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的種植方法,特別是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油菜是以油脂為主要消費目標的大田油料作物。目前,低芥酸菜籽油油酸含量較高,達到60-65%,僅次于橄欖油,是一種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優質食用植物油。油菜籽壓榨后的副產品菜籽粕,約占種子重量的50-60%。菜籽中含有蛋白質25%左右,去油后的菜籽粕含蛋白質約35-40%。是一種良好的蛋白飼料。但是由于菜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的存在,其水解產物對動物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而限制了其在飼料方面的應用。后經過加拿大油菜育種家改良,成功培育出低硫甙、低芥酸的雙低甘藍型油菜品種,目前雙低油菜品種在世界各地油菜生產地區廣泛推廣種植。現如今油菜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菜籽油是國內生產的第一大食用植物油,產量占國內食用植物油的40%以上。目前我國油菜種植面積保持在700萬公頃左右。平均單產達到1800kg/hm2,總產達到目的318萬噸,種植面積和總產約占世界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國。近幾年來,由于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加上油菜種植機械化程度低,油菜生產費工、費時,油菜生產的綜合收益逐年下降。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如何解決油菜生產下滑的問題,關鍵是要提高種植油菜的綜合收益,只有提高油菜種植的經濟收益,增加農民收入,才能提高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2000年前后,油菜育種家們在雙低油菜的基礎上培育出了油蔬兩用型油菜,即在保證油菜籽產量基本不減或略有增產的同時,增收一季油菜薹,從而大幅度提高油菜種植效益。這一技術目前在我國許多油菜產區得以推廣應用。油菜薹不需要去葉去皮,全部可以食用。清炒后色澤青綠,脆甜可口,口感較糯,色香味道均優于常規的青菜薹。從種植到采摘,都在冬季,一般不用任何農藥,是一道綠色的環保菜肴。油蔬兩用油菜主要是低芥酸、低硫甙雙低甘藍型油菜品種。在常規栽培條件下,油菜抽薹較慢,大田油菜生產的油菜薹采收期大約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不同油菜產區時間略有差異),與青菜薹的上市期接近。如果能錯峰上市,則能進一步提高油菜薹的經濟效益。如何優選種植方法,調控油菜生長時期,促進油菜早抽薹,將是解決油菜薹提早上市這一問題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方法合理,有效調控油菜生長時期,效益顯著的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是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其特點是,其步驟如下(1)播種選擇甘藍型雙低油菜品種寧雜15號或者寧油16號作種植品作,采用直播或移栽的大棚播種方式;在秋季日平均氣溫達到20-22°C時播種;采用直播方式時,栽培適宜種植密度為18000-21000萬/畝;采用移栽的播種方式時,育苗移栽苗床秧齡一為30 35 天,葉齡6 7葉,根頸粗度0. 4-0. 6cm,單株鮮重30 32克;秧大田比1 :5 6 ;移載時種植密度為10000-12000株;
(2)肥料運籌按照油菜種植要求進行日常管理;在中等地力水平下,畝產菜籽200 250公斤的總施純氮量為2246公斤,磷施用量為施氮量的一半,在缺鉀土壤,施鉀量與施氮量相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投入;氮肥運籌按基肥、臘肥、薹肥的重量比5 2-4 1. 5-3. 0施用;油菜苗期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直播油菜要防治草害;
(3)增溫調光待油菜通過低溫春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罩大棚,并在夜間覆蓋草簾,并輔以人工光源處理1-3小時/天,保持夜間溫度在0°C以上,促進油菜提早進入抽薹生長期;
(4)采摘在菜薹長度達到30-40厘米時,即可采摘菜薹;菜薹采摘2茬后,再抽生的菜薹不再采摘,用于收獲菜籽。以上所述的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的步驟(2)中,畝產菜籽200 250公斤的總施純氮量優選為25公斤;氮肥運籌優選按基肥、臘肥、薹肥的重量比5 :3 :2或者5 2 :3施用。本發明方法中,采摘時,一般采摘上端15-20厘米主軸薹莖用于做蔬菜食用,實現第一次收獲。取菜薹后,油菜基部的休眠潛伏芽同時抽生產生一次分枝,距第一次采摘時間 10 15天,再采摘一次分枝頂端15-20厘米菜薹食用,可實現第二次收獲。第二次菜薹收獲后,促使油菜第二次分枝、第三次分枝再次抽生,分枝數量增加,單株角果數增加,盡管千粒重降低,但油菜籽產量基本不減,實現第三次收獲。使用本發明的種植方法,一般的采摘時間可以提前至1月下旬到2月中旬,比普通大田油菜薹提早近1-2個月,恰可與傳統節日春節同期,可以為節日市場提供新鮮優質油菜薹。采摘標準是在菜薹長度達到30-40厘米時,即可采摘。可用剪刀剪取油菜薹上端 15-20公分左右。以每個菜薹重30克計,每畝10000株的密度,可收獲油菜薹約300公斤; 以春節期間的蔬菜價格4-5元/公斤計算,僅油菜薹收益可達1200-1500元;采薹后菜籽產量170 200Kg/畝;按照菜籽價格4. 5元/公斤計算,菜籽收益可達765-900元。二者合計可實現毛收益19654400元/畝;去除每畝地生產成本450元,可實現凈利潤為 1515-1950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種植方法合理,可操作性強,它利用大棚設施生產優質無公害油菜薹,可適用于廣大的油菜種植區,實現油蔬兩用油采種植,大大提高的種植收益, 也豐富了春節期間的蔬菜品種供應。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明,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實施例1,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1)播種選擇甘藍型雙低油菜品種寧雜15號或者寧油16號作種植品作,采用直播或移栽的大棚播種方式;在秋季日平均氣溫達到20°C時播種;采用直播方式時,栽培適宜種植密度為18000萬/畝;采用移栽的播種方式時,育苗移栽苗床秧齡一為30 35天,葉齡6 7葉,根頸粗度0. 4-0. 6cm,單株鮮重30 32克;秧大田比1 :5 ;移載時種植密度為 10000 株;
(2)肥料運籌按照油菜種植要求進行日常管理;在中等地力水平下,畝產菜籽200 250公斤的總施純氮量為22公斤,磷施用量為施氮量的一半,在缺鉀土壤,施鉀量與施氮量相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投入;氮肥運籌按基肥、臘肥、薹肥的重量比5 2 1. 5施用;油菜苗期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直播油菜要防治草害;
(3)增溫調光待油菜通過低溫春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罩大棚,并在夜間覆蓋草簾,并輔以人工光源處理1小時/天,保持夜間溫度在0°C以上,促進油菜提早進入抽薹生長期;
(4)采摘在菜薹長度達到30厘米時,即可采摘菜薹;菜薹采摘2茬后,再抽生的菜薹不再采摘,用于收獲菜籽。實施例2,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1)播種選擇甘藍型雙低油菜品種寧雜15號或者寧油16號作種植品作,采用直播或移栽的大棚播種方式;在秋季日平均氣溫達到22°C時播種;采用直播方式時,栽培適宜種植密度為21000萬/畝;采用移栽的播種方式時,育苗移栽苗床秧齡一為30 35天,葉齡 6 7葉,根頸粗度0. 4-0. 6cm,單株鮮重30 32克;秧大田比1 6 ;移載時種植密度為 12000 株;
(2)肥料運籌按照油菜種植要求進行日常管理;在中等地力水平下,畝產菜籽200 250公斤的總施純氮量為沈公斤,磷施用量為施氮量的一半,在缺鉀土壤,施鉀量與施氮量相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投入;氮肥運籌按基肥、臘肥、薹肥的重量比5: 4 3.0施用;油菜苗期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直播油菜要防治草害;
(3)增溫調光待油菜通過低溫春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罩大棚,并在夜間覆蓋草簾,并輔以人工光源處理3小時/天,保持夜間溫度在0°C以上,促進油菜提早進入抽薹生長期;
(4)采摘在菜薹長度達到40厘米時,即可采摘菜薹;菜薹采摘2茬后,再抽生的菜薹不再采摘,用于收獲菜籽。實施例3,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1)播種選擇甘藍型雙低油菜品種寧雜15號或者寧油16號作種植品作,采用直播或移栽的大棚播種方式;在秋季日平均氣溫達到21°C時播種;采用直播方式時,栽培適宜種植密度為20000萬/畝;采用移栽的播種方式時,育苗移栽苗床秧齡一為30 35天,葉齡6 7葉,根頸粗度0. 4-0. 6cm,單株鮮重30 32克;秧大田比1 :5 ;移載時種植密度為 11000 株;
(2)肥料運籌按照油菜種植要求進行日常管理;在中等地力水平下,畝產菜籽200 250公斤的總施純氮量為25公斤,磷施用量為施氮量的一半,在缺鉀土壤,施鉀量與施氮量相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投入;氮肥運籌按基肥、臘肥、薹肥的重量比5 3 2或者5 2 3施用;油菜苗期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直播油菜要防治草害;
(3)增溫調光待油菜通過低溫春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罩大棚,并在夜間覆蓋草簾,并輔以人工光源處理2小時/天,保持夜間溫度在0°C以上,促進油菜提早進入抽薹生長期;
(4)采摘在菜薹長度達到35厘米時,即可采摘菜薹;菜薹采摘2茬后,再抽生的菜薹不再采摘,用于收獲菜籽。
權利要求
1.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如下(1)播種選擇甘藍型雙低油菜品種寧雜15號或者寧油16號作種植品作,采用直播或移栽的大棚播種方式;在秋季日平均氣溫達到20-22°C時播種;采用直播方式時,栽培適宜種植密度為18000-21000萬/畝;采用移栽的播種方式時,育苗移栽苗床秧齡一為30 35 天,葉齡6 7葉,根頸粗度0. 4-0. 6cm,單株鮮重30 32克;秧大田比1 :5 6 ;移載時種植密度為10000-12000株;(2)肥料運籌按照油菜種植要求進行日常管理;在中等地力水平下,畝產菜籽200 250公斤的總施純氮量為2246公斤,磷施用量為施氮量的一半,在缺鉀土壤,施鉀量與施氮量相當,在缺硼地區要補足硼肥;磷、鉀、硼肥作基肥投入;氮肥運籌按基肥、臘肥、薹肥的重量比5 2-4 1. 5-3. 0施用;油菜苗期要防治菜青蟲和蚜蟲,直播油菜要防治草害;(3)增溫調光待油菜通過低溫春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罩大棚,并在夜間覆蓋草簾,并輔以人工光源處理1-3小時/天,保持夜間溫度在0°C以上,促進油菜提早進入抽薹生長期;(4)采摘在菜薹長度達到30-40厘米時,即可采摘菜薹;菜薹采摘2茬后,再抽生的菜薹不再采摘,用于收獲菜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 畝產菜籽200 250公斤的總施純氮量為25公斤;氮肥運籌按基肥、臘肥、薹肥的重量比5 3 2或者5 2 3施用。
全文摘要
一種油蔬兩用油菜薹的種植方法,在大棚等設施內,播種甘藍型雙低油菜品種寧雜15號或者寧油16號;待油菜通過低溫春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罩大棚,夜間覆蓋草簾,并輔以人工光源光照,保持夜間溫度在0℃以上,通過提高油菜生長期溫度和延長光照時間,促進油菜提早進入抽薹生長期;在菜薹達到平頭高度時采摘2茬油菜薹,再抽生的菜薹不再采摘,用于收獲菜籽。本發明利用大棚設施生產優質無公害油菜薹,比普通大田間油菜薹采薹期提早1-2個月,可為春節前后的節日市場提供優質的新鮮蔬菜。每畝大棚可以生產油菜薹300公斤以上,并可產菜籽170~200Kg,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2523892SQ20121004324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4日
發明者成英 申請人: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