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

文檔序號:203381閱讀:46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生態養殖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水稻種植環境的惡化,病害、蟲害、草害發生日趨嚴重,傳統生產中,化肥、農藥已成為保證水稻產量的主要手段。造成的環境污染,產值低下,增效緩慢。而池塘、湖泊等養殖河蟹被扣上了污染水質,破壞生態環境的帽子。發展新型的水稻種植和河蟹養殖技術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開始利用稻田區域生態資源的優勢進行河蟹養殖,發展生態種養技術,力創“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增產、增收產業。
一方面,稻田養殖成蟹防治水稻病蟲草害、稻田養殖河蟹的增產增效。另一方面, 天然河蟹有著豐富的營養物質,已經成為人們餐飲中的一道美食,隨著環境改變,天然河蟹日趨減少,早已不能滿足人們需要。
中國專利文獻CN100361571C公開了一種利用生態調控在稻田養蟹的方法,采用在稻田中先施于50%底肥,然后再放入新水在田地里養河蟹,用稻田地內水生動植物及附加餌料為食,排泄物又可作為稻田的有機肥料,該方法從飼養期至河蟹捕撈期全過程通過調控河蟹密度實現田地無害,不但實現了水稻豐收又可獲得河蟹高產,還可充分利用土地及水資源進行生態調控。中國專利文獻CN1023^520A公開了一種稻田養殖河蟹的新方法, 包括稻田養蟹適宜水稻和河蟹品種的選擇、開挖蟹溝、設置防逃設施、塑料大棚暫養蟹種、 水稻栽培、蟹苗放養、水稻栽培管理、河蟹飼養管理。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采用水稻、一齡蟹種、大豆三位一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養殖成蟹的稻田;(2)選擇一齡蟹種并進行暫養;(3)稻田施肥所述稻田在耙地前一次性施入底肥;(4)稻田內挖蟹溝和進排水系統水稻秧苗移栽前,在稻田的四周挖出深30-40cm、寬 50-60cm的環形蟹溝;(5)栽插水稻所述水稻的栽插采用大壟雙行的栽種模式移栽秧苗,所述的大豆種植在稻田的田埂上;(6)養蟹稻田和一齡蟹種的清整消毒放養一齡蟹種前分別對養蟹稻田和蟹種進行清整消毒;(7)適時放養將清整消毒的一齡蟹種放入清整消毒后的養蟹稻田中進行養殖;(8)蟹種的投喂和成蟹的采收根據河蟹的生長情況進行投喂和采收。
所述的步驟(1)中養殖成蟹的稻田選在靠近水源、水質好、無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和保肥性能強、汛期不被淹沒、連片面積較大的低洼、淺灘,所述的水稻種子選擇抗病蟲害、抗倒伏、耐鹽堿、耐肥力、優質高產的品種,如遼星1號、鹽豐47和鹽豐456。
所述的步驟(2)中一齡蟹種暫養的田塊或暫養池在放蟹前先進行清整消毒,所述的一齡蟹種的暫養密度為100-120kg/畝。
所述的步驟(3)中的底肥為生物菌性有機肥,每畝施肥60-70千克。
所述的步驟(4)中環形蟹溝的外環形溝均距離田埂40-60cm處,所述的進排水系統的在田埂進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挖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
所述的步驟(5)中大壟雙行的小壟行距為17-23cm,大壟行距為37-43cm。
所述的步驟(6)中一齡蟹種清整消毒的方法是采用18_23g/m3的高錳酸鉀浸浴 5-10mino
所述的步驟(7)中蟹種放入稻田的蟹溝內進行養殖,放養時間為每年6月中旬,放養后定期潑撒EM菌,所述的定期潑撒EM菌為每半個月到一個月向稻田的蟹溝潑撒一次EM 菌。
所述的步驟(8)中蟹種的投喂為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餌料,投喂量即干物質量為河蟹放養時總體重的3%-5% ;所述的河蟹的投喂在7月中旬前投喂顆粒飼料,7月中旬到 8月中旬投喂顆粒飼料和青飼料,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后投喂顆粒飼料和鮮活餌料;所述的成蟹的采收時間為9月底至10月初。
本發明優點在于1、本發明的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是一種利用水稻、害蟲、河蟹等生物之間形成的生物鏈的互控互促作用,并根據水稻各生育規律和生物的有機結合,改善稻蟹共生生態環境,實現稻蟹產品無公害化、營養化的一項種養新技術;2、在稻田外圍種植大豆,合理的利用了空間、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實現了稻田的立體生產;3、本發明是在人工生態系統中模仿自然生態系統的調節行為,通過稻田養蟹,控制稻田病蟲草害的發生,促進生態平衡、控制農藥污染,還可促使水稻增產、降低農業成本、實現農民增收,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


附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稻田養成蟹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1.面積邊行加密(彌補環溝減少的水稻種植)2.小壟3.河蟹4、大壟5.環溝河蟹活動場所 6.田埂實施例1本發明的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請參照附圖1,附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稻田養成蟹的示意圖。
本發明的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采用水稻、一齡蟹種、大豆max) Μ— 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養殖成蟹的稻田所述養殖成蟹的稻田選在靠近水源、水質好、無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和保肥性能強、汛期不被淹沒、連片面積較大的低洼、淺灘。
(2)選擇一齡蟹種并進行暫養將一齡蟹種從越冬池中起捕出,先放在稻田邊上的暫養池中暫養,所述的一齡蟹種暫養的田塊或暫養池在放蟹前,先進行清整消毒,所述的一齡蟹種暫養密度為100-120kg/畝。待蛻殼一次后,開始挑選體質好,活力強,生長潛力大的河蟹。所述一齡蟹種有較大的生長潛力,從形態上來看,雄蟹大螯內側無絨毛或有較少絨毛;雌蟹腹節呈三角形或接近三角形。
(3)稻田施肥所述稻田在耙地前一次性施入底肥,所述底肥為生物菌性有機肥, 每畝施肥60-70千克。
(4)稻田內挖蟹溝和進排水系統水稻秧苗移栽前,在稻田的四周且在稻田內挖出深30-40cm、寬50-60cm的環形蟹溝;所述進排水系統的在田埂進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挖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環形蟹溝的外環形溝均距田埂40-60cm處。
本發明養蟹稻田進、排水口的位置挖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并使進、排水口與排灌渠道、環溝連通,以便于整個稻田的水流通暢。
(5)栽插水稻所述水稻的栽插采用大壟雙行、邊行加密的栽種模式移栽秧苗。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大壟雙行的小壟行距為20士3cm,大壟行距為40士3cm。
所述的水稻的種子選擇抗病蟲害、抗倒伏、耐鹽堿、耐肥力、優質高產的品種。如遼星1號、鹽豐47、鹽豐456等品種。
本發明采用“大壟雙行”(即6寸壟和12寸壟,常規插秧方式為9寸壟)栽種模式移栽秧苗,以利于秧苗通風、透光及河蟹活動。
(6)養蟹稻田的清整和一齡蟹種的消毒放養前分別對養蟹稻田進行清整,對一齡蟹種進行消毒。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一齡蟹種放養時用18-23g/m3的高錳酸鉀浸浴5-lOmin,可防治疾病。
(7)適時放養將清整消毒的一齡蟹種放入清整消毒后的稻田中進行養殖;所述的一齡蟹種放入稻田的蟹溝內。所述的放養的時間為每年6月中旬。放養一齡蟹種前,先向稻田內放入新水,然后再將蟹放養到稻田中。
需要說明的是,放養后定期向蟹溝潑撒EM菌,可改善水質,防病于未然。所述定期潑撒EM菌,如半個月到一個月潑撒一次,所述潑撒EM菌隨著形態、菌群成分和濃度而變化, 具體使用量按照說明書來使用。
(8)立體生態種養水稻、河蟹、大豆三位一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如圖1所示, 其中大豆栽種在水稻的田埂上。
(9)蟹種的投喂根據蟹種的生長情況進行投喂。
所述蟹種的投喂為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餌料,投喂量為蟹種放養時總體重的 3%-5%。
較佳的,所述河蟹的投喂在7月中旬前投喂顆粒飼料,7月中旬到8月中旬投喂顆粒飼料和青飼料,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后投喂顆粒飼料和鮮活餌料。
本發明河蟹的投喂管理,飼料投喂要有利于河蟹和水稻的生存環境及稻田內和諧的生態環境,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餌料,投喂量(干物質量)為放養河蟹總體重的3%-5%, 投喂顆粒飼料。7月中旬到8月中旬,應少量投喂顆粒飼料,大量投水草等青飼料,以防止雨季稻田水環境惡化,水體溶解氧缺乏,有害還原性物質增多,影響河蟹生長;8月中旬后,河蟹處于育肥階段,要以鮮活餌料為主,輔助配合飼料,這樣可以生產出“黃多膏肥”的優質河蟹。
(10)成蟹的日常管理做到“二巡”、“三防”、“四察”。“二巡”就是早、晚要巡田。 “三防”就是防敵害、防污水、防偷盜。“四察”就是一察防逃設施有無破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二察有無殘餌,注意觀察河蟹吃食情況,以定下次的投餌量;三察水質變化情況,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可靈活調節換水時間,同時,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四察河蟹的長勢,有無病害, 有無敵害,及時清理蟹殼、死蟹、對蟹殼大小進行測定。
水質應符合GB-11607-89標準,pH值控制為在7. 5-8. 5之間。
防逃設施在稻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構筑河蟹防逃墻,用0. 08-0. Imm的塑料薄膜作為墻體,將其埋入土中10cm,使地上部分防逃墻高40-50cm,外側用竹竿加鐵線固定,墻體角度向內略有傾斜,四角圍成一個圓弧狀。
(11)捕獲成蟹所述成蟹的捕獲時間優選為9月底至10月初;由于9月底至10 月初是水稻收割前的成蟹捕獲期,“西風起、蟹腳癢”,可將稻田水排干,直接用人工拾取的辦法。成蟹上岸會沿著防逃墻爬行,大多數會聚集在養蟹稻田的四個角,因此操作起來較為方便。
實施例2請參照附圖1,附圖1是本發明的稻田養成蟹的示意圖。
(1)稻田選擇養蟹稻田應選在靠近水源、水質好、無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和保肥性能強、汛期不被淹沒、連片面積較大的低洼、淺灘。
(2)水稻種子的選擇水稻種子應選擇抗病蟲害、抗倒伏、耐鹽堿、耐肥力、優質高產的品種,選擇鹽豐47號水稻品種。
(3)—齡蟹種選擇一齡蟹種為前一年自己培育。將一齡蟹種從越冬池中起捕出, 先放在稻田邊上的暫養池中暫養,待蛻殼一次后,開始挑選體質好,活力強,生長潛力大的河蟹。雌蟹要求腹臍形狀為三角形,或者接近三角形;雄蟹要求大螯內側無絨毛,或者有較少絨毛。
(4)水稻的栽插方式插秧前將稻田挖出30cm深、60cm寬的環形蟹溝,且環形蟹溝距離田埂60cm,然后再插秧,采用大壟雙行、邊行加密的栽插方式,即小壟為20cm壟,大壟為40cm壟,以利于秧苗通風、透光及河蟹活動。大壟雙行栽培技術能有效地解決水稻株行距較小,導致封壟早,后期通風透光不良,底部葉枯死較早,造成水稻早衰、干物質積累受阻等問題,從而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
(5)水稻的施肥方式在稻田進行耙地前,一次性施入生物菌性有機肥為底肥,施肥 900kg/hm2。
(6)進排水系統養蟹稻田進、排水口的位置挖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進、排水口與排灌渠道、環溝連通,這樣可使整個稻田的水流通暢。
(7)防逃設施在稻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構筑河蟹防逃墻,用0. 08-0. Imm的塑料薄膜作為墻體,將其埋入土中10cm,使地上部分防逃墻高40-50cm,外側用竹竿加鐵線固定, 墻體角度向內略有傾斜,四角圍成一個圓弧狀。
(8)適時放養每年6月中旬,扣蟹進入稻田。放養前,先向大面積稻田內放入新水,然后再將扣蟹放養到稻田中。
(9)立體生態種養水稻、河蟹、大豆三位一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如圖1所示, 其中大豆栽種在水稻的田埂上。埂寬60-80cm。
(10)扣蟹投喂管理飼料投喂要有利于河蟹和水稻的生存環境及稻田內和諧的生態環境,所述扣蟹的投喂為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餌料,投喂量(干物質量)為河蟹放養時總體重的3%-5% ;所述河蟹的投喂在7月中旬前投喂顆粒飼料,7月中旬到8月中旬投喂顆粒飼料和青飼料,在8月中旬到9月中旬后投喂顆粒飼料和鮮活餌料。
(11)日常管理做到“二巡”、“三防”、“四察”?!岸病奔丛?、晚要巡田每天有專人巡田2次,尤其是在早、晚、夜間和陰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更要認真仔細巡田,同時觀察水質變化、河蟹生長和攝食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三防”即是防敵害、防污水、防偷盜。防敵害生物的侵襲一防逃蟹;二防水蛇;三防鼠害;四要及時驅趕水鳥,為河蟹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防污水進入稻田影響河蟹的生長,在河蟹收獲的季節,還要防止成蟹被偷。 “四察”即是一察防逃設施有無破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二察有無殘餌,注意觀察河蟹吃食情況,以定下次的投餌量;三察水質變化,換水時間,可靈活調節,同時,注意收聽天氣預報; 四察河蟹長勢,有無病害,有無敵害,及時清理蟹殼、死蟹、對蟹殼大小進行測定。稻田養蟹病害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水質應符合GB-11607-89標準,pH值控制為在7. 5-8. 5之間。
(12)疾病防治放養前對養蟹稻田和暫養池進行清整消毒。蟹種放養時用20g/m3 的高錳酸鉀浸浴5-lOmin,所述蟹種放養后定期(20天一次)潑撒EM菌;所述定期潑撒EM 菌為每半個月到一個月向稻田的蟹溝潑撒一次EM菌,所述潑撒EM菌的使用隨著EM菌的形態、菌群成分和濃度而變化,具體使用量按照說明書來使用。
(13)捕獲成蟹9月底至10月初,是水稻收割前的成蟹捕獲期,可直接用人工拾取的辦法。成蟹上岸會沿著防逃墻爬行,大多數會聚集在養蟹稻田的四個角,因此操作起來較為方便。
本發明的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具有以下的優點(1)本發明采用了大壟雙行的栽插方式,與常規稻田的栽插方式相比,邊際效應體現更加明顯,增加了水稻的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的發生;河蟹的活動空間加大,有利于河蟹生長。
(2)在稻田四邊采用了環溝設計,便于河蟹的養殖管理。
(3)稻田養蟹可以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對孑孓、水稻二化螟、稻飛虱、稻象甲等水稻害蟲有極好的抑制作用。
(4)稻田全部使用有機肥,拒絕使用化肥,減少了氮磷的排放;同時使用生物農藥, 降低了農藥殘留,減少對水體的污染,使生產的水稻成為綠色農產品,促進水稻增產,實現農民增收。
(5)稻田養蟹解決稻田中耕除草問題。河蟹放入稻田后不斷攝食雜草,在不施用除CN 102524139 A草劑的情況下消滅田間雜草,河蟹采食過程中疏松了土壤,防止土壤板結。通過河蟹長期的中耕作用,增加了土壤通氣性,改善了土壤環境,增強呼吸作用,減少有毒物質的危害,利于水稻根系生長,利于根系對礦物質的吸收,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
(6)水稻在生長期內獲得大量由河蟹排泄的有機肥料,而河蟹在稻田以水生動植物為餌料,這樣大大節省投喂成本和田間管理成本。
(7)在稻田外圍種植大豆,合理的利用了空間、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實現了稻田的立體生產;(8)本發明養蟹稻田的投入產出比比常規稻田的投入產出比高;捕獲時節的成蟹平均 IOOg/只,平均25千克/畝,且由于本發明采用的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為水稻、河蟹、大豆三位一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獲得的蟹為生態蟹,且大豆平均畝產為280千克/畝,水稻平均畝產為705千克,因此成蟹、大豆與水稻多豐收,綜合效益很好。
實施例32009年5-10月期間,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壩墻鎮進行了稻田養蟹示范區實施,采用實施例1的方法步驟,在稻田養蟹示范基地進行稻田養殖成蟹,水稻種子遼星1號水稻,并選擇6月中旬開始放養規格整齊的扣蟹,平均12. 5g/只,400只/畝,結果10月初捕獲成蟹平均IMg/只,平均30千克/畝;水稻產量為平均767千克/畝,如表1所示。
表1養蟹稻田與常規稻田產量和效益比較(2009年)比較田塊 (畝)畝產 (kg)單價(元 /kg)畝產值 (元)畝成本 (元)畝效益 (元)綜合效益(元)養蟹 稻田扣蟹233050 12 /+只150040510952430稻谷7672.418415061335稻田稻谷36502.11365599766766從表1中可知養蟹稻田與常規稻田的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3. 67和1:2. 28 ;成蟹平均IMg/只,平均30千克/畝,且由于本實施例采用的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為水稻、扣蟹、 大豆三位一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獲得的蟹為生態蟹,且大豆平均畝產為300千克/畝, 水稻平均畝產為767千克/畝,因此扣蟹、大豆與水稻多豐收,綜合效益很好。
實施例42010年5-10月期間,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壩墻鎮進行了稻田養蟹示范區實施,采用實施例1的方法步驟,在稻田養蟹示范基地進行稻田養殖成蟹,水稻種子鹽豐456號水稻, 并選擇6月中旬開始放養規格整齊的扣蟹,平均15g/只,350只/畝,結果10月初捕獲成蟹平均116. 4g/只,平均21. 8千克/畝;水稻產量為平均637. 5千克/畝,如表2所示。
表2養蟹稻田與常規稻田產量和效益比較(2010年)
權利要求
1.一種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稻、一齡蟹種、大豆三位一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養殖成蟹的稻田;(2)選擇一齡蟹種并進行暫養;(3)稻田施肥所述稻田在耙地前一次性施入底肥;(4)稻田內挖蟹溝和進排水系統水稻秧苗移栽前,在稻田的四周挖出深30-40cm、寬 50-60cm的環形蟹溝;(5 )栽插水稻所述水稻的栽插采用大壟雙行的栽種模式移栽秧苗,所述的大豆種植在稻田的田埂上;(6)養蟹稻田和一齡蟹種的清整消毒放養一齡蟹種前分別對養蟹稻田和蟹種進行清整消毒;(7)適時放養將清整消毒的一齡蟹種放入清整消毒后的養蟹稻田中進行養殖;(8)蟹種的投喂和成蟹的采收根據河蟹的生長情況進行投喂和采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養殖成蟹的稻田選在靠近水源、水質好、無污染、排灌方便、保水力和保肥性能強、汛期不被淹沒、連片面積較大的低洼、淺灘,所述的水稻種子選擇抗病蟲害、抗倒伏、耐鹽堿、耐肥力、優質高產的品種,如遼星1號、鹽豐47和鹽豐45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一齡蟹種暫養的田塊或暫養池在放蟹前先進行清整消毒,所述的一齡蟹種的暫養密度為100-120kg/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的底肥為生物菌性有機肥,每畝施肥60-70千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環形蟹溝的外環形溝均距離田埂40-60cm處,所述的進排水系統的在田埂進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挖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5)中大壟雙行的小壟行距為 17-23cm,大壟行距為 37-43c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6)中一齡蟹種清整消毒的方法是采用18-23g/m3的高錳酸鉀浸浴5-lOmin。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7)中蟹種放入稻田的蟹溝內進行養殖,放養時間為每年6月中旬,放養后定期潑撒EM菌,所述的定期潑撒EM菌為每半個月到一個月向稻田的蟹溝潑撒一次EM菌。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8)中蟹種的投喂為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餌料,投喂量即干物質量為河蟹放養時總體重的3%-5% ;所述的河蟹的投喂在7月中旬前投喂顆粒飼料,7月中旬到8月中旬投喂顆粒飼料和青飼料,在8月中旬到 9月中旬后投喂顆粒飼料和鮮活餌料;所述的成蟹的采收時間為9月底至10月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稻田養殖成蟹的方法,采用水稻、一齡蟹種、大豆三位一體的立體生態種養模式。本發明優點在于是一種利用水稻、害蟲、河蟹等生物之間形成的生物鏈的互控互促作用,并根據水稻各生育規律和生物的有機結合,改善稻蟹共生生態環境,實現稻蟹產品無公害化、營養化的一項種養新技術;合理的利用了空間、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實現了稻田的立體生產;本發明是在人工生態系統中模仿自然生態系統的調節行為,通過稻田養蟹,控制稻田病蟲草害的發生,促進生態平衡、控制農藥污染,還可促使水稻增產、降低農業成本、實現農民增收,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524139SQ20121004466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7日
發明者于永清, 汪清, 王昂, 王武, 馬旭洲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都江堰市| 桂东县| 定远县| 尉氏县| 大安市| 格尔木市| 金堂县| 双鸭山市| 乐清市| 嘉黎县| 尚义县| 万载县| 门头沟区| 老河口市| 镇坪县| 安国市| 渑池县| 稻城县| 镇巴县| 石景山区| 东乌珠穆沁旗| 宜昌市| 资阳市| 嘉鱼县| 梧州市| 德江县| 皋兰县| 石渠县| 揭西县| 阳山县| 赤壁市| 清流县| 常熟市| 穆棱市| 石楼县| 井陉县| 综艺| 吴堡县| 彭山县|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