺寸物料能夠提前退出破碎,使得破碎不會過度。作為上述方案的替換方案,所述網孔為盲孔。在達到本實用新型破碎咬合力大的主要特性前提下,盲孔也是可以作為本實用新型網孔設計的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中1-齒板,2-網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無齒齒板破碎副,包括一對對峙形成破碎腔的齒板1, 齒板1為平板,平板上設置成蜂窩狀六邊形網孔結構,網孔2為貫穿平板的通孔。實用在破碎中,呈蜂窩狀網孔能夠實現以破碎能力強的挫碎和剪碎為主(通常物料剪切應力要比抗壓應力要來的更小),以破碎能力相對較弱的擠碎和壓碎為輔,從而達到較大的破碎咬合力,合理利用破碎機理,很大限度的提高了破碎效率。實施例2 網孔2為不貫穿平板的盲孔,其余同實施例1。實施例3 如圖1和圖2所示的兩塊齒板1來對峙形成破碎腔,一側齒板1上的網孔2孔心與對側齒板1上的網孔2孔邊交錯對置,其余同實施例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核心技術特征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無齒齒板破碎副,包括一對對峙形成破碎腔的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板為平板,平板上設置成蜂窩狀網孔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齒齒板破碎副,其特征在于,一側齒板上的網孔孔心與對側齒板上的網孔孔邊交錯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齒齒板破碎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網孔為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齒齒板破碎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網孔為盲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齒齒板破碎副,包括一對對峙形成破碎腔的齒板,齒板為平板,平板上設置成蜂窩狀網孔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齒齒板,用呈蜂窩網狀網孔設計來取代齒形設計,強化了劈碎、折碎和擠碎的破碎功能,最顯著的效果是將現有技術以擠碎和壓碎為主的破碎機理改變為以挫碎和剪碎為主,劈、折和擠碎為輔的綜合運用。進而具有較大的破碎咬合力,極大地提升了破碎性能。
文檔編號B02C1/02GK201988413SQ20112014519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日
發明者朱興良 申請人:浙江黑白礦山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