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風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草藥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風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防風,又名山芹菜、白毛草、銅蕓、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種、屏風、關防風、川防風,云防風古代名“屏風”(見《名醫別錄》),喻御風如屏障也。其味辛甘,性微溫而潤,為“風藥中之潤劑”。臨床隨證配伍,具有不同的雙向作用,茲瑣志之。防風的植物形態,為多年生草本,高30 80厘米,全體無毛。根粗壯,莖基密生褐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莖單生,2歧分枝。基生葉三角狀卵形,長7 19厘米,2 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條形至披針形,全緣;葉柄長2 6. 5厘米;頂生葉簡化,具擴展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傘梗5 9,不等長;總苞片缺如;小傘形花序有花4 9朵,小總苞片4 5,披針形;萼齒短三角形,較顯著;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頭,向內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圓錐形。雙懸果卵形,幼嫩時具疣狀突起,成熟時裂開成2分果,懸掛在二果柄的頂端,分果有棱。花期8 9月;果期9 10月。野生于丘陵地帶山坡草叢中,或田邊、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陜西、山西、湖南等地,防風藥理作用在于解熱,鎮痛、鎮靜,抗菌、抗炎。由于防風在中藥制劑中使用廣泛,用量急劇增加,主要依靠野生采挖防風,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再加之人工種植防風技術還不夠成熟,阻礙了防風種植的發展,為了克服防風種植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實驗成功一種防風的種植方法,有效解決防風種植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缺陷,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步驟如下1、育苗將精選好的種子,于播種前3 5天進行溫水浸泡處理。用35°C的溫水浸泡M小時,用40°C 50°C的溫水浸泡8 12小時,使其種子充分吸水,以利發芽。浸泡時做到邊攪拌,邊撒種子,撈出浮在水面上的癟籽和雜質,將沉底的飽滿種子泡好后取出。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條播。播種前,先在畦上噴水,待水下滲表土稍干后,按行距15cm開溝播種,溝深2 5cm,播幅7 9cm,溝底要平,播后覆土擋平,稍加鎮壓,再澆1次水,每畝用種4kg種子,撒播為待水下滲后,將種子均勻撒入后,覆淺土即可,每畝可用種5kg種子。2、移栽育苗后隔年春栽,以當年不抽葉開花,主芽健壯,根莖小而整齊。剪去須根,按行距25cm開深8cm的溝,按株距15cm左右將栽排入溝內,芽尖朝上,并與地面相平。栽后兩側稍加鎮壓,全部栽完后,再澆1次大水。苗高7厘米時,結合除草分次間苗,定苗株距13-17厘米。6-8月份追肥1-2次,并結合培土,除留種外應及時摘除花蕾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育苗效果好,移栽成活率高,是防風種植的有效方法,成為防風種植推廣的有效途徑。根據種植實驗,本發明畝產可增產觀.6%,經濟效益可增加460元,是農民種植防風的有效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種植基地做進一步具體說明。
實例1 一種防風種植方法采取的技術步驟如下1、育苗將精選好的種子,于播種前3 5天進行溫水浸泡處理。用35°C的溫水浸泡M小時,用40°C 50°C的溫水浸泡8 12小時,使其種子充分吸水,以利發芽。浸泡時做到邊攪拌,邊撒種子,撈出浮在水面上的癟籽和雜質,將沉底的飽滿種子泡好后取出。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條播。播種前,先在畦上噴水,待水下滲表土稍干后,按行距15cm開溝播種,溝深2 5cm,播幅7 9cm,溝底要平,播后覆土擋平,稍加鎮壓,再澆1次水,每畝用種4kg種子,撒播為待水下滲后,將種子均勻撒入后,覆淺土即可,每畝可用種5kg種子。2、移栽育苗后隔年春栽,以當年不抽葉開花,主芽健壯,根莖小而整齊。剪去須根,按行距25cm開深8cm的溝,按株距15cm左右將栽排入溝內,芽尖朝上,并與地面相平。栽后兩側稍加鎮壓,全部栽完后,再澆1次大水。苗高7厘米時,結合除草分次間苗,定苗株距13-17厘米。6-8月份追肥1-2次,并結合培土,除留種外應及時摘除花蕾3、苗期管理此期要采取一切抗旱保墑措施,壓、踩、摟、軋、石袞因地、因時并用,確保播種層內有充足的土壤水分,滿足其萌發需要,嚴防土壤"落干"和種子"芽干"的現象發生,力爭達到苗全、苗壯。4、除草松土,防荒促壯田間和畦面生長出雜草,將影響幼苗生長,要求見草就除掉,防止草荒欺苗。同時,要進行中耕松土 2 3遍,為幼苗根系生長改善環境,促使根系深扎,達到壯苗的效果。5、疏苗定苗,防蟲保苗出苗后15 20天,苗高達3 5厘米左右時,進行疏苗,打開"死撮",防止小苗過度擁擠,生長細弱。生長到一個月左右時,苗高達10厘米以上,進行最后定苗,育苗田苗距2 3厘米,生產田苗距8 10厘米,防止苗荒徒長。同時,苗期時值地下害蟲(螻蛄、蠐螬、地老虎、金針蟲)、苗期害蟲(象甲、金龜子)相繼發生為害,要做好田間調查和防治工作,保證防風幼苗不受損害。防治技術參見北沙參章節。6、生長期管理由于防風適應性強,耐寒、抗旱性強,只要保證全苗,生長期間管理比較簡單。為促進生長和發育也可采取一些促控措施。(1)、追肥澆水一般情況下第一年人工栽培防風,很少表現缺肥和缺水癥狀。只有播種在沙質土壤或遇嚴重干旱天氣時,在定苗后適當追肥澆水。每畝追尿素8 10千克,硫酸鉀3 5千克,追肥后及時澆水,以滿足不良土壤和不良天氣影響下的防風幼苗生長需求。O)、中耕除草生長期間仍然有一部分雜草在不同時間生長出來,要結合中耕松土及時拔除。(3)排洪防澇防風生長的旺盛時期在6、7、8月份,正逢雨季,田(畦)間發生洪澇和積水要及時排除,并隨后進行中耕,保持田間地表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以有利于根系生長。7、越冬期管理防風栽培第一年為營養生長,地上植株蓮座狀,很少有抽苔開花現象,一但發現要及時摘除。生長到10月上中旬,地上葉莖開始枯黃,進入越冬休眠期。此期管理,一是澆好越冬前的封凍水,嚴防因北方氣候干旱而引起水分不足。要在10月底或11月上旬進行澆封凍水,要澆灌均勻。二是防止放牧和畜禽的踐踏為害,做好田間管護工作。三是對育苗田管護好秧苗,并對移栽田做好各項移栽前的準備工作,如整地、施肥、水源等。
8、返青期管理防風根莖在地下經過一個冬季漫長的"休眠"以后,到翌年春季隨著天氣變暖,氣溫升高,耕層逐漸解凍,根莖開始萌發新芽,進入返青期,開始新的生命活動。(1).清園返青前人工進行徹底清園,將地表枯干葉莖清除到田外燒毀,以減輕病蟲的發生和為害。(2).追肥澆水每畝追施優質農家肥1500 2000千克,全田鋪施,隨即澆水,促使返青,達到壯株、壯根的目的。(3).起苗移栽于春季3 4月份幼苗"返青"前,在整好的移栽田內,按行距15 18厘米橫向開溝栽植,開溝深10 15厘米,株距8 10厘米,土壤板結干旱進行座水移栽,也可穴栽。穴距10 20厘米,每穴栽兩株,栽植時要栽正、栽穩,使根系舒展。栽后覆土壓實,也可栽后普澆一次定根緩苗水,提高栽植成活率。9、旺盛生長期管理生產田以提高根系產量為目的,加強管理十分重要,因此要滿足防風旺盛生長期對生長條件的需要。(1).中耕松土防風返青至旺盛生長期持續時間達二個多月,此期生產田仍以促根生長發育為主,田間經常進行中耕松土,改善根系生長環境,促根健壯生長。(2).除草防荒及時拔除田間雜草,防治草荒。(3).根外追肥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如發現營養不足,可進行根外追肥,可噴磷酸二氫鉀、“保多收"、增根劑等,按說明使用。(4).打苔促根因防風第二年將有80%以上植株抽苔開花結實,地上植株開花以后,地下根開始木質化,嚴重影響藥用根質量或失去藥用價值,為此,兩年以上除留種田外,要必須將花苔及早摘除。一般需進行2 3次,見苔就打掉,避免開花消耗養分,影響根的發育。(5).排濕除澇田間遇澇或積水時,要及時排除,以免影響植株生長。10、留種田管理選留植株生長整齊一致,健壯的田塊作留種田,不進行打苔,可放養蜜蜂輔助授粉。到8 9月份,防風種子由綠色變成黃褐色,輕碰即成兩半時采收。不能過早采收未成熟種子,否則影響發芽率或不發芽。也可割回種株后放置陰涼處后熟一周左右,再進行脫粒。晾干種子放置布袋貯藏備用。繁種也可選留二年生根莖,翌年春季進行根段扦插繁種,將防風無蘆頭根段截成3 5厘米的小段,開溝深5厘米左右進行斜栽,當年不抽苔開花,根不木質化,只是根的形態變化較大,主根圓柱形,生有多數較長的支根。隔年開花產籽。如用帶蘆頭的根莖扦插,當年可開花產籽,一般不采用。11、病蟲害防治防風生長發育期間很少發生病蟲害,只有個別年份發生。要做好調查,認真防治。(1).白粉病夏秋季發生。被害葉片兩面呈白粉狀斑,后期逐漸長出小黑點(病菌的菌囊殼),嚴重時使葉片早期脫落。其病原菌為獨活白粉病屬囊菌亞門白粉菌目真菌。發病規律病菌以菌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株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引起重復侵染,天氣干旱時病害較重。防治措施一是冬前清除病殘體,集中銷毀,減少田間侵染源。二是發病初期噴灑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5%粉銹寧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每隔7 10天用其中一種藥劑防治,共噴2 3次。(2).根腐病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生,被害后根際腐爛,葉片萎蔫,變黃枯死。選生長旺盛、沒有病蟲害的二年生植株。增施磷肥,促進開花、結實飽滿。待種子成熟后割下莖枝,搓下種子,晾干后放陰涼處保存。另外,也可以在收獲時選本發明通過種植地實驗效果好,移栽成活率高,是防風種植的有效方法,成為防風種植推廣的有效途徑。根據種植實驗,本發明畝產可增產28. 6%,經濟效益可增加460元,是農民種植防風的有效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防風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技術步驟(1)、育苗將精選好的種子,于播種前3 5天進行溫水浸泡處理,用35°C的溫水浸泡 24小時,用40°C 50°C的溫水浸泡8 12小時,使其種子充分吸水,以利發芽,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條播育苗;行距為15cm,溝深為2 5cm,播幅為7 9cm,播后覆土擋平, 稍加鎮壓,再澆1次水,每畝用種4kg種子;O)、移栽育苗后隔年春栽,以當年不抽葉開花,主芽健壯,根莖小而整齊,剪去須根,按行距25cm開深8cm的溝,按株距15cm左右將栽排入溝內,芽尖朝上,并與地面相平,苗高 7cm時,結合除草分次間苗,定苗株距13 17cm,留種株應及時摘除花蕾。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種植方法,其適合我國北方地區,對于南方地區不適應。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種植方法,其適合于平原地區,對于高海拔地區應調整溫度和種植育苗、移栽時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草藥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風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出了一種適合我國北方平原地區種植防風的技術,該技術包括防風種子處理及育苗、移栽。其有益效果在于育苗效果好,移栽成活率高,是防風種植的有效方法,是防風種植推廣的有效途徑。根據種植實驗,本發明畝產可增產28.6%,經濟效益可增加460元。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550272SQ20121004847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魏春年 申請人:魏春年